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作宾,一生历经反清、反袁、北伐、抗日。
支持革命,为黄兴左右手;追随孙文、参加北伐,是孙文、蒋介石亲信。
任驻德国兼奥地利公使,联好德国,主张与苏俄复交!
任驻日公使,面对日本侵华,一面据理交涉,一面争取各界支持!
※透过蒋作宾驻日公使之亲历,了解中日关系原可经由正常外交途径解决,为何最后走上交战一途? 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三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作宾为驻日公使,后「九一八事变」发生,九月二十二日蒋作宾一到日本下关,即发表谈话,痛斥日人之「无识」。抵达东京后,提出严重抗议,与日方商讨互派人员调查沈阳事件……
蒋作宾,与宋教仁为中学堂同学,年轻时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深受黄兴信任,亦受孙文、蒋介石重用。
清末担任军职,实则进行革命党人卧底工作,灌输革命思想。一九一五年袁世凯酝酿帝制,蒋作宾称病辞职,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西山。之后做爲孙文的随从,进行了各种政治、军事工作。孙文去世后,积极参与北伐,转为支持蒋介石。
一九二八年,开始外交工作。先驻德国兼奥地利公使,推动中德关系,并主张与苏联交好。一九三一年,任驻日公使;一九三五年,中、日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蒋作宾为第一任驻日大使。驻日期间,适逢日本侵华,他一面在谈判桌前据理交涉,另一方面,拉拢日本国内进步人士及支持中国的各国外交使团。出使日本四年,耗尽心血与日周旋,直到一九三五年十月卸任回国。
蒋作宾一生奔走国事,从年少参与革命到后来出国外交,在在显示出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儒家思想。书中〈蒋作宾回忆录〉为蒋作宾中风半身不遂后,自恐不起,匆匆写成,篇幅不长,多论政治和外交。另,收录蒋作宾四子蒋硕杰、六子蒋硕平为纪念父亲百年诞辰所作之文章,谈他们心目中的父亲与家族成员。文史专家蔡登山亦特别撰写〈张默君曾爱过蒋作宾〉一文,揭开张默君与蒋作宾间的感情祕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