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大观.乡原古统(附DVD)

蓬莱.大观.乡原古统(附DV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蓬莱
  • 大观
  • 乡原古统
  • 地方志
  • 历史
  • 文化
  • 民俗
  • 古籍
  • DVD
  • 山东
  • 蓬莱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乡原古统(1887-1965)
  在台湾度过三十岁至五十岁人生精华岁月的乡原古统,本名堀江藤一郎,1887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1910年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之后,前往京都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稳重的他,也极具冒险精神。1917年,年过三十岁的乡原古统决定接受台湾总督府邀请,来台担任中学教师,1920年底转任台北女子高等普通学校的美术教职。

  乡原古统透过严谨线条和笔墨,以及对景进行深刻观察与描写的写生技法,画出「台湾山海屏风」四件,以大气魄、大尺幅的画作,表现台湾山川、河海、森林、奇石的磅礡气势。此外,《丽岛名华鑑》、《台北名所十二景》精巧的册页小品,优雅细致的外观与内容,记录台湾当时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珍奇花草,以及新兴城市风光。本书即以「蓬莱‧大观」为书名,阐述他与台湾艺坛的半世因缘。

本书特色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系列丛书
  精选十位各擅油画、版画、雕塑等领域之台湾资深美术家
  细述他们生命旅途中的层层风景,以及铭刻在台湾艺坛的美术成就
  全套书以深入浅出的文字、精美细致的图版,结合电子书与影音的多元化阅读模式
  为读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质感,轻松认识台湾美术史的优质读物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蓬莱.大观.乡原古统(附DVD)》以外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力求详尽、自然,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痕迹的表述。 经典文学重温:杜甫诗全集笺注本 内容概述 这部鸿篇巨制汇集了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传至今的全部诗篇,并配以历代名家的详尽笺注与考证。全书共分四卷,不仅收录了《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更细致梳理了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心境、政治抱负以及生活变迁。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与读者的可读性。笺注部分不仅解释了生僻字词、典故出处,还引用了“杜诗学”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对诗歌的社会历史背景、艺术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例如,对于“三吏”、“三别”的解读,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史料对安史之乱初期社会动荡的记录,使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杜甫“诗史”的价值。 附录部分收录了关于杜甫生平的可靠史料摘录,以及宋代以来重要的杜甫诗论选编,对于研究杜甫思想体系和艺术成就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装帧采用宣纸仿古印刷,字体清晰,便于长时间阅读。 适读人群: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古代文学研究者,以及喜爱唐诗、希望深入了解杜甫创作脉络的古典文化爱好者。 篇幅: 约2500页,精装四册。 地方风物志:江南园林建筑艺术探微 内容概述 本书专注于中国江南地区,特别是苏杭、徽州一带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并非简单的景点介绍,而是一部结合了美学、历史、园艺学等多学科视角的专业论述。作者深入田野调查数十年,结合一手测绘数据和历史文献,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江南园林空间分析体系。 全书的重点围绕“借景”、“叠山理水”和“意境营造”三大核心展开。书中通过大量的平面图、剖面图以及细部测绘图,详细解析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代表性园林的布局哲学。例如,在论述叠山技艺时,书中引用了明代《长物志》中的相关记载,并对照现存的假山结构,探讨了不同时期山石选择和堆砌工艺的演变,特别是对文人主导下的“以小见大”的空间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建筑部分,书中详细考察了园林中的亭、榭、廊、轩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如隔扇、花窗的图案寓意)及其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此外,本书还特别辟出一章探讨了园林中的文学意象与诗词楹联的相互渗透,展示了园林如何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外化空间。 特别收录: 随书附赠高清摄影集,收录了数个不常对外开放的私家园林的珍贵影像资料。 篇幅: 800页,图文并茂,内含数百张专业测绘图纸。 哲学与思想史:魏晋玄学与士人精神的流变 内容概述 本著作是一部宏大而精微的思想史研究,聚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探究了“玄学”这一思潮如何从黄老之学中汲取养分,最终演变为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走向的关键哲学流派。作者摒弃了将玄学简单等同于“清谈”的刻板印象,而是将其置于东汉末年政治剧变与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全书结构清晰,首先追溯了老庄思想在汉代独尊儒术背景下的隐秘流传,继而深入分析了“竹林七贤”等代表人物在个体生命哲学上的探索,特别是他们对“自然无为”与“名教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挣扎与调和。书中对何晏、王弼的义理学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明确了他们是如何通过“贵无”的本体论,尝试为当时的政治乱局提供一种超越性的精神出路。 更具原创性的是,本书将玄学的兴盛与魏晋的文学、艺术(如书法、绘画中的“笔意”追求)紧密结合,论证了玄学如何塑造了士人阶层的审美趣味和行为规范。它揭示了玄学并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刻影响了士人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解,以及他们面对权力结构时所采取的退守与超脱姿态。 本书语言严谨,大量引用了《世说新语》、《高士传》等一手史料,并与西方现象学、存在主义思潮进行了跨文化对话,旨在为理解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提供一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理论框架。 篇幅: 1100页,纯学术论著。 考古学与早期文明:夏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符号学解读 内容概述 这是一部基于考古实物资料,对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物质载体——青铜器——进行深入符号学分析的专著。本书摒弃了传统的器物分类和断代史梳理,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青铜器表面铭刻与铸造的纹饰图案。 作者团队首先对殷墟、周原等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纹样进行了系统化的数据采集和数字化重建。书中详细分类讨论了饕餮纹、雷纹、凤鸟纹以及各类几何纹饰的演变轨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运用了符号学中的“能指”与“所指”理论,探讨了这些复杂纹饰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宗教信仰以及王权合法性的象征意义。 例如,对于饕餮纹的解读,本书综合了巫术、祭祀和战争三个维度,指出其从早期的威慑性图腾,逐渐演变为周代礼制规范下被“驯化”的装饰性母题,这一变化本身就折射了早期国家权力结构的转型。书中还首次系统梳理了金文内容与器物纹饰在叙事上的相互印证,揭示了青铜礼器在国家意识形态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本书配有大量高清晰度的青铜器拓片、纹饰细节图以及对比图表,是研究商周社会结构、宗教观念和早期艺术史的必备参考书。 篇幅: 1350页,内含大量专业考古图版和分析图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育淳


  ‧台湾大学历史所中国艺术史组硕士

  经历:
  ‧现任台南市美术馆艺术总监。

  ‧任职台北市立美术馆二十五年退休,曾任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组组长及学术编审,负责之专业为台湾美术相关之研究、典藏、展览等事务。
 
  ‧曾于大学教授「台湾美术发展史」、「艺术行政」等课程。

  ‧曾着有刘启祥、陈澄波、陈进等多本专书,并发表多篇学术会议论文。

  着作:
  《续修台北县志(卷九艺文志)第二篇美术工艺〈上〉》、《油彩.热情.陈澄波》、《抒情.韵律.刘启祥》、《陈进》、《陈澄波》。

  专文:
  〈探访乡原古统旧居,记述台日翰墨因缘〉、〈台湾制造.制造台湾〉、〈编织文化记忆:再探陈澄波笔下的风土〉、〈台湾「美术」の发展──台北市美术馆所藏品を中心に〉、〈游离的在野性──日治时期台湾官展之外的艺术团体〉、〈兼融理性与感性──作品搜藏工作纪实〉、〈日治时期女画家的创作与交游──以张李德和、陈进、林阿琴为中心〉、〈试论艺术作品修复的「真实」与「可能」〉、〈陈澄波生命之旅的现实地与桃花源图像初探〉、〈变异的力量──萧如松作品的独特性〉、〈从台湾的三大公立美术馆藏品谈1946 至1960 年代台湾艺术的几种特殊发展样貌〉等。
 

图书目录

1. 启航远扬………9
从松本到盐尻∕展开身负重任的艺术人生………10
迈向东京的习艺之路………14
探索东方古典之美………16
来到蓬莱之称的美丽岛………27

2. 艺术教育―从如师到如父………33
第三高女之写生教育………34
推动官方展览………43
参与在野团体………48

3. 在地价值―从台北名所到丽岛名华……55
新兴城市全纪录………56
以细密描画及写意,登录亚热带风情………64
对于台湾画坛的观点与想法………76

4. 台湾山海屏风―高山大海的赞颂…79
赞颂台湾的山与海………80
1930年〈台湾山海屏风―能高大观〉………81
1931年〈台湾山海屏风―北关怒涛〉………82
1934年〈台湾山海屏风―木灵〉………85
1935年〈台湾山海屏风―内太鲁阁〉………86

5. 在台湾艺坛的交游………91
与日籍画家往来………92
和台籍画家交游………97

6. 返日归乡………105
漫漫归乡路………106
对台湾的遗爱与影响………147
在台、日画坛的意义………153

附录
乡原古统生平年表………157
参考资料………159

 

图书序言



照耀历史的美术家风采


  「家庭美术馆—美术家传记丛书」于民国八十一年起陆续策划编印出版,网罗二十世纪以来活跃于艺术界的前辈美术家,涵盖面遍及视觉艺术诸领域,累积当代人对前辈美术家成就的认知与肯定,阐述彼等在我国美术史上承先启后的贡献,是重要的艺术经典,同时,更是大众了解台湾美术、认识台湾美术家的捷径,也是学子及社会人士阅读美术家创作精华的最佳丛书。

  美术家的创作结晶,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价值。优美的艺术作品能美化国家社会的环境,净化人类的心灵,更是一国文化的发展指标,而出版「美术家传记」则是厚实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让中华民国美术发展的结晶,成为丰饶的文化资产。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腦海裡瞬間就浮現出許多畫面!「蓬萊.大觀.鄉原古統」這幾個詞,每一個都充滿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感。尤其「蓬萊」,讓人聯想到仙境,是不是會帶我們一窺台灣隱藏的秘境,那些鮮為人知、美到令人窒息的自然景觀?而「大觀」又暗示著一種宏大的視野,或許是透過文字和影像,讓我們得以鳥瞰台灣的發展脈絡,從過去的篳路藍縷到今日的多元樣貌,都能有深刻的認識。最讓我好奇的是「鄉原古統」,這詞聽起來就充滿了在地的情感與根源。「鄉原」可能指的是充滿人情味的鄉村,是那些承載著傳統技藝、生活方式和在地故事的地方。「古統」更是直接點出了傳承的重要性,不知道書裡會不會深入挖掘那些即將失傳的傳統文化,例如古老的祭祀儀式、傳統的手工藝、或是充滿智慧的農耕方式?光是想像,就覺得這本書肯定充滿了台灣獨特的美學與人文精神,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去感受那份土地的溫度與歷史的迴響。附帶的DVD更是讓人期待,除了文字的鋪陳,動態的影像肯定能讓這些故事更加鮮活,更能身臨其境地體驗書中描繪的一切,絕對是深度認識台灣的好機會!

评分

這書名「蓬萊.大觀.鄉原古統」一聽就很有份量,充滿了文化和歷史的味道。我猜測「蓬萊」會帶我們去探訪台灣那些美麗又充滿神秘感的角落,可能是隱藏在深山裡的古厝,或是那片被遺忘的海岸線,充滿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觀」則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從更高的層次去理解台灣。從地理環境、歷史脈絡,到社會發展、文化風貌,這本書或許會為我們展現一個全面而深刻的台灣。最令我好奇的是「鄉原古統」這部分,這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土地的氣息和人情味。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台灣鄉村的傳統生活方式、在地文化,以及那些默默堅守著古老技藝的匠人。也許會介紹一些傳統的農耕方式、節慶習俗,或是充滿智慧的民間故事,這些都是構成台灣獨特性的重要元素。「古統」更是強調了傳承的重要性,不知道作者會如何將這些寶貴的文化符號,用現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附帶的DVD,我更是充滿了期待,那能讓書本中的文字和畫面「活」起來,帶來更具沉浸感的體驗,是深度認識台灣文化的絕佳途徑。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充滿了詩意和人文關懷。「蓬萊」讓人聯想到那種遺世獨立、與世隔絕的美好。「大觀」則顯得十分宏偉,有種俯瞰眾生的氣度。而「鄉原古統」更是直擊人心,它承載著台灣最樸實、最真實的文化根基。我猜測這本書會帶我們走進台灣的鄉間,去探索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去尋找那些依然傳承著古老技藝和生活智慧的「鄉原」。可能是那些依山傍海的小村落,有著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那些藏在山林間的部落,保留著祖靈的信仰和傳說。而「古統」這個詞,則暗示著一種對傳統的尊重與延續。作者是不是深入採訪了許多老一輩的匠人,記錄下他們的人生故事和精湛的技藝?是不是也記錄了那些逐漸消失的傳統節慶、儀式,以及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DVD的加入,更是讓我充滿了期待。視覺的震撼,加上聲音的輔佐,絕對能讓書中描繪的一切更加生動,更能觸動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這本書,絕對是對台灣這片土地最深情的凝視。

评分

「蓬萊.大觀.鄉原古統」,這書名本身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謠,訴說著台灣的故事。我對「蓬萊」的聯想,是那種充滿靈氣、未經雕琢的自然美景,也許是高山雲海,也許是溪谷瀑布,又或是那片碧海藍天。它代表著台灣的純粹與美好。「大觀」則是一種宏觀的視角,可能包含台灣的歷史演變、社會發展、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我想,作者透過「大觀」,應該是想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台灣畫卷,讓我們看見這片土地上曾經歷過的風雨與蛻變。而「鄉原古統」則是最讓我產生共鳴的部分。「鄉原」總讓我聯想到那份濃濃的人情味,那份純樸的生活態度,以及那份代代相傳的鄉土情感。「古統」更是直接觸及了文化的根源,不知道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傳統的農業技術、民間信仰、或是地方戲曲,那些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資產,需要被好好珍視與傳承。附帶的DVD,我更是期待,影像的力量往往比文字更直觀、更有感染力,能讓那些「鄉原」的故事,活生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评分

一打開這本書,那股濃濃的台灣味就撲鼻而來,彷彿置身於老街巷弄,聽著阿公阿嬤在樹下搖著扇子說古。書名「蓬萊.大觀.鄉原古統」實在是取得太好了,精準點出了這本書要帶給讀者的核心價值。「蓬萊」或許不單指神話中的仙山,更可能是指台灣這片土地上,那些充滿生命力、令人驚豔的自然風光,像是高山峻嶺、海岸線、或是那片綠意盎然的田野,透過精美的圖片和細膩的文字,我們彷彿真的能感受到那份純粹的美好。而「大觀」則展現了一種廣闊的視野,讓人得以從更高的角度審視台灣的歷史、文化、社會變遷,不再是片段的記憶,而是有系統、有層次的梳理。最讓我感動的是「鄉原古統」這個部分,它喚醒了我對家鄉、對土地最深層的連結。不知道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默默耕耘、堅守傳統的職人,他們的手藝、他們的人生哲學,是不是都蘊含著這片土地的智慧?又或是那些承載著家族記憶的老建築、古老的習俗,是不是都能在這個「古統」的篇章裡得到溫柔的呈現?加上DVD的輔助,絕對能讓這趟文化巡禮更加豐富,讓那些靜態的文字和圖片,活起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