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如果有一天,你是孩子国的国王 如果有一天,一觉醒来,你是孩子国的国王,你要管理所有的小朋友。你会怎么管理?这个国家里,有各式各样的孩子,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珍惜着自己拥有的东西,也有着自己的慾望,当然,所有好的与坏的都在你所管辖的孩子的身上与心里…...你会怎么做?
噢,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那很抱歉,你可能会很「用力」的「管」孩子,为了让你的孩子「长大」(或是像你一样成熟,不会犯下幼稚的错误),你会要孩子有秩序,要好好管理时间,好好生活。这样才能应付你的世界的复杂,而你的世界,是每个孩子长大了都要面对的世界。所以你也有很多「为孩子好」的规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面对「真实」的世界!
还是,你觉得你一样是个孩子,你觉得享乐是很重要的,要一起享乐,然后从好玩中找到规则,从美好的经验中学习拥有,从失落中得到珍惜。你想和孩子一起,从信任中拥有这段关系。不管孩子可能多失控,你都相信你有能力和孩子站在一起,即使爆烈的时候你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已经彷彿像废墟一般?
等等!你说什么?你说孩子的年代太久远,你早就忘记你小时候的样子了。什么?你做了那么多疯狂的事,你嘴巴说很糟糕,可是我怎么看到你的嘴角在偷笑?
如果你是孩子国的国王,你会让自己在你生命轴线的哪一个位置与你的国民相处?那时候,你多大?你会用那时候的你的什么经验,去面对孩子们的面容?
你会是暴君吗?还是你很有把握,让孩子国是一个笑笑脸的国度?
这本书的主角,麦提国王,被流放到了无人岛,他千方百计的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度,在这过程之中,他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想要让孩子国的孩子有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因为那是最核心的价值,是他最想要做的事。他说「我想当孩子的国王……但是我对小小孩一无所知。我忘了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大人们也一定什么都忘了,这是为什么他们不想给小孩权利。」
而人们的遗忘造成了暴力,大人面对孩子所理所当然的态度,也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面对弱势的态度。更精确的说,当「理所当然」没有了生活世界的经验与情感,就成为凌驾其上,以支配作为秩序工具的极端暴力。
而孩子的世界里,有着无比的弹性,来自于他们的想像力。在他们想像力的世界里,复活与修复,永远是一个让不可逆的结果得以质变与逆转的可能反应。这让他们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人世界。死亡不一定有着血腥味,可以透过想像力,让游戏中的死亡再生,意义是彩色的,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归位。当然,洗掉与重来,也是一个重新成长与学习的过程。
孩子用着无与伦比的修复力去修复暴力创伤,是天生的修复者。当然很有可能还是修复不了。但是大人面对小孩,用自己的秩序观看着小孩的失序,总是累积着脑神经绷断的能量,很难可以回过头,去省思自己的习以为常与理所当然所制造的暴力?
再问一次,如果有一天你做了孩子国的国王,你会怎么做?
约莫在一百多年前的波兰,有一个医生爷爷,深深的相信孩子们能够自己为自己做决定,能做自己行为的主人,他收容了一百四十位的孤儿,在他所开设的孤儿院里头,让孩子们阅读自己的文章集结而成的报纸,有着孩子自己组成议会制定规则,也有「同伴法庭」审理疑难杂事,法庭的核心价值是「原谅」,重点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战争爆发,这个孤儿院的孩子都被送到了集中营,医生爷爷也是,他们穿着最喜欢的衣服,带着自己最爱的玩具,走到了集中营的行列。虽然然后他们丧失了生命,他们拥有着彼此走向死亡。
这位医生爷爷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雅努什‧柯札克。而死亡是这本书最为沉重又意义深远的议题。怎么面对死亡的权利?那是什么?是这本书不断的冲击读者的浪花,一波波的撼动着「大人」这个位置的立足之地。
我们现在的世界的孩子,有着各种不同活着的样貌,这里的「活着」,不只是智能身心健康的孩子,也包括着有着障碍,无法言语,甚至终身无法沟通的孩子。大人的世界里,用着药物、管教与制度建立了一个「福利」社会,也隔离出了不同的阶层与族群。倘若,我们能重新思考孩子生活的规则,得到快乐与意义的条件,我们是否可能创造出一个「一起」的世界,让隔阂少一些,融合多一点?孩子之间,可以自然的用他们的语言去理解彼此?
这也是这本书对读者的质问,如果有一天,你是孩子国的国王,你要怎么找到路,将你自己重新变回孩子,让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样子?
你多久,没有变成孩子了?
翁士恆/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谘商与心理治疗博士
译序
一个关于初衷的提醒 《麦提国王在无人岛》是《麦提国王执政记》的续集,讲述少年国王麦提在改革失败、国家被三个敌国瓜分后,被流放到无人岛,后来又历劫归来,拯救了国家的故事。根据麦提所在地的不同,这本书可以分成七个阶段:监狱、逃亡、无人岛、矿坑(劳改营)、学校、回到王宫重新成为国王、放弃王位去工厂。在每个阶段,麦提都会遇到一些新的人事物,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历经到一段新的自我辩证和成长,彷彿小王子在不同的星球间游历,遇见不同星球上的人事物(有人认为麦提国王的故事受到《小王子》﹝Le Petit Prince﹞的影响,但麦提国王的写作时间其实比《小王子》早二十年)。
然而,麦提不像小王子是来自外星的王子,他没有超能力,也不像彼得潘(Peter Pan)或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一样有魔法,因此,他在人间的流浪注定是一条充满血泪和沙砾的天堂路。他如果受伤了,不会念个咒语就会好,他如果想要获得知识与能力,也得自己看书、提问、观察,在失败中学习。
「失败」及「面对失败」是本书的主旨。谈到失败,大家会想到赶快站起来,彷彿失败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功,有了成功,就可以把失败用立可白涂掉,或干脆镀金裱框示众。然而,失败真的是那么糟的东西,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碰上了就要用光速逃离?这么快逃离,会不会下一次也用光速回到失败身边呢?失败除了让我们难过,是不是也可以给予我们一些东西,比如反省、沉思、休息,甚至学习的动力?
柯札克没有让《麦提国王在无人岛》成为一个「成功之母」的故事,相反地,他花了非常多的篇幅在描绘麦提在改革失败后经历到的各种失望、失意、失落、忧郁……麦提差一点就可以不去无人岛,差一点就可以夺回自己的国家(因为他的对手——年轻的国王——实在是太白目太惹人厌了,他虽然打了胜仗,却在国际会议中让自己成为公敌),但这时候,麦提说:「我已经什么都不想要了,什么都不想。」还问:「我要这胜利干嘛?」
虽然忧郁的国王劝麦提忍耐,要他不要放下自己的改革,以及对孩子们的承诺……麦提却坚持自我放逐,到无人岛上与世隔绝。麦提的行爲看似令人无法理解,但只要想想我们面对失败、挫折的反应,就说得通了。是啊,我们在跌倒、遇到挫败时都想躲起来,什么人都不想见,什么话都不想听,只想好好伤心。我们会有低潮,这低潮可能持续一两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我们的失败可能是考试失利、被公司裁员、和亲友有误会,而麦提则是被他相信的人背叛(不只大人,还有小孩;不只大臣,还有他的好友),自己也犯了许多错,失去了国家,让许多无辜的人丧生。他怎么能不对别人、对自己失望呢?
「对大人失望、发现大人也是凡人」是童年的结束,但童年的结束不一定是成长的开始。要真正迈向成长,必须做许多辛苦的工作,这也包括反省自己的失败,努力思索下一次怎么做会更好。麦提在无人岛上并非无所事事,不用再操烦国事,他学游泳、驾船、探索岛屿,到邻近的岛屿去给住在那边的小孩上课,和自己对话,和看守他的士兵及青少年交谈,认识身边的大人和自己,发现原来大家都是生命的囚徒。
麦提原本打算隐居,但是因为黑人与白人的战争持续,克鲁─克鲁率领黑人孩子上战场,麦提于是离开无人岛,为黑人孩童向白人国王请命,也让自己被卷入更多纷扰中……在历经了一连串磨难和逃亡后,麦提体悟到,人不能完全和他人斩断关系,即使他想要遗世独立,世界的纷扰及混乱还是会找到他。当战争再次爆发,麦提决心这次一定要拯救自己的国家,于是他重新成为国王(这一次,是真正成为一名成熟的国王了,不只是继承父亲的王位),打算用和平的手段而非战争来拯救国家。
《麦提国王在无人岛》不是一个传统典型励志、疗癒的故事,相反地,它非常残酷、写实。善良的麦提遇到许多来自大人的不公不义的对待,许多悲剧的发生并不是他的错,许多他犯的错来自没有经验,因为他必须在长大成人之前就长大,担起他原本不该担负的责任。在现实世界中,这种事是可能发生的,许多孩子在来不及长大、来不及有选择权之前,就被迫踏入成人世界,有些人倖存下来了,有些人则误入歧途。
柯札克书写这些人的故事,让读者看到:「生命就是一座监狱。」「没有人戴着手铐出生,直到人们把铁鍊加在你身上。」如果,《麦提国王执政记》把重点放在儿童的权利、大人对儿童的压迫,《麦提国王在无人岛》就把主旨扩充为:「人类如何能得到更好的对待?」所有受压迫的人都像儿童一样无力,因此争取儿童权利时,不能忘记其他受压迫的人,而争取受压迫者的权利时,也不该忘了儿童。
如果《麦提国王执政记》是麦提往外挑战、改变世界的尝试,《麦提国王在无人岛》就是他往内看、探索内在心灵、最终和自己和解的旅程。《麦提国王执政记》让我们看到追逐理想很容易,成功甚至也不那么难,只是在人生路途上总是埋伏着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后再站起来?这些事,父母、老师、学校和大师都不会教我们。父母老师希望我们过平顺的人生,无病无痛。市面上充满了教人如何追梦、成功、过一份「好」人生的书,但是关于如何收拾搞得一塌煳涂的人生的书籍,却是那么地少。就算有,也多半只是喊喊励志口号,鲜少教导我们如何真正面对失败,甚至拥抱失败。
《麦提国王在无人岛》很完整地呈现了柯札克对成长、成熟、以及社会改革的理念。成熟的人和成熟的改革不应是浪漫、天真的理念,而是在认识到现实的侷限及残酷后,还能继续尝试、努力。成熟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成熟的改革也需要成熟、负责任的公民,两者都不会寄望一个救世主来改变世界。虽然在《麦提国王执政记》中,麦提说:「我想成为全世界孩子的国王。」但在《麦提国王在无人岛》中的麦提却不想成为任何人的救世主,因为他知道,每个人必须为自己负责。这个「不救世的救世主」也在对本书的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你们要为自己和自己的社会负起责任,没有人会来拯救、或像父母一样照顾你们,只有自己争取到的,才真正属于你们。」
于是,麦提拒绝王位的行动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个手势表示:「现在大家都要为国家和自己负责了,而不是依赖领导人。」但是,真的每个人都想要为国家、为自己负责吗?真的每个人都像麦提一样,有自觉地准备好迎接一份成人生活、一个民主国家了?再一次,柯札克没有给我们一个盖棺论定的答案。小说在最后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为了不破坏阅读乐趣,在此不详述到底是什么转折)。虽然结局乍看令人惊讶困惑,但仔细想想,它也很真实,毕竟现在成功了,不代表未来不会有失败,happy ending 永远只是目前的 happy ending。不幸、不负责的人、动荡不安的事件总是在角落伺机而动,随时可能捣毁前人的努力以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幸福。
但是,就因为会失败,就不再努力了吗?不。即使负责的成年生活和民主的历程总是进一步退两步,还是要继续努力往前,不能因此赖在地上不走了。对我们这些世故、被现实所逼不得不低头、不相信奇蹟的大人来说,麦提是一个关于初衷的提醒。他告诉我们:曾经,在我们小时候,我们也相信一个更好、更良善的世界,并且准备好为它努力,即使会遭遇到挫折与失败,也不轻言放弃。
林蔚昀/作家、本书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