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4版)

漢語拼音(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秋昭
图书标签:
  • 汉语拼音
  • 拼音
  • 语音
  • 学习
  • 教材
  • 教育
  • 语言
  • 汉语言
  • 规范拼音
  • 音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漢字與西方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表形文字,文字意義從字形中表現出來,雖然有90%以上的形聲字,但是聲符受到地域、時間的影響,已無法正確標音,因此學習漢字先要學習標音方法。在許多種標音方法中,注音符號是最能把握正確而清晰的漢字字音的,但是對於已有英文背景的外國人士,本書所介紹的漢語拼音則是比較容易學習的標音方法。

  本書編寫方式由單韻符入手,穿插著聲符和韻符,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單韻符注重口形,有口形圖;聲符部分,每一符號藉形音義兼顧的圖畫加強憶。內容適用於初學漢語拼音者,也適用於已有注音符號基礎者,希望讀者藉此多會一種標音工具,以有助於華語文的學習。
 
聆听古韵,触摸时代:一部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度探索 书名:《丝竹管弦的百年回响:中国传统音乐的流变与当代审美》 引言: 中国,这片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土地,其精神底蕴与审美情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得以传承与表达的。本书并非聚焦于语言学习的工具书,而是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音乐——从宫廷雅乐的庄严肃穆,到民间小调的生动活泼——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核心哲学,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呼吸、如何重塑自身面貌的宏大叙事。我们试图构建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让读者不仅“听见”音乐,更能“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脉络与时代心跳。 第一部:源起与定型——礼乐文明的基石 本部分追溯中国音乐的源头,重点探讨了“礼乐教化”的儒家思想如何塑造了早期音乐的形态与功能。 第一章:先秦乐律的哲学意蕴 “八音”的宇宙观: 详细解析了钟、磬、琴、瑟、箫、笛、埙、鼓等八种材质的乐器,如何象征着天地万物的秩序。重点分析了“宫、商、角、徵、羽”五音体系,如何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对应,体现了古人对宇宙和谐的追求。 《礼记·乐记》的深度解读: 阐述了“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的核心观点,说明音乐在早期社会中是维护政治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工具,而非单纯的娱乐。 第二章:汉唐气象:雅乐的鼎盛与融合 燕乐的兴盛与胡乐的传入: 探讨了汉代“相和歌”的发展,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受西域文化影响而涌入的大量“胡乐”,如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色彩,为隋唐盛世的音乐融合奠定了基础。 唐代“十部乐”的构建: 详细描述了唐朝宫廷音乐的制度化,包括燕乐、清商乐、西凉乐等,以及雅乐(祭祀用乐)与宴乐(宫廷娱乐用乐)的并行发展,展示了盛唐气象下音乐的包容性与繁盛。 第二部:民间叙事与文人情怀的交织 传统音乐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庙堂,更深植于广阔的民间沃土和士大夫阶层的内心世界。 第三章:宋元以降的曲艺勃发 词与曲的共生: 分析了宋代“词”的音乐化倾向,以及元代“杂剧”的兴起,如何推动了板腔体音乐(如散板、过板、慢板等板式结构)的成熟,使得音乐叙事更加灵活和世俗化。 说唱艺术的地域化: 考察了鼓词、弹词等说唱形式在不同地域的形成,它们如何以口语化的叙事方式,承载了大量民间故事和伦理观念。 第四章:文人音乐的精神肖像——古琴的“独语” 琴学中的“静”与“空”: 集中探讨了古琴艺术的独特地位。解析了“减字谱”的记录方式及其对演奏技法(如徽位、指法)的精细要求。 “士”的审美投射: 分析了如《广陵散》、《平沙落雁》等经典曲目中蕴含的寄情山水、遗世独立的情怀,以及对“大音希声”、“以乐体道”的终极追求。 第三部:地域流派与乐器革新 本部分聚焦于区域音乐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关键乐器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 第五章:戏曲的百花园:板腔的艺术生命力 昆曲的典雅与精致: 深入解析了昆曲“水磨腔”的细腻婉转,其基于“十七腔”的音乐结构,以及对曲牌的严格遵循,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典范。 京剧的冲击与融合: 描述了京剧如何通过吸收徽汉等剧种的精华,发展出以西皮、二黄为主的板式体系,以及“京剧音乐化”对中国音乐审美的影响。同时,简要对比了梆子、越剧等其他重要剧种的音乐特征。 第六章:乐器的形制与音色变迁 弦乐器的发展脉络: 从二胡、板胡到高胡,梳理了弓弦乐器在明清以来如何从伴奏乐器转变为独奏乐器的历程,以及其音色适应不同情绪表达的能力。 吹管乐器的气候适应性: 分析了笛子、唢呐等乐器的结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因地域气候和演奏环境的不同,发展出迥异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特质。 第四部:传统音乐的当代对话与未来展望 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应对挑战、实现自我更新,是本部分的探讨核心。 第七章:现代性冲击与学术重构 “五声调性”的再认识: 探讨了近百年来,音乐学家如何通过西方理论体系来解析和记录传统音乐的调式结构,以及这种学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离与得失。 器乐的“交响化”尝试: 分析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建立过程,以及将传统乐器置于大型乐队编制中时,在配器法和和声处理上所进行的创新与挣扎。 第八章:跨界与新生:传统的回声 民间音乐的田野抢救与激活: 关注当代学者和音乐家对濒危的戏曲、说唱和宗教音乐的抢救性记录与再创造,强调原真性与生命力的平衡。 当代流行音乐中的传统基因: 考察当代流行歌手和独立音乐人如何从传统音乐中汲取元素,例如运用五声音阶、传统乐器音色或特定的演唱腔法,形成具有当代中国气质的音乐风格。这种“回声”不仅是致敬,更是对传统音乐生命力的再次证明。 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它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思考、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妙的民间智慧。本书旨在引导读者穿透喧嚣的表象,深入理解其结构之美、精神内核,并思考它在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将如何继续谱写属于未来的乐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秋昭


  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

  經歷: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副教授
  國小、高中教師
  僑委會海外華文巡迴教師
  國小語文教材主編

  著作:
  《有趣的中國文字》,五南
  《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五南
  《輕鬆學量詞》,五南
  《注音符號教學寶典》,博英
  《字族識字歌》,天衛

盧毓文

  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
  美國加州聖迭戈大學碩士,主修教育科技、輔修語言教學

  經歷:
  早年執教臺灣、美國、香港、澳大利亞之大中小學,定居香港後曾任香港理工大學教育科技統籌處講師、香港國際學校(HKIS)及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CDNIS)中文部首創主任、香港英基小學(ESF)漢語教師。2008年起,主要致力於少兒華語創新教材之開發與編寫,並於兩岸三地、泰、韓、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大學擔任師培課程講座。

  著作:
  《兒歌精華專輯唱片1-2》,臺灣鈴鈴唱片公司
  《Teacf Yourself Living Mandarin 1-3》(自學普通話),Longman Asia Ltd.
  Chinese Character Evolution Cards(《國字演進卡1-6》),臺灣童年書店
  《嘻哈說唱學中文1-4》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香港資優教育出版社
  《Living Mandarin-DIY》(活力中文1-2),香港新華書城
  《嘻哈樂園1-4》,臺灣正中流傳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漢語兒歌掛圖》,北京商務印書館
 

图书目录

序 …………………………………………………………………(3)
一、漢語拼音符號 ………………………………………………001
二、單韻符:a o e i u ü…………………………………003
三、聲調練習:ㄧ ˊ ˇ ˋ … ……………………………011
四、聲符(一):b p m f d t n l g k h… ………015
五、複韻符:ai ei ao ou ui iu …………………………029
六、i、u、ü 的結合韻 … ………………………………………035
七、聲符(二):j q x……………………………………………045
八、聲符(三):zh ch sh r z c s … …………………049
九、鼻韻符:an en in ün(前鼻韻符)
ang eng ing ong(後鼻韻符)………………057
十、i、u、ü 與鼻韻母的結合韻 … ……………………………067
十一、結合韻總表 ………………………………………………075
十二、特別的韻符:er …………………………………………077
附錄 1 音近形似的比對練習……………………………079
附錄 2 漢語拼音方案……………………………………083
附錄 3 漢字標音對照表…………………………………085
附錄 4 變調練習…………………………………………089
附錄 5 漢語拼音的正詞法………………………………093
附錄 6 常用音節…………………………………………101
附錄 7 拼寫練習…………………………………………103
附錄 8 漢語拼音總表……………………………………105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663367
  • 規格:平裝 / 112頁 / 17 x 23 x 0.7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4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中國的漢字與西方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字是一種拼音的文字,也就是說,西方文字呈現的是語言的聲音,從聲音中認識文字的意義;而漢字是一種表形的文字,文字意義從字形中表現出來。由於漢字是形符,所以文字不容易念出正確的聲音。雖然漢字有 90% 以上的形聲字,但是形聲字的聲符,或受地域影響,或受時間影響,有些字已經無法「有邊讀邊,無邊念中間」了。所以學習漢字,先要學會標音方法,這是不得不做的功課。

  漢字的標音法,古代用反切法拼音或用「讀如」來標音。明代神宗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為了在中國傳教,曾用羅馬字母作為記錄漢字音讀的符號。1867 年英國人威妥瑪(Thomas f. Wade)曾將明、清傳教士所用的羅馬字母整理成威妥瑪式拼音符號。1906 年我國創制了郵電式羅馬拼音字母。而早在1871年,美國耶魯大學中文課程語文教師為了需要,也編定一套耶魯式拼音系統。到中華民國建立以後,為了語言統一,方便學習字音,在民國七年,正式公布注音符號。民國十七年,教育部又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母拼音法,這種拼音法被稱為「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它是以羅馬字母為譯音符號,主要是方便外國人學習華文。到了1958 年中國大陸將注音符號第二式變動幾個字母,修改為「漢語拼音」。這兩年臺灣又為譯音符號有所爭議,有些人士為了兼顧漢字拼音及臺灣鄉土語言的標音,新制定了「通用拼音符號」。以上幾種漢字拼音方式除了注音符號具有文化色彩以外,其他拼音方式都是以英文字母為拼音的符號。英文字母共 26 個,而 v 在漢語拼音裡沒有這個字音,所以只用了 25 個字母,而漢語的注音符號「聲」有 21 個,「韻」有 16 個,總共是 37 個,以 25 個字母拼讀 37 個字音自然有重複使用的情形,例如:z 是注音符號ㄗ,h 是ㄏ,而 zh 代表ㄓ音,ch 是ㄔ音,sh 是ㄕ音,eng 是ㄥ,ong 是ㄨㄥ音,ei 是ㄟ、ui 是ㄨㄟ音。而還有以一個字母代表兩個聲音的,如:e 在漢語拼音裡它發出注音符號ㄜ的聲音,也發ㄝ的音;像 r 在漢語拼音裡發ㄖ音,也發ㄦ音。還有一個聲音有兩個符號來表示的,如:w、u 都是國語注音的ㄨ。i、y 都是注音符號ㄧ,所以漢語拼音有它難學之處。此外在調號的標示,雖然也與注音符號相同,用的是趙元任的「五度標調法」的符號,但是標示的位置卻不同,所以學習漢語拼音,無法直接由注音符號轉化。

  但是漢語拼音也有它的優點,例如:ㄞ、ㄟ、ㄠ、ㄡ是複韻符,它是兩個韻結合起來的,在注音符號裡看不出來,但是在漢語拼音裡則一目了然,ㄞ(ai)、ㄟ(ei)、ㄠ(ao)、ㄡ(ou),又「ㄢ、ㄣ、ㄤ、ㄥ」是聲隨韻符,ㄢ、ㄣ收前鼻音,ㄤ、ㄥ收後鼻音,在注音符號裡是看不出來的,但是用漢語拼音則顯而易見,因為ㄢ(an)、ㄣ(en)、ㄤ(ang)、ㄥ(eng)清楚的看到收 n 或是收ng。

  在許多種標音漢語字音的符號上,注音符號是最能把握正確而清晰的漢字字音,但是對於已經有英文背景的老外,漢語拼音或通用拼音是比較容易學習的拼音方法。如今由於漢語拼音在海外已取得它的優勢,而立足臺灣,放眼天下是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以我們不但要認識注音符號的標音法,對於漢語拼音法,最好也能認識和使用,相信放眼天下對提升國際觀是有助益的,是以編寫本書提供讀者參考。

  本書編寫方式由單韻符入手,穿插著聲符和韻符,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單韻符注重口形,有口形圖,聲符部分,每一符號藉形音義兼顧的圖畫加強記憶,其內容適用於初學漢語拼音者,也適用於已有注音符號基礎者,希望讀者多會一種標音工具,有助華語文的教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了复古的韵味,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联想到那些在书桌上堆积如山的旧字典。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重量和厚度所震撼,感觉沉甸甸的,仿佛里面蕴藏着无数的语言宝藏。内页的纸张选材也相当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手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装帧工艺的处理看得出是用心了,书脊的粘合得很牢固,翻阅起来很顺畅,不用担心章节会散开。整体的视觉体验非常棒,它不像现在市面上很多追求轻薄化的工具书,而是带着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和对传统的尊重。这种设计上的用心,无疑提升了阅读和使用的愉悦度,让人更愿意去翻开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案头佳品。

评分

相较于我之前用过的几本类似教材,这本书在处理那些“例外”和“特殊情况”时,表现出了惊人的细致和周全。语言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套绝对规则的机械应用,总有那么一些约定俗成的读法或者历史遗留的变体需要掌握。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特例,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或语言学原因,使得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基于理解的知识内化。例如,对于一些多音字或特定词组的连读变调规则,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读法,还附带了简短的语境分析,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实际口语交流中会出现那样的发音。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彻底改变了我对这部分学习的畏难情绪,让我感觉自己正在掌握的是一门活生生的语言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细节处理得近乎完美,体现了专业性中的人文关怀。字体选择上,主标题和注释部分使用了不同字号和字重的宋体与黑体组合,使得信息层级一目了然,即便是快速查找时也不会感到眼花缭乱。行距和字间距的设置也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留白,让页面呼吸顺畅,又确保了信息密度不会因为过于疏松而显得篇幅冗余。更值得称赞的是,在标注特定难点或者特殊读音时,书中采用了醒目的方框或不同颜色的字体进行标记,这种视觉上的强调,有效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至关键知识点上,避免了遗漏。可以说,这套版式设计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更是一种对读者阅读体验的精心维护,让人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能保持专注和舒适。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我立刻感受到了编纂者在逻辑梳理上的匠心独运。它的编排方式非常贴合学习者的思维习惯,从基础的发音规则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声调、拼写规则的细微差别,再到复杂的音变现象,每一步的衔接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毫无生硬的过渡。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声母和韵母,作者似乎预判到了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困惑点,并用极其清晰的图表和对比案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一点对我帮助极大。我之前在自学过程中,总是在某些特定音节上反复卡壳,但通过这本书的系统梳理,那些曾经模糊的概念瞬间清晰了起来。这种结构上的严谨和层层递进的编排,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堆砌,而是一次有引导、有方向的探索之旅,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效率和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是那种沉稳、不哗众取宠的学术风范,它没有过多花哨的插图或者网络化的流行语汇来吸引眼球,而是完全聚焦于知识本身的精确性和权威性。从我个人的使用感受来看,它更像是一部可以信赖的参考标准,而非一本速成的“速成手册”。它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准确度,每一次查阅都能发现新的、更精确的理解维度。这种扎实严谨的写作态度,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一种高度的信任感——你所看到的每一个拼写、每一个声调符号,都经过了审慎的考量和验证。对于严肃的学习者而言,这种毫不妥协的专业度才是工具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它为我的持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