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邑舊城城隍齣巡:信仰與地方再現

鳳邑舊城城隍齣巡:信仰與地方再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城隍信仰
  • 地方宗教
  • 城市空間
  • 儀式與慶典
  • 文化遺産
  • 民俗學
  • 曆史人類學
  • 颱灣研究
  • 地方認同
  • 信仰旅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經曆近百年的變遷,我們得到瞭什麼?
  是否又失落瞭什麼?

  鳳邑舊城城隍齣巡,始於昭和四年,當時左營區長,也是活動發起者鄭新芬認為,此可達振興商況之目的,更可帶動地方聚落的發展。

  時至今日,齣巡活動依然深受在地「十三角落」的支持,與時俱進又彆具特色的科儀與陣頭,更是「市定民俗」且廣為人知!

  高雄是少數同時擁有二座城池以及二座城隍廟的城市,尤其是位於左營的鳳山縣舊城,其規模與周邊聚落祠廟之完整,放眼全國可說是絕無僅有。

  過去,少有深入研究舊城城隍廟的曆史沿革,以及左營各聚落間之關係演進。本書透過城隍廟「與地方薺英之間關係」、「齣巡曆史演變與民俗課題」及「文化資産修復」三個麵嚮,再現其間脈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橙安


  1978年齣生於左營洲仔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畢業,目前為高雄市鳳山社區大學校長;2001年設立「洲仔清水宮資訊網」,2006年創設「颱灣傳香」資訊網。2012年以「左營鳳邑舊城城隍廟『十三角落』祭祀圏之研究」入選「寫高雄——年輕城市的微曆史」計畫,於2013年正式齣版。2016年提報「舊城城隍齣巡」為本市重要民俗,並於2018年經高雄曆史博物館審查通過。

邱延洲

  高雄鳳山人,國立成功大學曆史係博士候選人,現為草地人民俗文化工作室執行長。研究專業為鸞堂信仰、民間宗教,民俗文化資産等,專書撰有《颱灣鳳邑儒教聯堂的飛鸞勸化與社會網絡》、《覆鼎金物語:高雄市墓葬史初探》;亦有十數篇有關鸞堂信仰、民俗文化資産、小法科儀之單篇文章發錶。近年,專注於民俗文化資産保存與維護的探討。

周誌明

  1975年齣生於颱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産維護係研究所畢業,原服務於文化部文化資産局文化資産保存研究中心,在助理研究員期間專注於國內建築彩繪、寺廟文物及考古遺物的保存科學研究,現為采牧士山房負責人。截至目前已完成連江縣、金門縣、颱南市及嘉義市等地區的寺廟祭祀文物的維護案例。

 

圖書目錄

局長序 從常民文化齣發,留下城市最美好的曆史記憶
序言

壹、從清代官廟走入民間社會的共同治理
一、城隍信仰與鳳邑舊城城隍廟之肇始
二、舊城城隍廟重修與十三角落仕紳之參與

貳、舊城城隍廟十三角落組織及其公廟簡介
一、十三角落組織管理型態之形成
二、十三角落公廟簡介

參、鳳邑舊城城隍齣巡與市定民俗
一、日治時期由官方與民間共同催生之城隍齣巡
舊城城隍齣巡的科期與內涵
二、丙申科舊城城隍齣巡主要儀式與陣頭
三、市定民俗的登錄與形塑曆程

肆、鳳邑舊城城隍廟戊戌年重修與彩繪保存
一、舊城城隍廟戊戌年重修與文物保存
二、門神彩繪保存修復

伍、參考文獻

陸、附錄

一、責任有限舊城信用閤作社發起人員名單
二、舊城城隍廟重建委員身分一覽錶
三、民國五十七年歲次戊申科舊城城隍廟慶成建醮大典紀念碑
四、民國八十五年四月一日舊城城隍廟慶成建醮收入支齣結算碑
五、十三角落公廟興建年錶


 

圖書序言

序言

  高雄是少數同時擁有二座城池以及二座城隍廟的城市,尤其是位於左營的鳳山縣舊城,其規模與周邊聚落祠廟之完整,放眼全國可說是絕無僅有。為瞭做好文資保存,帶動城市發展,高雄市政府與文化部於二〇一六年底推動「再造曆史現場──見城計畫」。以考察舊城遺址、保存文化資産、再現聚落文化、推動觀光遊憩等方式,重新連結土地與人民的曆史記憶,找迴城市的光榮感。然舊城的再現,除瞭舊城考古上所做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周邊聚落的參與,以及文化特色上的展現。

  鳳山縣舊城古稱「興隆莊」,因先民相繼入墾發展成「裏」,後因人口不斷增加再分為「興隆內裏」與「興隆外裏」。雖然興隆內、外裏一詞隨著日治時期區裏重新劃分而走入曆史,但位於舊城北門外的鳳邑舊城城隍廟卻透過信仰及其背後社會網絡的連結,不僅完成瞭城隍廟的重建,更因此帶動瞭興隆內、外裏十三角落及其廟宇文化的保存。

  舊城城隍廟之齣巡,肇始於大正七年,由當時左營區長鄭新芬所發起,其規模堪稱南颱灣城隍信仰一大盛事。鄭新芬除擔任左營區長一職,因其經商有成,更與謝耀麟等地方仕紳發起籌組「責任有限舊城信用組閤」,甚至利用舊城城隍廟做為辦理社員會議之空間,而舊城城隍齣巡之倡議,鄭新芬認為除瞭透過迎神賽會達到振興商況之目的,透過城隍廟之經營可與地方仕紳産生連結、帶動地方之治理。

  舊城城隍廟於戰後發起重修, 礙於當時民力尚待復甦, 延至民國五十一年由仕紳謝耀麟發起,並延續日治時期地方共同參與之精神,採用十三角落共同鳩資重建的方式進行推動,整體工程委託颱南吳橫先生進行設計,更麟聘潘麗水先生進行彩繪,迨落成後由謝耀麟等仕紳倡議,邀集積極參與重建的十三個地方公廟共同進行管理委員會之籌組,成為全國唯一由十三個角頭共同管理的城隍廟。

  「舊城城隍齣巡」分彆於民國三十九年、四十七年、五十八年、六十年及六十六年舉行,曾有約十年之停滯,民國八十六年到一〇〇年之間則採三年一次辦理,最近一次為民國一〇五年。因其豐富的曆史沿革與特殊的信仰文化,一〇七年經高雄市政府公告為「市定民俗」,舊城城隍廟本體建築也於一〇七年十二月展開本世紀以來最大規模之重修。

  本書詳細描述舊城城隍齣巡的曆史脈絡,再現瞭舊城城隍廟與地方社會網絡的連結,梳理舊城城隍廟經營背後與地方治理的多重關係。同時也希望此一精神延續至文化資産的保存,透過重修廟宇、推廣民俗和保存文物,帶動起十三個角落的共同參與。

 

圖書試讀

駕前儀仗及陣頭
 
神明齣巡時,經常可見神轎前有各式陣頭或儀仗,這不僅是為瞭增添熱鬧氣氛。廟會活動中的各種陣頭都具備不同的功能與獨特意義。據舊城城隍廟廟方錶示,丙申科城隍遶境齣巡時,為降低陣頭重疊性,增加豐富度,十三角落各公廟的陣頭並非由各廟自行聘請,而是由舊城城隍廟統一聘請之後再分配予各廟,大幅降低廟宇對聘請陣頭一事主導性。不過可以看到,十三角落中如元帝廟、店仔頂慈德宮,分彆還保有瞭屬於自己的宋江陣及水牛陣,以下分彆介紹城隍廟神尊駕前的儀仗和陣頭:
 
1 十二進士班
 
十二進士是仿造古時衙門編製而來的,由十二位身穿黑袍人員或背或持著火簽、大刀、鍊枷、夾枷、藤條及闆枷,舊城城隍廟十二進士班前又另有哨角、馬頭鑼。不論是十二進士抑或者是哨角馬頭鑼,皆是藉著裝扮和其具震撼力來掃除不淨,為主帥開路。
 
2 執事牌
 
舊城城隍齣巡時使用的執事牌共有三對,分彆寫著「肅靜」、「迴避」、及主神「舊城敕封顯佑伯」字樣,平時擺放在廟內兩側。此儀仗行伍,係由古代官員齣巡時,轎前之旗牌演變而來,從前是為瞭讓民眾在遠方就能得知前有官員到來,替官員開路,警告閑雜人等速速迴避,莫來搗亂。現代意義與古時相去不遠,主角則從官員轉化成神祇,各地神明齣巡也可常見到此類儀仗隊伍。
 
3 謝、範將軍
 
謝、範將軍與文武判官、日夜巡官相同,為城隍爺的駕前一對部將。平時謝、範將軍神將就安奉於正殿兩側供信眾膜拜,齣巡時祂們則走在城隍爺轎前擔任護衛工作。此外,沿途可見二位將軍持虎牌與火簽替民眾「祭改」,更有許多民眾爭相索取祂們身上的平安餅,希望藉此能獲得將軍和城隍爺的庇佑。
 
4 水牛陣
 
水牛陣乃是店仔頂慈德宮之陣頭,係由舊城城隍廟嚮慈德宮聘請,作廟內福德正神駕前的陣頭。水牛陣與赤牛(黃牛)陣皆屬「鬥牛陣」,差異在於,水牛陣多屬業餘的「莊頭陣」(慈德宮水牛陣即是一例),而赤牛陣則多半為職業陣頭。鬥牛陣錶演內容大緻是以兩個牧童牽牛吃草,突然兩頭牛打鬥起來為主軸,最後連兩位牧童也捲入這場混戰中,一陣混亂後纔又握手言和,牽著牛隻各自離開,可說是趣味性極高的陣頭。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