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解鎖,疾病退散:從嬰兒到成人,12種兒童疫苗X 3種癌癥疫苗X 60個新冠肺炎及其他疾病疫苗知識全麵解析

疫苗解鎖,疾病退散:從嬰兒到成人,12種兒童疫苗X 3種癌癥疫苗X 60個新冠肺炎及其他疾病疫苗知識全麵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峰宗太郎
圖書標籤:
  • 疫苗
  • 兒童疫苗
  • 成人疫苗
  • 新冠疫苗
  • 癌癥疫苗
  • 疾病預防
  • 健康科普
  • 醫學
  • 免疫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少一點恐懼,多一點勇敢
颱灣第一本輕鬆圖解疫苗及新冠肺炎的健康書
顛覆你對疫苗的看法,重新認識免疫與疫苗的關係
 
  為什麼我們要打疫苗?
  新冠肺炎(COVID-19)的流行不但改變人類的生活,
  也讓我們更加關注各種疫苗對我們的重要性。
  本書由美國國立研究機關的病毒免疫學第一人峰宗太郎監修,颱灣小兒科專任醫師—陳木榮(柚子)醫師審定。
  透過基本知識的介紹,搭配插圖圖解,讓你更加瞭解疫苗的所有知識。
 
  【#目前市麵上疫苗的分類】
  ․傳統的疫苗---活疫苗‧不活化疫苗等等
  ․新型態疫苗---mRNA疫苗‧病毒載體疫苗等等
  ․未來的疫苗---次世代疫苗等等
 
  【#疫苗發展史,教會我們許多知識】
  每一支疫苗的研發故事,都可以教會我們很多事。
 
  例如:天花曾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緻命疾病,而為瞭不再感染,第一個發明疫苗的英國醫師愛德華、金納從牛痘上取得靈感,取齣得過牛痘的人身上的膿液調成藥劑,接種在健康的人身上,就不會再得天花這就是牛痘接種法。
 
  對於疫苗,我們不需要變成專傢達人,也不需要學習過於艱澀的學問,但是一定要有基本的瞭解認識,纔能勇敢麵對一次又一次的疫情挑戰。
 
  【#疫苗的中心思想:造成輕微感染、預防重癥】
  故意感染比較輕的病,藉此來預防類似的重癥,這點可以說是疫苗的中心思想。因此打完疫苗後,如果齣現一些身體的不舒服,這本來就是對抗疾身體產生病抵抗力的閤理過程,不要因此就不敢或是排斥接受注射疫苗。
 
  【#疫苗和免疫的關係】
  當疫苗被接種到人體後,身體的免疫細胞會開始活動,製造齣能夠對付疫苗所持有蛋白質的抗體。換句話說,疫苗先讓身體齣現類似生病的狀態,進而引發免疫反應。當然,這個生病隻能算是輕微的生病,目的在讓身體產生足夠的抗體,做好迎戰的準備,所以當真的病毒或細菌入侵時,身體就可以火力全開,馬上展開攻擊,這便是疫苗的效用。
 
  【#兒童需要接種的疫苗時間錶】
  介紹瞭嬰幼兒從齣生到國小,必須接種的麻疹、水痘、日本腦炎、小兒麻痺、流感等各種疫苗,並附上颱灣目前國內兒童需要接種的各式疫苗時間錶,對於父母來說,是相當實用的資訊。
 
  【#疫苗和癌癥的關係】
  別以為打疫苗隻能夠單純預防感染疾病,根據醫學界多年來的疫苗研究,已經明白打疫苗可以預防癌癥瞭。
  HPV疫苗—可以減少子宮頸癌的罹病率;
  HBV疫苗—可預防B肝、肝癌;
  還有其他新型的癌癥療法等。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大解析】
  新型冠狀病毒和引起SARS、MERS、普通感冒的病毒一樣,都屬於冠狀病毒。
  COVID-19 絕不是第一個在全世界大流行的傳染病,但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目前看來,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最好的方式之一。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誕生,疫苗研發的世界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史無前例的全新疫苗,改寫瞭疫苗歷史,本書介紹瞭病毒載體疫苗,如AZ 疫苗,以及mRNA疫苗,如莫德納、BNT、輝瑞等等。
 
專業推薦
 
  小劉醫師|外科醫師
  陳木榮(柚子醫師)|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郭育祥醫師|自律神經失調癥協會理事長   
  陳瑜|鏞鏞甫甫親子部落格
  陳沛孺|閱讀塗鴉實驗室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達特盧醫師 Dr Lu|Youtuber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疾病的迷霧與健康的航標:一場跨越時代的醫學探索 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一場關於人類健康與疾病抗爭的宏大敘事。我們不會局限於單一的疫苗接種指南,而是從更廣闊的曆史、科學與社會背景齣發,審視人類如何一步步掌握抵禦疾病的武器,以及未來醫學可能抵達的彼岸。 第一部分:曆史的塵埃與科學的曙光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聚焦於醫學史上那些決定性的轉摺點,探討在疫苗技術誕生之前,人類是如何麵對烈性傳染病的。 1. 瘟疫的陰影:古代與中世紀的掙紮 我們將迴顧天花、鼠疫等“黑死病”如何塑造瞭人類文明的進程。這不是一份冷冰冰的疾病年錶,而是對那些在瘟疫麵前無助掙紮的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的細緻描繪。我們會探討古代的隔離措施、草藥嘗試,以及民間流傳的各種“偏方”,分析它們在當時情境下的閤理性與局限性。 2. 東方與西方的早期探索 我們將深入探討人痘接種術的起源與發展。在中國、印度以及奧斯曼帝國等地,人們是如何憑藉敏銳的觀察力,發展齣“種痘”這一初步的免疫學實踐的。隨後,我們會詳細解析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的偉大發現——牛痘接種,以及這一突破如何從英國的鄉村走嚮全球,成為現代疫苗學的奠基石。 3. 細菌學的黃金時代:巴斯德與科赫的遺産 這一部分將轉嚮19世紀下半葉,科學的理性之光如何驅散迷信的陰霾。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方麵的突破,不僅是科學上的勝利,更是哲學上的勝利——證明瞭疾病是可以被理解、被控製的。我們會解析巴斯德的實驗設計,以及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如何用嚴謹的“科赫法則”確立病原體與疾病的因果關係,為後續所有疫苗的開發設定瞭科學標準。 第二部分:疾病的形態學:細緻入微的病理透視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不再著眼於“如何預防”,而是深入“疾病本身”的復雜性。我們將提供對多種重大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流行病學特徵以及診斷標準的深入解讀,但不涉及任何具體的疫苗名稱、接種時間錶或副作用討論。 1. 呼吸道的隱形戰爭:肺炎與流感 我們將剖析病毒和細菌如何侵入人類的呼吸係統,從支氣管到肺泡,它們如何重塑細胞結構並引發炎癥反應。我們會對比不同亞型的流感病毒的變異機製,探討宿主免疫係統在應對這些快速演變病原體時所麵臨的挑戰。對於肺炎,我們將探討其多樣性的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如何導緻相似的臨床錶現,以及診斷學上區分它們的難度。 2. 消化道的陷阱:腸道傳染病的生態學 本章將聚焦於那些通過汙染的水源和食物傳播的疾病。我們會討論霍亂弧菌如何分泌緻命毒素,導緻身體迅速脫水,以及傷寒沙門氏菌如何在脾髒和骨髓中“潛伏”。重點在於這些疾病在不同社會經濟條件下的傳播模型和生態學意義。 3. 神經係統的陷阱:腦部與脊髓的威脅 我們將探討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如何選擇性地攻擊運動神經元,造成永久性癱瘓的機製。同時,我們會分析狂犬病病毒如何利用神經通路進行“逆行運輸”到達中樞神經係統,以及一旦癥狀齣現後,其緻命性的原因。 4. 慢性感染與潛伏期的博弈 本部分還將涵蓋那些可以長期潛伏在人體內的病原體,如某些類型的皰疹病毒或結核分枝杆菌。我們會探討免疫係統如何與這些“老住戶”維持一種微妙的、時而脆弱的平衡,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時,這些病原體會如何重新激活,引發次級病變。 第三部分:醫學倫理與公共健康的思辨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提升視角,探討醫學實踐背後的哲學、倫理和社會考量,這是一場關於“群體利益與個體選擇”的深入對話。 1. 風險評估與感知偏差 我們將分析人類在評估風險時的固有心理傾嚮——例如對“已知風險”的寬容與對“新型風險”的恐懼。討論信息透明度、媒體報道對公眾風險感知的放大效應,以及如何在科學數據與公眾情緒之間找到平衡點。 2. 醫療資源的分配:公平性的哲學拷問 在理想的醫療體係中,資源的稀缺性是永恒的難題。本章將討論如何基於公共衛生需求和醫學有效性來製定醫療乾預的優先級。我們會探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權衡針對特定高危人群的深度乾預與針對廣泛人群的初步保護之間的關係。 3. 科學共同體的自我修正機製 我們將審視科學研究的迭代性。醫學知識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基於不斷地觀察、假設、驗證和推翻的過程。本章會通過曆史案例說明,科學共同體如何識彆早期研究中的不足,並如何通過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例如基因測序技術、高分辨影像學)來修正過去的認知模型。 4. 未來的醫學視野:超越生物學屏障 最後,我們將展望未來的醫學發展方嚮。這包括對“宿主-微生物組”這一復雜生態係統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通過調控人體自身防禦係統來對抗病原體,而非僅僅依賴外部的分子乾預。我們將探討個性化醫療的潛力,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具韌性的全球健康防禦網絡,以應對未來可能齣現的“X疾病”。 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基礎為骨架,以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為血肉,呈現一幅關於人類與疾病搏鬥的復雜畫捲。它旨在培養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們在麵對紛繁復雜的健康信息時,能夠迴歸科學的本質,理解疾病的深度,並對人類的健康事業抱持審慎的樂觀態度。

著者信息

監修者簡介
 
峰宗太郎 (Mine Soutarou)
 
  美國國立研究機關的病毒免疫學博士研究員
 
  1981年齣生於京都府,於神奈川縣長大。京都大學藥學部綜閤藥學科、名古屋大學醫學部醫學科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醫學係研究科修畢。曾任職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醫院、國立感染癥研究所等機構。
 
  2018年起,擔任美國國立研究機構博士研究員。憑藉從國內外獲得的第一手醫療資訊,不時於通訊軟體或部落格上傳遞正確的醫療知識。為醫師(病理學專科)、藥劑師、博士(醫學)。專門為病理學(血液惡性腫瘤‧傳染病的病理診斷)、病毒學、免疫學。預防醫療普及學會顧問。著作有『不知道就虧大瞭!有關新冠肺炎與疫苗的事實(新型コロナとワクチン 知らないと不都閤な真実)』等書。
 
審訂者簡介
 
陳木榮(柚子醫師)|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一位兒科醫師,也是一對學齡兒女的父親,大傢都稱呼他柚子醫師。
 
  「柚子」兩字緣自「祐子」的諧音,多年來希望自己可以護祐天下的孩子,希望能夠同時扮演好父親及兒科醫師的角色,也期許自己能更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西醫學係,前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小兒科主治醫師,現為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主要專長為小兒科,對於其他醫學專科也多有涉獵。曾任《過敏性鼻炎及其對氣喘的影響簡易指引手冊》颱灣區總編譯、《未來Family》專欄作傢、《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各類電視廣播節目健康諮詢醫師等。
 
  FB: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www.facebook.com/yourgoodoctor/
 
譯者簡介
 
婁美蓮
 
  颱中人,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畢。 譯有:《擁抱不眠的夜》、《黃泉歸來》、《白色巨塔(上)》(以上為麥田齣版),《惡意》、《半自白》、《米樂的囚犯》、《第六個小夜子》(以上為獨步文化齣版),現為專職譯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何謂疫苗?何謂免疫?
01世界最早的疫苗──讓天花從地球上消失
02免疫指的是「不再」感染──隻要得過一次就不會再得
03疫苗的中心思想──造成輕微感染,預防重癥
04病毒是何方神聖? 利用其他生物的細胞,進行繁殖
05病毒侵入細胞自我複製的機製
06人類的兩大免疫係統
07「細菌」進入人體後引發的免疫反應
08「病毒」進入人體後引發的免疫反應
09疫苗界的大咖「疫苗三兄弟」
10將病原體的毒性弱化製成的「活性減毒疫苗」
11將病原體「殺死」製成的「不活化疫苗」
12取病原體部分結構備製而成的「次單位疫苗」 
13疫苗接種後產生的非目的性反應為「副作用」
14疫苗研發的歷史就是剋服副作用的歷史
15「減毒‧培養‧純化」活疫苗的產生過程
16疫苗究竟含有哪些成分?
17疫苗接種後要多久纔會有效果?
18疫苗的效果可以維持多久?
19新冠疫苗是全新型態的疫苗
重點整理
 
第二章
人類與免疫的戰爭
20曾經席捲全球的傳染病是如何止息的?
21抗戰史① 疫苗與血清療法的問世
22抗戰史② 記取教訓,小兒麻痺癥近乎根除
23抗戰史③ 隻要提高接種率就可以消滅的疾病
24副作用的歷史
25不良事件的歷史
26從諾貝爾獎看疫苗的研發歷史
重點整理
 
第三章
兒童施打的疫苗
27輪狀病毒(RV)疫苗──預防鼕季嚴重腹瀉
28流感嗜血桿菌(HIB)疫苗──預防小兒腦膜炎或敗血癥
29肺炎鏈球菌疫苗──兒童、老年人都應該施打
30四閤一疫苗──預防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小兒麻痺
31BCG(卡介苗)──100年前為瞭防治結核病而生
32麻疹風疹混閤(MR)疫苗──預防麻疹、風疹(德國麻疹)
33水痘疫苗──預防水痘、帶狀泡疹
34腮腺炎疫苗──預防失聰、無菌性腦膜炎
35日本腦炎疫苗──緻死率20〜40%的傳染病
36二閤一DT疫苗──白喉、破傷風的追加劑
37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改良活疫苗,更具安全性
38流感疫苗──預防重癥效果顯著
重點整理
 
第四章
癌癥與疫苗
39與癌癥有關的疫苗有兩種
40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等癌癥
41HBV疫苗──預防B型肝炎、肝癌等
42新型癌癥療法,癌癥疫苗的研發正進行中
重點整理
 
第五章
新冠肺炎與疫苗
432019年末齣現的新型冠狀病毒
44感冒、SARS、MERS,都是冠狀病毒引起的
45誰是有效擊退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46將抗原蛋白質之「設計圖」植入人體的新型疫苗
47新冠疫苗不到一年就被研發齣來
48副作用會齣現在特定族群身上
49新冠疫苗的效力能持續多久?
50不同類型、廠牌的新冠疫苗一口氣推齣
51利用其他病毒運送設計圖的病毒載體疫苗
52mRNA疫苗的發明是留名科學史的壯舉
53核酸疫苗有重大突破  DNA疫苗也快要成功瞭
54麵對病毒變異株亦能發揮預防的效果
重點整理
 
第六章
未來的疫苗
55疫苗技術不斷進步  未來的疫苗會變成怎樣?
56擊退世界三大傳染病的疫苗
57活用新冠疫苗技術的「癌癥疫苗」
58洗刷劣等生的汙名,進化後的流感疫苗
59由mRNA疫苗奪得先機的次世代疫苗
60除瞭注射以外的疫苗接種方式
重點整理
結語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046579
  • 叢書係列:好健康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7 x 23 x 0.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陳木榮(柚子醫師)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審定推薦
 
  自從COVID-19在全世界大流行之後,身旁的大多數人都對疫苗產生瞭興趣,這幾年對於各種新疫苗的關注程度,遠超過以往幾十年來的其他疫苗。
 
  「AZ疫苗效果好像比較不好。」
  「BNT/莫德納疫苗保護力比較高。」
  「打AZ疫苗要小心血栓。」
  「打BNT/莫德納疫苗可能產生心肌炎。」
 
  各種新冠疫苗的保護力高低以及施打之後可能產生的副反應,已經成為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幾乎到處都可以聽到,不分男女老少,人人琅琅上口。可惜的是,也有一些道聽塗說的不正確謠言被廣為流傳,因此減低瞭疫苗覆蓋率,造成防疫的睏擾。
 
  關於新冠疫苗的大小事,除瞭報章雜誌、網路媒體報導的疫苗介紹之外,建議大傢可以看看《疫苗解鎖,疾病退散》這本書。書中除瞭介紹各種疫苗的製作方式之外,許多對於疫苗的不正確看法,也都用淺顯易懂的方法解釋給你聽。
 
  舉例來說,我在門診現場得知有些長輩會互相提醒:「韆萬別打疫苗,沒打疫苗沒事,一打疫苗就生病。」事實上,《疫苗解鎖,疾病退散》書中就明白提到「疫苗的中心思想就是讓人體造成輕微的感染,來預防重癥」,因此打疫苗之後齣現一些身體的不舒服,本來就是得到對抗疾病抵抗力的閤理過程。
 
  除瞭新冠疫苗之外,這本書從研發的歷史及各種研發的技術探討,幾乎把所有的疫苗全部介紹瞭一遍,甚至對於新研發疫苗的未來展望,也都循序漸進地介紹給讀者認識。別以為打疫苗隻能夠單純預防感染疾病,多年來的疫苗研究,已經明白打疫苗可以預防癌癥。例如B型肝炎病毒可能導緻慢性肝炎,進而轉變成肝硬化,最後演變成肝癌,我們施打B型肝炎疫苗,可以進一步保護我們減少肝癌的機會。甚至於近年來廣為施打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也被證實可以減少子宮頸癌的罹病率。
 
  大傢對於免疫學的印象,一直都是深奧無趣難懂,也因此總會對於進一步瞭解各種疫苗心懷恐懼,其實歷史上每個疫苗的研發,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疫苗解鎖,疾病退散》的作者,用文字搭配淺顯易懂的圖說,深入淺齣地解釋疫苗的理論,讓我們在理解之外更能夠印象深刻。
 
  每一支疫苗的研發故事都教會瞭我們很多事,COVID-19不是第一個在全世界大流行的傳染病,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目前看來,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最好的方式之一。對於免疫學,對於疫苗,大傢不需要變成專傢達人,也不需要學習過於艱澀的學問,但是一定要有基本的瞭解認識,纔能勇敢麵對一次又一次的疫情挑戰。
 
  《疫苗解鎖,疾病退散》是一本很好的認識疫苗入門書,大力推薦給各位。
 
前言
 
  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疫苗成為眾所期盼的殺手鐧。人們逐漸認知,疫苗可能是製止、甚至終結這場全球性瘟疫(pandemic)的最佳方法。
 
  疫苗對於預防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而言,乃非常有效的醫藥品,可以說是人類的偉大發明。迄今,疫苗已經挽救過無數條生命。它是人類對付可怕傳染病的重要武器之一。
 
  這樣的疫苗,諸位對它的瞭解有多少呢?事實上,許多人從小就接種過疫苗。作為與我們切身相關的醫療方式,是否有人對疫苗感到好奇而真的去研究它呢?這兩年由於新冠肺炎的流行與新冠疫苗的問世,相信有不少人開始對疫苗的機製與效果,還有它是怎麼被研發齣來的,如何發展成醫藥品的,開始產生興趣瞭吧?
 
  市麵上是可以找到一些跟疫苗有關的書籍,但能夠把疫苗的研發歷史、運作機製,從頭到尾徹底講明白的書籍倒是少見。因此,我計畫齣一本書,試圖全麵且詳盡的把疫苗和免疫是怎麼迴事講清楚。
 
  本書從疫苗的研發歷史、運作機製開始,把現在日本已經在施打的各種疫苗,包括最新的新冠疫苗在內,徹底介紹一遍。務求每個章節都淺顯易懂,不緻過於艱澀。
 
  醫療也好,公共衛生也好,我等受惠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對它有基本的瞭解與認識,並具備選擇與判斷的能力,這點非常重要。疫苗是透過預防,與公共衛生緊密結閤的醫療方式,與我們切身相關。它更是近代充斥各種觀點的熱門話題。
 
  希望讀者諸君能從基礎得知疫苗與免疫的知識,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思考預防、醫療等課題。
 
峰  宗太郎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講,市麵上很多健康書籍,讀起來不是過於學術枯燥,就是寫得太過通俗而失真。要掌握「疫苗解鎖」這個主題的精髓,關鍵就在於平衡。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具備足夠的專業背書,能夠處理那些細膩的臨床數據和統計學上的意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生病瞭要打針」的錶麵認知。尤其在提及癌癥疫苗的部分,這塊領域相對年輕,資訊更新快,也充滿瞭許多未來的可能性與當前的限製。作者如何清晰界定「預防性」與「治療性」疫苗的區別?如何解釋那些高價位疫苗的性價比考量?這些都需要深厚的知識積纍和清晰的論述能力。如果這本書能做到在保持科學嚴謹性的前提下,讓一個非醫學背景的讀者讀完後,能自信地與傢庭醫師進行更深入的溝通,甚至在麵對社會上各種未經證實的說法時,能立刻在腦海中建立起一套基於證據的批判性思考框架,那麼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本普通的衛教手冊瞭。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人頭皮發麻,根本就是一本疫苗百科全書嘛!現在這個年代,大傢對各種傳染病的警覺度拉得很高,特別是經歷過那幾年全球性的風波後,每當有新疫苗、新研究齣來,網路上光是謠言跟似是而非的資訊就一堆。我這個當媽媽的,最怕的就是資訊混亂,真假難辨。我身邊很多朋友,光是孩子該打哪些常規疫苗就搞不清楚,更別提什麼升代疫苗、新型流感疫苗的推陳齣新。我一直在找一本既專業,又不會用一堆拗口的醫學術語把人嚇跑的書。最好是能把不同年齡層、不同疾病的疫苗作用機製、副作用、還有最新的臨床數據都攤開來比較。不然每次帶小孩去打預防針,醫生講個兩句,我還是會忍不住在心裡默默打個問號,尤其當網路上看到一些誇張的說法時,更希望手邊有一本權威的參考書可以隨時查閱,而不是隻能依賴零散的衛教傳單或速度極快的社群媒體貼文。這本書看樣子就是想把所有東西一次打包給你,從最基礎的嬰兒基礎免疫計畫,到後來可能齣現的特定風險族群的癌癥疫苗,甚至是大傢最關心的那些「熱門」傳染病疫苗的最新進展,這種「一站式購足」的編排方式,對我這種忙碌的傢長來說,簡直是救星。

评分

現在的育兒觀念越來越強調「科學育兒」,而疫苗無疑是科學育兒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這一代傢長,對「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是深信不疑的,但同時也對「過度醫療」保持高度警惕。因此,一本好的疫苗書籍,不該隻是推銷「打越多越好」,而應該是提供「什麼時候打、打哪一種、為何而打」的決策依據。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對疫苗接種時程的彈性分析,比如在特定生活環境或健康狀況下,哪些疫苗的優先級可以調整。此外,針對新冠肺炎疫苗,這幾年的變異株層齣不窮,作者是如何梳理這些快速迭代的資訊?書中收錄的知識是否具有足夠的「生命力」,能夠應對未來幾年內可能齣現的新挑戰?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長遠的視野,讓我們看到疫苗科技的發展趨勢,而不僅僅是當前接種計畫的總整理,那它將是一本值得反覆翻閱的「寶典」,幫助我們在瞬息萬變的公共衛生環境中,做齣最明智的選擇,真正做到讓疾病「退散」。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醫療資訊傳播速度快到一個嚇死人的程度,但問題是,資訊多不代錶知識夠紮實。我們這個世代的傢長,很多都是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下長大,比起過去聽長輩一句話就照做,我們更傾嚮於自己上網做功課。問題是,一旦涉及醫學和生物科技這種高度專業的領域,網路資訊的「可信度」就成瞭最大的隱憂。我個人很在意,一本好的科普書,應該要能把複雜的科學原理,用一種讓門外漢也能理解的方式「翻譯」過來。例如,mRNA疫苗跟傳統滅活疫苗在原理上有何根本差異?為什麼有些疫苗需要追加劑?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教科書裡,但一般人哪有時間或能力去啃那些專業文獻?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核心概念講清楚,讓我能理解疫苗是如何「訓練」身體的免疫係統,而不是隻知道「打下去就對瞭」,那它就成功瞭一半。我特別好奇,它對那些關於疫苗安全性的爭議,會抱持怎樣的態度來闡述?是避重就輕,還是能勇敢地拿齣數據來解釋那些常見的疑慮?畢竟,隻有透明的資訊纔能建立真正的信任感。

评分

這本書的涵蓋範圍實在太廣瞭,從嬰兒的常規接種清單到成人後可能麵對的癌癥預防性疫苗,中間還夾雜著這幾年最受矚目的新冠肺炎相關的各種疫苗解析,簡直就像一張超詳盡的「免疫地圖」。我一直在思考,這種大雜燴式的編排,在邏輯連貫性上會不會齣現問題?畢竟,兒童疫苗的考量點(如發育中的免疫係統)和成人癌癥疫苗的應用(如高風險族群篩檢)在醫學邏輯上是兩條截然不同的線索。我比較期待的是,作者能不能在這廣泛的內容中,找到某種核心的貫穿主軸。或許是從免疫學的基本原理齣發,一步步延伸到不同疾病的挑戰,最後再匯聚到當前最熱門的疫情應對。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讀者在翻閱時就不會覺得像是在看好幾本不同主題的小冊子拼湊在一起的感覺,而是一套有係統、有層次的完整知識體係。尤其對於傢中有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傢庭來說,這樣一本書可以從新生兒時期用到青少年甚至成年初期,實用性極高,不用每隔幾年就得重新找一本新的參考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