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外交家蒋作宾回忆录

军人外交家蒋作宾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蒋作宾,一生历经反清、反袁、北伐、抗日。
支持革命,为黄兴左右手;追随孙文、参加北伐,是孙文、蒋介石亲信。
任驻德国兼奥地利公使,联好德国,主张与苏俄复交!
任驻日公使,面对日本侵华,一面据理交涉,一面争取各界支持!

  ※透过蒋作宾驻日公使之亲历,了解中日关系原可经由正常外交途径解决,为何最后走上交战一途?

  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三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作宾为驻日公使,后「九一八事变」发生,九月二十二日蒋作宾一到日本下关,即发表谈话,痛斥日人之「无识」。抵达东京后,提出严重抗议,与日方商讨互派人员调查沈阳事件……

  蒋作宾,与宋教仁为中学堂同学,年轻时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深受黄兴信任,亦受孙文、蒋介石重用。

  清末担任军职,实则进行革命党人卧底工作,灌输革命思想。一九一五年袁世凯酝酿帝制,蒋作宾称病辞职,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西山。之后做爲孙文的随从,进行了各种政治、军事工作。孙文去世后,积极参与北伐,转为支持蒋介石。

  一九二八年,开始外交工作。先驻德国兼奥地利公使,推动中德关系,并主张与苏联交好。一九三一年,任驻日公使;一九三五年,中、日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蒋作宾为第一任驻日大使。驻日期间,适逢日本侵华,他一面在谈判桌前据理交涉,另一方面,拉拢日本国内进步人士及支持中国的各国外交使团。出使日本四年,耗尽心血与日周旋,直到一九三五年十月卸任回国。

  蒋作宾一生奔走国事,从年少参与革命到后来出国外交,在在显示出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儒家思想。书中〈蒋作宾回忆录〉为蒋作宾中风半身不遂后,自恐不起,匆匆写成,篇幅不长,多论政治和外交。另,收录蒋作宾四子蒋硕杰、六子蒋硕平为纪念父亲百年诞辰所作之文章,谈他们心目中的父亲与家族成员。文史专家蔡登山亦特别撰写〈张默君曾爱过蒋作宾〉一文,揭开张默君与蒋作宾间的感情祕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原着/蒋作宾(1884-1942)


  字雨岩,湖北应城人。着名外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出生于贫苦的农村,十五歳中秀才。1902年,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受同学宋教仁的影响,思想日益倾向革命。1905年7月,因成绩优异,作为公费生派往日本留学。8月,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乃加盟其中。1908年,蒋作宾回国,向清政府报到。先分到保定军官速成学校当教官,期间不断向学员灌输革命思想,并做些革命组织工作。

  追随孙中山,任大本营幕僚长。孙中山逝世后,继承其遗志,积极参加北伐。1926年,先后任江西、湖北宣抚使。1928年10月被任命为驻德国兼奥地利公使。在德国时,由苏联驻德大使克勒登斯奇之介绍,与出席日内瓦国际联盟军缩会议之苏俄外长李维诺夫洽谈中俄关系。1931年8月13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作宾为驻日公使,1935年10月蒋作宾卸任回国,11月,蒋介石任其为内政部长,自此脱离外交界。1936年西安事变,蒋作宾当时巡视政治至西安,亦被困在其中。1942年12月24日,蒋作宾以重感冒转肺炎併发心脏衰歇症,病逝于重庆,终年五十九岁。

主编/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制作及编剧《作家身影》纪录片,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

  着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读人阅史──从晚清到民国》、《叛国者与「亲日」文人》、《杨翠喜‧声色晚清》、《多少楼台烟雨中:近代史料拾遗》、《多少往事堪重数:百年历史余温(1890-1990)》等十数本着作。
 

图书目录

【导读】军人外交家蒋作宾/蔡登山
序/蒋硕杰
蒋作宾回忆录
追随蒋作宾大使的回忆/杨树人
首任驻日大使蒋作宾/吴相湘
思亲述感―先严百年诞辰纪念/蒋硕杰
亲恩永慕话连枝/蒋硕平
张默君曾爱过蒋作宾/蔡登山

图书序言

│蒋作宾回忆录│

余童年游泮,读明清史,见史可法多尔衮往来书,即澘然泪下,种族革命思想,油然而生。在武昌读书,每闻新军号音,如闻塞上悲笳,即动投笔从戎之想;在校与宋教仁、江浴岷同号舍,日谋革命之进行。负笈东瀛,学习陆军,纠合同志,先从事文字之宣传。

乙巳年,总理中山先生由欧洲到日本,余等欢迎来东京主盟,加入同盟会,从此革命思潮,风起云涌,不可遏抑。余等结合学习陆军各同志,如张华飞、程守箴、王孝绩、黄恺元、刘一清等数十人,计画毕业回国后,脚踏实地,分途进行,掌握军权,以为革命准备;姜明经等赴鄂,在军中从事革命思想运动;陈裕时、王孝缜、张华辅等赴桂筹办陆军学校,与蔡锷、陆荣廷密取联络;张开儒等赴滇,从事新军规划;赵康时等赴川,投充新军官长;其他各省几无不有余陆军同志潜伏其间,余居北方总汇各方之消息,暗中传达,并密布置同志于各方。余初任保定军官速成学校教官,灌输学生革命思想,祕密组织革命团体,继任旧陆军部职务。清廷承八国联军扰乱之后,朝野上下,均知旧军无用,亟须改编新军,吾陆军同志,在军参两部者甚众,余居军制司,极力主持整编军队,分赴南北各地校阅,汰旧留新,俾同志等得以乘间而入,期以五年,汰尽旧式军阀,替以有革命思想学生。至辛亥革命前,所有袁世凯之爪牙,旧督抚之鹰犬已汰除泰半,如雷震春、倪嗣冲、段芝贵等皆已先后参革,曹锟要求保一头品顶戴而退休,张彪、何宗莲等亦正设法撤换,段祺瑞亦调充江北提督。新军中革命思潮,渐次蔓延。斯时主持兵本者,为寿勋、廕昌等,颇为余言是信,后知余为主谋革命者,喟然叹曰,革命党人之可畏,清廷大势去矣。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