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初心:曹金鈴返璞收圓的人生 (電子書)

舞初心:曹金鈴返璞收圓的人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金鈴
图书标签:
  • 曹金鈴
  • 舞蹈
  • 自傳
  • 人生故事
  • 返璞歸真
  • 藝術
  • 文化
  • 台灣
  • 電子書
  • 勵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身心自在,是人生最美麗的平衡。十年前,曹金鈴是全神貫注優雅的舞者,今天的她,教大家輕鬆的和自己身體對話。只需十分鐘,你便享有身、心、靈的平靜,歡愉和自在!

  知名舞蹈家曹金鈴年屆七十,回首十年前因為多年習舞所累積的運動傷害,讓她全身僵硬,無法自由運用身體。曾經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跳舞,竟成了她最大的負擔!

  於是她利用這段時間踏遍世界各地,去印度學習肚皮舞,也到峇里島克服旱鴨子的心理障礙,更遠赴新疆天池西王母祖廟朝聖。她不斷探索生命的真諦,也體悟到舞蹈帶給她的影響與喜悅,最重要的是,重新拾回舞蹈的初心。這是這十年間她最大的收穫。

  因此她設計出一段簡易體操,不分年齡性別,都能在簡單卻別具巧思的動作中,獲得肢體的伸展與紓解,重啟與身體的對話。她要帶領讀者在每日十分鐘的肢體活動中,獲得最完美的體態,尋回最平衡的身心狀態。

  「蹉跎了十多年的光陰,我想,人生七十才開始,重新出發,或許任何時候都不嫌遲!」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位留學寶塚音樂學校,進入寶塚歌劇團,也是破紀錄的超長彩帶舞創始者,知名舞蹈家曹金鈴在習舞超過半世紀後的人生體悟!

  ★沉澱十年後,曹金鈴找回舞蹈的初心,拿出舞者的態度,與身體進行真誠的對話,並將多年所學,融會成十分鐘的身心靈平衡操,帶領讀者與身體對話,重獲平衡。

  ★特別收錄二十四節氣小提醒,讓你在每個時節都能檢驗自己的身體狀況,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迎接每一個值得期待的歲月!

  ★KimiBarre/KIMIKO Studio 創辦人 Kimiko、導演 王小棣、前民生報總編輯 陳念慈、資深演員 李立群、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李若綺、諮商心理師 林萃芬、表演藝術評論臺駐站評論員 徐瑋瑩、藝文方家總監 陳敏、名製作人 楊佩佩、資深藝人 譚艾珍 真摯推薦

各界推薦

  認識曹老師超過三十五年,舞蹈家和媒體人的友誼之所以恆續,是我們對自己熱愛的理想,都有一份返璞收圓的初心!

  曹老師在她的舞動人生中,有藝術家的絢爛,有為人師表的教化,有遭遇瓶頸的掙扎,七十之始,她以人生中的第五本書告訴我們,一切的過程,不如正面積極的面對自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心、靈!

  我們曾經走過的路,留下的是美好的奮鬥,未來要面對的,是處之泰然,自在樸實的靈魂,祝福我的朋友,初心不變,福慧圓滿!──前民生報總編輯 陳念慈

  非常謝謝曹女士讓我有機會閱讀她的人生,特別欣賞她總是懷著「視生命中的每個時刻為禮物」的心境,以及「對生命認真、對失敗坦然」的人生態度,可以說是「自在安老」的最佳典範,也是弘道致力想帶給大家的觀念。

  特別推薦這本書想要優雅熟年生活的你。──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李若綺

 
《岁月如歌:一位资深教育家的人生沉思录》 作者: 佚名 (此书为虚构的同名著述,旨在探讨人生不同阶段的智慧与蜕变) 出版社: 文汇书轩 装帧: 精装/平装(视版本而定) 内容简介: 《岁月如歌》并非一部专注于特定人物传记的著作,而是一部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它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深入剖析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不断自我审视、最终回归本真的知识工作者,其生命旅程中的重要节点、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沉淀。全书结构宏大,内容精微,旨在引导读者超越个体叙事,去思考“成长”、“放下”与“圆满”在当代语境下的真正含义。 本书的叙事线索并不以时间为严格的刻度,而是以“求索—迷失—觉醒—归隐”这四个核心阶段为纲领,将作者毕生所学、所见、所感熔铸一体。 --- 第一部:求索之径——理想主义的磅礴开端 (约350字)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求索”阶段。这部分描绘了一位受过良好古典熏陶,却又渴望拥抱现代思潮的青年,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搏击。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细腻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肩负的沉重使命感与初入社会时的彷徨。 主题侧重: 学术的起点与困境: 详细描述了早期治学的艰辛,对传统与西学的辩证态度。例如,对某一门晦涩经典研究的数年心血,以及首次公开发表论文时的忐忑与期待。 青年的热忱与锋芒: 书中不避讳地展示了年轻时的锐气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种批判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现实细致入微的观察。 人际关系的初次洗礼: 描绘了师徒间的传承与分歧,以及与同辈人建立的深厚情谊,这些关系奠定了作者未来人生观的基石。 此部分笔法激昂,充满着对知识力量的绝对信仰,展现了“雄心万丈”的底色。 --- 第二部:迷失之渊——角色的重压与心灵的漂泊 (约400字) 进入人生的中段,作者的笔锋转为内敛与审慎。随着社会角色的日益重要——无论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社会议题的评论家,还是家庭的支柱——压力如影随形。这一部分探讨了“成功”外衣下隐藏的“异化”危机。 主题侧重: “大我”与“小我”的撕扯: 详细记录了在承担重大行政或社会责任时,个人对纯粹学术研究的渴望是如何被日程表无情挤压的。作者深入剖析了“不得不为”与“真正想做”之间的巨大落差。 时代的喧嚣对心性的干扰: 描述了在快速变动的社会环境中,信息爆炸如何导致思考的碎片化,以及如何努力保持思想的连贯性和深度。书中特别提到了一段“自我放逐”的经历,那是在一次重大的挫折或误解之后,作者选择暂时远离中心舞台,试图重建内心的秩序。 情感的无声流失: 笔墨转向家庭生活,探讨了如何在高度外部化的生活节奏中,维系与至亲的深度联结。书中对几次重要的家庭对话进行了文学性的重构,揭示了爱与责任的复杂性。 这一阶段的文字,沉郁而富有张力,展示了成熟个体在面对复杂现实时的挣扎与无奈。 --- 第三部:觉醒之光——回归本质的深度对话 (约400字) “觉醒”是全书的转折点。作者不再试图去“征服”外部世界,而是将目光彻底转向内心深处,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与价值重估。 主题侧重: 化繁为简的智慧: 作者开始有意识地“舍弃”那些不再服务于其核心价值的事务,例如退出某些冗余的委员会,谢绝不必要的应酬。书中详细记录了这一“瘦身”过程中的心理建设。 对“时间”的新理解: 认识到生命有限,时间不再是无限的资源,而是最珍贵的货币。作者如何重新分配每日的精力和专注力,将之投入到真正能带来精神富足的活动中,如阅读经典、静心沉思或指导少数具有潜力的后辈。 “放下”的哲学实践: 细致描绘了如何放下过去所有的成就与包袱,不再以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我价值。这部分探讨了“谦卑”这一品质,并非源于软弱,而是源于对自身局限性的清晰认知。 此部的语言变得通透而清晰,如同雨后初晴,充满了洞察人生的清澈感。 --- 第四部:归隐之境——圆融与无我的生命终章 (约350字) 全书的最后部分,描绘了作者步入人生下半场后的状态——一种主动选择的、充满智慧的“退隐”。这种退隐并非逃避,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参与,一种无形却有力的影响。 主题侧重: 知识的“回馈”而非“输出”: 作者将精力集中于知识的整理、沉淀与口耳相传。不再追求发表数量,而是注重质量与深度,以一种更为温和、启发性的方式与世界交流。 对自然与日常的重新亲近: 笔触细腻地转向对日常细节的捕捉,如园艺、书法中的一笔一画,对这些“微小”活动的体悟,被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 对“圆满”的重新定义: 最终,作者得出结论:圆满并非事事成功,而是内心对生命历程的接纳与释怀。书中以一则充满禅意的短篇故事作结,暗示了生命最终的意义在于其“完整性”而非“完美性”。 《岁月如歌》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坦诚的人文关怀,为所有在人生道路上寻求方向的读者,提供了一份关于如何与自我和解、如何智慧度日的珍贵参考。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熟,是学会如何轻盈地背负起人生的重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曹金鈴


  B型,水瓶座。日本寶塚音樂學校畢業,美國西太平洋大學文化、教育哲學博士。

  曾任臺視、中視舞蹈指導/華視舞蹈顧問/曹金鈴舞蹈社社長及龍鳳獅子會會長/獅子會300A1區副主席,並主持及製作過《綺麗世界》《窈窕淑女》《快樂女郎》《女人談心》等電視節目,在寶塚學習的四年間,豐厚了曹金鈴女士的舞蹈技巧,時日至今,讓她在舞蹈界仍擁有屹立不搖的地位。

  著有《美麗一生有祕訣》《全方位美人書》《美體瘦身寶典》等書。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回到身體,與生命共舞 徐瑋瑩
各界推薦
自序 敦煌的天女,舞蹈的初心
 
Part 1 返璞收圓的人生體悟
1.隨時都是出發的好時機——上海
2.踽踽獨行一旅人
3.在專注中放鬆——印度肚皮舞
4.忍耐與捨得放下——京都/寶塚
5.打掉重練的決心——兵庫寶塚
6.緩慢的藝術——寶塚日本舞
7.抉擇與轉折
8.信念的力量——天山天池
9.生活處處皆啟發——芭蕾
10.克服障礙的第一步——峇里島
11.基礎創造無限可能——現代舞
12.選擇快樂過生活——夏威夷
13.人生無常但求無憾
14.返璞歸真——北京

Part 2 十分鐘身心靈平衡操
1.坐姿
2.站姿

Part 3 二十四節氣提醒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33668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7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回到身體,與生命共舞

徐瑋瑩


  圓神出版社請我幫曹金鈴老師的新書寫幾句話,一看到舞蹈前輩的名字,我不假思索在還沒閱讀書稿內容前就答應了下來。身為臺灣舞蹈史研究者,努力親近前輩、聆聽她們的生命經歷,期待能為舞蹈史留下些許動人的故事,是我的興趣與目標。然而隨著時光流逝,認識與訪談舞蹈前輩日漸困難,除了世代間生命經驗的差異使同理不那麼容易,要找到前輩們並得到首肯也是項大工程,中間總要透過親師朋友幫忙聯絡才有可能。圓神出版社主動寄了曹老師寫作的書讓我先睹為快,這真是個莫大的驚喜啊。

  在我研究臺灣舞蹈史的過程,曹金鈴老師的名字曾幾次出現,也因此我隱約知道有這麼一位出色的舞蹈前輩,然而卻不甚清楚前輩的生命歷程與因舞蹈而獲致的人生體悟。透過此書我才赫然發現曹老師在十六歲時參加民族舞蹈比賽以《天女散花》奪得冠軍,且揮舞的超長彩帶刷新當時舞蹈圈的紀錄。而後她到少女們夢寐以求的日本寶塚音樂學校修習表演藝術,一九六○年代也在臺視播出的國語歌唱綜藝節目「群星會」表演舞蹈。僅就這段歷史即可知曹老師早期是臺灣精緻與大眾化表演藝術中的佼佼者,而其接續的人生更是精采。

  曹老師在書中講述她因習舞受傷而被迫停止跳舞,但是透過學習不同風格之舞蹈,生命出現轉機的故事。再次重返舞蹈,她領悟到舞動同生活般,需得放下慣性、傾聽身體、靈活調整。如今她能在收放自如的舞動中再次體悟生命的感動。這樣的舞蹈人生對曾經是舞者的我而言,讀來感同身受。我們本著愛跳舞的心進入舞蹈世界,然而為了成就舞臺上閃亮的技巧與身影,舞者在訓練過程中身體一次次地被打磨與拋光,淚水和汗水(有時和著血水與瘀青)交織的長久練習,僅能帶來舞臺上幾分鐘的光彩。一般人認為舞者「應該」是最健康、對身體最敏感,然而在鋼鐵般的訓練過程,舞者有時必須對自己身體無感,才能熬過極度的苦痛。也因此,受傷對舞者而言是家常便飯。可貴的是,曹老師無私地透露她自因傷無法舞動到重拾舞動樂趣的健身養心祕方,這個過程必定給讀者帶來莫大的鼓勵。

  本書也是曹老師的自傳,同時有遊記的養分。閱讀過程中,我彷彿陪著前輩一同遊歷她的人生,從年少青春到成熟圓滿,從咬牙奮鬥到隨遇而安。她在書中與讀者分享旅居世界各地的所見、所感、所思,不但生動地介紹世界名勝與各地多彩的舞蹈文化,更藉由學習舞蹈的小故事啟發讀者生命哲學。曹老師的文字一方面像導遊般,輕鬆帶領我們走過世界各地,飽覽名勝與異國文化;一方面更像智者般,藉由身歷各處的不同體驗,分享隨緣、感恩、靈活的處世之道。讀者們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也一定能領悟曹老師一路走來至今,面對順境逆境的生命滋味、生活妙方。而她感受日常現象的深刻力與包容度,我認為必有受舞蹈滋養與影響的種子在其中成長。我以為此書不只是技術性的引導讀者健身養心的技巧,更是一位舞蹈藝術家透過敏銳的身心領受各人生階段洗禮的故事。因為舞蹈的身體善於觀察自己身心狀態、敏感周遭景物的變化,而能夠細緻體會當下的生命情境,為自己尋找出路。

  此書讓我認識到舞蹈的多面性,與透過肉身體驗世界所獲得的啟發。舞蹈不但有瘦身、塑體的效用,也是肉體生命與意志力的展現。若能以舞動為中介傾聽自己的身心狀態,透過舞蹈與身體對話、讓身心合一向世界敞開,日常生活將充滿新奇與創意。如此,身體將不再是過生活的工具,而是體驗世界、意義製造的源頭。透過舞動,讓我們將生命的自主權、對世界的敏感度拿回到自我的手上,並重新體驗身心合一、專注寧靜的美好。舞蹈因此是昇華生命境界、體驗生命能量、回歸自我最直接的方法。

  曹金鈴老師將其生命故事濃縮在這本書中,整理出舞蹈給人的啟發與感動。她更透過親身實作的成功經驗,結晶出人人可舞的簡單練習,帶領我們回到身體的家,引導我們細緻品味每時每刻舞動身心的感受與感動,以敏感的身心圓滿成就人生之旅。

  (本文作者為表演藝術評論臺駐站評論員)

自序

敦煌的天女,舞蹈的初心


  從有記憶以來,我就知道舞蹈是我的天命,在我的人生中,總是亦步亦趨、緊密地與我的身心靈相互契合。從六歲開始習舞,不論是哪種舞蹈,我的身體都能自然地跟隨心之所向,產生共鳴、流瀉和諧的韻律,肢體毋須刻意便能與舞蹈完美配合,忠實呈現腦海裡浮現的動作,這是存於DNA,渾然天成的天賦,一路上陪伴我成長,豐富我的生命!

  我對舞蹈的熱愛就像陽光、空氣和水的存在一樣自然與不可或缺,是無庸置疑的事,舞蹈是我存在的目的,從小到大,是我優游其間的美妙世界、揮灑意念的樂園!

  直到十年前,多年來累積的運動傷害讓我全身僵硬,再也無法隨心所欲的舞動,我失去自由運用身體的能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跳舞竟然成了肢體無力支撐的動作,變成一種負擔。我的生活頓失重心,幾乎無法自處!

  在疼痛與傷心無助中,一次因緣際會,我決定移居北京經商並投資房地產,嶄新的領域是全新的嘗試,在專注於生意往來的當下,更分身乏術於復健,脊椎、膝蓋、肩膀韌帶和髖關節等部位的損傷益發嚴重,舞蹈毫無選擇餘地的從我的生活中悄悄退場,隱身於我無暇關照的心靈角落,並在不及察覺中與我漸行漸遠,久而久之終至遺忘!

  曾經有一次友人問及我最喜愛的興趣,我竟然脫口而出回答「唱歌」,這個答案讓我極度震撼,有如大夢初醒般,我自問:沒有舞蹈的我還是我嗎?

  在過去這十年間,我在異地從頭開始,闖蕩於商場,在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舞臺上追尋成就感,有許多機會四處旅行,也愛上體驗不同國度的文化撞擊,尤其熱中於探索生命的真諦,追尋宇宙間至高無上的主宰。

  其中敦煌又稱千佛洞的莫高窟,一直是我念茲在茲想要造訪的地點,奇怪的是,這十年來我的足跡遍及中國各地名勝古蹟,也飛越半個地球遊覽歐洲、北美、南美、印度,尤其留學寶塚音樂學校四年的日本也多次重遊,卻一直無緣造訪敦煌。

  某天,我又來到北京街上熟悉的書店,為下一趟旅遊找資料,我的視線無法自拔的停駐在敦煌石窟的扉頁上,內心似乎有一股莫名的電流觸動了什麼……當天我抱回三大本有關敦煌的畫冊,冥冥中,敦煌之旅已箭在弦上,勢在必行!

  一抵達敦煌,市中心聳立著一尊巨大的天女雕塑,我赫然想起多年前一次靈修的過程中,一位老師曾經說我的前世是王母娘娘的司舞天女。不論是真是假,舞蹈之於我,早就有如命定般真切,是不可否認的機緣,此時終於來到敦煌,隱約中我知道這是一次尋根之旅!

  進入一望無際的鳴沙山,再踏入莊嚴肅穆的莫高窟,在諸神眾佛的壁畫與塑像環伺中,我驚訝的發現自己的心境如沐春風,非常平靜自在。當我一眼看見壁畫中不算起眼的天女像時,那舞動的姿態、飛揚的彩帶,我的思緒立刻回到十六歲—那年我為了參加臺灣省民族舞蹈比賽,自選的舞碼便是《天女散花》……在石窟中,數十年來學舞的點點滴滴,一一在腦海裡回溯重現,我無法形容內心的悸動,彷彿天女召喚著我,要我回到當初跳舞的初心,重新定義舞蹈在生命中的價值。

  十年來遺忘了舞蹈在我生命中的分量,有如塵封的「不動」明王,在那一瞬間我幡然覺悟:曾經立誓要跳到生命中最後一刻,曾經幻想自己最終將如電影《紅菱豔》中的芭蕾舞伶,將生命獻給舞蹈的浪漫情節,隱藏在暗不見天日的角落裡,所有記憶中舞蹈帶給我的熱情與感動,全數湧上心頭!

  在漫天飛舞的七彩彩帶中,《天女散花》是我學跳芭蕾十年來的第一支民族舞。十六歲時的我未曾想過芭蕾與民族舞的差異,不假思索的選了彩帶舞,只因揮動中的彩帶就像雲彩一樣美麗。身為梅派(中國四大名伶梅蘭芳)票友的父親為我找到梅蘭芳在臺唯一嫡系傳人蘇盛軾老師,讓我前往臺灣極負盛名的京劇團「小大鵬」學習《天女散花》。這也是我結識好友郭小莊的起源。

  小大鵬裡的學員從小苦練基本功,我半路出家從頭學習京劇身段,光是練習仕女小碎步的優雅移動就讓我大開眼界,我像是發現新大陸一般的全神貫注,滿心歡喜又學得新舞碼,為了讓舞臺效果更加突出,我突發奇想將彩帶加長。我清楚記得布店老闆因為我無法明確說出尺寸,只好捲著那捆美麗的布匹一路倒退,直到門邊再也無路可退了,我才覺得夠長,這超長的彩帶創下當時的新紀錄。

  在名師指導下,我的第一支民族舞為我贏得冠軍,但開心之餘,土法煉鋼式的全憑蠻力揮舞超長彩帶,也為自己帶來極大後遺症,導致後來無法彌補的運動傷害。因為不當使力與用力過猛造成肩膀韌帶受傷,當年的求好心切造成我的胳臂至今仍軟弱無力,嚴重到連旋開小瓶裝水的瓶蓋都有困難的地步。

  從青少女時期開始,運動傷害接連進逼,惡性循環地逐步占據肢體的活動範圍,因為用錯力付出的昂貴代價我深切地體會過,了解無法自由自在運用身體的痛苦。在這數十年間,我對受傷的身體從起初的驚訝、氣憤、忍耐、悲傷到完全放棄,一直到敦煌的天女讓我找回舞蹈的初心,重新與身體溝通對話,傾聽身體訴說的訊息,我才明瞭原來舞蹈的天賦,其實就是建構在與肢體對話的能力之上,是可以經由練習獲得的。

  對於同樣曾經受傷,無法自由運用身體的人、一直用錯力、默默地傷害身體而不自知的人、運動多年卻還是粗腰胖肚,在改善身材上毫無成效的人,或是愛跳舞但舞蹈動作總是少了一點什麼,覺得就是不到位的人……在我步入隨心所欲之年,希望幫助所有人在運用肢體上也能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這不但是我回歸舞蹈的初心,也希望藉由舞蹈帶給我的磨練與領悟,讓大家都能了解與身體對話的可貴,並從中得益。

  文至於此,由衷的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提供了一個優渥的學習環境,成就了我,感謝我的恩師彭繼祖老師,在我人生,心情陷於膠著掙扎的處境中,啟發了我面對舞的初心,感謝我的摯友陳念慈為此書的潤飾,完成了我重新和自己身、心、靈的對話!

  人的一生很長,我的朋友們,我們一起健康、自在、圓滿,七十開始,一點也不晚!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那種樸實中帶著一股內斂的氣質,讓我一看到就覺得挺有意思的。特別是那個用毛筆字寫成的標題,筆觸之間流露出的那種歲月沉澱下來的韻味,和副標題那種回歸本真的意境,簡直是為現代人量身打造的清流啊!我還記得我當時在書店裡,光是盯著那個封面看了好一會兒,腦海裡就自動播放起了那種悠揚的古典樂,感覺它不像是一本講述人生奮鬥史的書,反而像是一場心靈的漫步邀請函。這種視覺上的觸動,其實已經為整本書定下了一個非常溫和、卻又充滿力量的基調。我對這類描寫生命歷程,又帶有濃厚東方哲學底蘊的作品,向來是情有獨鍾的,總覺得在快速變遷的時代裡,能找到這麼一個可以讓我慢下來、好好沉澱一下心靈的窗口,是非常難得的。我猜測作者在文字呈現上,也會是走一種細膩、不煽情,但字字珠璣的風格,讓人讀完後,心裡暖暖的,卻又不會有過多的負擔。總體來說,光從這個包裝,我就能感受到一股讓人想一探究竟的魔力。

评分

翻開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位睿智的前輩進行一場深刻的交談,而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強烈的預期感。我特別欣賞那種「收圓」的意境,人生走了一大圈,最終的目標不是到達一個新的頂點,而是回到最初的那個純淨點,只是這次,是帶著所有的經歷和理解的豐盈回歸。這種「圓滿」的概念,在華人文化中是非常重要且耐人尋味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細膩地描摹出這個歸圓的過程,它必然充滿了掙扎、放下與和解。而且,這種「返璞」的過程,往往是極度個人的,因此我更期待作者能以一種真誠、不設防的姿態來分享,而不是刻意美化或粉飾太平。如果這本書能夠成功地傳遞出那份歷經千帆後的寧靜與釋然,那麼對我來說,它就絕對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時常翻閱的經典之作,能夠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給予不同的啟發。

评分

最近台灣社會上,大家對於「初心」這兩個字的討論度實在是太高了,各式各樣的講座、心靈成長書籍都圍繞著這個核心。但說實在話,很多都流於表面,讀完之後感覺好像有聽了,但其實什麼都沒留下。我期待這本書能帶來的,是一種更紮實、更有生命力的探討。我總覺得,真正的「返璞歸真」並不是要我們拋棄過去的成就或經驗,而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把那些不必要的包袱和社會強加的框架慢慢卸除,最終露出那個最純粹的自我。從書名隱含的意境來看,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人生」的複雜性與「歸圓」的簡潔感的。特別是「曹金鈴」這個名字,如果對這位前輩稍有了解的讀者,都會明白她的人生經歷想必是豐富且充滿轉折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是一種方法論,一種讓我們在面對人生岔路口時,可以重新校準方向的內在指南針,而不是空泛的口號。那種經歷過大風大浪後,還能保持一份從容與淡定的智慧,才是最讓我嚮往的。

评分

坦白說,現在出版品市場上,電子書的格式雖然方便,但要真正留住讀者的心,內容本身的深度和文字的溫度是關鍵。我注意到這本書選擇了「電子書」這個載體,這本身就有點意思了。電子書的即時性與現代感,對比書名所傳達的古典與內省,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對話。我猜測,或許作者或出版社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年輕一代也能接觸到這種沉澱後的生命智慧。而且,電子書的閱讀體驗,讓人可以隨時隨地、在通勤的捷運上,或是睡前獨處的片刻,都能輕鬆進入那個安靜的文字空間。這種「隨身攜帶的寧靜」是非常吸引人的。我對文字的排版和字體選擇也有些期待,希望它能保持一種清晰易讀,同時又不失美感的設計,讓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畢竟,讀這樣一本書,重點不在於「快」,而在於「慢工出細活」地去品味每一個句子所蘊含的深意。

评分

身為一個經常在資訊爆炸時代裡尋找「慢活」線索的讀者,我對於能夠提供心靈避風港的作品,總是抱持著高度的興趣。我注意到書名中使用了「返璞收圓」這樣帶有道家思想的詞彙,這讓我聯想到傳統的國畫或書法中,最追求的「氣韻生動」與「渾然天成」。我認為,這本書很可能不會只是單純的自傳,而更像是一部結合了生命體驗、哲學思辨與個人修為的深度對話錄。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抽象的哲學概念,透過具體的生命事件來闡釋,讓「道」不再是高掛在天邊的理論,而是可以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動指南。例如,在面對事業的起落、人際的複雜時,如何運用那份「初心」作為定錨,避免隨波逐流。這種層次的探討,遠遠超過了一般勵志書籍的層次,它更像是一種邀請,邀請讀者一同進入一個更深、更廣闊的自我覺察領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