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統計(高普考、三四等特考、研究所、插大轉學考適用)

教育統計(高普考、三四等特考、研究所、插大轉學考適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迪
图书标签:
  • 教育統計
  • 統計學
  • 高普考
  • 三四等特考
  • 研究所
  • 插大
  • 轉學考
  • 教育學
  • 公務員考試
  • 升學考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特色
 
  ◆重要觀念
  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破除學習盲點,高效學習。
 
  ◆範例演練
  搭配清晰觀念確實練習,簡明高效解題,觀念澈底理解。
 
  ◆歷屆試題
  依章節編排重要歷屆考題,掌握命題趨勢。"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您的图书《教育統計(高普考、三四等特考、研究所、插大轉學考適用)》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另一本与教育领域相关的统计学书籍: --- 书名:深入浅出:当代教育研究中的数据分析与实证方法 简介: 本书旨在为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高阶学习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统计分析指南。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实践的有效性越来越依赖于严谨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实证检验。本书摒弃了传统统计教材中过于抽象的数学推导,转而聚焦于如何将复杂的统计模型有效应用于真实的教育情境,从而揭示学习行为、教学干预、课程设计及教育公平等核心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 第一部分:教育统计学的基础重塑与思维框架的建立 本部分致力于为读者搭建坚实的统计学思维地基。我们首先超越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深入探讨了教育数据特有的复杂性——如测量误差、量表类型(名义、顺序、区间、比率)在教育情境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选择最恰当的度量方式。 核心章节将细致解析抽样理论在教育普查与调查中的应用。鉴于教育研究中常涉及多层次的群体结构(如学生嵌套在班级、班级嵌套在学校),我们引入了生态谬误的警示,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随机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来确保研究结论的外推有效性。 此外,本部分专门辟出一章讨论量表构建与信效度检验。在心理测量学日益重要的今天,理解Cronbach's $alpha$、Split-Half信度以及内容效度、建构效度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演示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或R)对自编或改编的教育问卷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推论统计的核心技术与教育应用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聚焦于如何从样本数据推导出对总体教育现象的合理判断。我们从最基础的假设检验逻辑入手,详细阐述了I类错误($alpha$)与II类错误($eta$)在教育决策中的伦理和实践后果。 书中对参数估计与区间估计的讲解,特别强调了“效应量”(Effect Size)的重要性。在许多小型或特定干预研究中,显著性(p值)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干预的实际影响力度。我们系统性地介绍了Cohen's $d$、$eta^2$等效应量指标,并结合具体教学实验,展示如何用效应量来评估“多大的差异才算重要的差异”。 方差分析(ANOVA)的讲解被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我们不仅涵盖了单因素、双因素ANOVA,更深入探究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在纵向追踪学生学习发展轨迹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缺失数据和球形检验等前提假设的违背问题。对于教育领域常见的因子设计,书中也详细讨论了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帮助研究者识别出“谁在什么条件下最有效”的复杂关系。 第三部分:回归模型——探寻教育变量间的复杂预测机制 回归分析是现代教育研究的基石。本书将回归分析的讲解分为三个层次: 1. 简单与复因子线性回归(OLS):重点在于模型诊断——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VIF)的识别与处理。我们通过“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对学业成就的预测”这一经典案例,演示了如何构建一个稳健的预测模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含义。 2. 中介与调节效应分析:这是理解教育过程“如何发生”和“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的关键。本书详细介绍了Baron与Kenny的经典路径,并引入了更为稳健的Bootstrap法来检验间接效应,这对于分析“教学方法→动机提升→成绩提高”这样的链式过程至关重要。调节效应的图形化展示,帮助读者清晰理解“互动项”的意义。 3. 逻辑回归与生存分析:对于结果变量为二分类(如“是否辍学”、“是否通过某项测试”)或时间事件(如“首次使用某项技术的时间”)的研究,本书提供了实用的逻辑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应用指南,特别关注于优势比(Odds Ratio)的解读。 第四部分:处理结构化数据的进阶统计技术 随着教育数据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均衡性假设方法难以应对。本部分聚焦于处理“嵌套数据”和“测量模型”的先进方法: 1. 多层次模型(HLM/LMM):这是处理“学生嵌套于班级/学校”数据的标准工具。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以量化群体效应,以及如何进行随机斜率模型分析,以探究“班主任特质”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是否在不同学校间存在差异。这对于制定宏观教育政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 结构方程模型(SEM):SEM被誉为连接理论与数据的桥梁。本书侧重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用于确认理论构建的潜变量(如“批判性思维”、“学习投入度”)在实证数据中是否具有一致的结构。随后,我们引入路径分析,用于检验复杂的因果假设模型,并提供模型拟合度指标(如CFI, RMSEA)的详细解读标准。 结语:研究伦理与统计软件的实战演练 全书的每一章都配有详尽的统计软件操作步骤(侧重于主流的SPSS界面操作和R语言代码示例),确保读者能够立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研究方案。最后,我们强调了教育研究中必须恪守的统计学研究伦理,包括数据透明度、结果报告的完整性,以及如何诚实地报告模型的局限性。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所有希望通过严谨的实证方法提升自身研究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它提供的不是一套考试技巧,而是一套能够支撑终身研究生涯的、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数据分析方法论。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敘述統計
1-1 統計的基本概念
1-2 次數分配表與統計圖
1-3 集中量數
1-4 變異量數(Measure of Dispersion)
1-5 偏態與峰態係數
 
第二章 標準分數與機率分配
2-1 相對地位量數
2-2 機率論
2-3 二項分配(Binomial Distribution)
2-4 常態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
 
第三章 簡單相關與迴歸分析
3-1 簡單相關的意義與種類
3-2 積差相關
3-3 簡單迴歸分析
3-4 決定係數
 
第四章 抽樣方法與抽樣分配
4-1 抽樣方法
4-2 抽樣分配
4-3 大數法則與中央極限定理
4-4 常用的抽樣分配
 
第五章 估計
5-1 點估計(Point Estimation)
5-2 單一母體平均數之區間估計
5-3 兩獨立母體平均數差1 2 之區間估計
5-4 兩相關母體平均數差1 2 之區間估計
5-5 常態母體變異數2之區間估計
5-6 兩常態母體變異數比之區間估計
5-7 單一母體比例p 之區間估計
5-8 兩母體比例差p1  p2 之區間估計
 
第六章 假設考驗
6-1 概述
6-2 單一母體平均數之考驗
6-3 兩獨立母體平均數差1 2 之考驗
6-4 兩相關母體平均數差1 2 之考驗
6-5 常態母體變異數2 之考驗
6-6 兩獨立母體變異數比之考驗
6-7 單一母體比例p 之考驗
6-8 兩獨立母體比例差p1  p2 之考驗
6-9 兩相關母體比例差p1  p2 之考驗
6-10 積差相關係數之考驗
6-11 迴歸係數之考驗
 
第七章 卡方考驗
7-1 卡方分配的意義及用途
7-2 適合度考驗
7-3 獨立性考驗
7-4 百分比同質性考驗
7-5 改變顯著性考驗
 
第八章 變異數分析
8-1 概述
8-2 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
8-3 多重比較(Multiple Comparisons)
8-4 單因子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
8-5 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8-6 共變數分析
 
第九章 相關統計方法
9-1 概述
9-2 等級相關
9-3 質與質相關
9-4 質與量相關
9-5 一致性係數與相關比
9-6 淨相關與部分相關
 
第十章 高等統計學
10-1 多元線性迴歸
10-2 因素分析
 
附 錄 統計機率分配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33577
  • 叢書系列:高普考‧三、四等特考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教育統計》真的是高普考、特考和研究所考生的一大福音啊!我當初準備考試的時候,光是統計這門學科就讓我傷透腦筋,尤其是那些複雜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常常搞得我暈頭轉向。不過,自從用了這本書之後,我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貼心,他不是那種把教科書上的艱澀理論直接搬過來,而是用非常生活化、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像是變異數分析(ANOVA)或迴歸分析這些聽起來很嚇人的東西,他都能用簡單的例子帶過,讓我很快就抓住重點。書裡面的例題設計得也相當精妙,緊扣著歷年的考題趨勢,很多都是我後來在考場上實際遇到的題型。我特別喜歡它有時候會補充一些「考試小撇步」,告訴我們哪些地方是命題委員特別愛考的陷阱,讓我們可以避開不必要的失分。整體來說,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很清晰,從基礎概念到進階應用,循序漸進,非常適合我這種統計底子不夠紮實的考生,真的是讓人對統計這科信心大增不少。

评分

必須說,這本《教育統計》在「試題解析」的深度上,確實讓我感到物超所值。準備國考和研究所的考生都知道,考古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光是做考古題還不夠,如何「訂正」和「理解」錯誤,才是分數提升的關鍵。這本書的詳解部分,我認為是它最亮眼的地方之一。它不只是給出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會針對每個選項進行深入的分析,解釋為什麼其他選項是錯的,甚至是錯在哪裡。特別是那些常考的選擇題陷阱,作者會用紅字或特別標示出來,提醒讀者。有些解析甚至會連結到不同的統計假設或前提,讓你建立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詳盡且具有批判性的解析,讓我感覺像是有位經驗豐富的家教在身邊一對一指導,不斷地糾正我的觀念誤區。對於我這種需要精準掌握每一個得分點的考生來說,這種層次的解析,是無可取代的寶貴資源。

评分

對於我這種非本科系出身,半路出家準備轉學考的學生來說,統計真的是一門需要跨越的巨大門檻。過去在學校接觸的統計課本,內容都太偏重數學推導,讓我常常陷入公式的泥沼無法自拔。這本《教育統計》,在處理數理部分的時候,展現了極高的「體貼性」。它並沒有完全捨棄公式,畢竟統計是建立在數理基礎上的,但它的重點在於解釋「為什麼要這樣算」以及「這個公式背後的意義是什麼」,而不是強迫你死記硬背推導過程。它用大量的圖表和情境模擬來輔助說明,讓抽象的機率分佈和檢定概念變得具體可感。記得有一次我對獨立樣本T檢定感到很困惑,書中用了一個實際的教育研究案例來解釋,搭配圖示,我瞬間就明白了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這個檢定,以及結果該如何解讀。這種「實務導向」的教學法,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快速應用知識的考生來說,簡直是及時雨,讓我不再只是背答案的機器,而是真正理解統計思維的人。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教育統計》的厚度和內容量,我還真的有點被嚇到,想說這麼厚一本,光是讀完可能就要花掉我好多時間。畢竟我們的準備時間都很寶貴,每一分鐘都要斤斤計較。可是,當我實際翻閱之後才發現,這書的內容雖然紮實,但絕不拖泥帶水。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廣度」和「深度」兼顧得非常好。對於準備研究所的學生來說,光是應付國內幾所頂尖大學的出題方向就夠頭痛了,這本書幾乎涵蓋了所有主流的統計方法和理論基礎。更棒的是,它還針對不同考試類型的要求做了區分,不像有些參考書只是一味地把所有東西塞進去,讀起來讓人抓不到重點。它會很明確地告訴你,如果是考普考,這些觀念要掌握到什麼程度;如果是考高階的研究所,哪些進階的模型你得深入研究。這種分層次的教學,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應考目標,有效地分配讀書的資源,效率瞬間提升好幾個層次,大大節省了我摸索的時間。

评分

我在準備插大轉學考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坊間的參考書在「實作」層面的應用比較薄弱,頂多就是告訴你計算步驟。然而,現今的考試,尤其是一些更注重實務應用的學校,常常會要求考生除了會算,還要會「操作軟體」或「解讀報表」。這本《教育統計》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僅僅是紙本的教學,還很巧妙地穿插了如何運用常見的統計軟體(例如SPSS或R的基礎功能)來處理這些統計問題的指引。雖然它不是專門的軟體教學書,但它會在你學完一個統計方法後,立刻給你一個簡短的實作步驟說明,讓你能夠立刻將理論與電腦操作連結起來。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革命性的改變,因為過去我常常在學完理論後,面對軟體操作就一片茫然,導致花了兩倍的時間去補足軟體應用。有了這本書的引導,我能夠更全面地準備考試,大大增加了我的競爭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