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史(上)

五四运动史(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乃着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宏大的历史框架,客观的叙述角度,分析民国初年影响中国近代史深远的五四运动,详细论述了运动发生的社会、思想条件,同时探讨运动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联合推荐:

  「一本材料详实、内容丰富的卓越着作,任何一位研究现代中国的读者不可缺少的指导性参考书……这书把历史细节和广阔的社会政治背景巧妙地交织起来,造成一种完美的有解释性的关于中国的研究,实在是前所未有。」——美国《东方学会学报》

  「在这最全面而又最完整的研究中,周教授以一个其新视野和客观态度,详细检视了这运动的各个方面。」——费正清 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

  「当我读你的书《五四运动史》时,我就立刻觉得必须写封信,并且设法寄达你,因为我要为你这书而感谢你。如你所知,我于一九二〇年和罗素一同访问中国,事后就和他结了婚。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当时未能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活动的详情,这些详情你在你书里是那么美妙地叙说了。」——哲学家罗素夫人(Dora Black Russell)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周策纵(1916-2007)


  湖南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系和历史系终身教授,为知名汉学家和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五四运动史》、《中国浪漫文学探源》、《海燕》等。
  一生中英文着述颇丰,计有40余本专着和180余篇论文出版刊行,并有多篇随笔、散文、诗词等作品传世。

图书目录

周策纵的「五四学」: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与走向知识时代的「五四」
认知.评估.再充——香港再版《五四运动史》自序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一九一五—一九一八)
第三章  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一九一七——一九一九)
第四章  「五四事件」
第五章  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
第六章  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支持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

图书序言

第一章 导言

一、「五四运动」的定义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中国学生在北京游行示威,抗议中国政府对日本的屈辱政策。由此引起一连串的罢课、罢市、罢工及其他事件,终于造成整个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界的革命。没过多久,学生们就替这新起的时代潮流起了个名字「五四运动」;后来这个名词的内涵却随着时间演进比当初大大地扩充了。

本书所说的「五四运动」便是就这广义而言。大体来说,这个运动的主要事件发生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一年之间;现在先把它的经过简述如下。由于一九一五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一九一九年凡尔赛和会作出东山决议案,激起中国民众高涨的爱国和反抗列强的情绪,中国学生和新起的思想界领袖们得到了这种群众情绪的支持,发起一连串的抗日活动,和一项大规模的现代化运动,希望通过思想改革、社会改革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他们最着重提倡的是西方的科学和民主观念。而中国传统的伦理教条、风俗习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都遭受到勐烈攻击。这些攻击的动力多是从西洋的自由主义(liberalism)、实用主义(pragmatism)、功利主义(utilitariansm)、无政府主义(anarchism),以及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socialism)思想而来。五月四日的抗议示威则是发展成这一连串活动的转捩点。新起的商人、工业和城市工人随即都对这次示威的目的表示同情和支持,终于逼使北京政府让步,改变内政和外交政策。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联合获得的胜利,为他们所鼓吹的文化、思想铺了一条路。但是以后不久,运动逐渐卷入政治漩涡,终于使这新知识分子的联合阵线崩溃了。那些自由主义者不是失去了热情,就是裹足避免参加政治活动;相反地,左翼分子则採取了政治捷径,联合国民党,以推翻北京的军阀政府。西方诸国对这运动的态度从此由同情转变为疑虑或反对,他们态度的转变也是促使运动分裂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后,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越来越得势,无数复杂难解的争执纷然竞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