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魔與釋放:天主教的觀點

驅魔與釋放:天主教的觀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尼爾‧羅薩諾
圖書標籤:
  • 天主教
  • 驅魔
  • 釋放
  • 靈性
  • 信仰
  • 神學
  • 宗教
  • 超自然
  • 心理學
  • 救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已經領受瞭和好聖事,但不知道為什麼,卻仍有罪惡感,充滿羞愧,擺脫不瞭邪惡的念頭或內心惱人的控告指責?
 
  又或者,自己好像總是在和某種罪掙紮,雖然試過一切努力,仍難以獲得自由,已不抱任何希望?
 
  人常因為誤信邪惡勢力所說的謊言,而讓自己睏在罪的影響和個人的問題裡。我們受到的綑綁可能來自於不相信天主、強迫性的犯罪、內在聲音控訴自己沒用或人生沒有意義、不由自主地仇視、排斥自己、懷有苦毒的想法等等。釋放祈禱,能幫助我們處理邪惡勢力對心思意念的影響,這也是在教會悠久的傳統中,天主給予每個人的有力武器。
 
  然而,因為電影等流行文化的影響,許多人誤以為釋放就是驅魔。但事實上,隻有極少數的人需要驅魔。在書中,作者詳述驅魔與釋放祈禱的不同。而作者提到的釋放祈禱——解綁模式,能在和好聖事與驅魔儀式之間,建立一座人人都可通行無阻的橋梁,讓我們在耶穌基督內,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平安喜樂。
煉金術的秘密與哲學思辨:中世紀晚期歐洲的知識探索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世紀晚期(約13世紀至15世紀)歐洲知識界中一股強大而迷人的思潮——煉金術的實踐、理論體係及其與當時哲學、宗教思想的復雜互動。它並非一部關於如何提煉黃金的“操作手冊”,而是一部關於知識轉型、跨學科融閤以及人類對物質世界根本奧秘的探求史。 第一部分:物質的哲學基礎與嬗變理論 煉金術的根基植根於亞裏士多德的四元素學說和蓋倫的體液學說,但在實踐中,它發展齣瞭一套獨特的本體論和宇宙觀。本章首先梳理瞭托勒密宇宙模型對煉金術士理解“天人相應”原則的影響。煉金術士堅信,宇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天體的運行與地球上的物質變化息息相關。 1. 原始物質(Prima Materia)的追尋: 本書詳細考察瞭“原始物質”這一核心概念的哲學內涵。它不僅指代所有未成形的、處於潛在狀態的物質,更被視為一種形而上的本體,是萬物之源。我們通過分析早期阿拉伯煉金術士(如賈比爾·伊本·哈揚)的著作殘篇,揭示瞭他們如何通過對硫-汞理論(Sulphur-Mercury Theory)的精煉,試圖構建一個統一的物質結構模型。硫代錶可燃性、活力和“形式”,而汞則代錶流動性、金屬性和“質料”。這種二元對立的框架,雖然看似簡單,卻是解釋金屬生成和轉化的關鍵工具。 2. 七金屬與七行星的對應: 煉金術的金屬嬗變理論建立在“行星等級”之上。本書細緻地描繪瞭黃金(太陽)、白銀(月亮)、銅(金星)、鐵(火星)、锡(木星)、鉛(土星)以及水銀(水星)之間的層級關係。嬗變(Transmutation)並非簡單的化學反應,而是對物質“不完善性”的糾正——即將“卑金屬”提升至其最完美形態——黃金。我們審視瞭中世紀術語中“腐敗”(Putrefactio)與“完善”(Perfection)的辯證關係,探討瞭這種“提升”過程如何被視為對自然秩序的加速或輔助,而非顛覆。 第二部分:大工程(Magnum Opus)的實踐與隱喻 “大工程”是煉金術實踐的頂峰,通常被描述為一係列精確的、階段性的操作:黑化(Nigredo)、白化(Albedo)、黃化(Citrinitas,在某些階段被並入Rubedo)和紅化(Rubedo)。 1. 黑化與象徵性的死亡: 黑化階段,即物質的分解、溶解和“死亡”,被視為打破現有形態結構的關鍵。本書考察瞭這一階段的實際操作,如“煆燒”(Calcination)和“分解”(Putrefaction),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哲學背景下——即必須經曆破壞纔能實現新生。我們分析瞭文本中大量使用的晦澀隱喻,如“烏鴉頭”(Caput Corvi),並試圖區分其實際的化學指代(如産生黑色的沉澱物)和形而上的象徵意義(如靈魂的黑暗之夜)。 2. 白化與靈性的淨化: 白化,代錶物質的洗滌和淨化,常與月亮、白銀和女性原則聯係在一起。書中探討瞭“升華”(Sublimation)和“蒸餾”(Distillation)等關鍵技術,它們不僅是物質分離手段,更被賦予瞭淨化靈魂、去除雜質的道德意義。 3. 紅化與終極的結閤: 紅化是工程的完成,標誌著“賢者之石”(Lapis Philosophorum)的誕生,以及卑金屬轉化為黃金的實現。賢者之石不僅是物質上的催化劑,更是精神上的完美象徵,代錶著對宇宙真理的掌握和對“第一因”的洞察。本書對比瞭不同學派對賢者之石性質的描述,強調瞭其作為“完美結閤體”(Coniunctio Oppositorum)的哲學地位。 第三部分:煉金術與中世紀的知識體係 煉金術並非孤立存在,它與中世紀大學的哲學辯論、醫學理論以及新興的自然科學思想産生瞭深刻的張力與融閤。 1. 神學與自然哲學的邊界: 中世紀教會對煉金術的態度極為復雜。一方麵,它被視為一種可能僭越上帝創造權力的“巫術”;另一方麵,如果其目標是發現上帝在物質世界中預設的和諧與秩序,它又被視為一種閤法的“自然哲學”研究。本章考察瞭教會權威人士(如托馬斯·阿奎那的追隨者)對物質嬗變潛力的論證,以及教皇約翰二十二世等頒布的限製性法令的影響。 2. 醫學煉金術(Iatrochemistry)的興起: 本書將焦點轉嚮14世紀末期,帕拉塞爾蘇斯思潮的前奏——醫學煉金術的初步發展。早期煉金術士嘗試利用金屬的“精華”來治療疾病。我們分析瞭將“精神、靈魂與身體”(Spiritus, Anima, Corpus)的概念引入物質分析的嘗試,這預示著化學分析將逐漸脫離單純的金屬轉化,走嚮更具實踐意義的醫學應用。 3. 技術革新與知識傳播: 煉金術的實踐極大地推動瞭實驗室技術的進步。書中記錄瞭玻璃器皿製造、溫控技術(如“恒溫箱”Athanor)以及化學試劑提純等方麵的具體進展。這些知識主要通過秘密的學徒製和私人信件網絡傳播,而非通過官方大學課程。 結語:從神秘學到科學的橋梁 本書總結道,中世紀晚期的煉金術是人類試圖通過實驗和冥想來理解宇宙秩序的宏大嘗試。它在形而上學層麵的思辨,為後世的化學研究提供瞭豐富的隱喻和初步的方法論框架。煉金術士的執著——對完美物質的追求,最終演變為對精確測量和可重復實驗的追求,為文藝復興後科學革命的爆發埋下瞭知識與技術的種子。本書緻力於還原一個復雜、充滿智慧且極具時代特色的知識探索領域,將其置於中世紀知識史的宏大圖景中加以審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尼爾‧羅薩諾(Neal Lozano)
 
  美國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宗教教育碩士,「天父慈心事工」(Heart of the Father Ministries)創辦人,從事釋放祈禱牧靈工作數十年,長期在世界各地帶領研習會、舉辦工作坊,助人釋放心靈的枷鎖,在基督內找到自由。著有Unbound(中譯本:《釋放心靈的枷鎖》)、The Older Brother Returns、Abba’s Heart 等靈修作品以及Will You Bless Me? 等兒童讀物。
 
  欲瞭解更多關於心靈治癒和釋放祈禱的資訊,請參訪「天父慈心」網站:www.heartofthefather.com。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驅魔與釋放:天主教徒尋求心靈自由的兩條路 11
第二章 我需要驅魔嗎? 23
第三章 我需要釋放嗎? 41
第四章 取迴失落的屬靈爭戰武器 61
第五章 新約中的驅魔與釋放 77
第六章 與真理相遇 99
第七章 釋放事工:一位堂區主任司鐸的洞見 117
第八章 釋放與和好聖事 129
第九章 重現天國的喜訊 143
附錄一 命令式的祈禱與平信徒 159
附錄二 瞭解邪魔的作為 173
緻謝 189
附註 191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5469436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導讀
 
第一章   驅魔與釋放: 天主教徒尋求心靈自由的兩條路
 
  基督解救瞭我們,是為使我們獲得自由。(迦五1)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每五位年輕人當中就有一位罹患嚴重的人格障礙且達到精神病的程度1。這則駭人聽聞的研究於2008年12月經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批露後,隨即被全美各大報轉載。在我從報紙上看到這個驚人的統計數字的前幾週,本地的公共廣播電颱訪問瞭一位在英國執業的德國心理學傢,他說:德、英兩國許多年輕人持續受到兩次世界大戰創傷的影響。儘管第一次大戰已經在九十年前結束瞭,但這位專傢的臨床經驗和研究卻顯示:戰爭的創傷代代相傳,造成今天精神病像流行病般蔓延。
 
  既然有問題的人數這麼多,我們可想而知,許多天主教徒也在這群深受情緒和心理睏擾的人當中。可是聖保祿宗徒不是清楚地告訴我們:基督解救瞭我們,是為使我們獲得自由(迦五1)嗎?難道天主的許諾跟今日的時代沒有關係嗎?難道聖保祿所說的自由隻是一個隱喻,或我們隻享有免於重罪的自由?
 
  每個人對自己心靈自由時的樣貌都有一些期待。我們以為自己應該會滿溢平安,無憂無慮、毫不懼怕。如果我們真的自由,必定不會一想到感恩節的傢族聚餐,肚子就隱隱作痛;也一定不會對六歲時被莫德阿姨(Aunt Maude)罵的話耿耿於懷。若我們真的是自由的,內心一定有紮實的喜樂,而不是滿腹愁腸!
 
  教會教導我們:相稱地恭領聖體能賜給我們恩寵,避免持續地犯罪。天主不但藉由和好聖事真的赦免我們的罪過,還幫助我們不再犯罪。可是,發生瞭什麼事呢?明明已經在聖事中交託和依靠基督十字架處理的事情,我們怎麼還是放不下呢?明明已經辦瞭告解,可是車還沒開到傢,罪惡和羞恥感卻又襲捲而來?儘管已經按照神父的指示做瞭補贖,卻還擺脫不瞭內在痛苦的摺磨、邪惡的念頭、惱人的控告指責,我們該怎麼辦?不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或預期會齣現的邪惡和犯罪所吞噬,這是可能的嗎?當被排斥和被遺棄的感覺太強烈,以至於我們記不起來天主愛我們時,怎麼辦呢?萬一恐懼如洪水襲捲而來淹沒我們,怎麼辦呢?我們受得瞭生活在麵對未來或過去黑暗的恐懼中嗎?我們可以剋服貧窮的恐懼或不再被犯下不可原諒的罪的恐懼所影響嗎?我們記得耶穌說過:「不要憂慮」和「我同你們在一起」,但這些話似乎無法發揮原本應有的力量,穿透不瞭籠罩我們的黑暗。
 
  許多天主教徒遇到這些問題時,已經轉而求助醫學和心理學瞭。現今我們有這麼多元的管道可求助真的很幸運。但是聖經及教父的著作告訴我們:隻有在天主子內,我們纔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耶穌也曾說:「如果天主子使你們自由瞭,你們的確是自由的。」(若八36)當我們與耶穌基督全然結閤時,我們纔能活齣更圓滿的人性。聖依勒內(St. Irenaeus)說:「天主的光榮就是一個人生氣勃勃、全然地活著。」(The glory of God is a human being fully alive.)當我們學習生活在天主子內時,就會知道自己是被愛、被疼惜的。所以你看,自由的涵義遠遠超過隻是沒有恐懼或壓力,自由意味著你有所歸屬。
 
  是的,就是你!
 
  自由意味著你知道你的真實身分是天主的愛子,你的名分是天父疼愛的女兒。自由意味著你學會相信天主就愛祂造你的樣子,你可以聽見祂以你的名字呼喚你。自由意味著你有能力愛上耶穌,並透過祂,愛上祂的父。
 
  教會提供瞭各種教導和聖事來幫助我們與主相遇。在天主教徒的平常生活中,我們靠著不斷皈依,學習迴歸於洗禮恩寵的重要性。藉著悔改,我們迴到天主懷抱中,再次奉獻自己做耶穌的門徒。在和好聖事中,神父以天主賦予教會的權柄赦免我們的罪過時,我們就能體會到這點。和好聖事也妥善準備我們與耶穌在聖體聖事中相遇。教會傳遞自由的信息。醫治來自天主,隻要我們把掙紮帶到上主麵前,領受寬恕,也寬恕別人,並對抗那些與啟示真理不相容的謊言,在教會內可以找到這些醫治。
 
  可是對許多人來說,犯罪已成瞭強迫性的行為,透過祈禱或聖事無法幫他們剋勝罪惡。因此,許多人因為重覆犯同樣的罪,已經絕望到不敢去辦告解,也不去領聖體。許多人牽強附會地扭麯和閤理化藉口,乍聽之下理直氣壯。他們可能會說:「我可以直接嚮天主認罪就好啊!為什麼一定要嚮神父辦告解?」或是「為什麼教會有這麼多規矩?」有些人的想法甚至支持罪惡,以為「如果我沒傷害到任何人……」但他們心中的忐忑很快會擴大成一道鴻溝,使他們不知如何迴到天主身邊。原先隻是在罪惡中掙紮,如今卻淪為黑暗沼澤的奴隸。這黑暗有位格,也有名字;新約稱牠為「撒殫」,而牠另一個名字是眾所皆知的:「魔鬼」。
 
  我對魔鬼的認識來自天主教的信仰培育。我記得小學時看過一幅圖畫,在畫中魔鬼在小孩一耳嘀哩咕嚕,天使則在另一耳循循善誘。犯罪的誘惑很明顯來自魔鬼,魔鬼的確掌管一個稱為「地獄」的可怕地方,我也一定不想去那裡。不過,一直到與天主的愛有瞭個人的相遇之後,我纔真正意識和瞭解到這場屬靈爭戰的真相。
 
  這是真的!基督已經戰勝瞭我們所有的敵人:
 
  祂解除瞭率領者和掌權者的武裝,把他們公然示眾,仗賴十字架,帶著他們舉行凱鏇的儀式。
  (哥二15)
 
  終究,撒殫不能扣留任何一個屬於基督的人。不過,縱然黑暗王國已被徵服,黑暗之子和牠邪魔的爪牙仍可自由地流竄和傷害我們。正如聖伯多祿所說:
 
  你們要節製,要醒寤,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前五8)
 
  這個事實可能讓許多人心生恐懼。但正如愛是天主的語言,恐懼是魔鬼的語言。恐懼—尤其是對魔鬼的恐懼—使我們分心,無法按照我們被召叫地全然信賴耶穌。「撒謊者的父親」用恐懼和欺騙使我們相信一個謊言:我們非得依靠自己,除此之外別無依靠。當天主教徒的日常生活和敬禮擺脫不瞭這些謊言時,天主子民需要知道:天主已為我們預先做瞭準備。
 
  天主已給瞭我們兩項麵對屬靈爭戰的特別準備:驅魔和釋放祈禱,可惜兩者都沒有被好好理解。平信徒談驅魔色變,聖職人員對魔鬼的能耐也半信半疑。釋放祈禱對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來說,仍然是全新的概念。
 
  驅魔與釋放事工
 
  過去三十年來,人們對驅魔的興趣大增,尤其在歐洲。我相信這是因為天主已經在教會內傾注恩寵,揭發人類仇敵在暗中進行的工作。這個時代,牠們特別透過神祕學爆炸性的發展和「新時代運動」(New Age)的盛行來工作。民眾對驅魔的興趣大增,另一個原因是受到兩位國際知名驅魔者:加俾額爾•阿摩特神父(Fr. Gabriele Amorth)和若瑟•佛特神父(Fr. Jose Antonio Fortea),他們所寫的暢銷書的影響。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舉行驅魔儀式以及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接受驅魔的報導,登上國際新聞版麵後,也進一步提升大眾的興趣。1999年教會頒布新的《驅邪禮典》(Rite of Exorcism),這是近四百年來第一次作修訂。不過,雖然驅魔在教會內愈來愈普遍,許多人仍然害怕驅魔,一方麵是因為電影錶演的驅魔很恐怖,另一方麵是因為直接與魔鬼對峙,會導緻在一些接受驅魔的人身上有魔鬼的彰顯,嚇壞瞭接受驅魔者和旁觀者。
 
  究竟什麼是驅魔呢?驅魔是教會的一種聖儀,專門為瞭幫助心靈綑綁嚴重到已被魔鬼附身(possession)的人。這些人無法再靠祈禱和旁人的支持來對抗敵人的控製,需要有神父介入,替他們齣麵去和敵人打仗。驅魔是一種不尋常的儀式,隻應該適用在最嚴重的屬靈綑綁個案上。
 
  相較之下,釋放事工應該是一般福傳—甚至是和好聖事—的一部分。然而,除瞭參與神恩復興運動的人以外,教會裡認識釋放事工的人寥寥無幾。
 
  究竟釋放事工是什麼呢?釋放事工是透過祈禱、諮商輔導或靈修指導的種種努力,來幫助人握緊在基督內已領受的權柄、拆穿敵人的謊言、掙脫所受的壓迫。我們常以為隻有神父能對抗魔鬼,像驅魔一樣。但別被騙瞭!每個人都需要積極抵抗魔鬼的詭計,為自己的基督徒生活負起責任。很重要的是,每位天主子女都要瞭解擺脫邪魔影響的釋放原則;就連曾接受過驅魔的人也要負起責任,繼續保持在自由中行走,並在驅魔後的生活中,知道如何抵抗魔鬼的謊言。聖雅各伯(St. James)已經給瞭我們保證:
 
  所以,你們要服從天主,對抗魔鬼,魔鬼就必逃避你們。(雅四7)
 
  我在上一本書《釋放心靈的枷鎖》5介紹過一個模式,幫助人們領受在基督內給我們的自由。自從完成那本書後,我有機會嚮上韆人介紹這個模式,幫助他們掌握在耶穌內賦予他們的自由。當我和妻子到各地巡迴介紹這個模式時,我聽到很多天主教徒提齣關於驅魔、附魔、魔鬼、平信徒的權柄、釋放與和好聖事之間關聯的各種問題。我們也在他們身上看到熱切的渴望,想要真正認識真理,並明瞭教會的教導。我發現他們願意承認魔鬼存在的事實,也相信牠們會影響基督徒的生活。人們開始意識到誘惑的背後有一股力量,也明白真的有魔鬼,牠希望我們犯罪,牠希望我們生活在牠的影響下,牠要我們將自由愈來愈交齣去給牠而屈服於牠。耶穌告訴我們:凡是犯罪的,就是罪惡的奴隸(若八34)。祂說的不隻是犯罪會成癮,也不隻是罪惡會破壞我們與天主的關係;耶穌說的是罪惡會把我們置身在首先犯罪的那位權下。在洗禮儀式中,我們稱那位為「撒殫—罪惡之父和黑暗之子」。
 
  有一天,我的太太珍娜(Janet)告訴她的美髮師:我們為人祈禱,幫助他們擺脫心靈的綑綁束縛。美髮師一聽到,馬上打斷她的話說:「你說的是魔鬼!我也有魔鬼,我也需要這種祈禱!」這位女士參加過許多次戒酒無名會「十二步驟的療程」,她深知問題不隻是在於意誌堅不堅定或毅力足不足夠;她還要對抗屬靈的敵人。
 
  愈來愈多人開始體認到屬靈力量存在的事實。他們意識到:如果他們對這些力量開放,打開心門,接納牠們的臨在,這些力量就可以影響他們的生活。教會領導階層也承認這個事實。1972年11月15日教宗保祿六世在一次公開接見中,開頭就說:
 
  在今日的時代,教會最需要的是什麼呢?對於我們的迴答不要太驚訝,不要以為我們的答案太單純或是迷信不實;今日的教會最大的需要就是抵禦惡者,我們將那惡者稱之為魔鬼。
 
  接著他又說:
 
  我們會與罪惡麵對麵交手,罪惡是人類自由的墮落和死亡的根由,因為它使人離開生命之源的天主。罪惡接著變成瞭黑暗邪惡的力量—魔鬼—乾擾我們和我們工作的機會和效果。邪惡不僅是一種缺乏,更是一股伺機而動的力量,一個自身墮落,也想使他人墮落的精神活體,一個既神祕又恐怖可怕的實體。
 
  拉辛格樞機主教(Ratzinger),即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為《拉辛格訪談錄》(Ratzinger Report)一書接受採訪時,肯定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話:
 
  無論那些缺乏分辨的神學傢怎麼說,就基督信仰而言,魔鬼是令人睏惑但真實且有位格的存在,牠並非隻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
 
  教會瞭解醫學科學所不懂的事:不論是經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創傷在傢庭中代代相傳,或是今日人格障礙的精神疾病影響許多年輕人,這些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惡意的存有,牠的目標就是破壞我們擁有健康心智的希望,騙取我們與生俱來的自由意誌。感謝天主,教會現在開始嚮聖職人員傳授屬靈爭戰的真相瞭。羅馬宗座宗徒之後大學(Regina Apostolorum Pontifical University)開設「驅魔與釋放祈禱」課程時,成瞭頭條新聞。根據其中一位教授卡洛•剋利馬蒂(Carlo Climati)說,開設這個課程的目的,是為迴應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請求。
 
  人們對於在牧靈工作上如何正確使用《驅邪禮典》的興趣日漸加增。2007和2008年,我很榮幸參加瞭在伊利諾州濛得倫神學院(Mundelein Seminary)舉行的研討會,那是專門為神父和主教學習如何驅魔與做釋放祈禱而設計的。我看到經驗豐富的專業驅魔者,和毫無經驗但一片赤誠的神父們齊聚一堂,一起認識新的《驅邪禮典》,並學習如何幫助他們所要服事的人。在那次研討會中,我發現許多神父當初在神學院幾乎沒受過任何關於釋放祈禱和驅魔的教導;就算有,也很少。
 
  今日許多神父,接受的是三、四十年前的教導,要他們懷疑魔鬼的存在,也懷疑邪靈影響人類生活的可能性。在那個年代,心理學成為一些人的新宗教,這個「新宗教」對當代許多神學院的影響有好有壞。其實他們是把上個世代神學院的教導,運用在這世代的堂區裡。
 
  我也發現許多驅魔者對釋放事工不太瞭解,而釋放事工者對教會的驅魔方法也仍然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所以,看到一所宗座大學開授「驅魔與釋放祈禱」課程,給我很大鼓舞,因為我相信我們需要研究這兩種方法之間的關係,纔能讓兩種方法如天主所願的相輔相成。
 
  隻是程度之別
 
  在屬靈世界,我們可以發現魔鬼活動的範圍極為廣泛。光譜的一端是誘惑,另一端是附魔。誘惑引人犯罪;犯瞭罪,若不醫治,就可能變成強迫性的行為(compulsion),近一步喪失更多的自由。犯罪及魔鬼的所有作為,都是讓我們一步步地陷入更深的綑綁之中。如果不處理,罪會將負麵影響擴散到一個人生活的其他層麵,像癌癥會擴散移轉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當綑綁愈深,就愈需要在例行性的信仰實踐方式以外尋求協助。
 
  釋放祈禱是一種常態性的工具,天主給我們這個方法抵禦邪魔,釋放祈禱幾乎可以拯救落在各種悖逆處境的信徒。我們可以說,但凡隻要運用基督信仰,幫助他人剋勝邪魔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都算是釋放事工。所以,天主教徒的平常生活中,應該有很多釋放事工。
 
  在和好聖事中,當懺悔者藉著告明自己的罪,領受赦罪,重獲洗禮的恩寵,就經驗到釋放,擺脫敵人的控製。不過,釋放也可以透過他人的代禱而發生。耶穌教門徒如何祈禱時,也是在教我們要嚮天父祈求「救我們免於凶惡」(瑪六13)。釋放還可能發生在靈修指導、避靜(退省)、或宣講真理當中。由此可見,釋放的常態意味著天主教徒嚮朋友傳福音,幫助人更全心地嚮耶穌基督說「是的」—如同聖母說「願禰的旨意承行於我」,這些都是在做釋放事工的服事。
 
  在魔鬼活動光譜的極外緣是附魔。發生附魔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可能是用《驅邪禮典》來驅魔。我這裡指的驅魔,不是洗禮或慕道期對候洗者舉行簡單的驅魔儀式。相較於一些每年都舉行的禮儀,如聖樂修主教(St. Blaise)瞻禮時的降福喉嚨或重發聖洗誓願,真正的驅魔儀式其實是非常罕見的,也理應如此。這種驅魔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儀式,是專為那些漸漸被魔鬼勢力淹沒、失去自己的自我認同的人所準備的。進行驅魔時,附魔者會站到一旁,由神父與魔鬼交戰,用教會的聖儀把魔鬼趕齣去。隻有被教會確認為附魔的人,纔能接受這種儀式。
 
  不幸的是,關於附魔的構成要件、驅魔是否保證有效、真正的釋放事工是什麼、誰在教會內有權從事釋放事工服事等議題,有很多混淆不清。早在1983年,比利時的蘇南斯樞機主教(Léon Cardinal Suenens)就齣版瞭《神恩復興與黑暗的力量》(Renewal and the Powers of Dark  ness)。在書中,他指齣:今日之所以有這些混淆,是因為那些並非真正附魔的人,沒有得到所需要的釋放:
 
  真正的附魔情況—隻有主教或其代錶可以處理的—其實很少見。但除瞭真正的附魔外,所有其他狀況都像一個邊界模糊、劃分不清的領域,充滿瞭睏惑和混淆。
 
  我相信,除非我們對釋放事工有更廣泛的瞭解,否則將無法正確理解天主在《驅邪禮典》的驅魔禮中,給瞭教會什麼禮物;同樣的,除非從福傳—宣講天國—的角度解讀釋放事工,我們也無法真正瞭解它。除非福傳把我們帶進這個事實裡:藉著洗禮,天主已將我們「由黑暗的權勢下救齣,並移置在祂愛子的國內」(哥一13);否則,福傳是不完整的。
 
  這本書的目的是闡明驅魔與釋放事工之間令人睏惑、混淆的「邊界模糊、劃分不清的領域」,並指齣如何將二者融入天主教的堂區生活中。我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大傢明白:我們可以藉由釋放,獲得並掌握天主的自由;這樣,真正需要驅魔的,就不多瞭。
 
  在檢視驅魔和釋放祈禱這兩條尋求心靈自由的途徑時,我並無意貶低和好聖事這項禮物的重要性;和好聖事絕對是天主給予天主教徒擺脫罪惡綑綁、獲得心靈自由的最重要方法。但我聚焦在驅魔和釋放祈禱,希望能澄清一些混淆,使這兩個天主為我們準備的禮物不再濛塵。在最後幾章,我將省思和好聖事、驅魔和釋放事工如何混閤搭配使用,讓教會繼續耶穌的福傳使命:祂來為「消滅魔鬼的作為」(若壹三8)和「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路四18)。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它強迫我去正視人性中那些難以言喻的陰影和掙紮,而不是一味地用心理學的標籤去簡單化所有問題。書中對於「靈性病痛」與「心理疾病」的區分,雖然說來嚴謹,但卻非常重要,它提醒瞭我們,人是身心靈三位一體的存在,不能隻顧其一而忽略其他。特別是關於輔導和識別的章節,寫得極為細膩,強調瞭謙卑、謹慎以及團體閤作的重要性,這打破瞭我過去對於「厲害的驅魔人」那種單打獨鬥的浪漫想像。這本書告訴我們,驅魔是一個極度嚴肅且需要專業訓練的牧靈行動,而不是誰都可以隨意嘗試的「技能」。這種負責任的態度,讓我對天主教會在這方麵的處理方式,有瞭更深層次的敬意。它展現瞭一種既超自然又極度務實的信仰實踐。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不僅在於它提供瞭關於驅魔的「知識」,更在於它提供瞭關於「信仰態度」的示範。作者的筆觸中,透露齣一種深刻的牧者情懷,那種對受苦者的悲憫與對真理的堅持,是貫穿始終的。它並沒有將驅魔儀式神化,反而強調瞭神職人員在執行時所需要具備的靈性操練和謙卑心。這讓我反思,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麵對各種不如意和誘惑時,我們真正的「驅魔」工具是什麼?書中最終指嚮的答案,依然是堅定的信德、不斷的聖事生活以及對基督救贖的全然依靠。這本書的論述,超越瞭特定儀式的操作層麵,提升到瞭一個更廣闊的靈性操練層次,讓人讀完後,不僅對教會的做法有瞭認識,更重要的是,對自己信仰的深度與廣度有瞭更清晰的體會和期許。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我覺得非常引人入勝,它成功地在嚴肅的神學探討和實際的牧靈關懷之間找到瞭很好的平衡點。作者似乎非常瞭解現代人對於靈性問題的睏惑與焦慮,因此在闡述驅魔的規範和程序時,並沒有使用過於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盡量用比較貼近生活的語言來進行說明。有一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它強調瞭「祈禱與聖事生活」在靈性爭戰中的核心地位,這跟社會上許多強調「法術」或「特殊儀式」的做法有著根本上的區別。這種紮實的、根植於教會傳統的論述,給人一種非常可靠的感覺。它不是在販賣恐懼,而是在提供一種基於信德的防護與支持,讓人感覺到,無論麵對何種內在或外在的睏擾,教會始終提供瞭一個穩固的避風港。對於那些在信仰邊緣徘徊,或者對教會的實際運作感到好奇的讀者,這本書的實用性遠超過一般宗教書籍。

评分

這本關於驅魔和釋放的書,從天主教的角度切入,確實提供瞭一個非常深入且結構化的探討。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一些零碎的、聽說的片段,而是有瞭一個比較完整的框架。書中對神學基礎的闡述非常紮實,它不是在講述一些奇聞軼事,而是很嚴謹地從教會的教義和歷史脈絡齣發,去解釋為什麼會有驅魔這個儀式,以及它在基督信仰體係中的位置。尤其是對於邪惡的本質以及人類自由意誌的探討,寫得非常精闢。很多時候,我們對這類話題的認知都停留在電影的誇張描繪上,但這本書成功地將它拉迴到信仰的層麵,讓人思考,在麵對生命中的黑暗與掙紮時,真正的力量來源是什麼。我覺得,對於真心想瞭解天主教對此議題的看法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它不會給你太多空泛的安慰,而是提供一套有邏輯、有依據的思考工具。

评分

從排版和結構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清晰,層層遞進,讀起來很有條理。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最震撼人心的個案,而是耐心地從歷史迴顧、教義界定開始,逐步引導讀者進入核心主題。對於不熟悉天主教儀軌的人來說,這種漸進式的引導非常友善。我特別欣賞它對於「釋放」與「驅魔」之間的區別論述,這在許多坊間的資料中常常被混為一談,但書中明確指齣兩者的神學基礎和適用情境不同,這在釐清觀念上幫助很大。它讓我們明白,信仰生活中的「驅趕不潔之靈」,其實更像是一種呼喚基督權柄的宣告,而不是一場法術對決。這讓整個主題從一個懸疑、神秘的範疇,被拉迴到瞭信仰核心的平安與信賴之中。整體閱讀體驗,是充滿啟發性且令人安心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