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让我们理解过去,定义自己是谁,史料则是通往历史真相的道路
现今在寻找自我认同的路上,台湾史写作再次进入繁盛时期。猫头鹰出版社特别与中研院台史所张隆志老师合作【岛屿新台志】系列,以一册一史料,如书信、照片、地图、公牍文书等,延揽新生代史家共同诠释岛屿的新历史。
本系列第一册选用「书信」为题,从荷兰时代到战后时期,重新诠释八个历史片段。「书信」是过去人与人之间往来的重要媒介,既承载事件、记述当时局势,更埋藏个人情感、认知与思想。举例来说,从荷兰长官的书信,我们得以回到近代初期北台湾的族群活动,一探冰冷大王的神祕领域与淡水地区的禁忌之山。叶荣钟写给妻子的温暖家书,反映日本时代追求民主之路是如何地艰辛曲折。两张寄自菲律宾的战时明信片,讲述这些「为了国家」前往南方的台籍日本兵的战时经验,最后这些明信片也成了他们给家人的遗言。柯旗化是台湾50年来最畅销文法书《新英文文法》的作者,身处狱中,仅能收到孩子用注音符号写来的家书,正是记录白色恐怖时期拆散无数家庭的例证。
本书的八段历史,是个人的小历史,也是描绘大时代的吉光片羽。这些留给后人的史料,不仅传递各时代的「信号」,更是一段段生动且充满人味的「台湾故事」。因此,我们希望更正视史料的价值,以史料为凭,重新解读台湾史。书末特别收录「史料解析与历史写作」单元,介绍各时代重要或遗珠史料,以及分析如何运用史料撰写历史,供历史爱好者搜查史料和书写历史之用。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翁佳音审定
◎「说书 Speaking of Books」创办人陈建守、「故事」网站创办人涂丰恩专文推荐
◎好评推荐 过往今来事情发生之后常只能借现场遗址、留存物件、文字纪录、图像、影音、口传等来保存历史,文字纪录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史料,文献史料有公私文书之别,近年来私文书的日记蔚为新史料的风潮,人与人互通讯息的书信也是重要的史料,甚至会看到比较特别的历史面貌。
本书所收八封信跨越三个世纪,涵盖荷兰时代的商务通信,Formosa king(郑经)的外交信件,清帝国满大人间的来往书函,清日政权交替时的刘家书信,有考察旅行中的船中信,以及台人为圣战远赴南洋的平安家书,有「大人物」之间的私函却决定台湾大历史的函电,更有在大监狱岛女儿写给在小监狱岛父亲的短信,这些书信的时空背景人物情境有别,也都各具特色,透过新一代的年轻台湾史研究者的解读阐述,呈现了宽广的历史脉络,又有细致的历史内涵。
私文书的意义在于人人皆有历史,看完这八封信所蕴含的台湾史,读者应该试着从身边去发掘「第九封信」,或许那封信的字里行间同样会带出精采的台湾史。
──戴宝村(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退休教授/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祕书长)
◎郑重推荐 吴密察 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
曹铭宗 台湾文史作家
许雪姬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许佩贤 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教授
黄震南 文献收藏家
詹素娟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蒋竹山 中央大学历史所所长
戴宝村 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祕书长
薛化元 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