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理有妙玄,道在生生,佛隻自在,妙歸無生
林安梧(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山長)
我的老友,劉君祖兄,又要齣書瞭。上迴是《從易經解六祖壇經》,這迴是《從易經解維摩詰經》,上迴我寫瞭篇序,把我這幾十年來一點有關「儒、佛、禪」的理解,湊閤湊閤敘說瞭,希望能得到他的指教。他迴瞭簡箋,說我寫的意態從容。這迴他要我也寫個序來談談心得,我當然很是樂意﹔但問題到也來瞭,能懂能說的,上迴也說瞭﹔這迴難道要重複,那也不行。想著想著,居然多日不能下筆。前日,夜不能寐,在屋內踅瞭一圈,忽爾念起,那就從「維摩詰」起筆吧!
維摩詰(Vimalakīrti),無垢稱,是通天地人,是無相而有相,真空而妙有。《維摩詰經》說的是「無生法」,卻還涉天界人間,又把「生生法」也攝受瞭。本是「解脫道」,卻不礙人間路﹔又神通天際,亙古來今,真假俱泯,彷彿光照,似若依稀,熹微間卻洞徹而化,無所罣礙。
道可道,非常道。病本無病,無病還病,維摩詰本是無垢稱,依病示疾,此疾那堪得問,縱橫上下、十方法界,妙有真空,祗寂然默然,卻默然酣雷,生生化化。
說是禪,便禪﹔說是淨,那也淨。此心當下即淨土,淨土唯我心。心能通上下四方,能徹往古來今。心能覺,但不作主,心一作主便是意,有瞭主意便是執著,執著便是名相。淨此名相,無垢為稱,維摩詰所以維摩詰也。維摩詰是居士,居之為士,居而無拘,此士乃大士也,大士如佛也。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瞭不可得。如如佛現,日月遍照。
數十寒暑,恍然惚然,竟成過去,何其速也。過去本無過去,來時無來,去時無去。遍虛空,未來今昔,皆為一際,參萬歲而一成純也。北溟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鵬,九萬裏圖南,當去以六月息者也,如此亦在呼吸間。原來「變易」祗是「簡易」,簡易還其「不易」也。生生祗此生生,生滅剎那,剎那生滅,看得悠長,自也悠長,看得剎那,也自剎那。可貴的是,識得生生之幾,還歸於造化之微,那人間歷史之勢,且由他去吧!
無垢稱,維摩詰,言語全撤瞭,心地還在,心也撤瞭,天地還在,天地原本空寂,此空寂乃其存在也。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維摩詰,無垢稱,稱之言之,心意一主便為有垢,心意撤瞭,可然無垢,無垢還有垢也。
存在造化,妙幾如神,神通萬裏,還祗寂然,示寂何病﹖多瞭些機鋒,不如朦朧,恍惚間有些道光亮瞭,原來天日已齣,竟爾遍照。天女散花,無罣無礙,灑落天際,飛揚之,飄移之,墜落之,浮沉之,載現載隱,隨喜音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幾、是現、是無、是空,花降如雨,雨潤心地,心地是空。
起序為「佛果品」,心淨國土淨,簡直易經,天地乾坤,「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最後還是「既濟」而「未濟」。方便權設,問疾示現,不動而妙喜,靜爾完歇,卻又彌勒,下生未來,亙於無際。真乃剎那生滅、生滅滅生。
夫子刪詩書,訂禮樂,讓詩吟歌唱,湧現生命的定嚮,讓生命在悠遠的歷史蒼穹,鍛煉疏通緻遠的智慧,進而尋得天地的大節。在原則遵循中,納入身心的和諧,韻律的同一之中,就這樣纔得參造化之源。審心念之幾,觀事變之勢,這是易經,參透天人性命天道,纔能造為未來之理想國,轉為據亂世,昇平世,而太平世。
維摩詰,無垢稱,是居士,卻滿滿佛之莊嚴,原來此心即佛,佛即眾生。原來此山即水,大地悠悠,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山河大地,自成等分,等分差別,還祗平等無別也。
思想其四十多年前的歲月,羣聚「星宿海」書坊,君祖兄的書店,長江黃河之源,竟爾如斯,構築「夏學會」,意在「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那年二、三十,興於詩,誌氣昂揚,今已邁越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已矣。就此一眾,正往七十邁進,觀君祖兄大作,觀幾入微,參贊造化,妙玄天際,雲行雨施,品物流行,自成妙處,其生生法,早已涵化無生法矣!
理有妙玄,道在生生,佛隻自在,妙歸無生,心念既起,隨喜讚歎!善哉!善哉!能自易經深解羣經,入於幽玄,明於人世,深察睿智,惟其實修爾矣,吾謂君祖兄之作,造道之言也,其理條暢、其氣通達,通極乎神,「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是為序。
壬寅之鞦序於颱北福德元亨居
自序
鹹臨貞吉
劉君祖
這是我近年來一係列從易經解佛經的第四本書,可能也是這階段的最後一本,若按原先發心起念,至少應該努力完成六本。寰宇風雲變色,世亂如麻,感覺許多攸關個人與團體的誌業必須再深入思考,高瞻遠望,儘快完成必要的轉型工作。《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到這本《維摩詰經》,平均一年齣版一本,《法華經》、《楞嚴經》的易解計畫,俟未來機緣再說吧!
前年中,同門遊祥洲師兄邀我至颱北淨宗講堂對談「末法興大道」,對全球直播且有現場信眾,聚晤甚歡。會後他還有意安排我隔年去斯裏蘭卡一遊,拜會論道弘法雲雲,當時世界各地的疫情漸起,我笑笑迴道再說。今年七月,這個篤信小乘佛教的邦國不堪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無力償還龐大外債而宣布破產,民生凋蔽。我不免念想:這事兒佛管不管得瞭?如果管不瞭,眾生應該如何?其實,古印度以及許多篤信佛法的邦國亦復如是,怎麼理解業因果報?應如何濟度一切苦厄?所稱真實不虛的究竟是甚麼?
《維摩詰經》以居士說法,吸引且摺服眾多羅漢乃至菩薩的情景,自古就很吸引文人雅士耽讀傳誦,而其周鏇於世間各處都圓融無礙的本事也令人艷羨。唐代王維自號摩詰,可見一斑。白居易稱香山居士,蘇東坡詩詞中一再齣現天女散花的摩詰境界,既嚮慕如來又不負卿卿,何樂如之?玄奘法師西行求法,還特地去尋維摩詰臥病的鬥室,所謂須彌納芥子的奇蹟奧秘安在?這些都不宜隻以神通視之,而要深省體悟其妙智慧與大願行。
我們處在今世的迷離亂局,當如何修習維摩詰的本事以從容應對,進而鏇乾轉坤以普濟眾生?
十多年前,我以易占問《維摩詰經》的主旨,為臨卦第二爻動,爻辭稱:「鹹臨,吉無不利。」〈小象傳〉解釋:「未順命也。」臨卦最重開放自由,鼓舞人發揮創意以麵對並管理世界,不必順從定命的安排。〈大象傳〉稱:「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發展不可限量。臨二爻變,成復卦,充滿核心的創造力,生生不息。復卦的〈彖傳〉末讚嘆:「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宋儒張載膾炙人口的四句箴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即由此而發。《禮記.禮運》明示:「人為天地之心。」
再以卦中有卦的理論檢視,臨卦中有二復卦,第二爻皆當復卦初爻之位,正是一陽復始的核心創意,可見其能量之強大,足以突破任何定製的羈絆而產生良好的效果。「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維摩詰居士所展現而啟發有誌修行者的應在於是。
時隔多年,我再問《維摩詰經》的特色為何?得齣復卦初、二爻動,齊變有師卦之象。復以自知,開發自性;師以動眾,普濟群生。復卦初爻:「不遠復,無祇悔,元吉。」不遠即近,往外爭逐離道愈遠,切問近思纔是正途。二爻:「休復,吉。」〈小象傳〉:「以下仁也。」碩果含仁即為生生不息的真機,引領眾生返歸自性,單爻變不又是臨卦嗎?佛佛同心,自度度人,不過如是。
最後還是引宋代禪詩作結,以與天下仁人誌士共勉:「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劉君祖於辛醜年疫情未消普世艱睏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