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百萬粉絲追隨、超人氣歷史專欄作家溫伯陵
繼承司馬遷,以超越時間的眼光說中國史
繼承司馬遷,以超越時間的眼光說中國史
「原始察終,見盛觀衰」,是司馬遷;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更是司馬遷。
往事並不如煙,歷史更不只是過往的紀錄或研究。
學習司馬遷的諦視、通觀、遠見,與歷史對話,
也看清自己,以及我們所在的世界與時代。
全景閱讀—— 看見《史記》背後的中國
通觀遠見—— 理解《史記》前後的中國
結合東漢後的史料、現代科學研究與統計數據
5000年中國史一氣呵成!
2000多年前,司馬遷就懂得田野調查、重視數據,因此《史記》裡不只有英雄敗寇的生命史,也看得到人口、氣候、地理格局、區域經濟、地緣政治與社會結構,素有「中國第一史書」之名。
讓溫伯陵帶領你挖掘《史記》的豐富內涵,讀出司馬遷文字背後的事實與邏輯,直探你從沒思考過的觀點,縱向破解中國史隱藏在數千年時間之流中的宏觀模式,橫向刻畫在時代下奮起、落定的微觀生命幅員。
◎地理、物產:
三皇五帝、諸子百家、秦皇漢武的時代,河南到處是熱帶生物大象的蹤影,因此簡稱「豫」(人手牽一隻大象);《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了渭川和漢中都可以看到亞熱帶植物竹子、喜愛溫暖濕潤氣候的橘子,關中氣候溫暖有如今日的廣東,糧食豐沛,政權穩定。
解:自東漢起,中國平均氣溫低了 1-2℃,農業減產、糧食不足,社會隨之動盪。直至隋唐帝國盛世,氣溫逐漸回升,橘、竹也再次重現於黃河流域,人民豐衣足食。到了魏晉與宋元明回復低温,遍地乾旱饑荒,天下一再易主。中國歷朝政權的更迭,氣候變遷是隱形因子之一。
◎人口、經濟: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縱橫天下無敵手的項羽,中了漢軍設下的「四面楚歌」之計,帶領 800 多人趁夜色突圍。當他來到烏江邊,烏江亭長勸項羽趕緊過江,因為江東有千里土地、數十萬人口,足以讓他稱王立國了。項羽不願意過江,在烏江自刎而死。
解:《史記.貨殖列傳》記錄了江東人口數十萬,頂多可以招募到十萬軍,劉邦的天下則有千萬人口,兵員是幾十萬起跳,而且整個黃河流域的經濟總量幾乎占當時的 80% 以上,但江淮以南地廣人稀、生產落後,糧食產量非常低下。由此可知,即使項羽當年不顧面子過了江,只有數十萬人口、占天下經濟總量不到 20% 的江東地區,也無法支持他的野心繼續和劉邦抗衡。
◎族群、產業: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趙兩國的共同祖先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獲賜嬴姓,且預言其後代將繁盛昌旺、揚名立萬。
解:秦國嬴氏在商殃變法下族群成功融合、重農抑商,趙國嬴氏的和親政策擺不平族群,更以首都邯鄲的地利之便而舉國仰賴商業與隨之發達的娛樂業。經濟有買賣而無生產,是古代國家的大傷,有如一個大泡沫。等秦國壯大,同根的趙國也被併吞滅亡。繁盛昌旺的預言,只應驗在準備好的人身上。
不只記錄、陳述事實,
更要看穿表象、明辨事實之間的關係。
看溫伯陵站在司馬遷的肩膀上
透析歷史人物行為的動機、事件的隱藏內在脈絡,
投射到自身、擴及全人類的普遍經驗——
我們正是為此而讀史
本書以《史記》中的史料與數據為本,輔以後世知識、科學研究資料,以兩條脈絡重新鋪陳中國歷史:一、縱向提取《史記》的宏觀史料,推演出貫穿的時間線,看古代中國的歷史如何奠定基調,二、橫向解讀時代興衰與人物浮沉,分析強盛的朝代如何造就、風雲人物如何崛起,構建起《史記》的全景圖。全書分為〈家國〉、〈天下〉、〈今朝〉、〈煙火〉四個面向,全面剖析歷史進程,變換多重視角,審視歷史最幽微之處。
本書特色
【提取龐雜史料,還原歷史現場】
作者延續其活潑、風趣的寫作風格,還原數千年前歷史場景,輔以詳實宏觀的史料,分析國家的堀起與興衰有其特定的因果關係,例如趙國放在現代是實力不能小覷的貿易強國,在戰國時代卻因重商而亡國;中國五千年典籍,從秦始皇焚書到蒙古入侵,從項羽火燒咸陽到《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集結,共歷經了「十厄」才流傳到現代,帶領讀者經歷中國典籍走過十次戰火洗禮的坎坷命運。
【深入內在因素,透視隱藏規律】
揭穿歷史有如一張棋盤與其背後那些隱形的手,包括中國文人代表道統,帝王的世俗權力代表政統,這兩條權力線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成形,竟與各朝代詩文藝術發展的消長有密切關係;其他如削藩、重農抑商,都是中國歷朝的基本國策,其實蘊含「打散集中勢力,壯大自己」的隱性政治目的。
【生動精妙的譬喻,讓歷史與現實接軌】
作者擅長譬喻,常以現代語彙類比歷史事件,例如西周的太伯和仲雍甘心讓位給弟弟、到蠻夷之地建國,在今日可謂有如百億公司另起爐灶,挾著雄厚家底也能吸引投資,輕易成為市值十億的公司,蠻夷之地的人民也成功借殼上市……讓讀者一目瞭然,瞬間心領神會。
好評推薦
與點堂創辦人、體制外國文教師 陳茻(《地表最強國文課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