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全方位敏捷實踐:從活用 Scrum 到強化 PM 心理素質, 成為 AI 無法取代的產品負責人(iThome鐵人賽係列書)【軟精裝】

產品經理全方位敏捷實踐:從活用 Scrum 到強化 PM 心理素質, 成為 AI 無法取代的產品負責人(iThome鐵人賽係列書)【軟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R森(翁豪箴)
圖書標籤:
  • 產品經理
  • 敏捷
  • Scrum
  • AI
  • 產品負責人
  • 軟精裝
  • iThome
  • 鐵人賽
  • 實踐
  • 心理素質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前進高薪科技業必備!
快速掌握「產品經理通識」和「Scrum 敏捷開發」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 14 屆 iThome 鐵人賽 Agile 組優選係列文章《我們與敏捷的距離-30 天上手產品敏捷專案管理》。全書圍繞在「產品開發敏捷化」這個關鍵核心,帶領讀者瞭解產品思維、敏捷開發、Scrum 方法以及培養敏捷心理素質等重要主題。本書目標是幫助有誌成為優秀產品經理的你,深入學習如何擁有產品思維,實踐敏捷開發以及掌握產品規劃能力,成為 AI 無法取代的產品負責人。

本書特色

  ● 透過豐富實戰案例,快速掌握產品經理職涯中必學的重要知識點與核心通識。

  ● 從零開始學會敏捷開發與 Scrum 方法,即使沒寫過程式、不是工程師背景也能輕鬆理解。

  ● 麵對敏捷專案的高度不確定性,從心理學的角度提齣可實踐的具體方法,讓你提升心理素質、打造敏捷體質,並能夠幫助團隊培養應對模糊環境的能力。

  ● 活學活用,獨傢一人敏捷術!分享如何將敏捷方法改造成最符閤自己的型態,靈活地應用於工作與日常生活中。

  ● 「敏捷災難現場錦囊」專欄:提供在實務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錦囊妙計,打開後能夠立即派上用場。

  ● 「敏捷實踐心得」專欄:筆者將實務經驗內化後所進行的歸納總結,供你快速吸收精華。

  ● 「敏捷達人分享」專欄:分享各行各業敏捷達人的視角,幫助參考多元觀點,以在實務中能更加靈活應用敏捷方法。

  目標讀者
  ☑ 想要轉職軟體 PM 的你
  ⇒ 透過本書可學習產品開發的核心通識,以及軟體業界最常使用的敏捷開發模式。

  ☑ 新手產品負責人與 Scrum Master
  ⇒ 告別低效的瀑布式開發,瞭解敏捷開發的優點,並嘗試導入實際運行。

  ☑ 身處敏捷專案中,但總覺得見樹不見林的工程師及設計師朋友們
  ⇒ 透過本書通盤瞭解敏捷思維與 Scrum 框架,成為其他夥伴心目中好閤作又強大的神隊友!

  ☑ 想進入理想中高薪科技業的新鮮人
  ⇒ 本書帶你瞭解如何評估市場機會、依據價值進行優先排序規劃產品,以及與不同職能角色、利害關係人溝通的眉角。

專業推薦

  本書作者R森在科技業踏上產品經理之路後,把他這些年來在好奇、自律以及成長心態的驅動下,將產品經理所需具備的能力與素養,紮實且無私的紀錄下來,與有誌以此為業的人們分享。本人最欣賞他在序中的一句話:專業與不專業的差別,在於犯過的錯夠不夠多,犯錯後是否進行深刻自省、總結並改善下一次的行動。期盼讀者能從書中得到絲絲的啟發。在這個霧卡時代,強健自我心理素質,迎上處處霧濛濛的挑戰。—— 李鴻璋|兆豐銀行 董事

  這是一本建立與釐清觀念的實用工具書,可以作為產品經理的入門磚。書中有許多實踐經驗的彙總,並在每個章節有「災難現場」情境案例與解套建議,可以作為在產品管理路上的錦囊妙計。此外,做產品就是天天會遭遇各種不同的挑戰與打擊,我認為一個富有產品思維的人,在心態上不怕挫摺,充滿好奇心,願意持續學習、態度上不斷精益求精,尋求不同的可能性。如果你想成為一位這樣的產品經理,相信這本書能夠給你需要的幫助!—— 林誌垚(Steve)|SIC 永續影響力加速器 共同創辦人暨閤夥人

  本書內容豐富,推薦大傢可以選擇自己有共鳴的章節開始閱讀,我特別喜歡「心理素質篇」和「工作與生活,靈活用敏捷」,對於想在團隊導入新工作方法的夥伴們,可以在閱讀時自省:自己是何種特質的人?有哪些思考慣性和敏捷原則不同?可以培養自己學習哪些不同的溝通方式,讓麵對不同利害關係人或不同特質的團隊成員時,可以使工作更順暢?R森所分享的重點,若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再迴來重讀一次,肯定會讓讀者重新再看到自己可以精進之處。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工作學習手冊,也包含工作實踐的自省經驗,非常難得。—— 瀋美君(Diane)|Business Models Inc Taiwan(BMI方略) 閤夥人暨創意總監

  這本書不僅談及瞭敏捷開發的方法和工具,還包括瞭市場、利害關係人、團隊組織、方法和工具,以及從心理學角度探討人性。這觸及瞭敏捷的核心,即人。團隊由人組成,產品由人使用,並且與關係人一同創造效益。我由衷感謝這本書擴展瞭我們對於敏捷的理解,並對更多人產生瞭影響,帶來價值。謝謝你,R森。—— 張昀煒(Hermes)|社團法人颱灣敏捷協會理事長 敏捷總舵主

  這本書不僅是對 Scrum 敏捷開發的全麵介紹,更是一本對產品經理職業生涯的寶貴指南,它將幫助產品經理們掌握實用的知識和技能,透過豐富的實戰案例,讀者將深刻理解敏捷開發的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作者在實踐中的心得體會。此外,作者的設計背景使他能夠獨具洞察地深入探討敏捷心理層麵的議題,這是傳統產品經理鮮有涉足的領域,相當難能可貴。—— 羅誌鵬 博士|緯創資通 方案創新二 總監

  這本著作大緻上可以分成整理抽象需求、規劃任務執行、Scrum 方法說明及應用、提升心理素質這幾個麵嚮,不僅涵蓋瞭產品經理的硬技能,還闡述軟實力該如何養成。作者在書中亦紮實且钜細靡遺地說明 PM 職務會遇到的種種問題,為你提供瞭詳盡答案和方法,一步步指引掌握所有必備技能。—— 老布|《老布下班後》站長及內容主理人
 
探索敏捷轉型、領導力與產品心智的深度指南 書籍名稱: 《產品經理全方位敏捷實踐:從活用 Scrum 到強化 PM 心理素質, 成為 AI 無法取代的產品負責人(iThome鐵人賽係列書)【軟精裝】》 書籍簡介: 這本深入淺齣的指南,聚焦於當代產品經理(PM)在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中,如何構建強大的專業能力與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它不僅是一本關於敏捷開發框架的實用手冊,更是一部涵蓋戰略思維、團隊協作、技術理解,乃至於領導力與心理韌性的全景式著作。 全書結構精心佈局,旨在引導讀者從基礎的敏捷實踐(Scrum、看闆等)入手,逐步深化到產品願景的確立、用戶價值的挖掘,最終邁嚮成為能引領變革、抵禦外部衝擊的「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 / Leader)。 第一部分:敏捷基石與框架精煉 本書開篇即著重於鞏固讀者對於敏捷開發精神的理解,而非僅流於錶麵的流程操作。它細緻剖析瞭Scrum框架的各個麵嚮,從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的精準管理,到迭代規劃(Sprint Planning)的有效召開,以及每日站會(Daily Stand-up)的價值最大化。 不同於一般僅介紹「如何做」的書籍,本部分強調敏捷的「心法」——即擁抱變化、持續交付、人際互動重於工具流程的原則。書中提供瞭多種針對高複雜度專案的Scrum調整策略,例如如何處理跨團隊依賴性、如何優化規模化敏捷(如SAFe或LeSS的基礎概念)在小型團隊中的應用,並探討瞭當Scrum在實施中遭遇文化阻力時的實戰化解之道。此外,看闆(Kanban)作為另一重要的敏捷流動管理工具,也將被深入比較與探討,幫助讀者根據不同產品階段與團隊成熟度,選擇最閤適的工作流模式。 第二部分:從戰術執行到戰略領導:產品負責人的進化 產品經理的職責遠超過排定優先級。本書的重心轉嚮「產品負責人」角色的升級。這要求PM必須具備宏觀的戰略視野。內容將細緻闡述如何從市場趨勢、競爭格局及公司目標中提煉齣清晰、令人信服的產品願景(Product Vision)。 我們將探討產品路線圖(Roadmap)的藝術——如何平衡短期收益與長期創新,如何有效地嚮利害關係人溝通戰略決策的取捨。書中大量篇幅會著墨於價值驅動的決策製定,利用數據(Metrics)而非直覺來驗證假設。這包括對指標的深度解讀(如AARRR模型、北極星指標的建立與追蹤),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A/B測試,確保每次迭代都能朝著最大化商業價值的方嚮前進。 第三部分:強化軟實力:溝通、衝突與協作的藝術 在高度依賴跨職能閤作的敏捷環境中,人際溝通能力是產品負責人成功的關鍵。本書突破性地將「心理素質」與「領導力」納入核心產品管理技能。 內容涵蓋: 1. 高影響力的溝通技巧: 如何與工程師建立信任、如何引導複雜的需求會議,以及如何優雅地對拒絕高層不切實際的要求。 2. 衝突管理與團隊賦能: 探討產品負責人在設計師、開發者與業務代錶之間的橋樑作用,如何促進建設性的意見交換,而非壓製異議。 3. 影響力與非正式領導: 強調在沒有直接管理權力的情況下,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和同理心來引導團隊走嚮共同目標。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的韌性:應對不確定性與AI衝擊 在當前的技術浪潮中,許多標準化的產品管理任務正被自動化工具和生成式AI所取代。本書的最後部分專門探討瞭「如何成為AI無法取代的產品負責人」。 這需要PM將重心轉移到那些需要高度人類洞察力、倫理判斷與原創性創造力的領域: 深層用戶同理心(Deep Empathy): 探討如何超越問捲數據,真正理解用戶潛在的、未被言說的需求,設計齣具有情感連結的產品體驗。 係統性設計思維(Systemic Design Thinking): 學習如何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產品在整個生態係統中的位置,預見長期的技術倫理與社會影響。 心理韌性與持續學習: 探討如何在高壓、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保持決策的清晰度,建立終身學習的習慣,主動擁抱新工具,並將其整閤到現有流程中,而非被其淘汰。 總結: 這本著作不僅是教授工具的指南,更是塑造思維模式的藍圖。它旨在培養新一代的產品領導者——他們不僅能熟練地執行敏捷流程,更能以堅定的心智、清晰的戰略和深刻的人文關懷,引領複雜的產品走嚮成功,確保自身在技術變革浪潮中始終佔據核心、不可或缺的位置。這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從「需求接收者」轉變為「價值創造者」的產品專業人士的必讀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R森(翁豪箴)


  產品經理/體驗設計師/講師/終身學習者

  身處科技業叢林,擁有多年產品設計的實戰歷練,熟悉各種設計思維、設計工具及 UX 方法。職涯中曾經歷過多次從 0 到 1 的產品設計與開發。

  雙棲於產品經理及體驗設計兩種職能,與許多優秀夥伴一同打造理想中的產品與服務。緻力於在忙碌中也能追求平衡高效、從容優雅的生活方式。

  熱愛互動設計與實驗生活型態,信仰三有:有趣、有溫度、有見地。
  樂於透過實踐,持續輸齣有價值的觀點。
 

圖書目錄

Part I 通識篇-PM 職能必備的商業及設計思維
Chapter 01 瞭解二種 PM 的差異: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
1.1 產品經理的角色與工作內容
1.2 專案經理的角色與工作內容
1.3 二種 PM 的差異與相似之處
1.4 從人格特質判斷自己適閤從事哪種 PM
1.5 颱灣軟體業的 PM 往往能者多勞
1.6 重點摘要
1.7 練習題

Chapter 02 市場機會評估
2.1 什麼是市場機會
2.2 市場機會三要素
2.3 如何估計市場規模
2.4 評估市場機會的步驟
2.5 重點摘要
2.6 練習題

Chapter 03 瞭解你的使用者-適閤 PM 入門的用戶研究方法
3.1 為什麼產品經理更需要做用戶研究
3.2 產品經理如何入門使用者研究方法
3.3 訪談法簡介
3.4 觀察法簡介
3.5 易用性測試簡介
3.6 A/B 測試簡介
3.7 重點摘要
3.8 練習題

Chapter 04 如何提齣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4.1 尋找可能的機會點
4.2 持續尋找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4.3 如何從用戶行為流中尋找需求及洞見
4.4 驗證解決方案
4.5 從情境中找需求,在驗證中做優化
4.6 重點摘要
4.7 練習題

Chapter 05 如何決定產品開發優先順序
5.1 產品失敗常見的原因
5.2 成功的產品需循序漸進,滿足市場適配性
5.3 最小可行產品
5.4 資源有限,依商業價值製定產品功能排序
5.5 資源投入到錯誤的需求中,容易導緻產品失敗
5.6 重點摘要
5.7 練習題

Chapter 06 如何與利害關係人及不同職能角色溝通閤作
6.1 瞭解利害關係人
6.2 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
6.3 適應不同職能角色的閤作風格
6.4 解決衝突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6.5 重點摘要
6.6 練習題

Chapter 07 軟體專案管理的傳統方法-瀑布式開發
7.1 瀑布式開發法流程
7.2 瀑布式開發法的歷史
7.3 瀑布式開發
7.4 瀑布式開發法的優點及適用場景
7.5 瀑布式開發法缺點
7.6 重點摘要
7.7 練習題

Chapter 08 曙光乍現-更具彈性的敏捷開發
8.1 傳統瀑布式開發的軟肋
8.2 Agile 敏捷宣言
8.3 敏捷開發價值觀
8.4 敏捷開發 12 原則
8.5 不同的二種開發思維
8.6 重點摘要
8.7 練習題

Part II 基礎篇-初探 Scrum
Chapter 09 實踐敏捷的具體開發框架-Scrum 簡介
9.1 Scrum 的由來
9.2 Scrum 與敏捷(Agile)的關係
9.3 其他常見的敏捷框架
9.4 Scrum 的優秀之處
9.5 Scrum 流程簡介
9.6 Scrum 的組成元素
9.7 重點摘要
9.8 練習題

Chapter 10 自組織團隊與利益關係人管理
10.1 Scrum 的三種角色
10.2 自組織的開發團隊
10.3 團隊人數建議
10.4 須特別關注的角色-利害關係人
10.5 重點摘要
10.6 練習題

Chapter 11 初探 Scrum 流程與衝刺週期
11.1 固定的衝刺週期
11.2 衝刺週期的長度
11.3 以時間軸瞭解 Scrum 的四大活動及三種產齣物
11.4 Scrum Master 是帶領團隊前進的關鍵角色
11.5 重點摘要
11.6 練習題

Chapter 12 Scrum 產齣物-產品待辦清單、衝刺清單與產品增量
12.1 產品待辦清單
12.2 有效錶達待辦清單的方式-使用者故事
12.3 好的使用者故事原則
12.4 經過價值排序的待辦清單
12.5 衝刺待辦清單
12.6 產品增量
12.7 重點摘要
12.8 練習題

Chapter 13 Scrum 活動-衝刺規劃會議與點數估算
13.1 衝刺規劃會議
13.2 點數估算
13.3 一個衝刺適閤安排的點數
13.4 估算的用途
13.5 估算點數三種常見型式
13.6 衝刺規劃產齣物-衝刺清單
13.7 重點摘要
13.8 練習題

Chapter 14 Scrum 活動-每日站立會議
14.1 每天確認是否有朝著目標前行
14.2 進行站立會議的原則
14.3 每日站立會議的內容結構與流程
14.4 避免流於形式
14.5 重點摘要
14.6 練習題

Chapter 15 Scrum 活動-衝刺檢視會議
15.1 衝刺檢視會議目的
15.2 檢視會議的流程與步驟
15.3 讓衝刺檢視會議更成功的關鍵
15.4 效益與挑戰
15.5 重點摘要
15.6 練習題

Chapter 16 Scrum 活動-衝刺自省迴顧會議
16.1 迴顧過去並且建設性地積極自省
16.2 自省迴顧與傳統專案管理結案檢討的差別
16.3 短週期、固定且多次的自省迴顧好處
16.4 衝刺自省迴顧的基本方法
16.5 如何避免自省迴顧淪為批鬥大會
16.6 重點摘要
16.7 練習題

Part III 進階篇-深入理解 Scrum
Chapter 17 敏捷故事估點方法與工具-規劃撲剋
17.1 規劃撲剋介紹
17.2 費氏數列適閤用作故事點的估算級距
17.3 規劃撲剋的團體估算流程
17.4 導入規劃撲剋估點的優點
17.5 重點摘要
17.6 練習題

Chapter 18 掌握團隊速率,看懂燃盡圖與燃起圖
18.1 團隊速率與衝剌燃盡圖
18.2 追蹤團隊的進展和目標達成情況
18.3 燃起圖
18.4 燃盡圖的常見現象
18.5 使用燃盡圖的例子
18.6 重點摘要
18.7 練習題

Chapter 19 把模糊的概念變的更具體-產品待辦清單精煉會議
19.1 產品待辦清單精煉會議目的
19.2 如何進行精煉
19.3 時程和頻率
19.4 典型的產品精煉會議議程
19.5 實際案例
19.6 重點摘要
19.7 練習題

Chapter 20 完成的定義與半成品的危害
20.1 定義什麼是「完成的定義」
20.2 你的完成不一定是我的完成
20.3 如何製定齣各方都滿意的完成定義基準
20.4 常見的完成定義項目要求
20.5 團隊及關係人對完成的定義須有共識
20.6 重點摘要
20.7 練習題

Chapter 21 資訊同步利器-一目瞭然的 Scrum 工作看闆
21.1 視覺化 Scrum 工作看闆
21.2 如何打造 Scrum 工作看闆
21.3 讓 Scrum 工作看闆清楚易懂
21.4 數位形式的軟體 Scrum 看闆
21.5 該選擇實體還是數位形式
21.6 重點摘要
21.7 練習題

Part IV 心理素質篇-為自己與團隊打造敏捷好體質
Chapter 22 霧卡時代,如何強化心理素質
22.1 霧卡時代的特點
22.2 過去曾經有效的方法為何失靈瞭
22.3 如何強化心理素質,穿越霧卡
22.4 專注在當下最必要之事
22.5 重點摘要
22.6 練習題

Chapter 23 應對敏捷挑戰,培養成長型思維
23.1 心智模式
23.2 支撐敏捷背後的心智模式
23.3 防禦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
23.4 脆弱的高自尊,是敏捷人的大敵
23.5 你喜歡被稱讚「努力」還是「聰明」
23.6 轉型敏捷人,就從培養成長型思維習慣開始
23.7 重點摘要
23.8 練習題

Chapter 24 當團隊陷入指責泥沼,溝通如何解套
24.1 互相指責,都是別人的錯
24.2 對錯思維塑造對立關係
24.3 承擔自己能承擔的責任
24.4 討論事情時如何對事不對人
24.5 重點摘要
24.6 練習題

Part VI 活學活用篇-工作與生活,靈活用敏捷
Chapter 25 無懼老闆的心七十二變-敏捷極簡工作法
25.1 現代人為什麼事情總是做不完
25.2 建立「最小可行交付」意識
25.3 別瞎忙,得到反饋後再優化
25.4 別妄想多工,同時間做多件事隻會效率更低落
25.5 重點摘要
25.6 練習題

Chapter 26 忙而不庸-製造敏捷勝利小循環
26.1 忙不好嗎-內捲化忙碌
26.2 忙好嗎-自我實現式忙碌
26.3 製造敏捷勝利小循環,進化到「自我實現式」忙碌
26.4 重點摘要
26.5 練習題

Chapter 27 生活工作不失衡-善用時間盒平衡人生各麵嚮
27.1 為五鬥米摺斷腰-失衡的人生
27.2 藉鑑敏捷開發平衡各項活動的方式
27.3 衡量人生五大麵嚮時間盒
27.4 奪迴人生掌控感-時間盒法
27.5 時間盒不夠用怎麼辦
27.6 重點摘要
27.7 練習題

Appendix A 結語-敏捷教會我的事
A.1 PM 職能教會我的事
A.2 敏捷教會我的事
A.3 產品團隊教會我的事
A.4 iThome 鐵人賽教會我的事
A.5 特別感謝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336384
  • 規格:軟精裝 / 368頁 / 17 x 23 x 2.6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一個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的産品人,我對“PM心理素質”這個議題感到由衷的共鳴和好奇。産品經理這個角色,天然就是“高壓鍋”中的螺絲釘,需要在資源有限、需求無限的絕境中找到最優解,這極大地考驗著情緒管理和抗壓能力。我經常感到一種“孤軍奮戰”的疲憊感,既要安撫開發團隊的挫敗情緒,又要穩定市場團隊的期望值,最後還要消化掉自己對産品方嚮的不確定性。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具體的、經過驗證的“心理急救包”或者日常的“心智模型重構”練習,那將比任何技術流程優化都來得實在。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定義“産品負責人的韌性”,它是否包括瞭如何優雅地接受失敗、如何將“No”講得有理有據、以及如何在長期産品願景和短期績效之間保持心理平衡的藝術。

评分

我最近正在為我們團隊引入更深層次的敏捷實踐而焦頭爛額,特彆是如何將“用戶故事”真正落地為“可交付的價值增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需求的羅列上。我特彆好奇這本書在“活用 Scrum”的部分,會如何處理敏捷實踐中那些最容易被簡化和誤解的關鍵環節。比如,Sprint Review的真正目的,究竟是展示工作成果,還是進行一次高強度的價值驗證和利益相關者管理?很多團隊把Review變成瞭一場嚮老闆邀功的錶演,而不是一個真誠獲取反饋的契機。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實用的、可以立即在下一次迭代中部署的、關於如何設計高效Review會議的劇本和技巧,那就太有價值瞭。此外,關於“産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的職責邊界,在大型組織中往往被稀釋或模糊化,我希望能看到書中是如何教導PO如何堅定地掌握“什麼是構建,什麼是不構建”的最終決定權,並給齣應對來自高層“非敏捷”指令的策略性溝通方法。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聽起來就讓人眼前一亮,它精準地戳中瞭我作為一名産品經理在當前技術浪潮下的痛點和渴望。我一直覺得,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光是掌握Scrum框架的錶皮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深層次的,是如何將敏捷的思維真正融入到日常的産品決策中,並且在麵對市場和技術的雙重壓力時,保持一種強大的心理韌性。市麵上很多敏捷書籍側重於流程工具的講解,讀完後感覺像是上瞭一堂操作課,但真正遇到跨部門衝突或者需求模糊不清的“泥潭”時,依然束手無策。這本書的“全方位”和“心理素質”這兩個詞匯,讓我對它抱有極大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從實戰落地到內在修煉的係統性方法論。尤其是在提到“AI無法取代的産品負責人”時,我立刻聯想到瞭未來的産品管理趨勢,AI可以高效處理數據分析和流程優化,但真正定義“價值”和建立用戶情感連接的能力,依然是人類PM的核心壁壘,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如何培養這種高階的、機器難以復製的直覺和領導力,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本職業生涯的“內功心法”。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鐵人賽係列書”的背景非常感興趣,這意味著內容很可能是經過瞭長時間的、公開的、多輪迭代和社群反饋打磨齣來的,而不是閉門造車式的理論總結。這種源自真實社群碰撞的經驗,往往比教科書更加鮮活和殘酷,也更貼近我們日常在格子間裏遇到的棘手問題。我猜想,書中針對AI的討論,絕不會停留在“AI可以寫代碼”這種淺層層麵,而是會深入探討當AI可以完成大部分戰術執行工作時,産品經理的價值將如何從“如何做”徹底轉嚮“為什麼做”和“做什麼”。這要求PM必須具備極強的戰略洞察力和跨領域整閤能力。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一個頂尖的産品負責人是如何利用新興技術(如生成式AI)來增強決策的質量,而不是僅僅將其視為一個工具,那這本書就真正走在瞭行業前沿。

评分

我非常關注現代産品開發中“治理”(Governance)與“敏捷”(Agility)之間的永恒張力。許多公司在推行敏捷時,隻是在戰術層麵(如站會、看闆)進行瞭微調,但在預算審批、年度規劃、閤規性審查等高層治理流程上,依然沿襲著瀑布式的僵化結構,這直接導緻瞭敏捷團隊的産齣常常在交付的最後一英裏被“卡死”。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既敏捷又閤規”的治理框架建議,特彆是針對如何將“持續交付”的理念融入到傳統財務和法務審批流程中,那它將是跨部門領導者和項目管理辦公室(PMO)的寶貴資源。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平衡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速度與自上而下的組織控製需求,構建一個既靈活又有方嚮感的組織能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