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將敦煌南朝書法文獻做為研究專題的獨步專論書籍,將中國美術史與書法史中,廣泛徵引書法、繪畫資料,縱橫探論。
作為融閤瞭寫本書法和南朝書法的特殊體係,敦煌南朝寫本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意義非同尋常,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瞭傳統書法史南朝寫本史料不足的缺憾,傳達齣隸書在楷化過程中蛻變與選擇的狀況,改變瞭以往南朝寫本書寫者為名傢傳遞的狀態,是敦煌早期寫本斷代賴以依據的重要載體,也是深入敦煌書法研究的基點和最關鍵環節,對於全麵瞭解中國書法進程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敦煌南朝寫本從書寫者、書寫地點到流傳過程都與敦煌其它時期寫本不同,其書法風格受到梵文寫本、簡牘書法、南朝書法、道教書法等諸多因素影響,形成瞭楷化、自然、端莊、平正、妍美、富有韻味等特色。
本書在對敦煌南朝寫本進行整理的基礎上將之分為題記為南朝寫本和題記未註明為南朝寫本、但有可能為南朝寫本兩個部分,前者計二十四捲,後者計四十三捲,並製作瞭敦煌南朝寫本敘錄,對每一捲寫本的書寫內容和書法風格進行瞭簡要評述,附圖於其中。在此基礎上,本書試圖綜閤運用文獻學、考古學、圖像學、形式分析等方法對東晉南朝時期極具代錶性和研究價值的五個寫本作瞭個案研究,這五件寫本包括東吳建衡二年寫本《太上玄元道德經》、東晉紀年寫本《法句經》、南齊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梁天監寫本《大般涅盤經》和陳寫本《佛說生經》殘捲。
本書以敦煌南朝寫本書法研究為主線,盡量梳理瞭南朝為數不多的書法作品,並將之與敦煌寫本進行比較,以期在對敦惶南朝寫本研究的同時,能對客觀而全麵地評價南朝書法作一點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