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取径往往来自非理性?
「我的真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神秘主义和科学之间的关连,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是什么?神秘主义和科学都有相同的目标,就是要了解知识的合一……谁相信我们现在的科学形式就这层意义上来说会是最后的定见?」(包立)
是现代科学与神秘学的交锋,物理学和心理学的碰撞,
也是20世纪两位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荣格和包立
之间合作、冲突和分离的人性故事。 「这位不带感情的理性主义者第一次来找我谘询时,他处于恐慌状态。不仅是他,连我都感受到从疯人院吹来的风!」——荣格写包立
「我联络荣格先生,因为某些神经现象与这一事实有关:比起和女性建立亲密关系,我更容易取得学术上的成功。而荣格先生正好相反。在我看来,他是非常适合治疗我的人。」——包立写荣格
这本书探讨荣格如何分析他最着名的病人——开创性物理学家沃夫冈.包立梦的意像。包立非传统且狂乱的生活,让他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于是找上当时炙手可热的荣格为他作梦的分析。他沉迷于自己的梦境,借此试图挖掘某些超越物理学的东西。
这是两个特立独行的人的故事。包立,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与同侪不同,他对自己的内心深处非常着迷,他相信人的心灵和物质宇宙源自同一原型。还有荣格,当时最着名的心理学家,他确信科学能回答某些折磨他的问题。这两人都在自己领域做出巨大且持久的贡献,并在苏黎世湖畔荣格宅邸葡萄酒觥影交错的晚宴上,他们的多次对话把他们带到更远的地方去。
在探索物理学与心理学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中土时,他俩一人从物质世界出发,寻找被理性压制的情感面向,期盼无意识取径能带来洞见、解决量子力学种种待解问题,为从物质到意识指出一条明路。一个则在无意识心理学当中深耕,试图透过类比物质世界的特性,让心理学脱离神祕学范畴,进入科学研究的堂皇大道。
透过仔细探究并分析包立几百个梦,两人试图从中找到人类心灵和宇宙原型的提示。而这原型究竟会以神话呈现,或是以数字表现,就是两个学科的交会与探索。对包立来说,这个能解释一切的数字也能提供灵魂方程的洞察力。它会是三位一体的3吗?还是炼金术文献中四个论点的4?或是纠结包立一生的奇怪数字子137呢?137既是描述光的DNA,也是「卡巴拉」这词的希伯来字母总和,更怪异地,它也是包立离世时的病房号码。
这本书是两个同样聪颖却又截然不同的人之间非凡故事,纪录两人如何建立友谊,到彼此立场冲突,到分道扬镳。正如荣格所写,这带领他们两人进入「物理学与无意识心理学间的无人之地,也是我们这时代最迷人也最黑暗的狩猎场」。
如今意识领域已由脑科学研究开创新局,关于人的心灵、自由意志、意识等等也仅是大脑的作用。相较于现在科学一面倒认为人类就是物质性的存在,神祕学被压挤到科学研究的边缘,包立与荣格时代的科学家并不拘于一格,跨越学科范畴寻找跨越的可能,值得钦佩,也是一种提醒。
名人推荐 高涌泉(台湾理论物理学家、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姚珩(台师大物理系退休教授,专长科学史、科学哲学)
吕旭亚(国内知名谘商督导,专长梦与象征、荣格心理分析)
王浩威 (专任心理治疗师、作者、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
好评推荐 对《数字与梦:荣格心理学对一个物理学家的梦之分析》一书的称赞
米勒绝佳掌握了这个引人入胜又难以置信的故事曲折。他的风格既轻快又易读,使得本书不仅读来扣人心弦更增广见闻。――吉诺‧塞格雷(Gino Segrè),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
欲罢不能……读者在阅读全书后可能会欣喜地发现一种科学与精神分析间的紧密结合。――科克斯书评
对于两个伟大心灵的交集做出富有意义的描述――出版者周刊
迷人、简洁、易读。――玛丽安・弗莱贝格(Marianne Freiberger)
杰出的物理史学家亚瑟·米勒,巧妙地利用两人之间的关系对包立的一生提出跨学科的观点。本书是这位杰出科学家的第一本大众传记,早就应该有这么一本书了。――葛拉汉・法美洛(Graham Farmelo),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