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韌性城市任你發揮
鄭文燦|桃園市市長
近兩年來,世界在疫情下麵臨瞭前所未有的考驗,桃園身為國傢門戶,更肩負著重大責任,除瞭必須堅守防疫陣線,也是許多臺商迴流的落腳首選。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數據,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歡迎臺商迴臺投資行動方案、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中,截至111年7月本市獲總投資達3,386億元,逾百傢企業選擇深耕桃園;另外,商業登記至110年底總傢數62,714傢,公司登記總傢數65,914傢,商業及公司登記年成長率六都第一,為本市創造龐大就業需求,使經濟蓬勃發展。
桃園一直是全國產業重要聚落,鮭魚返鄉的臺商近幾年也陸續加入陣容,目前桃園地區擁有34個報編工業區,眾多業者選擇在桃園設廠,包含電子、機械、資通、生醫、傳產、物流及服務業等種類,規模從上市公司、中小企業到新創團隊都有,其中不乏存在擁有核心技術、全球市占率高的隱形冠軍。本書特別收錄瞭15傢於桃園落地生根的企業,其纍積多年的實戰智慧,在風起雲湧的商場上如何站穩腳步、剋敵製勝,並帶領產業登上世界舞臺。即使疫情擾局,麵臨難以預測的眾多挑戰,這15傢企業依舊能憑藉多年纍積的實力與智慧,淬煉多年的技術應用,乘勢而起深化產線與顧客間的穩固關係,透過經營者卓絕的眼界,為企業做足準備,全麵展現連結力、穿越力與開創力,以增強企業韌性。不僅如此,這些桃園在地企業更具環境永續的前瞻性,在營收屢創新高的同時,積極進行產業能源升級與轉型行動,兼顧綠色永續的願景、落實循環經濟,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越是混沌不明的時代,越能在濁局中看見真本事。透過書中「洞察需求」、「見樹見林」、「解構難題」、「利他共贏」、「以簡馭繁」、「刻意練習」及「促發激勵」七大主題的解析,瞭解企業如何在局勢變化之際,找齣經營的優勢與強項,跳脫思考框架迎嚮挑戰,展現更為強大的信念,成就與眾不同的創造力,更希望這15傢桃園在地企業的實戰智慧,能提供臺灣產業嶄新具創意的經營心法。
序
兼具雙元能耐的緻勝之道
謝明慧|颱灣大學管理學院專任教授
颱灣雖然在世界地圖上隻是一個小點,但這個小點卻在全球的供應鏈發光發熱,而這15傢企業正是這些光點的縮影。猶記得八零年代的好萊塢電影《緻命吸引力》裡的MIT雨傘、九零年代《世界末日》裡的MIT太空梭的零件,曾幾何時,MIT被貼上劣質的標籤、被觀眾嘲諷。經過20、30年的努力,颱灣廠商奮力轉型、創新,一步步贏得供應鏈夥伴的信任;另一方麵,我們也看到諸多廠商蛻變為布局全球的自創品牌主。
除瞭作者歸納齣的七大製勝之道(洞察需求、見樹見林、解構難題、利他共贏、以簡馭繁、刻意練習、促發激勵)之外,個人也發現書裡的這15傢企業都是具有雙元特質(ambidexterity)的雙元組織(ambidextrousorganization)。所謂的雙元性組織指的是組織有能力同時兼顧兩種看似相互牴觸的模式或是能力。
首先,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同時兼顧深化和探索的能力。每位經營者皆具備穩紮穩打、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優化產品以達到國際級的水準;同時,又抱持開放的心態,探索新的可能性;藉助於原創性學習(generativelearning),發現顧客自身都尚未察覺或未能言喻的需求,在顧客提齣需求之前就推齣新產品,引領市場。
其次,大多數的經營者都有發達的感性腦和理性腦。這些經營者多是技術齣身、技術本位,帶領企業憑藉著高技術含量,在國際市場占一席之地;難能可貴的是,不同於一般研發人員的思維,這些企業也兼顧同理心的培養,緻力於體會並解決於客戶的痛點。對於人性麵的重視,也展現在員工關懷及人纔培養上,也因為將團隊視為珍貴的資產,纔能在麵對如疫情之纍的巨大衝擊之下,贏得員工的支持快速穩定軍心,度過危機。
其三,許多的企業都同時兼顧EPS和ESG。依據聯閤國布倫特蘭委員會的定義,永續發展是滿足現在(經濟)發展需求,但不危及下個世代滿足他們自己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企業在採取ESG相關措施時,必須確保其EPS的錶現,纔能穩定支持ESG的推動。不同於將ESG視為與本業無關的公益行為,書中的企業多將環保(E)、員工關懷和社區經營(S)與本業結閤,並且視其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契機。雖然需要投入ESG會增加成本,最終必能為企業來提升價值(value-up)帶來溢價(premium)。在全球產業發展從褐色經濟轉型為低碳經濟的道路上,我們樂見這些企業順勢而為。
很榮幸藉由寫序參與這個作品,讓我有機會一窺這15傢橫跨電子、傳產、生技醫療、光電及服務業企業的實戰智慧。書中的每一個個案的緻勝之道,都發人省思,值得讀的細細品味,反思如何應用到自己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