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志诗选

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志诗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一本同志诗选不以身份论来决定入选与否,而是将诗选的主题定位在「关注同志议题的诗作」。我们想像中的同志诗选,不是狭隘到只有「同志诗人的诗作」,应如同gay pride一般,邀请任何性别认同、性向、身份、职业的人的加入。只要愿意拥抱同志,愿意书写同志,我们都纳入考虑。因此,我们将书名定为「同在一个屋檐下」,以此想像所有人都能在这里生活、支持、接纳。这些诗歌屏弃了身份论,是「为了」LGBT所写。 我们真的很贪心,什么都想要,希望我们的选诗能够涵盖各个面向,连隐藏在文字中的小确幸与大环境所给与伤痛与压迫都不想遗漏,企图用诗歌拼凑出同志最完整的生活。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利文祺


  苏黎世大学汉学博士生。曾获英国比较文学学会John Dryden翻译首奖。每天为你读一首诗编辑。着有《文学骑士》、《哲学骑士》、《划向天疆》,编有声韵诗刊34-35期《台湾七年级新生代诗选》。与奚密等其他译者出版杨牧诗选《心之鹰》(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神神

  国立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诗人、艺术评论者。曾获林荣三文学奖、时报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奖、新北市文学奖等等。

黄冈

  写作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文系与比较文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曾获林荣三文学奖、叶红女性诗奖、杨牧文学奖。着有《是谁把部落切成两半?》诗集,2015年文化部选送美国圣塔非艺术学院驻村作家。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二○一六年底,正值护家盟兴风作浪,我们看到身边有许多朋友挺身而出,为了同志族群的权益大声疾唿。我相信诗歌作为社会介入的价值,以及诗歌能够推动社会的进程,因此,和朋友讨论后,我认为可以编选一本同志诗选。在二○一九年五月,同性婚姻终于能够合法,这是平权的一大步,但平权并未因此而完满。

  我们相信创作诗歌亦是推动社会的一部分。找寻诗歌,编纂诗选,皆是在回溯「文学运动」、「文学史」、「社会运动」之间的纠葛。同志诗选收录历来重要作家与其作品,展现出诗人们不分性别、性向,透过文学把诉求说了出来,让诗成为教养,成为诉求,并把社会推向更理想的状态。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史,也同时是社会参与与运动的足迹。

  文学回顾和开创

  在台湾文学史上,同志议题尽管经历漫长的潜伏期,但始终未曾缺席。早期的散文有席德进的《席德进书简:致庄佳村》(写于1963至1966,1982年出版)和《上裸男孩:席德进四○至六○年代日记选》(迟至2003出版),小说有白先勇的《孽子》(1983),诗歌方面,可追溯至陈克华的作品,其中以〈星球记事〉(1980)开创科幻文学之领域。九○年后的民主让文学更加多元,出现了曹丽娟《童女之舞》(联合报, 1991)、邱妙津《鳄鱼手记》(1994)、陈雪《恶女书》(1995)、陈克华《欠砍头诗》(1995)、吴继文《天河撩乱》(1997)。文学兴盛之时出现了文选,如杨宗润编的《当代华文同志小说选》(1996),纪大伟的《酷儿狂欢节:台湾当代Queer读本》(1997),朱伟诚的《台湾同志小说选》(2005),或是张曼娟的《同辈:青春男・同志小说选》(2006)、《同类:青春女・同志小说选》(2006)。近期更有纪大伟的《同志文学史:台湾的发明》集大成,疏理台湾文学中的同志形象。

  然而,当同志小说逐步被完善整理、收编入文学史的论述之际,所谓的「同志诗选」却始终于台湾文学的脉络中缺席。除过去有吹鼓吹诗的二号杂志《浮出领土:同志・诗》(2006),刊登五十一首诗外,迄今从未有另外相关的选集出现。

  此一现象的发生,或许应归因于诗歌诠释在台湾文学环境中的莫衷一是。亦即,如何判定一首诗的「同志」性是否存在。诠释者在判读时往往会受到身份论的影响,或者难以避免的在过程中碰触到未表态诗人的性向问题,诗歌本身的隐晦与朦胧性,也可能影响情节上的判读,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常将同志作品与作家连结,诗人一定是同志才行。这些问题,侷限了选诗的可能。甚至,「同志」一词,其实也可能是LGBT文化中的某种相对外显的霸权象征。

  编选原则

  不同于早期的英语选集和台湾的同志小说选,我们尽力撇除身份论的影响。我们希望,这一本同志诗选不以身份论来决定入选与否,而是将诗选的主题定位在「关注同志议题的诗作」。我们想像中的同志诗选,不是狭隘到只有「同志诗人的诗作」,应邀请任何性别认同、性向、身份、职业的人的加入。只要愿意拥抱同志,愿意书写同志,我们都纳入考虑。因此,我们将书名定为「同在一个屋檐下」,以此想像所有人都能在这里生活、支持、接纳;英文的副标为A Poetry Anthology for LGBT,而非LGBT Poetry Anthology,因为这些诗歌屏弃了身份论,是「为了」LGBT所写。

  选诗标准和流程

  因此,不同于传统对于「同志文学」的定义,除了已公开同志身份的诗人如罗毓嘉、骚夏之外,我们也收入那些声援的异性恋诗人,如陈育虹的〈之五・索〉向希腊女诗人沙弗致敬。《同志诗选》分为七大辑,根据一个人的成长,分别为「我是谁」(成长与认同)、「要出来呢还是要进去呢」(出柜)、「致我亲爱的岛屿」(社会和社运)、「慾乱唇迷」(邂逅、情慾)、「爱情・生活」(爱情与生活)、「我们要结婚了」(婚姻平权)、「那时我们已老去」(想像未来),以此描绘同志族群的各种脸谱。

  选诗的范围落在二○一九年三月以前的报章杂志、出版诗集。在选诗的过程,我们以严谨的学术角度,从美学或文学史的观点写下选入原因,决定去留。利文祺的选诗标准着重于如何让每首诗在台湾文学史中标出座标,并力求主题的多样性;神神想开放各种同志类型的观点,例如爱滋议题、用药同志、变装癖、残障同志、工人同志、双性恋;黄冈关注诗语言的凝鍊,诗艺与意象的经营,以及各种未被挖掘的同志书写题经验。在这两年,我们达成一些共识,例如除了经典的作品和作家,创作时间上偏好近期发表的诗作,年龄层也以青年为主,期望能选出符合这世代的诗选。我们在脸书开工作坊讨论事宜,将诗上传,并以几个关键字提示诗的特色,如果需要,也会备註评论。我们记名投票。总体来看,一首诗在海选之中先受到一位编委的青睐而上传,并能说服其他成员投下一票获得过半,门槛确实颇高。

  我们也邀请了香港诗人:黄裕邦、游静、洪晓娴。黄裕邦曾获澳洲Peter Porter Poetry首奖,其英文诗集 Crevasse 亦获兰布达文学奖的男同志诗歌组首奖,是目前华语同志文学中少数获得国际认同的人。游静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之间穿梭,诗歌探索了性别和政治。一九八九年出生的洪晓娴关注于香港的同志书写和运动。他们将为我们呈现另一座岛屿的风貌。
 
同志诗选编选委员

图书试读

〈女神变形〉 。黄冈

我忘记了我十六岁的身体——
无法可想、无迹可循
她应是双乳圆白、落下两粒青梅
掩映在佈满蒸气的澡堂镜子中
我有过的凝视,落在同心圆的乳之弧线上
也曾戏谑地抚触看她如何身为女人
而地母湿婆、女娲夏娃诸神肆虐眼前
天启洪荒,我自一片茫然的神话中站起
想着我如何逃离伊甸园
如今,堪比棚下丝瓜须根垂条篡取养分
(而我却非瓜迭绵延,或垂垂老矣)
童年时奶奶换衣迸落的两粒就这么植入眼前
慾望仍像丘底涌泉流动,汨汨与河谷溪川汇合
(可耻地慢慢站起来,自泥黑沼泽处)那年
我拿裹尸布压迫她们 勒紧,缠绕,窒息
不愿她们如此美好,吸收阳光空气和水
还可以和我侃侃而谈繁殖,我不再凝视
直到那一天妳毫不客气将她翻出来舔舐
唤醒沉睡凹底的黑暗
从丘之顶萌发丝丝细腻传递全身
如同 雷击那一震颤
我复甦醒再度欲望、再度凝视
即使镜子破裂也无法掩饰她
丑陋、垂败、却颤慄如春樱

〈熟年〉 。颜嘉琪

多年以后我们并肩
散步同一条路
不再被任何人辨识
身体与灵魂的气味
一只棕色猫走过
瞇起来的眼睛甚至
蔑视我们手上刺青的图纹

相遇过的人或许
还在最古老的咖啡店
敲开黑色萤幕
挖掘关键字的矿石
旧的故事在新的语法里
像一杯喝醉的提拉米苏
默默塌陷着

看中的那对戒指
早在别人的无名指
磨出另一种光与雾
我们被整排玻璃橱窗
不关灯的寂寞
推倒在
禁止吸菸的路上

逐渐谈论一些
再也不神秘的事
像是爱一个人
和她所养的宠物
像是週末假期
气泡酒和碎蛋三明治
一些更可能
被我们拥有的事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