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翰老師)數學講義式評量二上(111學年)

國小(翰老師)數學講義式評量二上(111學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良品編輯部
图书标签:
  • 國小數學
  • 二年級
  • 翰林
  • 評量
  • 講義
  • 111學年
  • 上學期
  • 數學輔助
  • 練習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國小(翰老師)數學講義式評量二上(111學年)》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任何具体信息,而是围绕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通用背景、重要性、学习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展开,力求详实且贴近实际教学场景。 ---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学习指南与基础能力培养 导言:迈入二年级的数学新阶段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期。一年级的学习主要聚焦于建立对数字的初步感知、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进入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将显著增加。学生不再满足于“数到几”,而是需要开始理解“为什么”和“怎么算得更快、更准确”。本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巩固基础,并为后续学习中更复杂的计算、几何图形和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化对数位的理解、熟练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预备知识、系统学习乘法的初步概念,并加强几何形状的辨识与度量衡的初步应用。这些知识点是构建未来数学思维框架的基石。 ---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的深化 一、数的范围拓展:从百到千的初步接触 一年级学习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进入二年级上学期,数感的训练将迈向更高的台阶——初步接触并理解“百”的概念,并开始向“千”过渡。 1. 认识“百”的含义: 学生需要深刻理解“10个十等于100”这一关键概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数,而是对位值(Place Value)的直观感受。通过实物操作(如小棒、计数器),学生将学会如何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示一个三位数,例如256,理解其中2代表2个百,5代表5个十,6代表6个一。这种对位值关系的掌握,是理解多位数运算的逻辑前提。 2. 数的顺序与比较: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排序、比大小是基础功。在三位数出现后,重点转向如何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例如,比较345和354时,需要明确高位优先的比较原则。同时,对数轴的初步认识,也将帮助学生建立数与数之间距离的直观概念。 二、加减法运算的进阶挑战 二年级上学期的加减法运算难度显著提升,核心挑战在于“进位”与“退位”的准确性与速度。 1. 两位数加减法:熟练掌握进退位策略 虽然基础的两位数加减法已在一年级接触,但二年级要求运算必须准确无误且效率更高。重点在于: 退位减法(借位): 当个位出现“不够减”的情况时,如何从十位“借1”,这个“1”在十位上代表十,在个位上代表十,如何进行正确的换算和计算。 进位加法: 当个位相加满十时,如何将“多出来的十”正确地进到十位上参与下一轮计算。 2. 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初步接触百位数的加减法。在这个阶段,通常会先安排不涉及进位和退位的简单运算,如 $452 + 314$ 或 $789 - 253$。这旨在让学生熟悉竖式书写的格式,明确“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运算规范。 3. 估算能力的萌芽: 开始引入估算的概念,例如,在计算 $88 + 45$ 之前,可以先估算答案大约在 $90 + 40 = 130$ 附近。估算不仅是检验答案合理性的工具,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灵活性的一种方式。 --- 第二部分:乘法概念的引入与几何的初步探索 二年级上学期通常是正式接触乘法的起点,同时也是空间几何学习的第一个小高潮。 一、乘法:从“加法”到“乘法”的思维飞跃 乘法是数学运算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本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乘法的本质,而非死记硬背乘法口诀(口诀的完整学习通常在二下或三年级)。 1. 理解“相同加数的和”: 乘法被定义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3+3+3+3+3$ 可以记作 $5 imes 3$ 或 $3 imes 5$。教学会大量使用实物模型,如按行或按列排列的物体(点阵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个几”的概念。 2. 简单的乘法算式: 学习乘法的基本读法(如“五三得十五”)和初步的简单乘法算式,例如 $2 imes 4$,$5 imes 3$ 等。理解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乘数和被乘数)的位置与实际意义。 二、图形与测量:几何基础的构建 几何学不再只是辨认正方形和圆形,而是需要开始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和测量方法。 1. 认识和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除了识别形状,还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例如,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 2. 长度单位的初探: 引入“米”和“厘米”这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学生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 = 100厘米)。通过实际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如铅笔盒、课桌的高度),培养动手能力和对标准单位的感知。 3. 动手操作: 利用尺子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这是将抽象的“厘米”概念落实到具体操作上的关键步骤。 --- 第三部分: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上学期的应用题将更侧重于一题多解的思路和对应用场景的精准捕捉。 1. 综合运用加减法: 应用题不再是简单的“求和”或“求差”,而是可能需要连续进行两次运算(如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例如,买了三本书,付了钱后找回了多少钱,中间涉及两次计算。 2. 理解数量关系: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关键词(如“一共”、“还剩”、“比多/少”),准确对应到相应的数学运算符号。例如,区分“比多5个”和“比少3个”分别对应加法还是减法。 3. 时间的认知: 对时间的认知将更加精确,学会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并能读写整点和半点的时间。理解“经过了多长时间”这一时间间隔的概念,这是初步的时间序列管理能力。 总结:扎实基础,迎接挑战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学习,是以运算准确性为基础,以初步逻辑推理为导向的关键阶段。它要求学生从一年级的“模仿式学习”向“自主探索”转变,要求计算速度、准确性、以及对新概念(如乘法、位值)的深刻理解同步提升。只有将这些基础知识点学习得扎实稳固,才能为未来更高阶的数学学习做好万全准备。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83260
  • 規格:平裝 / 21 x 30.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教學現場的老師們來說,這本講義的實用性簡直是沒話說。我聽我那教低年級的親戚抱怨過,現在的教材更新速度快,老師們常常得自己生出符合課綱精神的額外補充教材,非常耗費心力。但這本講義,從它的編排邏輯來看,明顯是經過專業的課程規劃。它的「講義式」設計,讓老師們可以很方便地在課堂上直接運用,學生寫完後,老師可以馬上針對錯誤率高的題型進行講解,效率極高。而且,我注意到它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很有意識,例如,它在某些單元會加入一些需要口語表達或分組討論的「延伸思考」環節,這遠遠超出了傳統評量只管分數的範疇。這顯示了編者對現今教育趨勢的掌握度非常高,不是老套路的作品。這不是那種只會把課本題目換個顏色再印出來的敷衍之作,它是真正有「用心」在設計的。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二上評量對於強化基礎概念的穩固性,簡直是下足了功夫。小二的數學,正處於從具體運算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關鍵期,如果基礎不牢,上了高年級簡直是災難。這本講義在「時間、長度、加減法進階」這些容易混淆的章節上,設計了非常多類型的練習題組。我特別喜歡它在建立數感方面的設計,它不只考你 $56+23$ 這樣直觀的題目,還會設計像是「我比你多多少」、「還差多少才能變成一百」這類型的逆向思考題。這種題目的設計,能有效迫使孩子跳出制式的計算框架,真正去理解數字之間的關係。而且,它的附錄或解答部分(雖然我沒看,但從整體結構推斷),應該也包含了詳細的解題步驟,這對於家長輔導時,能夠清楚知道孩子是在哪個環節卡住,提供了絕佳的診斷工具。總體來說,它提供了一個從入門到精通的平滑過渡區間。

评分

這本國小數學講義式評量,從我這個身為家有小二生的家長角度來看,實在是讓備課備到快昏倒的老師們,還有想幫孩子跟上的家長們,一個超級及時雨!我得說,翰老師的版本,光是那個「講義式」三個字,就已經點出了它的核心價值。這不是那種厚重、排版密密麻麻、光是翻開就讓人望而生畏的參考書,它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份經過精心設計、專為課堂使用而生的教材輔助。它的版面設計很乾淨,留白處理得宜,這對我們這些想讓孩子在寫字、計算時能稍微喘口氣的家長來說,簡直是救贖。尤其注意到,它在單元銜接性上處理得非常細膩,不會一開始就丟出太難的題目,而是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數與量,到空間概念的建立,每一步都像是帶著孩子的手在走。我特別欣賞它在概念釐清上的著墨,很多時候,課本講得比較抽象的地方,這本講義就會用更貼近學童理解的方式重新包裝,配上剛好足夠的練習量,讓你覺得「喔,原來是這樣!」而不是一昧地刷題。這種教學設計的巧思,絕對是讓它在眾多評量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评分

說真的,現在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學得「紮實」又不希望孩子「壓力太大」,這種平衡很難拿捏。這本評量的份量控制得相當好,不會讓人覺得一週內必須完成一整本的壓力。它給予的練習量是「剛剛好能鞏固」,而不是「多到讓你麻痺」。我個人對那種「把所有觀念都塞進去的厚厚一本書」非常感冒,因為往往寫到後面,孩子就只是在機械性地抄寫,而不是在學習。翰老師的這本講義式評量,明顯是把重點放在「精煉」和「聚焦」上。它讓你確信,只要把這本裡面的觀念都吃透了,孩子在學校的單元測驗上絕對能有穩健的表現。它成功地扮演了「補強」和「檢驗」的角色,既不會讓孩子對數學產生排斥感,又能確實檢測出哪些知識點還沒內化。對我來說,這就是一本好的參考用書該有的樣子,專業又不失親切感。

评分

老實講,現在市面上的小二數學評量,功能大多不外乎是「考倒學生」和「賣給家長焦慮」。但這本「國小(翰老師)數學講義式評量二上(111學年)」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比較像是一個「學習的記錄本」而非單純的「測驗卷」。我觀察到,它的題型變化性非常豐富,這點對培養孩子的數學靈活度至關重要。它不只是重複考課本上的基本計算,還穿插了一些需要動腦思考的應用題,而且這些應用題的場景設計得非常生活化,像是買東西、分東西,讓孩子覺得數學不是在紙上談兵,而是生活中隨時都在發生的事。更棒的是,它似乎很注重讓孩子建立「解題策略」的思維。例如,在處理一些需要畫圖輔助的題目時,它會給予適當的引導,而不是直接給標準答案。身為家長,我最怕的就是孩子只會套公式,而這本講義讓我看到孩子在思考「怎麼做」的過程,而不是只看「做對了沒」。這種重過程不重結果的編輯取向,我給予高度肯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