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裝、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到文化差異,
一百篇臺灣民族性的分析評論,不隻看見百年以來臺灣人的變與不變,
也讓人思考殖民統治下,臺灣人被置於何種認識空間
一百篇臺灣民族性的分析評論,不隻看見百年以來臺灣人的變與不變,
也讓人思考殖民統治下,臺灣人被置於何種認識空間
1930年,日本領臺已逾三十載,統治看似牢不可破,但統治者真的瞭解被統治者瞭嗎?
本書作者山根勇藏在1896年就來臺擔任教職,而後在警務局繼續從事教育工作,試圖讓第一線接觸臺灣人的警察更瞭解臺灣民情,以利執行勤務。
「在本島從事島民的教化事業者,不管是一般的官僚公吏、教育者或是警察,首要之務就是要理解本島人的民族心理。」──山根勇藏
有感於民族性相關論述貧乏,山根發憤著述,廣為蒐集資料,並結閤自身經驗,寫成瞭《臺灣民族性百談》,於1930年齣版。
書中共一百篇評述,題材寬廣,包括臺灣人髒話的分析、臺灣人的金錢觀、臺灣人對蘭花的偏愛、廣東人和福建人的比較等等。取材對象有作者和臺灣人士的交流經驗、至各地參訪的見聞,以及報紙的新聞報導。從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到臺日比較,包羅萬象地描繪瞭百年前的臺灣眾生相,並且直言無諱地加以評論。行文輕鬆,不時點綴反諷和嘲弄,讀來有如親見作者在麵前談笑風生。
看見作者一些超級政治不正確的發言,例如臺灣人有盲從群眾運動的天分、農民組閤有女學生加入是想藉此吸引年輕男性等,你或許想反駁「臺灣人纔不是這樣!」卻不得不承認作者的文筆著實令人發噱。
看見作者批評臺灣人使用道路完全不顧他人、邀請函上的時間僅供參考,你或許會嘆息「臺灣人還是這樣!」或許一百年終究不夠久,原來我們離1930年並不太遠。
看見嚴禁和下九流結婚、租藉妻子或「長外衣」是時尚衣著的描述,你或許會驚訝「原來臺灣人曾經這樣!」齣書至今不過百年,臺灣人的麵貌究竟已經翻瞭幾迴?
除瞭玩味本書描繪的臺灣人百態,我們也可以更進一步探究:作者觀看臺灣人時,採取瞭何種視角?如此追問,也就是深入瞭解何謂「殖民統治」的機會。因為強調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差異,正是殖民政府為自身統治建立正當性的嘗試,而「民族性」的書寫,也就可以在這樣的理解脈絡下開展更深入的意義。
「我們不妨在閱讀時帶上檢視和驗證的眼光,反思這些內容是由何種背景的寫手,在怎樣的時代脈絡或是意圖下生成。透過這樣的瀋浸、比較和剖析過程,我們可以把這些文字訊息還原成可資利用的線索,進而更瞭解、認識我們所屬,或是所來自的時代。」──周俊宇,本書導讀。
本書過去曾有節譯本,篇數和內文皆有刪減,如今為完整翻譯本首次問世,並且於必要處加上註解,搭配歷史圖片,協助今日讀者跨越百年的時空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