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禮安談生說死 (電子書)

許禮安談生說死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許禮安
圖書標籤:
  • 生死觀
  • 哲學
  • 文化
  • 宗教
  • 颱灣文化
  • 許禮安
  • 生命意義
  • 死亡
  • 靈性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死神來瞭,誰知道?

  今天在颱南市立醫院聽繪本老師林雪貞演講「穿越死亡的生命陪伴」,提到生和死的差別:紅包、白包;鈔票、冥紙。她說:一般人不說「死」,卻講「往生」,可是往生應該是「活迴來」,因此,「往生」真正的意思其實是「去死」。

  每個人可能都曾經收到過「閻王的來信」,例如:老花眼、白髮、假牙、生病送急診、接到白帖、看電視新聞每天都有人死。唐朝韓愈「祭十二郎文」寫道:「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這些訊號或癥狀都可說是「閻王的來信」。

  從齣生到老死,這原本就是大自然的法則,所有生物都逃不過,人類當然不能例外。林義雄先生在《隻有香如故》一書中提到:「將死的人需要的死亡,就像想睡的人需要的是睡眠,有時候抗拒它是錯誤而無益的。」

  有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世界上死最多人的地方在哪裡?」不是在醫院,也不是在傢裡,但是和這兩個場所都有關係。答案是:「在床上。」我都老實這樣說:「祝福你將來可以死在床上,不要怪我烏鴉嘴,因為你最好不是死在荒郊野外。」

  古人覺得「曝屍荒野」是一件悲慘的事情,有時候是「五馬分屍」這種殘忍的刑罰之後的結尾,還有一種是「斬首示眾」與「棄市」,把個人的「死相」或死狀,公開展示以做為警告。不要說古代中國人殘忍野蠻,法國人在大革命時代,一樣把國王和貴族都一起送上斷頭颱,讓大眾觀賞死亡的慘狀。

  我的恩師餘德慧教授在《詮釋現象心理學》提到:「比方以傢庭來說,明明在生活裡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傢破人亡的狀態,語言卻告訴我們傢破人亡是很悲慘的。語言一給齣就被放在另一個世界裡被觀看。」對所有人而言,到頭來「傢破人亡」纔是定局,現在的一切美滿幸福都隻是暫時的假象,人世無常隨時會來臨。可是,因為我們把「傢破人亡」當成慘劇,就永遠免不瞭生離死別的悲傷。

  根據餘老師的說法:人們活在世間的所有幸福美滿,都隻是短暫而且有限的狀態,其實就像是個懸吊的花盆,不論花盆再如何穩固與精美,總有一天會掉落碎裂而終於能夠迴歸大地,那是萬物共同的存有地,雖是必然而無言的結局,卻也是深藏在內心的不安與懼怖。

  死神什麼時候會來,沒有人可以預先知道。我以前有位病人是個青春美少女,纔二十歲齣頭就已經肺癌轉移到骨頭、腦部和皮膚,是癌癥末期的病人,可是起先外錶完全看不齣來。她曾經問我:「許醫師,你看我還有多久可以活?」我可沒上當,一來我是醫生不會算命,二來我知道之前已經有兩位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算過,但是她先後都活超過預測的長度,可以去砸醫師的招牌瞭。

  我從事安寧療護服務以來已經將近二十年,許多末期病人和傢屬曾經問過我:「還有多久?」早期我都會直接迴答:「我連自己能夠活多久,我都不知道,怎麼可能知道你可以活多久!」或是「我如果知道你可以活多久,大概可以在醫院門口擺一攤來算命,說不定收入會比我現在當醫生還要多呢!」

  曾經有位胰臟癌的阿嬤住進安寧病房,傢人都有心理準備,知道阿嬤就快死瞭。但是,阿嬤最疼愛的金孫當兵入伍,不到一星期卻意外死在軍中,阿嬤一直問說:「金孫去當兵什麼時候可以迴來?」傢人猶豫著不知道該不該告訴阿嬤,我在心裡想著:「講不講其實都沒關係,反正祖孫倆很快就要相見瞭。」

  傢人有心理準備的,還沒死;沒準備的,卻忽然就死瞭,誰會先死?那還不一定!死神來瞭,臨終者自身應該會知道,那是一種「切『身』、『體』會」的「身體感」。餘德慧教授極力推薦的《好走》一書強調:「死亡是安全的。」可是,死神到底什麼時候會來,有誰能知道?
《人間的片刻:從街角到星辰的微觀觀察》 作者: 陳若薇 齣版社: 翰墨書軒 齣版日期: 2024年鞦 --- 內容簡介 《人間的片刻:從街角到星辰的微觀觀察》並非一本探討宏大哲學命題或生命終極意義的著作。相反地,它是一部細膩入微、充滿人情暖意的散文集,作者陳若薇以她獨特的觀察角度,將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瞬間與無聲的對話。全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如同五次緩慢的漫步,引領讀者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存在」。 本書的核心精神在於「片刻的永恆性」——如何在轉瞬即逝的光影、一段臨時的相遇、一聲無意的嘆息中,捕捉到生命最真實、最未經修飾的紋理。 第一部:水泥森林的脈搏 (The Pulse of Concrete Jungles) 此章節聚焦於城市生活中的微型生態。作者將自己定位為城市的「非正式人類學傢」,記錄瞭繁忙交通下,人們無意識建立起來的默契。 她細緻描繪瞭清晨五點半,在傳統市場邊緣,魚販與第一批老顧客之間那種無需言語、隻憑眼神交換的交易哲學;探討瞭捷運車廂內,人們如何利用手機屏幕創造齣私人結界,以及當這個結界偶爾被突如其來的搖晃打破時,彼此間閃現齣的短暫的、共享的恐懼與尷尬。 陳若薇筆下的城市不是冰冷的鋼筋水泥,而是一張由無數個「等待」和「匆忙」交織而成的巨大網絡。她尤其關注那些依附於城市邊緣的生命:在地下通道裡,用口琴吹奏懷舊麯調的街頭藝人;或是藏在老舊公寓陽颱後,種植著一盆生命力頑強的九重葛的獨居老人。這些片刻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高效率的係統內,人性與脆弱依然是無法被標準化的變數。 第二部:無聲的對白 (Dialogues in Silence) 本章深入探討人與人之間,那些未能或不願被言說的溝通形式。作者相信,語言往往是情感的枷鎖,而真正的理解,往往發生在語言失效的邊界。 書中收錄瞭數篇關於「錯過」的觀察。例如,一對年輕情侶在咖啡館外,從熱烈的爭吵迅速轉變為沉默的對視,那種從憤怒到絕望的氣氛流動,比任何激烈的對白都更具毀滅性。作者捕捉瞭那個決定性的停頓,分析瞭肢體語言中那些微小的、卻能洩露真相的訊號——肩膀的下沉、手指的無意識摳咬。 此外,本章也細膩地描寫瞭與寵物、甚至與「物」之間的交流。她描述瞭修復一件損壞已久的木製椅子時,手指觸摸到木材紋理時產生的共鳴,彷彿在聆聽這件物品數十年的使用歷史。這些無聲的對白,構成瞭我們內心世界最深層的迴響。 第三部:時間的褶皺 (The Folds of Time) 在這一部分,作者嘗試解構我們對「時間」的單一感知。她不再將時間視為一條直線,而是充滿摺疊、重疊和遺忘的複雜織物。 陳若薇利用迴憶片段與當下景象的對比,展示瞭記憶如何扭麯現實。她描述瞭在整理舊相冊時,發現一張模糊的童年照片,照片中人物的錶情似乎比記憶中的情境更為複雜,那一刻,過去的「真實」嚮當下的「自我」發齣瞭挑戰。 更具體地,作者以一個被拆除的老戲院為引子,探討「空間記憶」的消逝。戲院的牆壁被鑿開,露齣瞭多年前貼上的舊海報殘跡。這些殘跡,如同時間留在物質上的化石,證明瞭某個時代的情感與狂熱曾經真實存在,儘管現在隻剩下一片灰塵。她提醒讀者,我們當下的生活,不過是未來人眼中「過去」的一個閃光點。 第四部:邊緣的風景 (Landscapes on the Periphery) 此章節將目光投嚮瞭社會結構中那些不常被主流敘事提及的角落。這並非批判性的社會報告,而是溫和地記錄邊緣人物的生存美學。 作者花費數月時間跟隨一位在城市邊緣地帶收集廢棄物的拾荒者。她沒有描述他的貧睏,而是著重描繪他整理迴收物品時展現齣的專注與秩序感——他如何根據材質和顏色將塑料瓶分類,彷彿在進行一場精密的藝術創作。在他人眼中是垃圾的堆積,在他手中卻是一種有序的生態。 此外,本章還探討瞭「等待」的藝術。等待一班夜間貨運火車經過的鐵路旁、等待一次夜間捕撈的漁港碼頭。在這些地方,時間的流動變得遲緩且清晰,人的感官被放大,周遭環境的細微變化(風嚮、光線的變化、遠處的聲響)都成為瞭當下唯一重要的信息。 第五部:微光與恆常 (Glimmer and Constancy) 全書的結尾迴歸到一種內在的平靜。作者總結瞭前麵所有觀察所得,並提齣一個觀點:真正的「恆常」並非事物的永不改變,而是我們在不斷變化中,仍然能夠識別和珍視那些短暫閃現的美麗與善意。 她描繪瞭雨後傍晚,陽光穿過樹葉縫隙灑在濕漉漉的柏油路上,形成的斑駁光影,那種稍縱即逝的「金屬光澤」。她將這種光芒視為一種慰藉,一種對存在本身的迴應。 《人間的片刻》是一本邀請讀者慢下來的書。它不提供答案,隻提供更銳利的視線。在過度關注「重要」事物和「宏大敘事」的時代,陳若薇用她的文字證明瞭,生命的深度與意義,往往隱藏在我們最不經意瞥見的那些「片刻」之中。這是一場對日常生活的緻敬,一麯獻給世界微小細節的頌歌。

著者信息

  1965年生,高雄人,高雄醫學院醫學係畢業。

  曾任:
  國防部陸軍第八軍團司令部軍醫官兼法醫官。
  花蓮慈濟醫院傢庭醫學科及心蓮病房 主治醫師。
  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 傢醫科主任。
  花蓮縣醫師公會 理事。
  屏東美和科技大學 兼任講師

  現任:
  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颱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 理事
  颱灣安寧照顧協會 理事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傢醫科兼任主治醫師(98年4月迄今)
  高雄醫學大學「生死學與生命關懷」兼任講師

  作品:
   《心蓮心語—安寧療護與生死學》、《在心蓮病房的故事》、《一個安寧醫生的手劄—在心蓮病房的故事2》、《我還活著—在心蓮病房的故事3》、《蓮心安在 —在安寧病房的故事4》、《醫院的大小事—許禮安醫師的手記》、《許禮安醫師的傢醫講座》、《橫跨生死長河—病情世界的多重現象分析》、《安寧緩和療 護》、《人生,求個安寧並不難》、《那些菩薩給我們的故事—安寧療護故事集》、《安寧療護的100個小故事》


  許禮安手機(安寧諮詢專線,24小時開機):0955-784-748
  許禮安e-mail:an0955784748@yahoo.com.tw
  部落格:隨意窩Xuite日誌「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傢醫專欄」
  臉書:「許禮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EISBN:9789863922001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6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