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謝惠民
图书标签:
  • 养生酒
  • 中医养生
  • 滋补调理
  • 食疗
  • 健康
  • 传统文化
  • 家庭医学
  • 药酒
  • 养生保健
  • 偏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張永勳 教授 審訂/推薦

★適量喝,能養生
★居家必備的藥酒,全年皆宜
★中醫師教你正確飲用,喝酒更能解酒

  ◎日常補氣血
  「人參地黃酒」、「玉屏風酒」讓你強身健體;「常春枸杞酒」、「烏髮益壽酒」帶你找回烏鬚黑髮;「桂圓三仙酒」、「桃花白芷酒」讓肌膚淡斑亮白。

  ◎四季懂調理
  「春季」喝玫瑰花酒,舒緩經血不調、精神抑鬱;「夏季」喝鳳梨酒消暑提神、清熱解渴;「秋季」喝核桃酒,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冬季」喝杜仲芝麻酒,祛風溼、益經血、補肝腎。

  ◎病症知舒緩
  「蓯蓉補益酒」、「補腎壯陽酒」調理腎虛;「枸杞紅參酒」、「木香怡神酒」緩解耳鳴耳聾;「當歸肉桂酒」、「山楂玫瑰酒」改善經痛。

本書特色

  ★4大類氣血調理方針

  補血、益氣、溫陽、養陰,
  教你通暢血脈、補氣益氣、增添陽氣、平衡陰陽,從裡到外全面保養。

  ★16種家庭保健飲用指南
  強筋壯骨、安神補腦、延年益壽、養顏嫩膚、減肥瘦身……
  在家就能喝對藥酒,補足日常所缺。

  ★57種對症藥酒
  慢性疾病、消化性疾病、關節疾病、呼吸道疾病、腎臟類疾病、五官疾病、婦科疾病,對症來使用,溫和又健康。

  ★24種四季養生藥酒方+20種常用解酒方
  順應天時的飲酒調理,讓你在不同的季節裡適時適症喝得正確、喝得有效。
  藥酒講求適量,過猶不及皆無法達到效果! 喝酒更要懂得解酒,瞭解舒緩飲酒不適的方法,才能服用安心又安全。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医药养生,侧重于通过传统药酒进行日常调理和特定病症辅助治疗的图书简介,内容将涵盖药酒的历史渊源、基础知识、常见药材的功效与配伍,以及针对不同体质和季节的制作与饮用指南。 --- 《百草入瓮:传统药酒的精妙配伍与日常调养指南》 ——探寻中国传统养生智慧,解锁药材入酒的古法精髓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药酒作为一种独特的剂型,以其兼具药力与酒性的优势,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养生瑰宝。它不仅是古典医籍中记载的治疗方剂,更是融入寻常百姓家饮食起居的日常饮品。《百草入瓮》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疾病的处方汇编,而是旨在为渴望深入了解药酒历史、科学原理及其广泛应用的新一代养生爱好者,提供一份详尽、系统且充满生活气息的指南。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宏观视角出发,追溯药酒从古代巫医时代的神秘实践,到魏晋南北朝的逐步成熟,直至唐宋时期成为主流疗法的发展历程。我们将探讨“酒”在药学中的特殊地位——它如何充当“引药下行,助药力达病所”的载体,以及不同酒基(如黄酒、白酒、米酒)在提取和保存药效方面的差异。 第一篇:药酒的科学基石与基础认知 在开始具体的配方之前,理解药酒的“道”与“法”至关重要。本篇将深入浅出地解析药酒制作的科学原理: 1. 药材的“君臣佐使”在酒剂中的体现: 传统的方剂配伍原则如何转化为药酒的组合逻辑?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药材类别(如补益类、理气类、祛湿类)在酒方中扮演的角色,确保每一滴酒都蕴含着精妙的平衡。 2. 药材的选择与炮制: 哪些药材适合浸泡,哪些需要预处理?我们将区分生品、炮制品对药效的影响,并介绍如“炒制”、“炙制”等基础炮制工艺如何改变药材的药性,使其更适合入酒。 3. 浸渍技术的探讨: 浸泡的时间、温度控制、容器的选择(陶罐、玻璃瓶等)对最终药酒的效力和风味的影响。我们还会讨论“煎煮法”与“浸泡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现代技术如何优化传统浸泡过程。 第二篇:基础药材的“酒性”档案 本书收录了近百种最常用且易于获取的入酒药材,并进行详细的“酒性”分析。每味药材都会被赋予一个独立的档案: 药性归经: 明确其性味归属(寒、热、温、凉)及归经系统。 入酒主效: 阐述其在酒剂中发挥的核心功效,例如人参的提气、当归的活血、枸杞的滋阴。 配伍禁忌: 重点强调该药材与其他常见药材或食物的相互作用,确保安全使用。 酒基适应性: 讨论该药材是更适合高度白酒还是低度黄酒,以达到最佳的药材溶解和稳定效果。 第三篇:四季流转与体质调养的药酒方略 养生之道,贵在顺应天时。《百草入瓮》将药酒的应用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和人体“四时养生”理论紧密结合,提供高度实用的季节性配方建议。 春季:生发与疏肝 春季万物生发,人体阳气初升,重点在于“疏肝理气,祛风除湿”。本篇将介绍以芳香类药材为主的药酒,如薄荷、柴胡、香薷等,如何帮助身体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气,避免肝气郁结。 夏季:清热与祛湿 酷热潮湿的夏季,如何通过药酒达到“清热解暑、化湿醒脾”的目的?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藿香、佩兰、荷叶等药材,制作清爽宜人的药酒,以酒性助其祛湿,同时避免过度寒凉伤及脾胃。 秋季:润燥与养阴 秋高气爽,万物开始收敛,人体易感干燥。本篇聚焦于润肺止咳、滋阴的药酒配方,如川贝、沙参、麦冬的组合,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糯米酒基来更好地收敛药性。 冬季:温补与固本 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我们将系统介绍温补肾阳、益精补血的传统药酒,例如鹿茸、巴戟天、肉苁蓉等珍贵药材的炮制与入酒方法,旨在为身体积蓄来年之本。 第四篇:针对特定生理阶段的辅助调理 除了季节变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滋补的需求也各有侧重。本书特别开辟章节,讨论药酒在以下生理阶段的辅助应用: 1. 产后恢复期的温煦调理: 针对产后气血亏虚、风寒侵袭等问题,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温补的药酒进行恢复。 2. 中老年人的气血平衡: 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腰膝酸软、精力不济,介绍温和持久的补益方剂。 3. 体虚人群的扶正固本: 探讨如何利用药酒辅助改善长期体弱、易感冒的体质。 结语:酒之适度,养生之真谛 《百草入瓮》的最终目的,在于强调“适度饮用”和“辨证调理”的中医核心理念。药酒虽好,然“过犹不及”。本书最后将提供一套自我评估工具,帮助读者根据自身的体质、生活习惯和季节变化,科学地选择、调整并享受药酒带来的温和滋养,真正做到“药随酒势,酒为药引”,将千年的养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安全、科学、系统地探索中国传统药酒的无尽魅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惠民


  中國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從事臨床藥學、藥理、藥劑方面的研究,擅於臨床藥學與用藥,長於解決藥學、用藥、藥學史以及藥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問題,每年發表相關文章30餘篇,也是許多醫學專刊的編輯委員。
 

图书目录

上篇 酒入百脈,藥酒補養千萬年
前言
推薦序
第一章 在家輕鬆泡藥酒
1 酒是穀之精,喝對能養生
2 和中醫一樣古老的藥酒文化
3 藥好,藥酒才能好
4 家庭藥酒製作有「方」可依
5 藥酒服用要遵循原則
6 藥酒雖好,也不要貪杯
7 藥酒服用禁忌
第二章 藥酒養生,對症選擇
1 補血藥酒─讓血脈通暢,身體倍棒
2 益氣藥酒─補氣益氣,可以「決生死,除百病」
3 溫陽藥酒─補足陽氣,更有精氣神
4 養陰藥酒─平衡陰陽,不易得病
 
中篇 對症藥酒,慢性疾病一掃光
第三章 慢病快治,慢性病的預防治療
1 糖尿病
2 高血壓
3 高脂血症
4 冠心病
5 中風後遺症
6 貧血
7 腦動脈硬化
8 心律過緩
9 心悸
第四章 飲食為後天之本,吃好消化好才能身體好
1 消化不良
2 食慾不振
3 腹脹腹痛
4 腹瀉
5 呃逆
6 噁心嘔吐
7 便祕
8 慢性胃炎
第五章 關節疾病,藥酒具有天然的治療優勢
1 肢體麻木
2 風濕寒痺
3 骨質增生
4 肩周炎
5 腰腿痛
6 跌打損傷
7 閃挫扭傷
第六章 肺主皮毛,呼吸好才能百病不侵
1 感冒
2 支氣管炎
3 哮喘
4 寒涼咳嗽
5 肺燥咳嗽
6 久咳不癒
7 虛勞咳嗽
第七章 腎是氣血之本,養生先得養腎
1 腎虛
2 遺精
3 早洩
4 尿急、尿頻、尿不盡
5 性慾減退
6 陽痿
7 腰膝酸軟
8 男性不育
第八章 五官疾病,讓藥酒恢復你的形象
1 迎風流淚
2 眼睛乾澀
3 目赤流淚
4 耳鳴耳聾
5 鼻炎
6 鼻竇炎
7 口舌生瘡
8 牙痛
第九章 十女九病,藥酒治療婦科疾病
1 痛經
2 月經不調
3 白帶異常
4 崩漏
5 閉經
6 女性不孕症
7 產後虛弱
8 乳腺增生
9 急性乳腺炎
10 更年期症候群
 
下篇 家庭保健,一味藥酒補養全家
第十章 為全家人準備的強身藥酒
1 強筋壯骨
2 強身健體
3 防癌抗癌
第十一章 為老年人準備的長壽藥酒
1 烏鬚黑髮
2 安神補腦
3 延年益壽
第十二章 為女性準備的美容養顏瘦身藥酒
1 養顏嫩膚
2 去斑美白
3 美髮護髮
4 減肥瘦身
第十三章 預防職業病的藥酒
1 腦力工作者
2 經常熬夜者
3 經常用電腦者
4 低溫環境工作者
5 高溫環境工作者
6 久坐工作者
附錄一 四季養生藥酒方
1 春季
2 夏季
3 秋季
4 冬季
附錄二 家庭常用解酒方
附錄三 日常簡易解酒方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51982
  • 叢書系列:都會健康館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古代醫生在治病時,為了使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通常會借助酒來增強藥力。《說文解字》記載:「醫,治病工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可見自古以來治病就已經離不開酒了。藥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是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酒「溶」於一體的藥物劑型。藥酒自古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廣泛使用藥酒防病治病,補益強身。我國最早的醫書《內經.素問》中就有〈湯液醪醴論篇〉。「湯液」就是現在的湯藥煎劑,而「醪醴」即我們所說的藥酒,用於治療。酒性輕揚,味苦甘辛,具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御風寒之功,在治療方面有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機體適應性等特點。將中藥材按照一定配伍用酒浸泡製成藥酒,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藥酒具有製作簡便、療效可靠的特點,所以藥酒深受歷代醫家的重視和廣大群眾的喜愛。

  本書《對症祛病養生酒》收錄近400種常用藥酒方,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紹一般藥酒之製法,中篇介紹常見疾病之藥酒方,下篇介紹家中不同成員之藥酒方。書中介紹藥酒之製備常用白酒,可用米酒(22%)或38%或58%之高粱酒。泡藥酒最好用陶瓷或玻璃瓶子,不可用塑膠瓶,因塑化劑會溶於酒精而中毒。

  如遇感冒、發熱、咽喉痛及氣管炎等,均應停服藥酒。另外,孕婦、高血壓、心臟病、肝臟病、嚴重胃病患者也應慎用藥酒。服用鎮靜劑或安眠藥時,不宜同時飲用酒和藥酒。外用藥酒,因常含有烏頭、附子等毒性成分,不可內服。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藥,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藥均不應用來浸酒。端午節有喝雄黃酒之說,因毒性太大,不應服用,以免中毒。

  閱讀全書初稿後,發現本書圖文並茂、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為一本通俗、極有實用價值之藥酒方書籍,適合推廣於一般民眾,樂於推薦,與大家分享。
 
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院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教授 張永勳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網路上資訊爆炸,隨便google一下都有幾十種不同的養生秘方,很多還互相矛盾,搞得人霧裡看花。我買書,最怕的就是內容重複或太過陳舊。這本書的亮點在於「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這幾個字讓我覺得它可能收錄了一些比較少見、或是民間流傳但未被大規模推廣的「私房」配方。我比較重視的是,書中對於「對症」的描述是不是夠精準?所謂的「症」,是單純指西醫的病名,還是更偏向中醫的證型?例如,同樣是失眠,有的是心火旺盛,有的是肝鬱氣滯,處理方式當然不同。如果這本書能清晰地區分不同體質和症狀的適用方,那它的實用價值就大大提升了。畢竟,用錯藥酒比不喝還糟糕,這點是常識。

评分

拜讀過不少養生書籍,很多時候作者的語氣都太過權威或太過學術,讓人讀起來很有壓力,好像隨時都會做錯決定。我希望這本「對症祛病養生酒」能以一種更親切、更生活化的口吻來介紹這些配方。想像一下,如果書裡可以穿插一些作者自身的經驗分享,或是哪個朋友透過這個配方得到改善的小故事,那讀者在嘗試時的信心就會大增。畢竟,養生這回事,心態也很重要,如果讀起來覺得輕鬆愉快,自然比較願意照著做。而且,如果能針對台灣常見的氣候特點(例如:濕熱的夏天、多雨的冬天)提供專屬的藥酒配方,那就更貼近我們台灣人的生活脈絡了,這是我最期盼能看到的內容深度。

评分

我對這種強調「酒」的養生法一直有點複雜的情感,一方面覺得藥酒的確能透過酒精的藥性引導,讓藥材的精華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這是古老的智慧。但另一方面,現在社會對飲酒的規範越來越嚴格,加上健康意識抬頭,很多人會擔心長期飲用對肝臟的負擔。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用量」和「療程」的建議。比如,這個方子適合連續喝多久?一天飲用量上限是多少?有沒有什麼族群是絕對不能碰的?如果能像藥品說明書一樣詳盡,讓讀者在使用時有安全感,那它就遠遠超越了一般食譜的範疇,真正成為一本負責任的養生指南。畢竟,養生之道在於「平衡」,過猶不及都是不好的。

评分

身為一個對傳統文化很有興趣的讀者,我總覺得,台灣的養生觀念雖然根深蒂固,但很多時候被過度商業化了,一堆保健食品廣告打得天花亂墜,真正有用的老方法反而快失傳了。這本號稱「超過365帖」的書,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內容很紮實,不是那種只講概念的淺碟型讀物。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在介紹這些藥酒配方時,會不會多加一些歷史典故或是傳統中醫的理論背景?畢竟,了解藥材的「為什麼」比單純的「怎麼做」來得更有說服力。如果能搭配一些簡單的圖解,說明不同藥材的性味歸經,那對我們這些半吊子養生者來說,絕對是加分。另外,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酒精的接受度不高,不知道書裡會不會有提供「無酒精」的替代方案,或是如何調整配方來降低酒精度,讓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安心使用,這點非常重要。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知道是針對現代人生活習慣的寶典,現在大家工作壓力大、外食多,身體狀況真的是每況愈下。我身邊很多朋友,從年輕開始就抱怨這痛那痛的,看了不少中醫,藥方開了一堆,吃了一段時間又沒啥感覺了。這類型的養生書,重點就在於實用性,如果只是空泛地講些理論,說真的,大家沒那個時間去鑽研。我個人比較期待的是,它能不能提供一些真正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小撇步」,像是週末在家裡就能輕鬆準備的材料,或是上班族午休時可以快速沖泡的飲品。畢竟,養生的關鍵在於「持之以恆」,如果過程太複雜、材料太難找,很多時候都是三分鐘熱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生活指南,隨手翻開就能找到適合當下身體狀況的調理方法,而不是一本厚重的醫學參考書。畢竟,我們的身體狀況是會隨著季節、年齡變化的,需要的是靈活應對,而不是死守一個單一的配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