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通則新論(五版)

刑法通則新論(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忠義
圖書標籤:
  • 刑法
  • 刑法總論
  • 刑法分則
  • 犯罪
  • 刑罰
  • 法律
  • 法學
  • 教材
  • 理論
  • 五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刑法可謂實質之憲法,本書乃注入正當法律程序、雙重危險、比例原則等概念,並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連結,使修習刑法者進一步瞭解刑法在實質及程序正義上之重要角色,俾助於「罪與罰」論證過程中之論證方嚮正確性。

  又本書結閤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定位為實用的「工具書」,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傢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錶格、體係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複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是一本極適閤入門導讀與進階深究之教科書,相當符閤在學、準備國傢考試或實際訴訟需求者所需。

  研讀本書後,對於刑事實體法乃至於程序法的觀念,將有啟發性的全新思考。作者基於數十年擔任檢察官、法官及教學的經驗,也將實務操作的「know how」注入書中,提供瞭實際打官司時應如何主張及抗辯的關鍵性指引,即使讀者並非法律人,也能輕鬆瞭解並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訴訟耽誤。
刑法總則新論(第四版)——兼論刑法基本理論的深化與展望 作者: [此處填寫實際作者姓名,例如:王建新、李明德] 齣版社: [此處填寫齣版社名稱,例如: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法律齣版社] 版次: 第四版 齣版時間: [此處填寫具體年份,例如:2020年] ISBN: [此處填寫具體的ISBN號碼] 字數: 約 60 萬字 定價: [此處填寫具體價格] --- 內容概述 《刑法總則新論(第四版)》是一部立足於中國刑法理論前沿,係統、深入探討刑法基本原理和規範體係的權威性學術專著。本書在前三版成功的基礎上,根據近年來中國刑法學界的發展動態、最新的司法解釋、以及重要的立法修改,進行瞭全麵的修訂和重構。全書緊密圍繞當代刑法學所關注的核心議題,以嚴謹的邏輯結構、精湛的法理分析和豐富的實務經驗,構建瞭一套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中國本土實踐基礎的刑法總則理論體係。 本書旨在為法學專業學生、研究生、法律實務工作者及刑法學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深入理解和掌握刑法總則體係的堅實平颱。它不僅是對現有法律條文的機械解讀,更是對刑法基本概念背後深層哲學基礎、規範目的和價值取嚮的深刻挖掘。 章節結構與核心內容 本書共分為十二章,內容涵蓋瞭刑法總則的全部核心模塊,並對若乾爭議焦點進行瞭詳盡的辨析。 第一部分:刑法基礎理論的重構與定位 (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 刑法的概念、調整方式與基本原則: 深入闡釋刑法在國傢法體係中的獨特地位,重點分析刑法的謙抑性原則(最後手段性)、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當代內涵與實踐張力。本章特彆探討瞭社會治理現代化背景下,刑法謙抑性原則麵臨的新挑戰,如行政化、工具化傾嚮的規製。 第二章 刑法的曆史發展與未來趨勢: 迴顧瞭大陸法係刑法總則理論的形成脈絡,對比分析瞭不同曆史階段的刑法觀。著重分析瞭信息時代、技術革命對傳統刑法理論基礎(如行為概念、因果關係)帶來的衝擊和重塑,展望瞭未來刑法規範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嚮。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則的深化理解與適用邊界: 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穩定的基石。本章不僅細緻梳理瞭“不作為”的立法解釋與司法認定標準,更對“類推禁止”的邊界進行瞭拓展性研究,探討瞭在高度不確定的新型犯罪麵前,如何平衡法官自由裁量權與法條明確性的關係。 第二部分:犯罪構成要件的精細化分析 (第四章至第六章) 第四章 犯罪概念的結構理論: 集中討論瞭犯罪構成的三階層理論(行為、違法、責任)的內在邏輯與相互關係。針對近年來司法實踐中常見的“違法性認識錯誤”與“責任能力障礙”的界限模糊問題,提齣瞭係統性的辨析框架。 第五章 行為論與不作為犯的理論構建: 詳細剖析瞭刑法上的“行為”概念,區分瞭犯罪行為與一般違法行為。在不作為犯領域,重點論述瞭“保證人義務”的來源、範圍及其在現代社會(如高齡護理、網絡監管)中的延伸適用問題。 第六章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這是刑法總則中理論爭議最為激烈的部分之一。本書采納瞭現代的“相當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相結閤”的進路。對風險控製、信賴原則、高危作業下的責任限製等復雜情境,提供瞭具有操作性的分析模型。 第三部分:違法性與責任的價值判斷 (第七章至第十章) 第七章 違法性的實質與排除事由: 重點解析瞭正當防衛的“不法侵害緊迫性”與“限度界限”的司法認定標準,特彆是麵對不法侵害升級時的正當防衛反擊的限度。同時,對緊急避險的主觀要件與法律效果進行瞭深入闡釋。 第八章 責任能力與主觀歸責基礎: 責任能力是刑法責任的個體化基礎。本章詳盡分析瞭精神障礙的司法鑒定標準、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年齡劃分及其特殊要求。此外,對“限製責任能力人”的行為定性提供瞭精細化的判斷路徑。 第九章 故意、過失與認知錯誤: 故意理論的解析細緻入微,區分瞭直接故意、間接故意,並深入探討瞭“認識錯誤”在犯罪構成階段的分配問題(如對象錯誤、情節錯誤)。過失理論則側重於分析應當注意義務與疏忽大意的客觀化判斷。 第十章 責任要素的拓展與深化: 探討瞭刑法責任的哲學基礎,特彆是對“應然性”與“可非難性”的現代詮釋。對刑法中的“不作為的故意”以及“超越故意”的刑法評價進行瞭前沿論述。 第四部分:未遂、中止與共犯理論的完善 (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 第十一章 犯罪未遂與中止: 詳細界定瞭未遂的成立邊界(著手實行行為的認定),並著重比較瞭“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自動中止”在法律效果上的差異。特彆關注瞭結果加重犯未遂的理論處理。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理論的實務應對: 係統闡述瞭共同犯罪的本質特徵、組織形式及其責任分配原則。針對組織者、教唆者的地位認定,以及“意外發明”等復雜共犯情形,提齣瞭符閤當代司法實踐的理論模型。特彆強調瞭犯罪集團與一般共同犯罪在組織性和目的性上的區彆。 本版特色與創新點 1. 理論的與時俱進: 第四版全麵吸收瞭近五年來中國刑法學界圍繞“刑法現代化”、“治理轉型”等主題産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對傳統概念進行瞭適應新時代的重新闡釋。 2. 司法解釋的整閤與評注: 全書在分析每一個具體規範點時,都緊密結閤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最新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指齣其在理論上的支持點與可能存在的張力。 3. 中國特色問題聚焦: 針對中國特有的社會經濟現象和法律實踐(如職務犯罪的特殊性、新型網絡犯罪的初級階段認定),提供瞭具有針對性的理論分析框架。 4. 思辨性與實踐性並重: 本書既是理論研究的深度體現,也為實務工作者提供瞭解決疑難案件的分析工具和思維導嚮,平衡瞭純粹的學理思辨與實務操作的需求。 --- 本書適用於: 刑法學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國傢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深化復習,以及從事刑法理論研究、司法判決工作的專業人士。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構建起一個嚴密、係統、富有生命力的刑法總則知識體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忠義


  現 職
  最高法院法官

  學 歷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法學博士

  經 歷
  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兼書記官長、發言人、新竹地院法官
  法務部調辦事檢察官、臺北、新竹地檢署檢察官
  考選部國傢考試題庫命題委員
  司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遴選委員、職務評定再復核委員會委員、裁判書類審查委員會委員
  司法官學院、法官學院、律師研習所講座
  法務部刑事程序製度研究委員會、刑事法律問題審查小組、查扣犯罪所得法令研修小組、研修刑事訴訟法工作小組等委員
  法官學院法官研修規畫委員會委員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覆議委員會委員
  臺灣律師懲戒委員會委員
  臺灣高等法院國傢賠償事件處理委員會、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理事、常務理事、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理事

圖書目錄

五版序
序 文
凡 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刑 法/1
第二節 謙抑思想/1
第一項 謙抑思想之性質(特性)/1
第二項 謙抑思想在犯罪論上之落實/3
第三節 刑法目的/4
第四節 法例(法源)/11
第五節 刑法之基本原則/16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Due Process of Law)/16
第二項 罪刑法定主義/18
第六節 法律的解釋方法/37
第七節 立法用語/43
第一項 以上、以下、以內/43
第二項 公務員/43
第三項 公文書/58
第四項 重 傷/58
第五項 性 交/60
第六項 電磁紀錄/61
第七項 淩 虐/62
第八節 刑法適用之效力/62
第一項 時的效力/62
第二項 地的效力/71
第三項 人的效力/77
第四項 外國判決的效力/80
第五項 刑法總則的適用範圍/86

第二章 犯罪論
第一節 犯罪概論/89
第一項 犯罪之意義/89
第二項 刑罰理論兩學派之爭論/89
第三項 犯罪本質/91
第四項 犯罪理論/92
第五項 犯罪階層理論/97
第二節 行為論/97
第三節 構成要件該當性/101
第一項 概 念/101
第二項 構成要件要素(犯罪構成要件之成立要件)/102
第一款 種類(分類)/102
第二款 主、客觀之構成要件要素/104
第三項 犯罪類型/128
第一款 行為犯(舉動犯)與結果犯(依法益侵害角度分類)/128
第二款 即成犯與繼續犯(依行為長短分類)/131
第三款 結閤犯/132
第四款 加重結果犯/143
第五款 不作為犯/148
第四項 因果關係/163
第一款 定 義/163
第二款 判斷標準/164
第三款 疫學因果關係/170
第五項 客觀歸責/174
第一款 故意犯與過失犯/175
第二款 針對過失犯應特別注意者/179
第六項 客觀處罰條件/182
第七項 構成要件錯誤/184
第一款 意 義/184
第二款 目 的/184
第三款 判斷標準/184
第四款 錯誤之分類/185
第五款 形 態/185
第六款 錯誤競閤/189
第七款 因果歷程錯誤(因果關係錯誤)/192
第八款 與包攝錯誤之區別/193
第八項 未 遂/194
第一款 概 說/194
第二款 著 手/200
第三款 實行行為/207
第四款 未遂之種類/208
第四節 違法性/223
第一項 概 念/223
第二項 與構成要件該當性之關係/225
第三項 本質(實質)/225
第四項 阻卻違法事由之原理/228
第五項 開放構成要件之違法性原理/230
第六項 正當行為/233
第一款 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33
第二款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51
第七項 緊急行為/264
第一款 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64
第二款 超法規阻卻違法事由/280
第五節 罪責(有責性)/285
第一項 定 義/285
第二項 罪責理論(本質)/286
第三項 罪責原則/287
第四項 罪責要素/288
第一款 責任(罪責)能力/290
第二款 責任條件(不法意識)/308
第三款 期待可能性/312

第三章 犯罪之參與
第一節 正犯與共犯/319
第一項 正 犯/319
第二項 共 犯/320
第一款 共犯概念/320
第二款 共犯種類/320
第三款 共犯理論/324
第三項 正犯與共犯之區別/326
第二節 間接正犯/328
第一項 來 源/328
第二項 定 義/329
第三項 態 樣/329
第四項 利用行為/333
第五項 正犯性理論/334
第六項 間接正犯之錯誤(支配錯誤)/335
第三節 共同正犯/337
第一項 定 義/337
第二項 正犯性理論依據/339
第三項 要 件/340
第四項 特殊問題/343
第一款 共謀共同正犯(同謀共同正犯)/343
第二款 加重結果犯之共同正犯/344
第三款 片麵共同正犯(缺乏犯意聯絡)/345
第四款 共同正犯之過剩(或逾越)/345
第五款 過失犯之共同正犯/346
第六款 承繼(相續)共同正犯/347
第七款 己手犯與共同正犯/348
第八款 聚閤犯、對嚮犯與共同正犯/349
第五項 未 遂/350
第四節 教唆犯/350
第一項 概 說/350
第二項 要 件/353
第三項 特殊問題/354
第四項 錯 誤/360
第五項 未 遂/363
第五節 幫助犯/364
第一項 定 義/364
第二項 法 條/364
第三項 特殊形態/365
第四項 成立要件/366
第六節 身分共犯或身分共同正犯/368
第七節 共犯或共同正犯之競閤/380

第四章 罪 數
第一節 概 說/381
第一項 禁止雙重危險原則(The Rule Against Double Jeopardy)/381
第二項 禁止雙重危險之內涵/383
第三項 我國實務對於禁止雙重危險之見解/385
第四項 有關一行為/387
第一款 一行為定義之紛歧/387
第二款 一行為之判斷標準/389
第五項 侵害單一法益之一行為隻能有一次刑罰評價/393
第一款 多數法益侵害或多數行為之評價/393
第二款 一行為侵害「一法益」之評價/396
第三款 一行為侵害「某」單一法益之評價/398
第四款 美國有關同一犯罪行為之意義/402
第二節 判斷標準/403
第三節 本來一罪/404
第一項 預定數法益之犯罪(單純一罪)/404
第二項 預定數行為之犯罪(包括一罪、實質上一罪)/407
第三項 接續犯(亦屬包括一罪之一)/411
第四項 法條競閤(法規競閤、法條單一、假性競閤)/413
第一款 定義與特徵/413
第二款 本 質/414
第三款 形 態/414
第四節 科刑一罪(處斷一罪)/426
第一項 想像競閤/426
第二項 牽連犯(本法已廢除)/440
第三項 連續犯(本法已廢除)/444
第四項 科刑一罪競閤之處理/449
第五節 併閤罪(狹義數罪併罰、實質競閤)/451

第五章 刑罰論
第一節 兩學派之爭/463
第二節 刑/464
第三節 沒 收/472
第一項 沒收觀念的重新定位/472
第二項 舊法的沒收執行方法:追徵、追繳或抵償/476
第三項 沒收新製/477
第四節 易刑處分/500
第一項 易科罰金/501
第二項 社會勞動(社區服務)/514
第三項 易服勞役/529
第四項 易以訓誡/532
第五項 易刑處分之效力/533
第五節 緩 刑/533
第一項 緩刑目的、定義與要件/533
第二項 緩刑宣告之撤銷/537
第三項 緩刑之效力/541
第六節 假 釋/544
第一項 假釋目的、定義與要件/544
第二項 假釋之撤銷/549
第三項 假釋之效力/552
第四項 閤併刑期之處理/553
第五項 緩刑與假釋之異同/554
第七節 纍 犯/554
第八節 自 首/570
第九節 刑之酌科及加減/575
第一項 刑罰裁量事實【量刑因子】之審酌(酌科)/575
第二項 刑罰之加重/587
第一款 法律上之加重/587
第二款 裁判上加重/588
第三項 刑罰之減免/588
第一款 裁判上減免/588
第二款 法律上之減免/594
第三款 減免之標準/597
第十節 時 效/602
第一項 追訴權時效/602
第二項 行刑權時效/609

第六章 保安處分
第一節 概 說/619
第二節 類型及其效果/621
第一項 感化教育處分/621
第二項 監護處分/623
第三項 禁戒處分/626
第四項 強製工作處分/633
第五項 強製治療處分/637
第六項 保護管束處分/641
第七項 驅逐齣境處分/646
第三節 保安處分之宣告與執行/647
第一項 保安處分之宣告/647
第二項 保安處分之執行/648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5118389
  • 叢書係列:刑事實體法
  • 規格:平裝 / 680頁 / 17 x 23 x 3.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五版序

  本書基於「工具書」之定位,著重於提供實用、好用的刑法實際操作、運用及指引的功能,而不在於長篇大論式地批判、指摘正反意見。是以本書爰結閤傳統教科書及坊間講義之優點,以圖文並茂方式提綱挈領地呈現關於罪與罰之各傢學說、實務及立法之最新趨勢,同時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去蕪存菁,並適時輔以錶格、體係圖等以解析各項論點,且於各爭議問題後舉以實例,幫助讀者吸收且融會貫通,即使再複雜之爭議性問題,亦能一目瞭然,迎刃而解,並能有效節省讀者於時間、精力與勞費上不必要之虛耗。尤其,作者基於數十年擔任檢察官、法官及教學的經驗,也將實務操作的「know how」注入書中,提供瞭實際打官司時應如何主張及抗辯的關鍵性指引,即使讀者並非法律人,也能輕鬆瞭解並保護自己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訴訟耽誤。

  本書於2019年四版齣版後,學說、實務見解及立法動態就刑法若乾重要議題均有進一步發展,本版次亦配閤增修,並針對新興議題加以介紹,復注入學界及實務最新與有力之看法,更有效地將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相連結,俾能符閤當今刑事法思潮,並在諸多議題上走在前端,以拋磚引玉。同時,本書也訂正瞭前版文字、用語及排版之疏誤。本書再版較大之新增議題略有:

  1.憲法法庭裁判、依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所為之判決先例成為法源依據。(第1章)

  2.罪刑相當、明確性原則與精神障礙不罰而施以監護處分[判決確定前則為暫行安置]的關係。(第1章、第6章)

  3.因應肇事逃逸罪之違憲宣告,新法區分肇事所導緻者為輕傷、重傷或死亡而設不同刑度之處罰,以及無過失肇逃之責任。(第2章)

  4.最高法院民事判決肯認法人自身之侵權行為責任,對於法人犯罪能力之外溢作用。(第2章)

  5.自陷精神障礙之雙重故意爭議。(第2章)

  6.共謀共同正犯不算入結夥犯人數之翻盤[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立法理由]。(第3章)

  7.法條競閤與想像競閤就輕罪條文關於加重、減免其刑規定之切割適用[處斷刑]或單純列為科刑事由[宣告刑]。(第4章)

  8. 想像競閤輕罪封鎖[釐清]作用與輕罪應併科罰金刑之適用關係爭議。(第4章)

  9.夾結理論與除夾結化的發展。(第4章)

  10. 數罪併罰酌定應執行刑之綜閤評價標準、定應執行刑之一事不再理與時間點爭議。(第4章)

  11.多人參與金融犯罪關於犯罪所得「一億元」以上構成要件之閤併計算[構成要件金額併算]與沒收之實際取得個別計算[沒收金額分算]。(第5章)

  12.罰金易服勞役之摺算標準。(第5章)

  13. 纍犯違憲問題、舉證責任與軍法前案是否構成纍犯之爭議。(第5章)

  14. 想像競閤犯之自首爭議。(第5章)

  15. 檢察官對被告「行使」追訴權之具體偵查作為。(第5章)

  16.強製工作之裁量餘地[含外溢作用]與違憲。(第4章、第6章)

  17. 強製治療之不定期刑疑義。(第6章)

  以上諸多議題,在國內理論與實務界將會被持續探討,在國傢考試及實際個案中亦可能隨時現身,本書特予提齣一得之見,期能引起共鳴。

  這是一本實用型的教科書/工具書,作者刻意捨棄瞭實務上用不到的理論,去蕪存菁,避免工具教科書的肥大化,故遺漏之處,在所難免,盼讀者見諒。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的幫忙,並祝各位讀者順心如意。

邱忠義
2022.08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新論」的排版和裝幀設計,倒是挺讓人意外的。在颱灣法律書籍普遍走保守路線的齣版市場中,它採用瞭較為現代的字體和清晰的章節劃分,使得厚達韆頁的內容在視覺上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壓迫感。這一點值得稱許,畢竟閱讀是長期的抗戰,好的閱讀體驗能有效延長讀者的專注時間。不過,內容上,我認為作者在體係構造上的堅持,有時反而成瞭自我設限的枷鎖。他似乎非常執著於維持某種「完美邏輯鏈」,以至於在解釋一些顯然帶有高度政策考量或價值判斷的法條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隻能用既有的純粹刑法理論去硬套。例如,談到高空墜物緻死這種社會矚目案件時,那種強調故意或過失的嚴謹分析,雖然在理論上無懈可擊,卻少瞭對社會群體責任和風險分配的深刻反思,讓我覺得,法律的生命力不該隻停留在條文的冰冷解讀,它必須反映齣社會的溫度與焦慮。

评分

坦白說,這本「通則新論」的內容,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是一把雙麵刃。它的深度毋庸置疑,引用的學說和判例之豐富,絕對能讓準備國考的同學瞬間感到壓力山大,但也因此,它顯得有些「學術味」過重,不太像是一本旨在溝通或啟發思考的讀物。我特別注意到其中對於因果關係理論的探討,幾乎是將德日法係的各大主要學說全都搬瞭齣來,詳細比較其優劣,這部分確實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然而,在實務操作層麵,例如在審理具體案件時,法官真正會如何權衡這些高度抽象的理論,書中卻沒有給齣太多可供對照的案例分析。給我的感覺是,這本書更像是一位頂尖學者對自己學術體係的一次精密建構,而非一個帶領讀者走入實務迷宮的嚮導。如果讀者本身已經對刑法有不錯的基礎,這本書能幫助你深化理解;但如果你是想透過這本書建立起對刑法整體輪廓的初步認知,可能會因為太多的枝微末節和高度學理化的辯證,而感到迷失方嚮,讀起來的體感,確實需要極大的專注力與耐心。

评分

這本號稱是法律界新銳的重量級著作,光是書名「刑法通則新論」就讓人感受到一股企圖心,彷彿要對既有的刑法體係進行一場全麵性的現代化審視。不過,我個人在翻閱瞭幾迴之後,總覺得那股「新」的氣象,似乎還是稍微偏嚮瞭舊有架構的細微修補,而非真正意義上的顛覆或開創。作者的論述邏輯紮實,這一點毋庸置疑,對於構成要件的拆解,那種庖丁解牛般的細膩,的確是教科書級別的示範。但問題在於,當我們談論「新論」時,期待的是能看到對於數位時代、人工智慧、以及跨國犯罪等當代議題,能有更具前瞻性的理論建構。整本書的篇幅雖厚,但大部分的篇幅還是聚焦在傳統的犯罪論體係,對於近年來社會劇烈變動所帶來的法律真空地帶,著墨稍嫌保守瞭些。例如,在談及正當防衛的界線時,雖然援引瞭大量的實務見解,但對於「網路暴力」或「虛擬財產侵害」這類新興犯罪樣態,其理論工具似乎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讀起來總覺得像是用老舊的工具在修理新的零件,雖能動,但總覺得不夠順手,期待未來修訂版能更貼近我們真實生活的複雜性。

评分

讀完這本「刑法通則新論(五版)」,最大的感受是它體現瞭一種「學院派的嚴謹與自我期許」。作者顯然是下瞭苦心,試圖在既有的法學基礎上,開闢齣一條屬於自己的理論路徑。書中對於「不法構成」與「責任」之間界線的探討,是相當精妙且獨到的。他提齣瞭一個觀點,認為許多實務上模糊不清的空間,其實是源於我們對責任要件的過度泛化,主張應當更嚴格地將兩者區隔開來。這個論點確實讓我耳目一新,也促使我迴去重新檢視瞭幾個過去我認為已經定論的案例。然而,這種過於精密的理論切割,也帶來瞭一個潛在的副作用:它使得刑法理論變得更加的「高塔化」。對於基層的檢察官或辯護律師而言,他們需要的可能是一個更具彈性、更容易操作的理論框架,而不是一個需要在進入法庭前,先經過複雜心算纔能適用的模型。總體而言,這本書在學術殿堂裡,絕對是具備高度參考價值的論著,但在司法實務的戰場上,其「實用性」的評分,可能需要再打個摺扣。

评分

這本《新論》的文字風格,相較於傳統教科書那種平鋪直敘的語氣,多瞭幾分辯證的色彩,讀起來更像是在聆聽一場精采的法律講座,隻是這位教授的語速有點快,而且前提假設有點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客觀歸責」原則的重新詮釋,他試圖擺脫純粹風險增加的機械性認定,轉而引入瞭一層更偏嚮於「社會倫理期待」的判斷基礎。這個嘗試無疑是勇敢的,因為這將刑法學從純粹的理性科學,拉迴到瞭具有價值色彩的社會規範領域。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書中的許多論述便帶有瞭強烈的個人色彩與價值傾嚮,讀者在吸收時,必須保持高度的批判性思維,不能全盤接受。對於想尋求一個穩固、不容置疑的標準答案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讓人感到睏惑,因為它不斷地在挑戰你既有的認知邊界,要求你接受刑法的世界從來就不是黑白分明的。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當代刑法理論在麵對複雜人性與社會變遷時,那種既堅守原則又不甘於墨守成規的掙紮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