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當前大學校園師生,面對社會多元價值觀,如果對生命本質沒有正確的認知,往往迷失其中而不自知。學生們在面對課業、經濟和未來就業等壓力,加上認知和價值觀的迷惘,往往沉溺於網路社群虛擬世界,為減輕壓力卻運用不適當的方法,反而造成身心的傷害。根據董氏基金會對全國大專校院學生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將近有25萬人,幾乎五人中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另依據家扶基金會調查報告顯示,約三位大孩子中就有一位有情緒困擾問題;而同時在校園擔任教學、研究和輔導及服務的教師,本為學生遭遇人生困境時的協助者角色,也面臨教師評鑑、限期升等和教育行政工作等壓力,導致緊張、焦慮和失眠等情緒困擾,輕者以安眠藥幫助入睡,重者導致憂鬱傾向,大學教授過勞死和自殺身亡的報導更是時有所聞。古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每天忙於教學和研究,又要兼任行政服務職務和擔任導師輔導等工作,如能顧到教學或是研究就已經不錯了,更遑論還要勝任行政服務和輔導學生,真正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也難怪大部分教授們視行政服務和輔導學生為畏途,能免則免。然而作者認識有一些多年從事高等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禪修正念學習與實踐者,悠遊於教學研究和服務輔導工作中,甘之如飴,他們是如何做到?禪修正念的學習如何幫助他們(自利),同時也幫助輔導的學子們(利他),就讓我們從本書中,來看看他們的學習和實踐的心路歷程吧!
本書是博士論文所改寫,由研究論文撰寫者與指導教授共同完成,全書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緣起與理論」共計三章,包括本書研究寫作緣起,禪修正念理論和實證文獻回顧探討,以及高等教育工作者訪談相關研究設計。
第二部分為「體現與實踐」,也是本書精華和重點,透過共同參與研究的六位受訪教授的法布施,分享他們在禪修正念中信解行證的生命歷程。話說昔日楞嚴法會上,有二十五位大阿羅漢及菩薩們,分別敍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利益後來學人;而本書六位在高等教育學術界素有厚望的教授們,願意接受訪談,同時將多年修行所得應用在高等教育上的學習和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和真誠分享,真正是落實菩薩的布施行誼。
第三部分為「學習歷程參考」,將學習禪修正念有成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路歷程,對於身心靈健康的影響,以及運用在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工作上,有許多共同的經驗,以及作者本身省思和心得,分享給讀者參考。
本書中六位於國內各大學任職教授,對於本身體現實踐禪修正念的心路歷程分享,是本書最大貢獻者;本書研究撰寫過程,承蒙中正大學林明地教授、新竹教育大學李安明教授、政治大學張奕華教授以及暨南國際大學吳京玲教授,給予鼓勵和指導,作者在撰寫過程中也是受益最多者,謹致上無限感恩與敬意;此外,編寫過程,承蒙多位師長們督促和指導,以及元華文創圖書公司欣芳主編耐心協助,也一併致上萬分誠摯謝意。雖然本書編撰過程力求嚴謹,但仍恐有疏漏或誤繕等缺失,仍祈各方學界先進不吝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