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江河万古流:悦读唐诗三百首

不废江河万古流:悦读唐诗三百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唐诗
  • 诗歌
  • 古典诗词
  • 文化
  • 文学
  • 传统文化
  • 三百首
  • 鉴赏
  • 悦读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唐诗三百首》一直是华人世界里相当普及的诗歌选本,可惜多年来大家对其中诗歌的理解多半止于蜻蜓点水的简评,辞不达意的语译,隔靴搔痒的解读,甚至以讹传讹的说明,始终缺乏对这本书作全面细腻而深入的赏析与导读,因此无法让大家真正悦爱诗歌,享受到美好的赏读经验。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本书作者耗费二十年的时间,经过十余次的修订,以清畅优美、言简意赅的散文,引导读者深入三百一十五首唐诗的情境之中,去充分领略唐诗艺术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昌年


  现任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基础教育中心国文组副召集人、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乐龄大学授课讲师。曾任国立高雄科技大学语文中心国文组召集人、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文组召集人、文化事业发展系专任教师,讲授李商隐诗、修辞艺术、历代文选,诗经(课程名称:先民的歌唱、文学概论)、李杜诗选等课程;并开设通识课程:唐诗之美、古诗之旅。曾任高雄市古典诗学会「李商隐诗」授课老师。
 

图书目录

第一册
出版缘起.自序 1
骆宾王诗歌选读 1
*在狱咏蝉并序 2
001 在狱咏蝉 7
二、杜审言诗歌选读 14
002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6
三、王勃诗歌选读 24
0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6
宋之问诗歌选读 32
004 题大庾岭北驿 34
005 渡汉江 37
五、沈佺期诗歌选读 42
006 杂诗三首 其三 44
007 独不见 49
贺知章诗歌选读 56
008 回乡偶书 57
陈子昂诗歌选读 62
009 登幽州台歌 64
张九龄诗歌选读 70
010 望月怀远 72
011 感遇十二首 其一 77
012 感遇十二首 其七 82
唐玄宗诗歌选读 89
013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90
王之涣诗歌选读 97
014 登鹳雀楼 98
015 出塞二首 其一 104
十一、孟浩然诗歌选读 114
016 春晓 119
017 望洞庭湖上张丞相 124
018 秦中寄远上人 131
019 留别王维 136
020 岁暮归南山 140
021 宿建德江 145
022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48
023 早寒江上有怀 154
024 过故人庄 158
025 与诸子登岘山 164
026 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168
027 秋登万山寄张五 172
028 夏夕南亭怀辛大 178
029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183
030 夜归鹿门歌 188
十二、李颀诗歌选读 193
031 送魏万之京 197
032 古从军行 203
033 听董大弹胡笳弄 207
034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17
035 送陈章甫 221
036 古意 229
037 琴歌 235
十三、綦毋潜诗歌选读 238
038 春泛若耶溪 239
十四、王昌龄诗歌选读 244
039 闺怨 248
040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其一 251
041 春宫曲 255
042 长信秋词五首 其三 260
043 出塞 267
044 塞上曲二首 其一 273
045 塞下曲二首 其一 276
046 同从弟南斋翫月忆崔少府 279
十五、常建诗歌选读 284
047 题破山寺后禅院 286
048 宿王昌龄隐居 291
十六、祖咏诗歌选读 296
049 终南望余雪 297
050 望蓟门 302
十七、崔曙诗歌选读 308
051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308
十八、王湾诗歌选读 314
052 次北固山下 315
十九、丘为诗歌选读 321
053 寻西山隐者不遇 322
二十、王维诗歌选读 327
054 洛阳女儿行 335
055 西施咏 343
05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50
057 桃源行 355
058 老将行 365
059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376
060 杂诗三首 其二 382
061 终南山 386
062 送别 393
063 归嵩山作 397
064 送梓州李使君 400
065 渭城曲 405
066 汉江临汎 410
067 奉和圣制雨中春望 416
068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423
069 酬郭给事 430
070 青溪 436
071 渭川田家 441
072 终南别业 446
073 积雨辋川庄作 451
074 山居秋暝 459
075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64
076 鹿柴 470
077 竹里馆 475
078 山中送别 477
079 酬张少府 480
080 相思子 484
081 秋夜曲二首 其二 487
082 过香积寺 490
 
第二册

二一、李白诗歌选读 1
083 渡荆门送别 17
084 静夜思 23
085 夜泊牛渚怀古 28
086 金陵酒肆留别 33
08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9
088 赠孟浩然 43
089 听蜀僧濬弹琴 47
090 蜀道难 53
091 送友人 73
092 玉阶怨 76
093 怨情 81
094 长相思二首 其一 83
095 长相思二首 其二 91
096 春思 96
097 子夜秋歌 100
098 长干行二首 其一 106
099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116
100 清平调词三首 其二 121
101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三 125
102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30
103 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136
104 行路难三首 其一 141
105 行路难三首 其二 150
106 行路难三首 其三 156
107 梦游天姥吟留别 163
108 登金陵凤凰台 181
109 关山月 192
110 将进酒 198
11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11
112 早发白帝城 222
113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28
二二、高适诗歌选读 243
114 燕歌行 247
115 送李王二少府贬崃中长沙 259
二三、刘昚虚诗歌选读 265
116 阙题 266
二四、崔颢诗歌选读 271
117 长干曲四首 其一 272
118 长干曲四首 其二 272
119 黄鹤楼 276
120 行经华阴 284
二五、王翰诗歌选读 290
121 凉州词二首 其一 291
二六、张旭诗歌选读 296
122 桃花谿 296
二七、杜甫诗歌选读 301
123 望岳 314
124 兵车行 323
125 丽人行 338
126 哀王孙 353
127 月夜 363
128 春望 370
129 哀江头 375
130 春宿左省 388
131 再出金光门 395
132 赠卫八处士 400
133 月夜忆舍弟 406
134 佳人 411
135 天末怀李白 418
136 梦李白二首 其一 425
137 梦李白二首 其二 435
138 蜀相 441
139 客至 448
140 野望 453
141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459
14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63
143 别房太尉墓 471
144 登楼 478
145 韦讽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 486
146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501
147 宿府 521
148 旅夜书怀 529
149 八阵图 536
150 古柏行 541
151 寄韩谏议注 552
152 阁夜 558
153 登高 568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 573
154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577
155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591
156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 597
157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604
158 咏怀古迹五首 其四 613
159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618
160 登岳阳楼 626
161 江南逢李龟年 634
 
第三册
二八、岑参诗歌选读 1
162 逢入京使 5
163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8
16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
165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26
166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5
167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之作 42
168 寄左省杜拾遗 49
二九、刘方平诗歌选读 55
169 月夜 55
170 春怨二首 其一 59
三十、裴迪诗歌选读 64
171 送崔九 65
三一、皇甫冉诗歌选读 67
172 春思 68
三二、元结诗歌选读 73
173 贼退示官吏 75
*石鱼湖上醉歌.序 82
174 石鱼湖上醉歌 83
三三、张继诗歌选读 88
175 枫桥夜泊 89
三四、司空曙诗歌选读 95
176 贼平后送人北归 97
177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00
178 喜外弟卢纶见宿 103
三五、皎然诗歌选读 107
179 寻陆鸿渐不遇 109
三六、钱起诗歌选读 113
180 赠阙下裴舍人 116
181 送僧归日本 122
182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26
三七、韩翃诗歌选读 131
183 寒食 133
184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37
185 同题仙游观 140
三八、刘长卿诗歌选读 146
186 听弹琴 151
187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154
188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59
189 饯别王十一南游 163
190 长沙过贾谊宅 166
191 自夏口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171
192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177
193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180
194 送灵澈 184
195 送上人 187
196 新年作 190
三九、柳中庸诗歌选读 194
197 征人怨 194
四十、顾况诗歌选读 199
198 宫词五首 其二 201
四一、李端诗歌选读 204
199 鸣筝 205
四二、戴叔伦诗歌选读 209
200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210
四三、韦应物诗歌选读 214
201 赋得暮雨送李冑 219
202 长安遇冯着 224
203 夕次盱眙县 229
204 东郊 232
205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239
206 寄全椒山中道士 244
207 寄李儋元钖 248
208 送杨氏女 253
209 滁州西涧 256
210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261
211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264
212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267
四四、卢纶诗歌选读 277
213 送李端 278
214 塞下曲六首 其一 281
215 塞下曲六首 其二 284
216 塞下曲六首 其三 286
217 塞下曲六首 其四 289
218 晚次鄂州 290
四五、李益诗歌选读 297
219 喜见外弟又言别 299
220 江南曲 302
221 夜上受降城闻笛 305
四六、孟郊诗歌选读 309
222 烈女操 313
223 游子吟 317
四七、权德舆诗歌选读 322
224 玉台体十二首 其十一 323
四八、张籍诗歌选读 327
225 没蕃故人 329
四九、王建诗歌选读 333
226 新嫁娘词三首 其三 336
五十、韩愈诗歌选读 340
227 山石 346
228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352
229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361
230 石鼓歌 372
 
第四册
五一、刘禹钖诗歌选读 1
231 蜀先主庙 5
232 西塞山怀古 10
233 乌衣巷 20
234 和乐天〈春词〉 26
五二、白居易诗歌选读 32
235 赋得古原草送别 41
236 自河南经乱望月有感 49
237 长恨歌 53
*琵琶行序 95
238 琵琶行 97
239 问刘十九 126
240 后宫词二首 其一 129
五三、柳宗元诗歌选读 134
241 渔翁 141
242 江雪 151
243 溪居 158
244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65
245 登柳州城楼寄四州 172
五四、元稹诗歌选读 181
246 行宫 183
247 遣悲怀三首 其一 189
248 遣悲怀三首 其二 195
249 遣悲怀三首 其三 200
五五、贾岛诗歌选读 208
250 寻隐者不遇 210
五六、朱庆余诗歌选读 215
251 宫词 216
252 闺意献张水部 219
五七、许浑诗歌选读 225
253 早秋三首 其一 228
254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232
五八、张祜诗歌选读 239
255 赠内人 242
256 宫词二首 其一 245
257 集灵台二首 其一 251
258 集灵台二首 其二 254
259 题金陵渡 258
五九、温庭筠诗歌选读 262
260 瑶瑟怨 266
261 送人东归 275
262 苏武庙 280
263 利州南渡 287
六十、杜牧诗歌选读 292
264 泊秦淮 298
265 秋夕 304
266 赠别二首 其一 309
267 赠别二首 其二 314
268 寄扬州韩绰判官 317
269 金谷园 325
270 赤壁 330
271 遣怀 338
272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343
273 旅宿 349
六一、薛逢诗歌选读 352
274 宫词 353
六二、陈陶诗歌选读 357
275 陇西行四首 其二 358
 
第五册
六三、李商隐诗歌选读 1
276 无题 16
277 无题四首 其一 29
278 无题四首 其二 41
279 无题二首 其一 52
280 无题二首 其二 64
281 春雨 73
282 落花 80
283 北青萝 87
284 嫦娥 91
285 贾生 96
286 为有 104
287 凉思 108
288 无题二首 其一 113
289 寄令狐郎中 122
290 瑶池 126
291 蝉 132
292 夜雨寄北 140
293 筹笔驿 146
294 乐游原 155
295 隋宫 164
296 隋宫 169
297 风雨 178
298 韩碑 185
299 锦瑟 203
六四、马戴诗歌选读 226
300 灞上秋居 228
301 楚江怀古 231
六五、郑畋诗歌选读 237
302 马嵬坡 237
六六、韦庄诗歌选读 243
303 章台夜思 244
304 台城 252
六七、张乔诗歌选读 257
305 书边事 258
六八、韩偓诗歌选读 264
306 已凉 266
六九、金昌绪诗歌选读 270
307 春怨 270
七十、杜荀鹤诗歌选读 276
308 春宫怨 278
七一、崔涂诗歌选读 286
309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287
310 孤雁二首 其二 293
七二、秦韬玉诗歌选读 301
311 贫女 302
七三、张泌诗歌选读 310
312 寄人二首 其一 310
七四、佚名氏诗歌选读三首 316
313 金缕衣 316
314 杂诗 320
315 哥舒翰 324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诗句在指尖流淌出动人的旋律** 我一直觉得,优秀的唐诗,如同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充满了韵律与情感。而《不废江河万古流:悦读唐诗三百首》,就是这场音乐会最棒的导览者。它不仅仅是将诗句呈现给我,更是为我奏响了它们内心深处的旋律。 这本书在解读诗歌时,特别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它不会用枯燥的术语来分析,而是用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去引导读者感受诗句的节奏、音韵和意境。例如,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书中对“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描绘,让我仿佛能听到那低低的啜泣声,感受到那种哀婉凄美的情绪。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执着,更是被赋予了动人心魄的生命力。 它在处理那些意境深远的诗句时,也展现了非凡的功力。比如,对于“枯藤老树昏鸦”,它不会简单地解释为景象的描绘,而是会通过对诗人当时心境的揣摩,去挖掘那种孤独、凄凉、甚至带有一丝绝望的情感。这种解读,让诗歌不再是静态的画面,而是流动的情感,在我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不废江河万古流》让我看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声音,是色彩,是情感的表达。它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让我沉醉其中,感受到了诗句在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唐诗,不再只是仰望,而是能够与之共鸣,与它们一同歌唱。

评分

**文心雕龙般的风雅,重拾少年时心头的那抹唐诗香** 读这本《不废江河万古流:悦读唐诗三百首》时,我总想起中学时代,课本里那些熟悉的篇章,那些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曾是少年心中最闪耀的星。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将散落的珠玉小心翼翼地拾起,用一种全新的、充满温度的方式,重新串联起来。它不是冷冰冰的诗集,也不是枯燥的注解,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让你重新感受那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 我特别喜欢它在诗句解读上的细腻之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懂了,却不知其深意。这本书却能从历史背景、诗人际遇、甚至当时的生活细节入手,层层剥开,让你恍然大悟。例如,读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我们常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已经近乎口头禅,但书中却详细描绘了当时的边塞风光,以及诗人登高望远时,那种雄心壮志与渺小自我的碰撞,那种对知识、对真理的无限渴望。这种解读,让我不再是单纯地背诵,而是真正地“读”懂了诗,感受到了诗人的灵魂。 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也极具亲和力,没有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读起来轻松自然,如同在品茗聊天。它仿佛知道我们在阅读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提前为你准备好了一杯清茶,让你在享受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得到知识的滋养。这种“悦读”的体验,是我在其他唐诗读物中很少找到的。它让我重新爱上了唐诗,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美,更是因为它们背后承载的,那个时代的气息,那些先人的智慧。

评分

**重拾中国文脉的脉搏,那些诗句在我心中重新沸腾** 读《不废江河万古流:悦读唐诗三百首》,就像是在一座古老的宝库中寻宝。我一直深信,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而这本书,正是那座桥梁上最坚实的基石,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触摸到中国文脉的跳动。 它并非是将唐诗三百首当作简单的文学作品来解读,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去探寻其生命力之源。比如,当我们读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那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思乡之情,在书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层次。它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岁月流转带给人的沧桑。 这本书在对诗句的解读上,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它没有生硬地套用理论,而是用一种极为生动、贴切的比喻,将复杂的意象变得通俗易懂。我特别喜欢它在解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所描绘的那种气势磅礴的场景。那种壮观,那种震撼,仿佛我亲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也体会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性情。 《不废江河万古流》让我看到了唐诗的活力,看到了它们能够跨越时空,依旧在今天激荡人心的原因。它不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是进行时。这些诗句,在我心中重新沸腾,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审视作为一名中国人所应有的文化自觉。它让我明白,理解唐诗,就是理解中国,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评分

**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诗句在我心里长出了根** 拿到《不废江河万古流:悦读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小时候,唐诗是启蒙,是语文课上机械的背诵,是考试时需要填写的答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再回首,那些诗句仿佛拥有了生命,开始在我心中低语。而这本书,恰恰扮演了一个极好的倾听者和引导者。 它没有将唐诗三百首奉为神明,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挖掘每一首诗背后的故事,甚至是诗人笔触下那一抹难以言喻的情感。例如,读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书中通过对唐朝社会阶层分化、民生疾苦的细致描绘,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笔下的悲悯与愤慨。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让我心头为之一动。 这本书的解读,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矮化”任何一位诗人,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那些意境深远、不易理解的诗句时的手法。不是生硬地解释,而是通过引经据典,通过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便能领会其中的深意。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意象,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在书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是那个送别友人,望断天涯的人。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唐朝的时光隧道,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那些诗人热烈而细腻的情感。它让我明白,唐诗并非只是文字的堆砌,而是饱含生命力的呐喊,是流淌着热血的诗篇。

评分

**不止是品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重塑** 第一次翻开《不废江河万古流:悦读唐诗三百首》,我以为会是一本普通的唐诗解读。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心灵洗礼。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在品味诗句的优美之余,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内心。 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他能将那些看似寻常的诗句,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比如,当我们读到王昌龄的“一片春愁待酒浇”,可能只觉得是春日里淡淡的忧愁。但书中通过对诗人当时生活状态、情感纠葛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那份愁绪背后,更深层次的无奈与渴望。那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也并非仅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更是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书中对于诗歌意境的描绘,更是妙笔生花。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比喻,而是用一种极具画面感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感世界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它在解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所营造的那种宁静而又广阔的氛围。那种思念,那种羁旅,那种对团圆的期盼,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感受到了那种“共此时”的温情与力量。 《不废江河万古流》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歌,是能够触动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能够引发共鸣,甚至能够改变人生的。它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跳动的心脏,是奔腾的热血。这本书,让我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此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