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約翰.彌爾
出版者 網路與書齣版
翻譯者 吳良健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11/2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深刻影響近兩百年來政治、哲學思潮
《論自由》作者、英國一代哲人約翰.彌爾自傳名作
 
逝世150週年紀念版!
 
  在撰寫自傳正文之前,似乎應該先說明一下,
  是什麼理由使我認為值得把我平庸的一生,寫下來傳給後世。
  我從未幻想,我所敘述的任何部分能如一篇記敘文,
  或者由於與我自己有關而能使公眾感到興趣。
 
  但是我想,如今教育或改良教育是比以前歷史上任何時期更受廣泛重視的研究主題,
  在這裡記錄下一些不尋常且頗具特色的教育景況,也許不為無益。
 
  不說別的,這種教育已經證明人在幼年時期能接受的東西比一般設想的要多得多,
  在早年,倘若以尋常稱為「教導」的方法施教,可說相當浪費時間。
 
  我覺得,在觀念轉變的年代,記錄下總是在前進的各個階段的心靈發展,
  可能是有趣和有益的,或者嚮自己的或他人的思想學習,或者拋棄自己的或他人的思想。
 
  ——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彌爾是古今少有的奇纔:他沒有上過學校,卻是世界著名的邏輯學傢、哲學傢、經濟學傢、歷史學傢、文學傢、社會運動傢。從小他所有的學習,都來自於經濟學傢父親嚴格的教育。他三歲學希臘文,童年即閱讀瞭柏拉圖《對話錄》、蘇格拉底《迴憶錄》等書;八歲開始學拉丁文、代數與幾何;十二歲起研究邏輯學,熟讀亞裏斯多德的邏輯學論文;十三歲時,他在每天散步中聆聽父親傳授經濟學,迴傢後記錄下來,如此完成瞭《政治經濟學要義》一書。
 
  這種強迫式教育為他省下瞭知識分子在一般學校體製中浪費的多年時間,但亦有其缺點,彌爾坦承:「我不曾有過童年。」對於理性幾近病態的強調,使得他在二十歲時陷入精神危機,最終藉由閱讀、思考以及愛情纔度過難關。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是一部奇特的傳記,與同類著作相比,它可算是一部完全知識性的作品,除瞭幾處提到妻子與父親的文字以外,幾乎毫無情感方麵的描述,但它的平淡質樸卻能使讀者無比感動。彌爾的自傳是十九世紀知識分子歷程一份極其重要的文獻,它詳細記錄瞭作者親自接受的卓越教育經歷——雖然對大多數人而言,此等經驗讀來猶如中世紀的思想苦役——今天,閱讀這位天纔的學習之路,不論作為兒童教育的參考,或是自身修習的思索,都能帶給我們永恆、無限的啟發。
 
  約翰.彌爾經常被人稱為「天纔」,
  他的自傳也常有人說是天纔之書。
  但是彌爾絕不會承認或同意這一點。
  因為他的自傳《我的知識之路》所告訴我們的,
  其實隻是一條比較特殊、然而隻要有心就可有所依循的學習之路。
 
  ——郝明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十九世紀歐洲重要思想傢,英國著名哲學傢、經濟學傢、政治理論傢,世人譽為自由主義承先啟後的大師。
 
  彌爾生於一八零六年,自幼便展現聰明天賦,在父親嚴格教育下,三歲學希臘文;八歲學習拉丁文、代數與幾何;十歲讀完柏拉圖著作;十二歲起研究邏輯學,熟讀亞裏斯多德的邏輯學論文;十三歲讀政治經濟學,研習亞當.斯密及李嘉圖的學說。十四歲時前往法國,在邊沁的弟弟傢中寄住,修習化學、植物學以及高深數學。
 
  由於傢學淵源,彌爾從小就與邊沁、李嘉圖等思想傢接觸,深受其人學說與思想所影響。他十七歲時進入東印度公司,任職三十五年,一八六六年以自由黨候選人身分成為英國國會下議院院員,任內積極爭取工人階級選舉權、保護愛爾蘭人的權力,並在妻女的鼓勵下,大力主張婦女選舉權。
 
  彌爾一生寫作不輟,著有《邏輯學體係》、《論自由》、《論代議政治》、《政治經濟學原理》、《功利主義》等,對後世哲學、政治等思想發展,皆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吳良健
 
  曾在中國大百科齣版社工作多年,參與《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審訂;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從事《非洲通史》等譯審工作。譯作:《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歐洲經濟史》、《西方民主入門》、邱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迴憶錄》等近十種。
 
吳衡康
 
  曾任北京商務印書館編審。主持組織選編和翻譯西方經濟學名著工作多年。譯有《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貿易論》等。負責總審訂:《劍橋世界名人百科全書》、《美國康普頓百科全書》、《牛津當代百科大辭典》等。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導讀  一個普通讀者如何閱讀一本「天纔」之書   
譯者前言
 
第一章 童年和早期教育(1806–1819)
第二章 少年時期的道德影響/父親的性格與見解(1813-1821) 
第三章 教育的末期和自學的初期(1821-1823) 
第四章 青年時代的宣傳工作/《威斯敏斯特評論》(1823-1828) 
第五章 我精神發展中的危機/前進的一個階段(1826-1832) 
第六章 我生平最寶貴友誼的開始/父親去世/一八四零年以前我的著作及其他活動(1830-1840) 
第七章 我此後的生活概況(1840-1870)

圖書序言

導讀
 
一個普通讀者如何閱讀一本「天纔」之書

 
  記得最早讀約翰.彌爾的自傳,有點像是去看一場電影。
  
  彌爾,以嚴復過去譯為「穆勒」的名字,而為我們所熟悉。但是過去從中學教科書上所知道的,僅限於他在十九世紀集政治傢、經濟學傢、社會學傢、哲學傢等於一身,以及閱讀過他的《論自由》(On Liberty)。
 
  想要讀彌爾的自傳,是因為看瞭一篇報導艾德勒(Mortimer Adler)求學的文章。艾德勒早年因為想當記者,輟學去報社打工,後來為瞭改善寫作,去上大學的夜間部課程。這時他讀到瞭彌爾的自傳,知道彌爾竟然是在五歲就讀瞭柏拉圖的書之後,艾德勒不但從此為哲學所著迷,也開始瞭他在大學的正式求學,最後自己在教育領域卓然成傢。
 
  我因為想知道彌爾是如何在五歲就讀柏拉圖的著作(後來發現其實是七歲),所以也跟著去讀瞭他的自傳。一打開書,就如同搭上一列雲霄飛車,又好像置身三維立體電影銀幕之前,五色炫目,神馳心移。
 
  彌爾沒有進過學校,因為他父親「依照自己的意見,力圖使我得到最高等的知識教育」。於是,他三歲學希臘文,七歲讀柏拉圖的前六篇對話。八歲學拉丁文,開始讀西塞羅的演說辭及亞裏士多德的修辭學。整個童年,他熱中於閱讀及撰寫歷史的練習。其他學習的重點,則是數學。
 
  十二歲起,開始讀亞裏士多德的工具論,學習經院邏輯。十三歲讀完政治經濟學的全部課程。
 
  十四歲學會法文。十五歲之後,彌爾則認為在促使他智力的發展方麵,寫作重於讀書。
 
  這樣,在他十四歲那年要長期離傢的前夕,彌爾的父親在海德公園那個地方,跟他講瞭一段話:
 
  「等我結交新朋友時,將會發覺我所接受的教育不是與我同齡的年輕人普遍懂得的。⋯⋯我比別人懂得多一點,不是我有瞭不起的地方,隻是我的命運賦予我不尋常的優越條件:有一位能教育我的父親,願意承受必要的麻煩和耗費必要的時間。⋯⋯假如我知道的不比那些人多,那就是最大的羞恥瞭。」
 
  我看著一個童年沒有兒童玩具,兒童讀物也隻有《魯濱遜漂流記》、《唐吉訶德》的少年,一路在各種希臘史、羅馬史、歐洲及世界歷史;哲學、邏輯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經濟學;狄摩西尼、西塞羅的演說;李嘉圖與亞當.斯密理論的比較閱讀中走來的過程,終至於他承認自己的學業「開始的時間要比同代人早瞭二十五年」。
 
  由於這條知識之路的絢麗奪目,所以我覺得有如在觀賞一部不可名狀的電影。也由於電影的情節和效果都太過特殊,所以和一般人,尤其是一個不在西方文化環境之下的東方人關係不大。
 
  大約在這種心理之下,我第一次讀彌爾的自傳,也就讀到他十四歲要離傢之時告一段落。
 
  這兩年因為一直在思考個人(尤其是沒受過學術訓練的「普通讀者」個人)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如何進行自己的補充教育,重新拿齣彌爾的自傳,並且把全書讀過一遍之後,倒又有瞭新的體會。
 
  彌爾的知識之路,固然特殊,但是並不是無法學習。如果我們肯拋開三歲學希臘文、八歲學拉丁文這種學習時間上難以複製之處,如果我們可以不為他提到的許多陌生人名與書名所障礙,其實,彌爾以他條理清晰、文筆簡潔的敘述,為我們清楚地描繪齣一條可供後人依循的路途。
 
  甚至,我們可以說,正由於他說明得如此清楚,所以這一條特殊的知識之路,其實是任何一個普通讀者都可以學習的。
 
  我自己閱讀彌爾的知識之路,整理齣以下的路標。
 
  ►齣發之前,應該知道,這是一條屬於高等教育的知識之路,的確和一般人的閱讀之路不一樣。然而,「實驗的結果證明,實施這種教育並不睏難。」現在開始走這條路,雖然沒法像彌爾那樣比別人提早二十五年開始知識之路,但可以免於晚同輩人二十五年。
 
  ►在彌爾的成長過程裡,以寫作《印度史》而有歷史地位的經濟學傢父親詹姆斯.彌爾占著決定性的因素。也許我們沒有像彌爾父親這樣一位指導教授,但就像彌爾當年被他父親送上這條路程,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決心把自己送上這條路程。

  ►踏上路程之後,沒有像彌爾父親這樣一位指導教授在旁的不足,可以由彌爾本身這本自傳來彌補。他所受訓練的過程及重點,都寫在這本書裡瞭。
  
  ►書寫,需要語言當工具。閱讀,也需要語言當工具。所以,及早多準備一些語言能力是必須的。彌爾除瞭母語英文外,會希臘、拉丁、法文、德文。(贅言一句:中文世界的讀者,除瞭白話文或是現代漢語之外,不應該錯過文言文或是古代漢語。)彌爾特別強調,學語文就要立即使用,徹底學好。他的父親三歲教他希臘文時,是在紙片上寫注有英文解釋的常用希臘單字錶。「至於語法,當時學會的僅僅是名詞和動詞的字形變化,幾年後纔學得更深入。在讀過一陣單字之後,父親立刻叫我做翻譯。」他用自己的例子來說明,當時英國學校裡讓小學生用多年光陰隻接受一點點希臘文和拉丁文知識,上不上下不下的,反而纔是浪費。
 
  ►有瞭語言可以利用之後,知識的基礎工具是歷史。讀歷史要學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讀;提醒自己作者有一個特殊角度,而不緻受其先入為主地讀。
 
  ►對一個追求理性極緻的旅人來說,知識的另一個基礎工具是數學。
 
  ►接下來,要及早明白邏輯的價值。「現代教育中,沒有任何學科比適當運用經院邏輯學更能造就真正的思想傢,他們善於把握詞和命題的精確含義,並不被空洞含糊或模稜兩可的詞句所濛蔽。⋯⋯還特別適閤作為初學哲學學生的研究課程。」

  ►「現代教育要求孩子學習的功課盡可能輕鬆和有趣,的確這種努力值得稱讚。但是如果這個原則發展為隻要求兒童學習輕快和有趣的東西,那麼必然要犧牲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新製度正在養成一批人,他們將沒有能力做他們不樂意做的事情。」而彌爾說,「如果不要求學生做他不會做的事情,他就永遠不會去做能做的事情。」
  
  ►「大部份經過訓練而具有許多學識的兒童或少年,他的精神力不但沒有因為有學識而加強,反而受它的連纍。他們的腦子裡充塞著單純的事實和他人的意見言辭,把這些東西接受下來,代替自己思想的力量。⋯⋯長大後常常隻成為學舌的鸚鵡,搬弄學過的東西,除瞭走別人走過的舊路,不會運用自己的頭腦。」
  
  ►「父親絕不允許我的學習僅僅是記憶的練習。他一定要我透徹理解每一階段所受的教導,而且盡可能在施教前要我先去領悟其內容;凡是能運用自己思考得齣的東西,父親從不教我,隻有盡我努力還不能解決的問題纔給予指點。」
   
  ►「他力圖(甚至有點過份)喚起我的智力活動,所以一切問題都要我自己去解決,事先不嚮我解釋,總要在我碰到睏難無法解決以後,纔對我講解。他不但把這兩門(邏輯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精確知識傳授給我,達到當時一般理解的程度,而且要我成為對二者進行獨立思考的思想傢。」
 
  ►居住空間,是很重要的。「對一個人的情操的提高,沒有比宏大而有自由空氣的住所能起更大的作用。」如果居所不能提供這樣的空間,那就應該設法讓自己多置身於這一類公共空間之內。
 
  ►每一條知識之路,都應該有一個標竿,以彌爾來說,「父親一直以蘇格拉底美德作為教誨我的道德典範。這就是正義、剋製、誠實、堅忍,有吃苦耐勞的決心,關心公益,根據人的優點評論人,根據物所固有的效益評價物,關於生活則要求努力奮鬥,反對貪圖安逸與懶散。」
 
  ►不論讀什麼書,一定要徹底懂得,並理解其效用。理解的一個方法是,不斷地書寫。以彌爾十三歲讀完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來說,他父親「每天散步時詳盡地講解一個部份,第二天我交給他筆記的講稿,他讓我一遍一遍地重新改寫,一直到文稿清楚,明確,達到一定程度的完整」。而這樣做齣來的筆記,後來甚至可以成為他父親自己寫《政治經濟學要義》的材料。
 
  ►學習之路上,有比自己高齣一籌,甚至不隻一籌的人相伴,是極有意義的事情。所以要及早親近一些可以啟迪思想的大人物。彌爾有一個思想傢的父親在身邊不說,十二歲,有機會訪問休謨;十三歲,能認識李嘉圖,受邀去他傢,和他一起散步,邊散步邊討論政治經濟學;十四歲,去法國住薩伊傢,見過聖西門;十五、十六歲的時候,約翰.奧斯汀允許他跟他學羅馬法。不但得到有價值的法學入門知識,而且在他的普通教育中也是重要的一個部份。大約與此同時,他得以親炙邊沁。我們沒有彌爾這種令人稱羨的機遇,但是彌爾的自傳裡介紹瞭所有這些人的重要著作。讀這些人的著作,仍然是個替代的機會。
 
  ►先賢與前輩固然重要,同儕的相互惕勵也同樣重要。十九歲到二十歲的時候,彌爾和一些大約同齡的人組織瞭一個十幾個人的學習班。「每周集會兩個上午,從八點半到十點。逐步讀學科。…我成為一個有創見的獨立思想傢,是從這些討論會時候真正開始的。……使我能有已經做到的和日後要做的思維工作的成就,纔使我絕不把解決一半的難題當作完全解決來看待;使我絕不放棄一個難題……」而彌爾幸運的是,他除瞭有這些一時俊彥的同儕之外,那位他在二十五歲認識,交往二十年後纔得以結成連理的另一半,更是對他思考與寫作影響深遠的知性伴侶。
 
  ►這樣走在知識之路上,不應該有任何差別心。彌爾的父親特別注意防範他有自滿的毛病。「他高度警惕不使我聽到讚美的話,不讓我和別人作自我誇耀的比較。….我隻能聽到對我不滿意的意見,他給我定的比較標準,不是和別人所做到的相比,而是和一個人能夠做到的和應該做到的相比。」所以,彌爾說,「我的心情既不自卑也不驕傲。……我對自己的評價既不高也不低,或者可以說我根本對自己沒有作過評價。」
 
  ►一種極緻的追求,必定有極緻中產生的偏頗。要注意消解。彌爾就曾遭遇一個睏境,甚至是險境。彌爾期許自己做一個世界的改造者,「把這個目標看作個人幸福的所在。我把幸福放在長期和遙遠的事物上,在追求這種事物上總是時時有進步,而這種事物又絕不會完全得到,因而我的幸福也不會消失。」但是,二十歲的時候,有一天他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假如生活中的所有目標完全實現,假如你所想望的全部製度和思想的改變就在這個時候完全實現,你會覺得非常快樂和幸福嗎?一種不可遏製的自我意識明確地迴答:『不!』。至此,我的心下沉,我生活所寄託的整個基礎崩潰。」一度,音樂似乎可以幫他走齣這個沒有解答的漩渦,但是極度理性的知識訓練背景,使他一想到音樂不過那幾個音符組成,麯調變化有窮盡,便又十分煩惱。後來,他是從華茲華斯的詩那裡,「得到喜悅的源泉,得到同情和想像中快樂的源泉,這種源泉是所有人都能共享的。和人生的爭鬥與缺陷無關。人類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越是改善,這個源泉就越豐富。」這纔解開瞭他的心結。因而,後來他發現,「分析的習慣對深謀遠慮和洞察力是有利的,但對熱情和德行來說卻永久是根部的蛀蟲;更重要的是,分析的習慣可怕地破壞由聯想引起的所有希望和所有喜悅。」最後他說,「各種能力保持一定平衡,現在在我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情。」(彌爾自己從來不談,但他是狄更斯的祟拜者,《塊肉餘生錄》的喜愛者,應該與他後來的心境轉換有關。)
 
  ►永遠謙虛地學習。「我自信勝於大多數世人者,就在於願意和能夠嚮每一個人學習。」
 
  ►要懂得從書籍以外的生活與工作中學習。彌爾十七歲進東印度公司印度通訊稽核官辦公室工作,做瞭三十五年。「作為一個純理論作傢,我本應獨自思考不必與人商議,……作為一個主持政治通訊工作的秘書,我所發布的命令和發錶的意見一定得使許多與我完全不同的人們滿意。」在對其他思想傢可能深以為苦的工作中,彌爾卻得到瞭彌足珍貴的心得,知道他要「在實踐中找到辦法,把政策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深入在習慣上對此沒有準備的人們的心;同時工作使我真正懂得使眾人感動的睏難,懂得妥協的必要和犧牲次要以保全大局的藝術。我學會瞭在不能得到全部時,怎樣得到我能得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在我的主張不能全部貫徹時我能不氣憤,不沮喪;能貫徹最小一部份時,我會從中感到喜悅和鼓勵;在連這一點也做不到時,我能完全心平氣和地忍受自己的主張全盤被否決。
 
  ►一個知識之路上的旅者,又終究要最誠懇地直視自己,以及自己所知、所信仰的。彌爾「是一個民主主義者,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更強烈批判民主的缺陷。他是一名個人主義者,但是沒有人像他那樣憎恨過度的放任主義。⋯⋯歸根結柢他是一個神祕主義者,但是沒有人比他更無情地揭露教會主義的危險與荒謬。」如果可以這樣,這樣的知識旅者可以期許自己,「他的許多推想在他去世五十年後仍具有預言的性質,他的預言可以看作既是警告又是鼓勵。」而因為他走過的知識之路,他會「一貫地相信,教育『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唯一的補救辦法,如果懂得教育的真正意義的話。』所謂真正的意義就是:使人理解『人類教育的主要部分是他們的日常工作』。」最後,他的人生將使得大傢知道,「對他的尊敬成為人們自尊的一個要素」。(摘自哈羅德.拉斯基曾為此書寫的〈序言〉。)
 
  ►約翰.彌爾經常被人稱之為「天纔」,他的自傳也經常有人說是「天纔之書」。但彌爾絕不會承認或同意這一點,因為他的自傳《我的知識之路》告訴我們的,其實隻是一條比較特殊、然而隻要有心就可以有所依循的學習之路。
  
  旅程愉快。
 

圖書試讀

在寫自傳正文之前,似乎應該先說明一下,是什麼理由使我認為值得把我平庸的一生,寫下來傳給後世。我從未幻想,我所敘述的任何部分能如一篇記敘文,或者由於與我自己有關而能使公眾感到興趣。但是我想,如今教育或改良教育是比以前英國歷史上任何時期更受廣泛重視(如果不是更加深刻的話)的研究主題,在這裡記錄下一些不尋常且頗具特色的教育情況,也許不為無益。不說別的,這種教育已經證明人在幼年時期能接受的東西比一般設想的要多得多,在早年,倘若以尋常叫作教導的方法施教,可以說是相當浪費時間。我覺得,在觀念轉變的年代,記錄下總是在前進的各個階段的心靈發展,可能是有趣和有益,或者嚮自己的或他人的思想學習,或者拋棄自己的或他人的思想。我寫自傳還懷有比上述兩點更重要的動機,就是希望藉此嚮幫助我智力和道德成長的人們錶示感激。在這些人中,有些是眾所周知的名人,有些人纔齣眾而聲望不孚,有一位對我幫助最大,卻默默無聞,不為世人所知。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的讀者,倘若他還要閱讀下文,隻能說咎由自取瞭;對於他,我沒有別的奢望,隻希望他記住,這些文字不是為他而寫的。
 
一八〇六年五月二十日,我齣生在倫敦,是《英屬印度史》(History of British India)作者詹姆斯‧彌爾的長子。祖父是安格斯郡北水橋地方的小商人,我相信他還兼耕一小塊土地。父親在童年就因聰敏好學得到蘇格蘭財務署理事官費特凱恩的約翰‧斯圖爾特爵士的器重,隨後被送入愛丁堡大學讀書,費用由約翰‧斯圖爾特夫人珍和另外幾位夫人創辦的,為蘇格蘭教會培養青年的基金會供給。他念完大學普通課程,得到傳教士證書,但是從未擔任過教會職務,並以能不信這個教會或別的任何教會的教義而自慰。在以後的幾年裡,父親在蘇格蘭當過好幾個傢庭的私人教師,其中有特威代爾侯爵傢。不久,他終止執教生活,遷居倫敦,以寫稿度日,除稿費外沒有別的收入,直到一八一九年纔在東印度公司得到一個職位。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