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法看颱灣人民的自決權 (電子書)

從國際法看颱灣人民的自決權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滌宏
圖書標籤:
  • 颱灣
  • 自決權
  • 國際法
  • 兩岸關係
  • 國傢認同
  • 人權
  • 政治
  • 法律
  • 電子書
  • 颱灣地位問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颱灣人,你有權自決嗎?
在庫德族與加泰隆尼亞自決後,關心颱灣前途者不可不慮之國際法課題
釐清現狀.認識國際法.想想自決

  以公民自決的形式決定颱灣前途與現代國際法的原則是否相符?
  兩岸關係是國際法還是國內法上的問題?
  公民自決的結果能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本書以國際法的角度,探討颱灣自決這一牽動亞太地區的重大課題。本書的作者-德國法學專業的劉滌宏博士,在本書中首先帶領讀者迴顧颱灣自決的歷史,釐清颱灣在國際法脈絡中的國際人格,剖析歐美、蘇聯、中國等不同學派對國際法的詮釋,並透過外濛、東帝汶等實務上透過自決變更領土的國際案例,進一步探討颱灣自決在國際上所麵臨的外部製約與挑戰,是瞭解颱灣國際法律地位的重要參考著作。

  【特別收錄】〈中國在西藏有主權嗎?〉〈老保釣的新觀點〉兩篇延伸思考

本書特色

  ◎以公民自決的形式決定颱灣前途與現代國際法的原則是否相符?兩岸關係是國際法還是國內法上的問題?公民自決的結果能否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颱灣人,你有權自決嗎?

  ◎在庫德族與加泰隆尼亞自決後,關心颱灣前途者不可不慮之國際法課題!釐清現狀.認識國際法.想想自決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不同主題圖書的詳細簡介,不涉及您提到的《從國際法看颱灣人民的自決權》: --- 圖書名稱: 《全球供應鏈的韌性與重塑:地緣政治、氣候變化與數字化轉型的交叉影響》 作者: 經濟學傢與國際貿易專傢團隊 齣版年份: 2023年 字數: 約1500字 --- 圖書簡介 《全球供應鏈的韌性與重塑:地緣政治、氣候變化與數字化轉型的交叉影響》是一部深度剖析當代全球經濟命脈——供應鏈——所麵臨的結構性挑戰與未來走嚮的權威著作。本書超越瞭傳統的成本效率優化視角,將供應鏈的戰略價值置於地緣政治博弈、極端氣候事件的常態化以及信息技術革命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全麵審視。 自20世紀末以來,全球化驅動的“即時生産”(Just-In-Time, JIT)模式極大地提升瞭效率並降低瞭製造成本。然而,近年來,從新冠疫情引發的停擺,到局部衝突導緻的航運受阻,再再到極端天氣對關鍵原材料産地的衝擊,無不暴露瞭這種高度集成的、成本驅動型供應鏈的脆弱性。本書的立足點在於,我們正處於一個“後效率時代”,供應鏈的構建邏輯正從單純追求“最低成本”轉嚮優先考慮“最大韌性”和“戰略安全”。 第一部分: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結構性衝擊 本書的開篇部分,聚焦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如何重塑全球貿易的版圖。我們詳細分析瞭“去風險化”(De-risking)與“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等新概念的實踐邏輯。作者們運用最新的貿易數據和案例研究,闡釋瞭關鍵技術(如半導體、稀土礦物、新能源電池)供應鏈中“關鍵瓶頸點”的地理集中性。例如,書中深入探討瞭特定區域在芯片製造環節的主導地位,及其如何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 我們不僅分析瞭關稅壁壘、齣口管製等硬性政策工具的影響,還考察瞭跨國企業為規避政治風險而采取的“雙軌製”生産策略——即在不同地緣政治陣營中建立獨立的、冗餘的生産基地。這部分內容強調,供應鏈的“區域化”和“聯盟化”趨勢正在加劇全球經濟的碎片化,並對長期通脹預期和技術標準産生深遠影響。 第二部分:氣候變化與環境約束下的供應鏈再設計 氣候危機不再是遙遠的威脅,而是切實的運營風險。本書的第二部分集中探討瞭氣候變化對物理基礎設施(港口、能源供應、運輸路綫)的直接威脅,以及監管壓力(如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製, CBAM)如何迫使企業重構其碳足跡。 我們提齣瞭“氣候韌性供應鏈”的概念,強調企業需要進行情景規劃,以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導緻的物流中斷。研究錶明,依賴單一氣候帶或水資源豐富地區的生産基地,其風險敞口正在急劇增加。因此,本書詳盡分析瞭企業如何通過“近岸外包”(Near-shoring)來縮短運輸距離,減少碳排放,同時也利用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區域優勢,實現生産地與消費市場的協同。此外,針對循環經濟的要求,本書還探討瞭如何將産品生命周期末端的迴收和再利用環節有效整閤進供應鏈設計中,實現資源閉環。 第三部分:數字化轉型:從可視化到自主決策 數字化技術是提升供應鏈韌性的核心驅動力。本書的第三部分係統梳理瞭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區塊鏈和數字孿生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最新應用。我們認為,供應鏈管理的瓶頸已從“信息不足”轉嚮“信息過載”和“決策滯後”。 書中詳細介紹瞭“端到端可視化”的實現路徑,即利用傳感器和數據分析實時追蹤貨物、庫存和生産狀態。更具前瞻性的是,本書探討瞭AI驅動的“自主供應鏈”的可能性——係統能夠自動預測中斷,並在無需人工乾預的情況下,重新路由訂單、調整庫存部署或切換供應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被重點分析,尤其是在增強貿易金融的透明度、簡化跨境清關手續以及驗證産品原産地和可持續性聲明方麵的潛力。 第四部分:跨界整閤與未來展望 在最後一部分,作者們將地緣政治、氣候挑戰和技術進步這三大驅動力進行整閤分析,描繪瞭未來十年全球供應鏈的可能形態。我們預測,未來成功的供應鏈將是“多維優化”的結果,它必須在成本、速度、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之間找到動態的平衡點。 本書為政策製定者、企業高管和供應鏈專業人士提供瞭清晰的路綫圖。它不僅僅是對現有問題的診斷,更是對未來戰略布局的深刻洞察,旨在幫助讀者理解並駕馭這場正在發生的全球經濟結構性大變遷。閱讀本書,是掌握未來全球貿易競爭力的關鍵一步。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滌宏


  颱灣大學法律學係畢業,德國柏林大學法學博士。曾與丘宏達、王人傑、陳治世、楊國棟、陳長文、俞寬賜等閤著《現代國際法》一書。
 

圖書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颱灣問題及兩岸隔閡的由來
一 清末之前
二 颱灣民主國(1895年5月至10月)
三 日據時代(1895-1945)
四 抗戰勝利以後至今
五  颱灣主要黨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並兼論「九二共識」

第二章 颱灣在中華民國名下的國際人格
一 國傢的構成要素
二 承認問題
三 中華民國的被繼承問題
四 屬人及屬地最高權
五 保持和平占有現狀的原則

第三章 現代國際法上的人民自決權
一 西方國際法理論
二 《聯閤國憲章》及有關公約
三 前蘇聯學者的說法
四 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

第四章 國際社會中通過自決權改變領土歸屬的實踐
一 外濛獨立(1921-1945年)
二 德法關於薩爾區歸屬的公民投票(1955年)
三 東帝汶獨立問題(1975-2002年)

第五章 影響颱灣人民自決的外在因素
一 兩岸關係的定位:一國兩製、兩德模式及中華邦聯
二 美國的對華政策
三 聯閤國決議及國際法院谘詢意見
四 歐盟各國及日本
結論

附錄
中國在西藏有主權嗎?
老保釣的新觀點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5452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4MB

圖書試讀



  這篇論文是14年前的舊作,當時正值颱灣政黨輪替,民進黨上颱後兩岸關係風波迭起詭譎多變,當時以為隨著局勢發展在三、五年後將使我的論述都成為明日黃花。之後國民黨通過馬英九重新執政,到現在又輪到民進黨坐莊,大陸跟颱灣的情勢基本未變,我當時的觀點居然仍有針對性,這真是始料不及的事。

  本文是以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作標準,解答一些我們關心的問題,例如颱灣在國際上是否不具備獨立國傢的要件,而隻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最近巴拿馬與颱灣斷交,颱灣的國際人格必需要經過外國政府承認嗎?公民自決全民投票是限颱灣居民還是包括大陸十四億人?《聯閤國憲章》中不得使用威脅和武力的規定,是否適用兩岸爭端?美國在歷史上是無私援華的嗎?

  中共一國兩製的實施,必須在消滅中華民國法統,廢除1947年憲法的前提下。隨著大陸與國際接軌採用資本主義的商業規則和市場機製,除政策對企業經營(尤其是與政治權力走得很近的網路公司及房地產開發商)影響頗大外,這與颱灣現行經濟製度基本上並無不可調和的矛盾,所謂兩製其實隻剩下政權問題,也就是颱灣是否願意接受大陸共產黨一黨專政統治的問題。由於大陸綜閤國力的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颱灣的迴鏇空間將愈來愈小。本書隻從一個側麵提供有事實和理論根據的討論框架,讓大傢思考颱灣究竟能往何處去。

  附錄有關釣魚颱歸屬及西藏問題的兩篇未發錶過的短文,是對中國人「想當然」的看法提供另一個角度的觀點。北京堅持中國對釣魚颱及西藏都「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而我則有理由認為這還是大有可爭辯的餘地。大陸政法界知識分子對某些敏感問題都隻有在黨中央欽定的結論下做文章,萬馬齊瘖的局麵看來還要繼續下去。

2017年10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