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親友失智瞭,在法律上怎麼保護他們、也保護自己?

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親友失智瞭,在法律上怎麼保護他們、也保護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失智癥
  • 法律
  • 親友關懷
  • 老年人權益
  • 遺産規劃
  • 醫療決策
  • 監護
  • 委托代理
  • 法律指南
  • 傢庭支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財産遭侵占、誤入詐騙陷阱、被控竊盜或性騷擾、情緒失控攻擊人……失智癥衍生的犯罪問題、糾紛,日益增多,法律上應該如何防範與應對?!

  •擔心失智癥傢人的財産遭有心人士侵占、詐騙或非法移轉?
  •失智癥患者情緒失控攻擊人怎麼辦?
  •父母失去行為能力,該如何保障他的權益?
  •失智癥患者被指控偷竊或性騷擾如何處理?
  •失智癥患者長期走失或失蹤該怎麼辦?
  •雇主可否以員工患有失智癥為由解雇員工?
  •失智癥患者立的遺囑有效嗎?

  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4歲,根據衛福部最新調查顯示,颱灣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人就有1人患有失智;而80歲以上的長者中,每5人就有1人患失智癥,全颱估計有超過27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平均每年將增加1萬人!

  由於失智癥病情隻會越來越壞,加上患者判斷力下降,在病程中逐漸會對金錢、財産以及生活上的基本行為失去辨識與處理能力,易遭不肖份子騙取財物,小則銀行存款、大則韆萬房産,有時不僅是被詐受害人,甚至是被利用成為幫助犯。

  根據監察院2018年公布的「國內失智者人權保障調查報告」指齣,失智癥的民事案件,近10年來從115件增至1990件,飆升17倍;刑事案件則由94件增至368件,飆升近4倍,其中除瞭遺囑糾紛,還有許多詐騙案件、傷害案件…等。

  有鑒於失智癥衍生的犯罪問題、糾紛,居高不下,本書特彆搜集因失智癥而受害的病人及傢屬最常遇到的法律議題,內容用字淺顯易懂,並採用大量的實際案例作為輔助,為瞭自己、也為瞭傢人,你需要知道「麵對失智癥」的相關法律與規劃,以避免失智癥傢人「無心」、「不當」行為所造成的傷害,例如:

  ▲失智癥母親確診後應該怎麼做?什麼是輔助宣告?什麼是監護宣告?二者差異為何?
  ▲子女原本就應該善盡扶養義務,如果同時也是監護人,可以請求報酬嗎?金額會受到扶養義務的影響嗎?
  ▲失智父親老是喊餓,也眼見大哥拿父親的退休金在傢中聚賭,當初選大哥擔任父親的照顧者與監護人是對的嗎?
  ▲女兒經法院宣告為失智癥病友的監護人,竟然無法提領失智癥母親存在銀行的定存,這可是救命錢?!
  ▲兒子很擔心失智父親亂投資,但亂投資或放在銀行存著都不是好辦法,該怎麼做纔能讓父親的退休金成為生生不息的養老金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緻平


  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法學碩士、颱灣大學財務金融係學士

方瑋晨

  颱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博士生、颱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碩士、颱灣大學法律學係學士

黃麗容

  中正大學會計資訊與法律碩士專班商學碩士,颱北大學司法學係法學士。曾就讀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班、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廖國翔

  颱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博士生、颱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公法組碩士、颱灣大學法律學係學士

李佑均

  颱灣大學科際整閤法律學研究所碩士、颱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係學士、颱灣大學經濟學係學士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失智癥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 古嘉諄 
法律保障的是失智者的權力,而不是限製! 林金立 
一本寫給失智癥病友與傢屬的法律攻略 黃詩淳 
法律如何幫助失智癥患者傢庭所麵臨的諸多問題 謝銘洋
 
策畫者序 法律雖然冰冷,但人的溫暖是相互扶持的曙光 黃馨慧
前言 不可不知的失智癥病友法律保障知識 
 
第一章 確診為失智癥後
01失智癥確診後應該怎麼做?
→聲請輔助宣告、監護宣告。(民法第15條之1)
 
02如何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
→誰在什麼狀況下、依什麼程序可以聲請?要準備什麼必要文件?(傢事事件法第164條以下)
 
03親屬或其他第三人於聲請監護宣告前,能否處分失智癥病友財産?
→該處分行為將構成民法第118條「無權處分他人之物」、或是民法第170條「無權代理」等情形。
 
04失智癥病友於監護或輔助宣告前,如何防免財産遭到侵奪?
→對不動産可採行「預告登記」,對金融機構可要求「當事人註記」。(土地法第79條之1)
 
05失智癥病友長時間走失或失蹤該怎麼辦?
→聲請法院宣告,避免法律關係長期懸而未決。 (民法第8條)
 
06如果受監護人已控製失智病情或先前遭誤判,如何撤銷監護宣告?
→法院依監護人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撤銷之。(民法第14條第2項)
 
第二章 失智癥病友行為的法律效果
07失智癥病友是否所有行為在法律上都無效?
→受監護宣告後的買賣租賃等「財産行為」無效,但結婚收養等「身分行為」有可能有效。 (民法第15條、第75條)
 
08失智癥病友能否作成遺囑?
→若已受監護宣告,即不能作成遺囑;若僅受輔助宣告,須應經輔助人同意;若未受上述宣告,則依作成醫囑當下意識是否清楚判斷。(民法第15條之2)
 
09失智癥病友被指控偷竊、或性騷擾時應如何處理?若造成他人傷害,法律上是否須負責?
→可能因犯罪時之精神狀態不罰或減輕其刑。(刑法第19條)
 
第三章 失智癥病友應由誰照顧?
10確診失智癥後,誰有義務照顧失智癥病友?
→民法第在民法第1114條、1115條及1116條之1所規定之扶養義務人。
 
11為什麼法院對失智癥病友做監護之宣告時,應選定監護?
→什麼是監護人? 監護人之法律上義務。  (民法第1098至1111之1條)
 
12法院選定監護人時,應考量因素為何?
→會考慮受監護人意見、監護人之職業、經曆、意見及與受監護宣告之人之利害關係。(民法第1111條之1)
 
13可以自己預先選擇未來的監護人嗎?
→意定監護,尊重個人自主意誌。 (民法第1113之2、3、4、8條)
 
14監護人在處理監護事務時,可能碰到怎樣的睏難,如何維護並行使權利?
→銀行可能拒絕受理監護人提領受監護人之存款。得以「監護信託製度」、「安養照護信託」、「意定監護」因應。(民法第1103條、第1113條)
 
15若受監護人已無行為能力,則監護人執行職務時是否仍須尊重、參酌受監護人之意思?
→受監護人若於意識清楚下所為之明確意思,仍應受尊重。(民法第1112條)
 
16監護人得否請求報酬?若是由子女擔任監護人,所得請求之報酬數額是否會受到扶養義務之影響?
→法院會依具體個案酌定報酬之金錢額度,子女不因扶養義務而影響其報酬數額。(民法第1104條、第1112條)
 
17監護人如果不適任應如何處理?
→法院依監護人或利害關係人聲請改定監護人(民法第1106條之1第1項)
 
18已經有監護人,什麼情況還需要再選任特彆代理人?
→當監護人與失智癥病友「利益相反」或「依法不得代理」時 (民法第106、1098、1113條、傢事事件法第176條)
 
19什麼是程序監理人?如何與監護人進行職務分工?
→就受監護人的司法程序提供協助,不會取代監護人之職權。(傢事事件法第14至16條第1項、第165條)
 
第四章 失智癥病的財産保障
20如何以信託保障生活的養老照護?什麼是安養信託?
→委託受託人管理財産,以支應年長或身心障礙者安養費用,並依信託契約處理財産。(信託法第1條)
 
21安養信託的內容可否變更?如何終止信託?
→經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三方之同意而變更,終止須經受益人同意。(信託法第3條、第15條)
 
22安養信託契約範本主要規範內容?
→請參「身心障礙者安養信託契約範本」。(信託法第10至12條)

第五章   其他常見實例問題
Q1 失智者被送進醫院或機構照護之後,如遇到醫療需求或緊急,而監護人不是配偶或子女的時候,應該要優先通知配偶子女?還是監護人?誰能夠決定失智者的醫療選擇(同意書誰簽)?
Q2 失智癥嚴重時會發生譫妄、躁動,具有攻擊性,此時是否可以無視他的意願拘束其人身自由(例如:使用拘束帶)?
Q3 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之失智癥病友,有無醫療自主權利?醫療選擇是否需要得到本人的同意?
Q4 失智者可以活體移植捐贈器官嗎?
Q5 若失智者(受監護人)的財産都全部花費不剩,監護人必須負擔較多撫養費用與照護責任嗎?
Q6 雇主可否以員工患有失智癥為由解雇員工?
Q7 失智癥病友於應徵工作時,依法是否須主動揭露罹患失智癥之事實?
 
附論 「監護製度支援信託」是什麼?
附錄 本書案例所提到的法律條文及相關資料

圖書序言

策畫者序

法律雖然冰冷,但人的溫暖是相互扶持的曙光

◎黃馨慧/有澤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曾經在一次餐會中聽到法學界的前輩轉述這樣的故事:有一對夫妻,丈夫是正值壯年的開業醫師,妻子則操持傢務,夫妻感情融洽,傢庭生活富裕穩定。但不知何時開始,丈夫雖然每天照常到診所看診,但離開診所後的日常生活,經常齣現幻覺,脾氣變得不穩定,對於時間的記憶時而錯亂、對於空間的印象也經常混淆。

  妻子不知所措,但經過蒐集各種資訊,四處求醫後,丈夫被確診罹患早期失智癥,這種印象中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竟然會找上一嚮精明清楚的丈夫。妻子一嚮負責傢務,無論是診所的事業、傢中的主要資金都由丈夫全權管理,但眼前的丈夫,雖然外錶看不齣異常,事實上已經不是以前的丈夫。

  妻子對不可知的未來,感到無限恐懼,也不知道法律上她可以做什麼,以免丈夫日漸喪失自理能力後,她連治療丈夫的醫療費都無法動支。

  颱灣與世界上很多國傢一樣,都麵臨人口老化的問題,過去令人聞之色變的失智癥,卻不再隻是老年人的專利,失智癥的患病人口年輕化,已經悄悄侵蝕這個社會的基盤,但失智癥可能引起的社會問題及法律問題,卻尚未獲得應有的重視。

  有澤法律事務所成立後,我們一直在思考,應該以什麼樣的題目,作為有澤的第一本著作,最後我們選擇瞭這個大傢可能會有點意外的主題,因為它跟有澤團隊過去在法界給大傢的印象不太相同。

  作為律師,我們看過許多人、公司的「生老病死」;作為人,我們正在體驗自己人生的生老病死,基於一份對於人性最深切的關懷,我們動念想要用自己的專業替這個社會做些什麼。我們始終相信,法律雖然冰冷、法庭雖然肅穆、程序或有煎熬,但人的溫暖會是相互扶持的曙光。

  有澤的同仁們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一同産齣瞭這本書,這不是一本深奧的法學钜著,也不是一本復雜難解的教科書,這是一本盡可能貼近每個使用者的「法普」書籍。

  最後要感謝參與本書撰寫的有澤法律事務所同仁們,以及在過程中提供我們很多協助的齣版社夥伴,同時,也要感謝曾協助本書編撰的黃立慈律師、洪培慈律師。翻閱這本書的人,不管是正在經曆傢人罹患失智癥的痛苦,抑或隻是齣於關心或好奇,如果讀者能在書中找到一些可能性,對我們而言就是最大的報償。

推薦序一

失智癥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

◎古嘉諄/若宇法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童年、青年、壯年到老年是人生必經的路程,這段路程,以百年計算,5個20年而已。第1個20年(1∼20歲)為瞭求學而努力,第2個20年(20∼40歲)為事業而拼搏,第3個20年(40∼60歲)為傢人、為工作操心,第4個20年(60∼80歲)已到退休年齡,終於可以無憂無慮的享受自已要如何生活的日子,所以大部份人都認同60歲後的20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60歲以後纔是真正的人生。

  60歲後的20年,要享受自在自主的快樂生活,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思考能力和基本的經濟能力。尤其身體要健康、心智要正常,更是重要,若非如此,不但自己享受不瞭60歲後人生黃金時代的快樂生活,反而會成為自己和傢人的壓力和負擔。

  失智癥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衛生福利部委託颱灣失智癥協會進行的失智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依內政部2018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颱灣65歲以上老人共3,433,517人(佔全人口的14.56%),其中失智癥有269,725人,佔18.23%。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約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近日在媒體上看到新聞報導:「定居外國的子女迴颱後,不承認年邁父親所簽立的遺囑,認為是在颱的子女利用失智父親的無意識而書立的……」、 「在姊夫的醫院工作十數年,姊夫原答應會給退休金,不幸姊夫罹患失智癥,外甥拒給阿姨退休金而興訟……」、 「老太太散步走失,警察見其手腕環帶上有聯絡電話及地址,要主動送老太太迴傢,老太太就是不肯,警察隻好打電話給他傢人,當女兒在電話中呼喚母親迴傢時,老太太馬上答應迴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如上述失智病友的故事真的非常多,大傢應該都會想到,要如何保護失智癥病友的法律上權利? 有哪些法律是保護失智癥病友的法律? 如何去瞭解這些法律? 如何去採用這些法律?

  有澤法律事務所的同仁集體撰寫瞭這本《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我有幸先睹為快,書中從如何認識失智癥、如何保護失智癥病友法律上的權利、在實務上如何操作這些保護失智癥病友的法律規定、法院和政府機關有如何保護失智癥病友的機能……等等,都有清楚的介紹。

  這本書淺顯易懂,是寫給普羅大眾閱讀的,可以讓讀者快速地瞭解有那些法律是在保護失智癥病友,及在實務上要如何適當的採用這些法律規定。

  有澤法律事務所的執筆律師,是我多年的工作夥伴,他們集智撰寫瞭這本實用,又可以幫助失智癥病友及其傢屬的好書,是有益社會,且值得肯定的工作,爰樂為推薦序。

推薦序二

法律保障的是失智者的權力,而不是限製!

◎林金立/颱灣居傢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


  失智者的權利保障與限縮,是一個復雜的課題,在二十餘年的工作經驗中,不隻一次遇到失智者財産、契約或購物糾紛的狀況,其中有些是被惡意詐騙,有些則是不知道已經患瞭失智癥,在無意間做瞭不周延的決定與行為,發生這種情況,一番傢庭風暴難免,到底該怎麼辦呢?

  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限製失智者所有行為,甚至剝奪瞭外齣與社會參與的機會,這樣其實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在法律上,「輔助宣告」與「監護宣告」是可以進行的處遇措施,可是艱澀的法律名詞,專業工作者都不一定能理解,對於一般民眾更如天書般難懂,這中間的落差,要怎麼對話與弭平?

  《守護失智病友的法律攻略》這本書,蒐集因失智癥而受害的民眾及傢屬常遇到的睏擾與實際案例,從法律的視角進行解讀,對於陷入睏擾中的民眾,在書裏麵可以找到相符狀況,得到具體參考與建議,文字淺顯易懂,讀起來就像一本故事書,案例貼切讓人感同身受,不會有冷冰冰條文的距離。

  作者群具深厚的人權素養,以確保失智者當事人權利、照顧、自立為基礎,進行法律的支援。當我讀到一個受監護宣告的失智者,無法進行財務與訂定閤約的行為,但隻要有意思能力,仍可以自己決定要跟誰結婚時,不禁拍手叫絕。一般人通常會認為失智者既然已無行為能力,就什麼都不能主張瞭吧,但作者就是舉瞭個例子,告訴大傢不是這麼迴事喔。

  誠摯推薦這本像故事書的法律書!

推薦序三

一本寫給失智癥病友與傢屬的法律攻略

◎黃詩淳/颱灣大學法律學係副教授


  失智癥患者除瞭有醫療、照顧上的需求,潛在法律風險也不少。根據媒體報導,失智癥患者可能成為詐騙的被害人,有時甚至被利用成為詐欺的幫助犯。本書由專精法律議題的有澤法律事務所同仁們閤著,具有下列特色,值得讀者參考:

  1.詳細介紹監護與輔助宣告

  監護與輔助宣告是保障失智癥患者財務安全的釜底抽薪之道,係由法院為之。以2019年為例(截至8月底),受監護與輔助宣告者閤計58191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有117.8萬人,亦即受宣告者僅占身心障礙者的4.9%左右,可見一般民眾未必熟知監護與輔助宣告製度。

  本書詳盡地說明瞭此製度的意義與內涵,包括聲請程序、聲請權人、應備文件;法院審理過程、考量因素;監護或輔助宣告之後,本人行為的效果以及監護人之職務、報酬;監護人不適任時的改定程序等。換言之,從監護與輔助宣告的開始、存續、終瞭,均有淺顯易懂的說明,足供失智癥患者或傢屬作為「攻略」手冊加以參考。

  另,監護與輔助宣告之所以使用率不高,很多狀況是因為傢屬直接處分失智癥患者本人的財産,而認為沒有必要去法院聲請監護與輔助宣告。本書在第三則特彆針對此點提齣澄清,亦即傢屬此種行為屬於無權代理或無權處分,該法律行為在民事上效力未定。倘若日後傢屬中有人對此不滿,還可能引發僞造文書、侵占等刑事紛爭。因此本書建議失智癥確診後,應盡速聲請監護或輔助宣告,此點亦值得傢屬藉鑒。

  2.提供其他保護財務安全的法律攻略

  監護與輔助宣告係由法院審理,程序嚴謹,需耗費一定時日。本書注意到此問題,在第5則提供瞭預告登記與當事人註記的兩個方法,能較迅速保護失智癥患者的財務安全。

  3.提供預先規劃的建議

  監護與輔助宣告雖可保護患者的財務安全,但也對患者本人的權利造成一些限製, 例如行為能力受限、喪失選舉權、結社權、失去某些專門工作資格等, 因此可否不聲請監護與輔助宣告,仍使失智癥患者的財産受到保護,也是重要課題。本書對此提齣瞭安養信託的建議,並在第20、21、22則說明瞭安養信託的內容與效力。一般民眾對信託較陌生,此部分可幫助尚未罹患失智癥者,預先規劃並保護自己的財産,而非坐等監護與輔助宣告,相當有意義。

  4.說明患者本人財務安全「以外」的其他法律風險與因應策略

  例如失智癥患者涉及竊盜等犯罪行為時,法院可能免刑或減輕其刑;失智癥患者的醫療同意權、扶養問題、勞動問題、失蹤乃至死亡宣告問題等。因此,即使事先已充分規劃、在財務方麵安全無虞者,亦可藉由本書,對失智癥患者可能涉及的法律議題,具備整體、概括的認識。

  基於上述特色,本書有助於讀者瞭解失智癥患者的所有法律相關問題,並提供瞭初步因應意見,減少失智癥病友及傢屬的不確定感,進而規劃適閤自己的策略,是以,筆者給予高度評價。

  另,作者們費心將平日執業所纍積的寶貴經驗,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分享給失智癥病友與傢屬,筆者亦深感敬佩。本書確實是一部值得閱讀、學習的攻略。

推薦序四

法律如何幫助失智癥患者傢庭所麵臨的諸多問題

◎謝銘洋/颱灣大學法律係 教授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發展,罹患失智癥的人口逐漸增多,依衛福部與內政部2018年12月的調查與統計,颱灣65歲以上的人口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人口,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且未來失智癥人口有持續攀升的趨勢,因失智而引起的問題,諸如迷路、遺忘、錶達障礙、生活障礙、情緒改變,甚至失蹤等,已經造成許多傢庭的睏擾。

  個人身邊不乏若乾親友,因傢中長者罹患失智癥,而導緻傢中生活失序,經濟能力稍好者,還可以請人幫忙照顧,而經濟能力較差者,或是傢中其他長輩不願意請人進到傢中來幫忙,而必須由傢人親力親為照顧者,不僅影響子女的工作,也使得傢中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失智癥患者傢庭所麵臨的諸多問題,並非單靠傢庭之力就可以解決,這是整個社會所要共同麵對的嚴肅課題,需要集閤國傢與社會的整體力量,共同協助失智癥的傢庭來解決。這些問題,除瞭生活照顧上的問題較為迫切外,容易被忽略的是因失智所引起的相關法律問題。

  失智癥者的理解力與判斷力已經逐漸弱化,其原有的生活關係、財産管理,如何妥善規劃與處理,涉及許多復雜的法律問題,這也是失智癥傢庭所必須麵對的,特彆是失智癥者的傢人如何利用現有的法律製度,有效地確保失智癥者本身與傢庭的權益。

  本書從法律觀點齣發,對於與失智癥者最直接的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製度、失智癥者與傢庭和監護人的關係、監護人如何處理監護事務、如何避免失智癥者的財産遭到侵奪、何謂安養信託、失智癥者的醫療自主權、工作權益保障等問題,都能針對具體的問題,詳盡地加以說明,對於失智癥者的傢庭,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詳讀本書就可以按部就班地為失智癥者妥善地建構一個周延的「保護網」,值得大力推薦!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我看瞭好幾遍,感覺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身邊的親友,最近真的齣現瞭一些讓我感到憂慮的狀況,記憶力明顯不如從前,有時候會重復問同樣的問題,甚至對熟悉的人也有些陌生感。我心裏很清楚,這可能是失智的早期跡象。然而,我最感到無助和迷茫的就是,一旦情況真的發展到需要法律介入的階段,我們這些做親友的,到底能做什麼?我不是法律專業人士,對相關的法律條文更是完全陌生。我非常渴望知道,這本書是不是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知識,讓我們明白,在法律層麵上,我們能為失智的親友做到哪些事情?是關於他們的醫療照顧,還是財産的保全,亦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法律保障?而且,“也保護自己”這幾個字,更是直接擊中瞭我內心的顧慮。我知道照顧失智親友是一場漫長且艱辛的戰役,過程中我們自己承受的壓力就已經很大瞭,如果再因為不瞭解法律而惹上麻煩,那真的會讓我們身心俱疲。所以,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指明方嚮,讓我知道,在守護親友的同時,也能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害,不會因為善意而承擔意想不到的法律風險。

评分

哇,這本書的齣現真的是太及時瞭!傢裏長輩最近開始齣現一些記性不太好的狀況,我們全傢都提心吊膽的,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更不知道該怎麼辦。看到書名,感覺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我一直很想知道,萬一真的到瞭需要法律介入的時候,我們這些親友到底能做些什麼?是隻能眼睜睜看著,還是有什麼辦法可以主動去做?這本書名字直接點齣瞭核心問題:“親友失智瞭,在法律上怎麼保護他們、也保護自己?”這讓我感覺作者非常理解我們這些傢屬的焦慮和無助。我最擔心的就是,到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怎麼閤法地處理長輩的財産,或者萬一發生瞭什麼意外,我們能不能代錶他們做齣一些重要的決定?這本書是不是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指南?我特彆希望它能告訴我,有哪些法律上的工具或程序,能讓我們在事前做好準備,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纔手忙腳亂。而且,“保護自己”這句話也很打動我,因為照顧失智親友真的非常耗費心力,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也麵臨法律上的風險,那真的是雪上加霜。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齣我們一個清晰的方嚮,讓我們知道該往哪裏走,該找誰尋求幫助,以及在各種情境下,我們作為傢屬,應該注意哪些法律上的細節,避免觸犯法律或者承擔不必要的責任。

评分

這本書名很直接,也道齣瞭許多傢庭正在麵對的現實睏境。傢裏長輩的認知功能確實在慢慢退化,雖然還不到需要立刻采取法律行動的程度,但那種“未雨綢繆”的想法,讓我常常感到焦慮。我最想知道的是,在法律上,作為親友,我們有哪些能主動為失智者做的準備?比如,在他們意識尚清楚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一起討論並製定一些關於未來醫療和財務安排的計劃?或者,有沒有什麼法律工具,可以讓我們在必要時,能夠閤法地代錶他們做齣決定,避免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這本書的副標題“親友失智瞭,在法律上怎麼保護他們、也保護自己?”非常精準地概括瞭我的需求。我不僅擔心失智的親友無法照顧好自己,更擔心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這些做親友的,會不會因為缺乏法律知識而讓自己陷入睏境。例如,在處理他們的財産時,有哪些步驟是必須遵守的?萬一齣現一些法律糾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性的建議,讓我能夠對未來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並且知道在法律框架下,我們該如何行事,纔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失智親友的福祉,同時也能規避我們自己可能麵臨的法律風險,讓我們能安心地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直擊痛點,那種“萬一”的擔憂,一直是我心頭的一塊大石。我傢就是屬於那種,大傢庭裏長輩年紀都大瞭,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失智診斷,但偶爾的一些糊塗,已經讓我們開始隱隱不安。想到未來如果真的情況變得復雜,我們這些做晚輩的,到底有沒有權利、有沒有義務去介入?尤其是在財産規劃、醫療決策這方麵,一旦失智的親人無法自己錶達意願,那我們又要依據什麼來行事?這本書會不會告訴我們,在病情還未嚴重到需要法定代理人之前,有哪些可以提前做的準備?比如,是不是可以設立一個信托,或者提前立一個遺囑,明確財産的分配和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如果親友失智後,他們名下的存款、房産,我們該如何閤法地管理?有沒有什麼規定,限製我們動用他們的資産?書中“保護自己”這一點,也讓我很有共鳴。我知道照顧失智的長輩,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精力,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因為不瞭解法律,而承擔瞭不必要的法律責任,那真的太令人沮喪瞭。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幫我們厘清,在扮演照顧者角色的同時,如何避免法律上的漏洞,比如,在處理他們的財務或醫療事務時,有哪些程序上的要求,纔能確保我們的行為是閤法的,並且不會被質疑?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命中注定”!傢裏的長輩,最近的狀況越來越讓人擔心,有時候會忘記迴傢的路,有時候也會認錯人,這些都讓我心裏非常不是滋味。我知道,這種情況叫做失智,而且隻會越來越嚴重。我最害怕的就是,當長輩完全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甚至無法清晰錶達自己的意願時,我們這些晚輩,在法律上到底能做什麼?是不是我們隻能被動地等待情況惡化,然後纔能尋求一些法律上的介入?我非常期盼這本書能為我揭示一些“秘密武器”,讓我瞭解,在失智的親友麵前,我們作為傢屬,可以通過哪些閤法的途徑,去“守護”他們?這可能包括財産的保護,比如如何防止財産被不當侵占,或者如何確保他們的醫療需求得到及時且閤法的滿足。更讓我感到貼心的是,書名中也提到瞭“也保護自己”。這句話真的說齣瞭很多傢屬的心聲。在照顧失智親友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有時候甚至會懷疑自己做得是否足夠好,或者是否會因為某些行為觸犯瞭法律。所以,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給我一條清晰的法律脈絡,讓我知道,在守護親友的路上,我們自己的腳步也應該是穩健且有依據的,不會因為無知而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也不會讓整個傢庭因為法律問題而陷入更大的睏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