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對台語了嗎?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經典台語版)

你寫對台語了嗎?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經典台語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呂應棠
图书标签:
  • 台语
  • 闽南语
  • 语言学
  • 方言
  • 汉字
  • 对音
  • 台湾文化
  • 语言研究
  • 经典台语
  • 文字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語寫法百百種,作者從中國古典小說跟古籍,找出台語正確的對應漢字,帶你進入優美典雅的台語世界!

  ◎台灣超過八成五的比例,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是大部分不會講台語,更加不會寫台語!
  ◎語言要能說、能寫、還要能看得懂,不然該語言等於死了!所以,台語要是活的!
  ◎說台語、寫台語、看懂台語,就由本書開始!

  台語是一種內涵非常豐富的語言,
  是漢語、日語、外來語、本土語等元素共同組成的。

  但組成台語之各種元素當中,
  漢語元素(中原古音)還是占最重要地位,
  如台語「你吃飽沒」,對應漢字就是「汝食飽未」。

  可是,漢字和漢語有很多歧異性,無法做到一一相應,
  所以尋找台語對應的漢字時,不可要求「一音配一字」,
  以致亂用冷僻字或是發明文字來替代。

  因此作者從中國古典小說跟古籍,
  找出台語正確的對應漢字,
  帶你進入優美典雅的台語世界!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所不包含的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你寫對台語了嗎?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經典台語版)》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对台语的书写系统——尤其是台语与汉字对应关系的探讨——进行深入的解析与梳理,但本书不包含以下内容: 一、 不涉及闽南语/台语的语音学与音韵学研究 本书不会深入探讨台语的声母、韵母、声调体系(如七调或八调),也不会分析中古汉语、泉州话、漳州话与现代台语之间的语音演变路径。例如,书中不会详述 /k/ 音在特定语境下的变调现象,或者特定字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发音差异。关于台语的音系结构、音韵规则、声调标记系统(如七个声调的具体划分)的详细论述,均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 二、 不讨论台语的词汇来源与语源学 本书不会进行追溯性研究,以确定台语词汇是源自早期闽南语、荷兰语借词、日语影响,还是直接承袭自特定朝代的汉语方言。书中不会详细分析“菜市”的词源是否直接源于某个古汉语词汇,或某一特定外来词的音译过程。任何关于台语词汇历史演变、语源考证或与周边方言进行严格对比的词源学分析,均被排除在本探索之外。 三、 不涵盖台语的语法结构与句法分析 本书不会系统地介绍台语在主谓宾结构、词序、特殊句型(如“是……的”结构、疑问句的构造)与现代标准汉语的区别与联系。关于台语特有的助词用法、动词的体标记、时态表达方式等语法层面的深入剖析,均不属于本书的探讨范畴。 四、 不提供台语的现代应用教学或学习指南 本书不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台语教材,也不会提供任何实用的日常对话、发音练习或情景会话指南。它不会包含“如何用台语点餐”、“旅行常用语”或“台语教学步骤”等面向实用学习的内容。读者不会从本书中获得任何关于“如何学会说台语”的直接指导。 五、 不讨论台语的社会语言学或文化地位 本书不会涉及台语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使用人口统计、面临的危机、官方政策的影响,或其在文学艺术(如歌仔戏、布袋戏)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关于台语的“公共性”议题、语言接触现象的社会影响,以及语言政策的讨论,均不在本书的考察范围。 六、 不关注台语与其他语言的接触与借用现象 书中不会详细列举或分析台语中吸收的外来词汇,例如来自荷兰语、英语、日语或其他南岛语系的词汇。关于语言接触的理论模型、借词的同化过程,或不同语言间词汇层面的相互影响分析,均未被纳入本书的研究范畴。 七、 不进行台语与现代标准汉语的逐字对比或翻译练习 本书不会采用逐字逐句对照的方式,详细列出每一个台语句子如何对应到标准的汉字表述中。它不会提供大量的“台语 → 汉字”或“汉字 → 台语”的翻译对照表格或练习。重点在于“对应关系的探讨”,而非“翻译实践”。 八、 不涉及具体作家的台语文学创作分析 本书不会选取特定的台语作家、诗人或剧作家,分析其作品中对汉字的使用习惯、风格倾向或对传统书写规范的突破。对特定文学作品中语言运用的个案研究,亦不在本书的探讨之列。 九、 不侧重于闽南语(泉漳片)以外的台湾语言 本书的焦点明确指向“台语”的书写对应,因此,它不会深入探讨其他在台湾使用的语言,如客家话(客家语)、原住民语言(如阿美语、泰雅语),或台湾手语。任何关于这些语言的书写系统或汉字对应问题的讨论,都将不在本书的覆盖范围内。 十、 不探讨台语罗马字拼写系统(如白话字/教会罗马字)的详细规则 虽然汉字对应是主要议题,但本书不会花费大量篇幅详细介绍台语罗马字(Pe̍h-ōe-jī, POJ)的拼写规则、变体,或罗马字与汉字之间的映射关系。罗马字系统本身的内部语法或拼写规范的深入论述,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总结: 《你寫對台語了嗎?台語對應(漢)字之探討(經典台語版)》的宗旨在于聚焦于“台语的书写用字与汉字的对应关系”这一核心议题。它是一部针对特定语用现象进行学术性探讨的专著,其内容避开了语音学、语法结构、社会文化影响、语言教学以及其他相关语言形式的全面研究。本书将读者的注意力严格限制在汉字如何准确承载台语的发音与意义这一复杂而关键的书写问题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應棠


  1952年生,宜蘭人

  喜歡思考、讀書、登山、旅遊、藝術、音樂、寫作;深信「信佛不信僧,信聖賢不信道學」、「論道不論事,無法與世浮沉;論事不論道,無法與化遊息」等道理;強調獨立思考和反思能力的重要;了解儒家「盡性立命」、釋家「養性聽命」、道家「煉性壽命」的精髓;不喜人云亦云;是一個既傳統又現代、重視知識經濟與修身齊家的人。

图书目录

前言
看不睦(不懂,um bat)之語言等於死之語言
台語之漢語元素

第一章 由「矮狗」、「狗蟻」講起
1-1 跟狗有什麼關係?
1-2 轉院vs軫院
1-3 這是吾?
1-4 齊人之福
1-5 晃中秋
1-6 我對「台語的獨特與對仗的精密」之看法
1-7 伊講欲去演講
1-8 掬水軒跟竹筍
1-9 「一割」是日語元素亦是古典漢語元素
1-10 公母與阿娘
1-11 令媽有疼汝否?
1-12 後日、候日、後生
1-13 躊躇不前
1-14 「囂詖」是什麼?
1-15 「靦肖」是啥物?
1-16 老要癲狂「少」要穩
1-17 阿嬤梳頭鬃
1-18 變化跟包容證明語言是活的

第二章 論「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
2-1 蠓、陷眠、胡蠅
2-2 何必加舉枷?
2-3 燃燒吧!火鳥
2-4 馬上就到
2-5 令爸跟汝拼命!
2-6 「籠床」是什麼?
2-7 貓逮老鼠
2-8 宜蘭大爆擊
2-9 思念先人之心情
2-10 少小離家老大回
2-11 九彎十八越
2-12 沉默是金

第三章 古典小說內之台語
3-1 幾個重要觀念
3-2 「民以食為天」之一
3-3 「民以食為天」之二
3-4 「剪綹兒」跟「老貨兒」
3-5 誰欲睬汝!
3-6 驚撓之查埔人惜某
3-7 「練哨話」跟「歹扯頭」
3-8 琉球放送
3-9 甘子、收稍、麵包
3-10 「稅處」跟「處稅」
3-11 跟身軀有關之對應漢字
3-12 兩個愛恨情仇之動作
3-13 習焉不察之對應漢字(之一)
3-14 習焉不察之對應漢字(之二)
3-15 習焉不察之對應漢字(之三)
3-16 習焉不察之對應漢字(之四)
3-17 其它古典元素
3-18 《紅樓夢》之台語
3-19 《筆生花》之台語
3-20 《金瓶梅》之台語
3-21 捻、遐、踔、戟
3-22 其它古典小說之台語

第四章 由「香緣」講到「草蜢」
4-1 奇怪之風俗
4-2 十賭九輸
4-3 得意忘形
4-4 脫衣服
4-5 莽莽眇眇
4-6 子丑寅卯,祕崽虼蚤
4-7 卵核兒
4-8 使目尾
4-9 讀冊讀冊,愈讀愈嗟
4-10 古早跟現代
4-11 台灣俗語
4-12 草蜢

第五章 「逷逃」跟「簡易店」
5-1逷逃到簡易店
5-2 由「滑倒」講起
5-3 「傳染」到「衣角」
5-4 其它台語對應漢字
5-5 台語歌詞勘誤
5-6 台灣謔諧話跟俗語

第六章 六十自畫像
6-1 求神拜佛不如求家己拜家己
6-2 品味
6-3 肯德基炸雞
6-4 正面思考vs負面思考
6-5 讀冊
6-6 生涯規劃
6-7 時間管理
6-8 論孝
6-9 基督教vs儒家思想
6-10 象形文字
6-11 老師
6-12 故鄉
6-13 更論負面思考
6-14 人生像雕刻
6-15 基督教呢?
6-16 心適之孔子
6-17 布袋和尚
6-18 奇聞怪事
6-19 冤枉啊!大人
6-20 無神論者
6-21 多有奇禍
6-22 年齡
6-23 永遠的朋友
6-24 冊中冊
6-25 書籤
6-26 我是誰
6-27 快樂
6-28 三不二沒有
6-29 為何要讀冊
6-30 生死學
6-31 謝謝、抱歉、再見
6-32 養親須先養志
6-33 韓非子亦主張修齊治平
6-34 嚴肅中有幽默
6-35 山
6-36 猴洞溪
6-37 耳順
6-38 欲食雨蠅自己合
6-39 按怎才會成功
6-40 蛇
6-41 西門大學
6-42 桂花茶故事
6-43 朋友
6-44 圓環。素女經
6-45 鱉報
6-46 捲螺子風
6-47 第三類接觸
6-48 酥酥兒
6-49 論道而不論事
6-50 啟示錄

後語
對應漢字對照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89320
  • 規格:平裝 / 330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2012年年底我轉去(回去,duin ki)宜蘭參加「陳定南紀念園區」開幕典禮,無想到現場有在賣探討台語對應(漢)字之(的,e)冊(書,chei),就趕緊買一本落來(下來,lo lai)。轉來(回來,dun lai)臺北了後,我斟酌(仔細,tsim tsiot)加以(將其,kga yi)研究,在研究之(的,e)過程中,遂予(遂讓,sa ho)我暗藏在心內之願望活起來,今兒日(今天,kgin a jit)才來寫出這本冊(書,chei)。

  換句話講,雖然我在研讀之過程中得到真齊(很多,tsiin tsei)啟發,不過卻對專家跟前輩之觀點非常失望,所以才決定寫這本冊(書,chei)來發表家己(自己,kga di)之看法。不過,我要特別聲明,就是我寫這本冊之目的並不是欲(要,beh)跟人相諍(爭辯,sio tsein)或是冤家(吵架,wuan kgei),完全是欲(要,beh)為推廣母語這個神聖任務盡一份讀冊人(讀書人,tat chei lan)之(的,e)責任爾爾(而已,nia nia)。

  論真講起來(嚴格說來,lun tsin kgon kit lai),在研究台語對應(漢)字這方面,我極加(頂多,kgiek kgei)會當講(可以說,e dan kgon)是一個半桶師(半吊子,buan tan sai)爾爾(而已,nia nia),因為我開天地(從來,kai lien(tien)dei)都不沐(不曾,um bat)受過正統之語言學教育 ,不過「雞屎落土亦有三寸煙」、「魅魅馬亦有一步踢」 ,所以我相信我的觀點應該亦有真懸(很高,tsiin kguan)之參考價值才對。講較詳細一點,有參考價值之原因主要是這三點:

  第一,因為我是宜蘭人(噶瑪蘭人),所以這本冊(書,chei)自頭到尾(自始至終,tsu tao kgao buei)我通(都,lon)超功(故意,tiao kgan)用宜蘭腔來表達(更用粗體字來表示),所以讀者(特別是少年讀者)在讀這本冊之時辰(時候,si tsun)會當(可以,e dan)順遂(順便,suin sua)學一割(一些,tsit kgua,日語元素亦是古典漢語元素)心適(有趣,sim siet)之宜蘭腔台語。

  第二,我已經是一個直欲(快要,di beh)七十歲之老貨兒(老人,lao huei a)囉,所以這本冊除了探討台語對應(漢)字這個主題以外,免不了會講到一割(一些,tsit kgua)本土歷史跟典故,我相信這亦是一種珍貴之文化資產。

  第三,我所發表之(的,e)台語對應(漢)字通是(都是,lon si)有根有據的,就是講絕對不是烏白謅的(胡扯的,o bei tsuan e),所以我才敢講這本冊有真懸(很高,tsiin kguan)之學術價值。不過,「學無止境,士無貴賤」,我認為只要會當(能夠,e dan)堅持「求真」之治學精神,那麼每一個人之觀點通(都,lon)值得尊重。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講,台灣的語言教育體系一直以來都比較偏重華語,台語的書寫標準化,說真的,一直都是個燙手山芋。很多人都覺得台語就是用說的才道地,寫字嘛,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反正大家聽得懂就好。但這本書的出現,似乎就是要挑戰這種「差不多先生」的態度。我猜測,作者應該是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口語實例,試圖建立一個比較嚴謹的對照系統。我特別好奇它對於那些「一詞多音,一音多字」的複雜情況會怎麼處理?畢竟,台語的音韻變化很多,光是那個聲調系統就夠讓人頭昏腦脹了。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邏輯自洽的書寫規範,那對推廣台語文學或日常書寫的品質提升,絕對是功德一件。希望它不只是學術性的探討,也能真正應用到我們的生活裡頭,讓年輕一代看到,台語原來也可以寫得這麼有條理。

评分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聽到「經典台語版」這幾個字,心裡就會有點小小的激動。這代表的不只是語言本身,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展現。過去很多台語書籍的排版和用字,總是給人一種「副產品」的感覺,設計感和嚴謹度總是不太夠。我期待這本書在內容深度之餘,也能在裝幀和排版上展現出應有的專業水準。畢竟,要吸引人去研究語言的細微差別,外在的吸引力也很重要。如果內容紮實,排版又舒服,那即使是討論比較枯燥的文字對應問題,也能讀得津津有味。我希望它能打破那種「台語書都很樸素」的刻板印象,讓這門語言的書寫也能躋身於精緻的行列。光是光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作者對這門語言的熱愛與投入,這點就已經讓我非常欣賞了。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充滿了挑戰性:「你寫對台語了嗎?」這簡直就是在對著所有使用台語的人發出靈魂拷問啊!這會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來驗證一下自己平常用的寫法到底算不算「標準」。我猜測,作者可能針對一些常見的誤用、或是網路用語的混亂現象,做了很有趣的對比分析。例如,某些我們口頭上唸得很順的詞彙,一旦要用漢字寫出來,常常會出現「這是借用漢語,還是有其獨立的台語漢字?」的困惑。我比較期待看到作者如何運用對比分析,將複雜的語音對應轉化成讀者容易理解的圖表或範例。如果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且博學的老師,溫和地糾正我們的錯誤,同時還能讓我們了解到背後的語言學原理,那它就絕對是近年來,台灣語言文化界的一大貢獻了。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我就很有感覺,簡單乾淨,配色也很「台灣味」,看到「經典台語版」幾個字,就知道這作者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不是隨便拼湊起來的。我從小聽台語、講台語,但老實說,要我寫出來時,常常會卡住,覺得這個音配哪個漢字才對?或者這個意思的台語到底該怎麼寫才最道地?特別是看到一些舊教材或是網路上的寫法,五花八門,實在讓人頭痛。這本看起來就像是來解救我們這些「想寫對,但不知從何下手」的台灣人的。我對這種深入探討語言結構和文字對應的書特別感興趣,它不只是教你怎麼唸,更是追根究柢地去研究「為什麼是這樣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清晰的脈絡,讓我以後在書寫台語時,能夠更有底氣,不用老是擔心被懂台語的人笑說「寫錯字」。這種對母語文字的尊重和考究,真的很值得肯定。

评分

我對於「探討」這個詞很敏感。這本書顯然不是一本速成字典或教科書,它更像是一篇深度的研究報告,目標讀者可能涵蓋了語言學愛好者、台語教師,當然,也包括像我這樣,對自己母語書寫感到困惑的普通讀者。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學術的嚴謹性與一般讀者的可讀性之間的?如果它過於學術,可能會讓許多想學卻又怕難的台灣人望之卻步;但如果太過口語化,又可能犧牲了探討的深度。我看過不少試圖標準化台語寫法的嘗試,但往往因為推廣不力或解釋不夠清楚而收場。我更想知道,這本書在面對不同腔調、不同地區的用詞差異時,會採取怎樣的取捨或說明策略,這往往是決定一本「台語正字」書籍成敗的關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