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录4千个以上的西汉时期人名,剖析其命名礼仪与姓名特征,一探古人命名的美学密码。
◎姓名学专家采诗耗时多年又一论着,先对上古国人命名礼仪进行总结与归类,并将西汉命名文化与皇帝登基礼仪相对照,归纳出两者的共通精神。
◎本书首次探讨匈奴族与汉族人名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首次将中国人以奇字命名的方法,从三国东吴景帝孙休的命名实践,提前至西汉皇族的命名个案。
◎文后附上「《汉书》西汉人名总表」与「《汉书》西汉匈奴及西域人名简表」,查阅姓名史料更具系统性。 梳理先秦命名礼仪 剖析西汉人名特征
辑录西汉时期人名近4200个,与匈奴、西域人特异名号268个,并佐以1400个汉印人名为旁证,详实论述西汉一朝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以来之命名礼仪的继承,以及其时代特征。
刘邦宣导的简易命名礼仪,使中国人名结构一步进入现代化。这比欧洲人名的现代化,早了一千二百多年!
作者采诗在通读《汉书》的基础上,逐条收集和整理《汉书》中出现的西汉人名和西域、匈奴人名,把它们编成两个可供后来者不断稽考利用的大表──「《汉书》西汉人名总表」和「《汉书》西汉匈奴及西域人名简表」,并对每一例人名的出处、身分等背景材料都作了清楚的交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西汉时期人物和族群命名的特点及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探索,很多关节点由于历史文化之关联性,甚至沿时间轴线上溯直至先秦时期。如此放大一个朝代之人名内容并总结其特点,实属发人所未发之第一手研究和有重要价值之学术成果。
采诗先生的思想一直保持活力,文字风格丝毫不沾当今学术八股之态状,读之甚感真实而调和。大凡受内心驱使的探索,往往具有去芜存菁、遮罩枝节、直捣核心主干之能力。本书处处闪耀着采诗先生思想的火花,并让今人窥见古人取名的原则和技巧,还能悟得吾国吾族两千年来为人、事、物命名时趋吉避凶之审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