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兼談齣版緣由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猶記民國六十四年,以冠於同儕之優異成績,考上第二屆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適時風華方茂,雄心壯誌,想要在國學領域上,嶄露頭角。而其時,高師大國文研究所初創,在所長黃永武老師主持下,聘請國內名師大傢,匯聚於高師。有以經學見長的黃永武師,詩學見長的張夢機師,校勘考據學見長的於大成〈長卿〉師,史學見長的周虎林師,敦煌學權威羅宗濤師,易學專傢徐芹庭師,詞學專傢李殿魁師等,師資陣容堅強,堪為當時國內學界之冠。
高師研究所教室設有一碩大橢圓形之長桌,每次上課時,老師獨坐其中,諸弟子環坐其邊。值日同學皆會為老師、同學們準備一杯高山清茗或濃鬱咖啡,在飲茗或喝咖啡香氣氤氳中,聆聽大師們的授課,實為人生一大樂趣。眾師授課方法雖異,或述,或問,或答,然皆學識淵博,談吐風雅,擘肌分理,指瑕抉隙,钜細靡遺。而片言妙語,如江河瀉水,機趣橫生。讓我們這些初窺國學之門的研究生,受益匪淺。
由於自幼受傢父影響,喜歡遨遊於浩瀚之文史世界。讀司馬遷《史記》,慕其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識,開創以紀傳體為主之正史體例,又讀章學誠《文史通義》知「六經皆史也,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明「天地間無非史而已」〈王世貞語〉,而迷戀於史之鑽研。遂請周師虎林為指導教授,周師為國外知名大學歷史學博士,滿腹經綸,於史學鑽研甚深。曾撰有《司馬遷及其史學》等學術著作。平日上課幽默風趣,由於身兼本班導師,對同學甚為照顧,經常與我們聚餐,在餐飲杯觥中,周老師會不經意的告訴我們治學方法,人生哲理,為我們解惑。
感念老師最深的是,周老師認為南部圖書資源較少,在我們研一下學期暑假,主動幫我們接洽颱灣師大分部宿捨,讓我們六位研究生能在暑假期間,暫時藉住颱灣師大分部學生宿捨。並親自帶我們到國傢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及颱大、師大、政大等大學圖書館參觀。告訴我們如何蒐集影印論文之相關資料,如何寫資料卡。每日奔波於各大圖書館其間,雖僅月餘,卻蒐集瞭有關碩論顧亭林及明末清初政風學風等相關資料,將近百萬字之多。在颱北其間,曾以初生之犢,冒昧書函給颱大歷史係清史專傢杜維運教授,嚮其請益顧亭林及明末清初之學風、政風。本來不存指望他能迴函,沒想到杜教授不僅迴函,還邀請我到他府上作客,幫我解惑,臨別時還贈送我一本他親筆署名的著作《清代史學與史傢》。讓我體會成名學者謙沖之胸懷。
返迴高師大時,我邊閱讀資料,擬好綱要,開始撰寫論文,周老師平日對學生雖親切和藹,照顧有加。但對論文要求甚嚴。我每寫好一節論文,必須謄寫後交給周老師審閱,提齣修改意見,我再依照老師指示修改完後,再度謄寫完稿,交給周老師審閱定稿,如此反覆粹練三年,成二十餘萬字以終稿。論文口試時,獲得與會口試委員一緻之讚賞,甚而數年後考博士班時,口試教授還稱讚我的碩士論文,資料宏富,對史識之評論,頗有見地,遂而有助我當年同時考入臺灣南、北兩所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班。
值的一提的是,當年讀研究所時,電腦並不普及,撰寫論文書稿大皆請人謄寫、打字,我也不例外,請瞭一位大學部學妹,幫我謄寫。其硬筆書法如銀鉤鐵畫,秀麗工整,常常幫老師謄寫講義。自從請她幫忙,省去繕寫之功,讓我能如期畢業,由於相處日久情生,這位幫忙謄寫之學妹,最終成為我一生相濡以沫的最佳伴侶。
從研究所畢業後我即到大專院校任職,並將論文分節修改,投寄國內各大學學報及學術刊物,大皆獲得刊齣。長久以來,一直想將這本論文重加修正齣版,但因繼續到颱灣師大進修博士,課業繁重,博士畢業後,又兼大學行政職,繼而在大學又麵臨升等副教授、教授等職。歲月倥傯,齣版論文之事,遂一再延宕,至今始專注心情,重新審視當年之碩士論文,加以修訂補充,交予五南齣版社黃惠娟副總編刊印齣版。
亭林之學博大精深,無論經學、史學、小學無不精通,其生平著述頗多,世推之為清開國儒宗。其所提倡之經世緻用之學,可以撥亂反正,移風易俗,以馴緻乎治平之用。其學術雖歷經時代之更迭,科學文明之洗禮,仍為今日人類追求之目標。今述「顧亭林及其史學」,雖歷經歲月遞嬗,閱書更多,而補其缺佚,正其謬誤,或仍有遺珠之憾,未臻盡善。但已略能窺亭林史學之原貌,讀其書,或能明亭林史學之成,知其史識、史觀,其成為開國一代儒宗,良有以也。
傅榮珂 謹誌
中華民國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