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 (電子書)

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瓊玲
图书标签:
  • 王瓊玲
  • 劇本
  • 戲劇
  • 文學
  • 愛情
  • 台灣文學
  • 電子書
  • 情感
  • 人生
  • 經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方位劇作家」王瓊玲教授首部個人劇本集———

  ★★新編客家精緻大戲《駝背漢與花姑娘》榮獲2018傳藝金曲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
  ★★新編客家精緻大戲《一夜新娘一世妻》入圍2021傳藝金曲獎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最佳團體演出獎、最佳音樂設計獎三項大獎★★

 
  在地傳承X經典再現
  匯集五年精髓,以文字重演舞臺的驚心動魄!
 

  王瓊玲教授專注歷史的留白,心繫臺灣在地鄉土故事,以田野訪查為經、資料收集為緯,創作領域橫跨崑劇、京劇、歌仔戲、客家精緻大戲、現代舞臺劇、電臺廣播劇,皆廣受好評。累積二十幾部作品後,精選五齣新編戲曲劇本匯集出版,為傳統注入活水。
 
  本書收錄王瓊玲教授二○一七至二○二一年編撰的劇本五本:京劇《齊大非偶》,客家精緻大戲《駝背漢與花姑娘》、《一夜新娘一世妻》、《花囤女》,以及歌仔戲《寒水潭春夢》。

  ◤五齣經典戲曲,融匯五年精華,一窺堂奧◢

  ▍《齊大非偶》,以春秋時代齊襄公和妹妹文姜兄妹亂倫故事為根柢,敘寫史料裡尚待著墨的狹縫,以雙線情感交織、搬演人性。

  ▍《駝背漢與花姑娘》,演繹駝背漢與花姑娘如何在苦難人間攜手同行,詮釋鄉土故事中的遺憾與真情。

  ▍《一夜新娘一世妻》,描繪身懷傲骨的農村女孩春妹,如何在殘酷又青春的歲月中生存?纏綿繾綣的感情,又如何勝過烽火戰亂?來自日治時期嘉義梅山的真人真事,展現戰禍時代的人性故事。

  ▍《花囤女》,以臺灣早期的養女習俗出發,敘述一對雙胞胎姊妹出養不同人家後不一樣的人生,刻劃小人物在艱困的大時代下,奮力前行的堅韌鬥志與世間的情感糾葛。
  以上三齣客家精緻大戲,佳評如潮,並在客委會的支持下,巡演全臺各大藝術表演中心。

  ▍《寒水潭春夢》,描寫發生於鄉土的真實悲情故事,全劇以「悔恨」與「寬恕」為核心,接納犯錯者的痛悔,呈現洗滌人心的強勁生命力。

  讓劇本帶你重溫感動的起點,重現舞臺的風華!
 
  王瓊玲教授的劇作,凝視人物的悲歡、角色的愛恨情仇,展演了複雜多變的人性,以舞臺演繹「凡塵摯愛」。
 
本書特色

  ◆輯錄京劇、客家精緻大戲及歌仔戲之劇本,傳承傳統戲曲文化。
  ◆真實臺灣鄉土故事改編傳統戲曲,以小人物視角窺見歷史風采。
  ◆收錄演出精彩劇照,回味現場的震撼。

名人推薦

  曾永義(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專文推薦

  「她周旋於三叔公、四嬸婆、七爺爺、八奶奶之中,聆聽他們平凡生命的艱苦歲月與奇聞異趣,探索他們心路、體會他們心靈,與他們同悲同喜,同笑同哭……用設身處地、營造排場、反映現實人生的戲曲修為,使觀眾感同身受。」──曾永義(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電子書)”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翔实、文笔自然,避免任何明显的“AI痕迹”。 --- 繁星下的古都:宋代文人的雅集与生活实录 书籍信息: 书名: 繁星下的古都:宋代文人的雅集与生活实录 作者: 萧远山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装帧形式: 精装/电子书同步发行 内容简介: 《繁星下的古都》并非聚焦于宏大的朝堂政变或战火硝烟,而是将历史的聚光灯温柔地投向了那个被誉为“文人黄金时代”的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作者萧远山以其深厚的宋代文化史功底和细腻的文学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空,走进苏轼、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一代文豪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本书的核心在于重现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精致而又充满烟火气的“雅集”生活,以及这些日常片段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们伟大的文学成就。全书结构严谨,共分为上下两卷,辅以大量珍稀的图像资料和文献考证。 上卷:雅集的风雅与流变 上卷着重探讨宋代文人圈子内部的交往模式与文化仪式。宋代的士人不再仅仅是朝廷的附庸,他们通过诗社、书画鉴赏、斗茶、园林宴饮等活动,构建了一个独立于官方政治之外的文化共同体。 第一章:开封的“风雅坐标”——瓦舍勾栏与茶肆 本章详细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的活力中心。不同于唐代文人的清高自诩,宋代文人更乐于融入市井。作者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等图像的细致解读,还原了汴京城内那些隐藏在市井烟火气背后的雅集场所。从樊楼的歌舞升平,到城南的古玩铺,再到郊外的曲水流觞,描绘了文人如何在此地寻找灵感、交流学问,并形成独特的“汴京风格”。 第二章:从“诗会”到“理学辩论”:精神的交锋 宋代是理学兴起的时代。本书深入探讨了“诗社”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演变。早期诗社重风流,后期则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辨。作者考证了黄庭坚与苏轼圈子中关于“点铁成金”的创作理论的争论,以及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在南宋时期,如何将这种辩论从书斋带到私家园林,用以锤炼弟子心性。这种精神上的张力,是宋代文化厚度的重要来源。 第三章:斗茶与焚香:器物背后的审美哲学 宋人对器物的品味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本章专门解析了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建盏的“鹧鸪斑”与沉香的等级。斗茶不仅仅是品鉴茶汤,更是一种对“意境”的追求,是对瞬间美的把握。焚香则关乎心境的沉淀。作者援引了多篇宋人的香谱笔记,揭示了文人在通过这些雅事来对抗官场的倾轧与人生的无常。 下卷:个体命运与时代的剪影 下卷将视角聚焦于几位代表性文人的具体生活片段,通过小切口,观照大时代。这部分内容尤为侧重“实录”的质感,力求还原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实心境。 第四章:苏堤夜宴:东坡的“被放逐”哲学 本书并未过多赘述苏轼的官场沉浮,而是聚焦于他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期间的日常生活。作者细致描摹了苏轼在黄州东坡雪夜中与友人围炉煮酒的场景,并援引了当时留存的信札,分析他是如何将政治上的失意转化为对民间生活的深切体悟,从而完成了从“儒家士大夫”到“旷达文人”的转变。 第五章:婉约的边界:李清照与“闺阁词”的觉醒 李清照的形象常常被浪漫化或过度地“闺秀化”。本章力求还原一个更具时代精神的李清照。通过对其早期在章宁、太学士大夫家庭中接触到的典籍与艺术熏陶的考察,解释了她的词作如何超越了传统的闺怨主题,融入了对金石学、对故国的深沉忧思,并探讨了她晚年流离中,与赵明诚共同保护文物的那段艰辛历程。 第六章:词的“江湖”:柳永与市井的共谋 柳永的词因其在“歌妓”中广为流传而常被视为“不入流”。本书对此提出了新的观点:柳永的成功恰恰证明了宋代文化对市民阶层的渗透与融合。作者对比了柳永被贬后,其词作在不同阶层中的传唱差异,揭示了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的张力与互动,展现了宋代文化在广度上的非凡成就。 结语:那一池化不开的春水 全书的尾声,作者对宋代文人的精神遗产进行了总结。他们所构建的“雅集”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在强权夹缝中寻求精神自洽与生命美学的努力。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面对困境时,优雅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本书特色: 史料扎实: 大量引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以及宋人文集中的宴饮、起居细节。 视角独特: 从文化活动而非政治事件切入,重构历史氛围。 文笔雅致: 语言富有画面感和韵律,旨在重现宋人“清雅”之风。 《繁星下的古都》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宋代生活美学、对文人精神世界抱有好奇心的读者的力作。它让你在品读千年前的诗词时,仿佛能闻到徽宗年间汴京城里沉香的缕缕幽烟,听到词牌在歌楼中婉转的吟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瓊玲


  臺灣嘉義梅山鄉人,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世新大學中文系創系系主任。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所教授。專研古典小說,著有《清代四大才學小說》、《古典小說縱論》、《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年譜》、《夏敬渠與野叟曝言考論》等學術專著及百餘篇學術論文,是海峽兩岸開創「才學小說」大規模研究的第一人。也是國立臺灣圖書館創館一百零五年首位特聘的駐館作家。
 
  王瓊玲從事學術研究多年,驀然回首,發現生命的提升與救贖,必須仰賴於文學,於是毅然投入創作的行列。廣受好評的處女作《美人尖》,已發行簡體字版與英文版,為海內外各大圖書館典藏;並由臺灣豫劇團改編為建國百年大戲。其風趣雋永的散文集有《人間小小說》、《人間小情事》。中篇鄉土寫實小說集:《駝背漢與花姑娘》;史詩級長篇小說:《一夜新娘》、《待宵花》也都撼動文壇,佳評如潮。
 
  貫通學術研究、藝文創作二大領域,王瓊玲挾其深厚的文學根柢及寫作經驗,在傳統戲曲、現代戲劇上更爆發了罕見的能量。自二○一七至二○二一年,短短五年內,與中研院曾永義院士,合編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崑劇三齣:《韓非、李斯、秦始皇》、《二子乘舟》、《雙面吳起》。京劇:《人間夫妻: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一齣。
 
  其獨力完成的戲曲計有京劇:《齊大非偶》;客家精緻大戲:《駝背漢與花姑娘》、《一夜新娘一世妻》、《花囤女》;歌仔戲:《寒水潭春夢》。廣播劇:《待宵花》、《一夜新娘》、《阿滿的蘋果》、《老張們》、《那條公車路》、《臺灣珍女人系列》,與王安民合編《那一年我在監獄》等。也與黃致凱合編明華園跨界歌仔戲《俠貓》、旗艦大戲《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
 
  以上各類戲劇,皆在國家級的演藝廳及廣播電臺盛大演播,並屢屢入圍或獲得金鐘、金曲各大獎項的肯定。

图书目录

序王瓊玲劇本集《凡塵摯愛》──兼論歷史劇、鄉土劇之編撰/曾永義

◆新編京劇《齊大非偶》
偶非偶,非常偶──新編京劇《齊大非偶》的發想與創構/王瓊玲
序 曲
一 邂逅驚豔
二 射箭吟詩
三 退戎救齊
四 齊大非偶
五 齊魯聯姻
六 亂倫殺夫
七 奔衛團圓
尾聲:天各一方

◆新編客家精緻大戲《駝背漢與花姑娘》
烽火大地,步步蓮花──陪《駝背漢與花姑娘》走進國家劇院/王瓊玲
序 曲
一 天命孑然
二 湛湛青天
三 重逢悲喜
四 烽火情義
五 天昏地暗
六 重見天日
尾 聲
花姑娘請王瓊玲教授代為宣讀的信──《駝背漢與花姑娘》巡演全臺記者會/花姑娘

◆新編客家精緻大戲《一夜新娘一世妻》
寫演《一夜新娘》的小說與戲劇/王瓊玲
序 曲
一 歡喜天穿日
二 學堂風雲
三 愛國歌會
四 柴刀與軍刀
五 臺灣牛
六 望風亭悲喜
七 一夜新娘
八 烽火真情
尾 聲

◆新編客家精緻大戲《花囤女》
百迴千轉,依然有夢──用戲曲凝視那段「花囤」歲月/王瓊玲
序曲:花囤‧囤花
一 天涯重逢
二 孿生分養
三 花囤歲月
四 百轉千迴
五 風雲難測
六 山中情緣
尾聲:人間多愛憐

◆新編歌仔戲《寒水潭春夢》
你、我心中都有個寒水潭/王瓊玲
一 慕春送嫁
二 廟埕春怨
三 春殘花謝
四 悔恨交加
五 代子贖罪
六 為友盡孝
七 人間情義
八 故鄉與故知
九 歲月靜好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72805
  • EISBN:978626307658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序王瓊玲劇本集《凡塵摯愛》──兼論歷史劇、鄉土劇之編撰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曾永義

 
  西元七、八〇年代,我奉屈師翼鵬(萬里)之命,在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開設「戲曲選」課程。學生們常常自備佳餚,邀我和登山、哲夫、啓方赴宴。師生們沒大沒小的舉盞揚杯,不知夜已闌;有時更不醉無歸。後來,學生路寒袖(王志誠)成為臺灣名詩人,任職高雄文化局長,還幫我接待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崑曲大典》編委訪問團。王瓊玲近十年來成為我新編崑京戲曲劇本的夥伴。
 
  到目前,瓊玲已和我合編四本京崑劇本。其《韓非、李斯、秦始皇》收入二〇一五年傳藝中心為我出版、國家出版社發行的《蓬瀛續弄》,原訂今年(二〇二一)六月二十六、二十七兩日,由臺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假國家戲劇院演出;因新冠疫情,只好延至明年五月。近日,三民書局出版瓊玲和我合編的《人間至情》,含京崑劇本三種:其《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為京劇,本已預定今年三月間在臺北城市舞臺演出,因劇團難以承擔短期內既演出《韓非》又演出《卓文君》,所以明年再議。其崑劇《二子乘舟》與《雙面吳起》,分別於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九至十一日在城市舞臺,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假臺灣戲曲中心,皆由臺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首演。
 
  而今,瓊玲又將她獨力編撰的京劇《齊大非偶》,客家精緻大戲《駝背漢與花姑娘》、《一夜新娘一世妻》、《花囤女》,歌仔戲《寒水潭春夢》等五種,匯集為劇本集《凡塵摯愛》,仍由三民書局出版。其京劇由戲曲學院京崑劇團於二〇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假城市舞臺;客家精緻大戲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分別於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四至五日在國家戲劇院、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八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二〇二一年八月十五日於臺南市立文化中心首演後,巡迴全臺演出。歌仔戲由秀琴歌劇團,於二〇一九年七月五至七日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首演。
 
  縱觀瓊玲和我合編及她獨創的戲曲劇本,有兩種類型:一是從史傳取材,一是從鄉土蒐羅。前者含有我倆的共識,後者全憑瓊玲一己的能耐。
 
  因為先前有了合編《韓非、李斯、秦始皇》歷史劇的經驗,大抵瓊玲在獨力完成《齊大非偶》時,仍依循前例。首先選擇史上大事件,大家耳熟能詳的情節,立下旨趣,運用虛實,見縫插針;再講求戲曲之明快緊湊,曲辭之雅俗兼宜,人物性格分明,排場變化新穎,科諢機趣自然;濟以現代劇場之聲光電化與虛擬象徵之舞臺藝術,以求其可觀可賞,可省可思。
 
  譬如《齊大非偶》,在《詩經》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吟詠,在《春秋》、《左傳》、《公羊傳》、《史記》被爭相記載。「齊大非偶」也成為古今日用成語。有了這故事題材,瓊玲發掘其所以「齊大非偶」而又「偶非偶、非常偶」的底蘊以引人入勝。但都先做探索原典的笨拙功夫:將相關原始文史資料,按年繫事,以掌握歷史脈絡之大筋大節,使敘事有條不紊。其次再立下可使當今觀眾生發之新題旨。從而於無處而可生有之處,構設敷演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情境,使之生動如在眼前。
 
  可見瓊玲在編撰歷史劇,起步笨拙,卻「有憑有據」,使古人精神面貌,宛然可睹;使當時場景重新再現。因為既是歷史劇,編劇人不是身處元雜劇的時代,豈容「胡天胡地」!今日民智大開,我們對待歷史人物,也不能使人像陸放翁那樣感歎「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所以掌握歷史主軸,不違背歷史的真是真非,不扭曲歷史人物的原本面目,並適當的加油添醋以投合現代觀眾脾胃。以上諸多功夫,自有待於編劇者正確的史識認知和生花的靈思妙筆,此正是編撰歷史劇的不二法門。
 
  因此,《齊大非偶》的情節創構,瓊玲遵守了歷史的筋節脈絡,如:齊襄公和同父異母妹文姜亂倫私通長達二十六年;鄭太子忽兩度辭婚於齊,率兵助齊逐退北戎入侵,因兄弟爭位而奔衛四年。魯桓公與夫人文姜入齊會襄公,魯桓發現並怒斥文姜兄妺亂倫,導致齊襄指使公子彭生「拉殺」魯桓於其車乘之中,都與史事若合符節。但也有因關目布置所需而將史事略作牽合及時空易位的,例如:把魯桓與文姜婚事延後三年,又將鄭忽兩度拒婚歸併在文姜身上,以強化文姜傾慕鄭忽允文允武而不可得,在愛情上的失落與悲憤。又如將鄭忽質於周轉移於齊,以便與齊襄、文姜間有段裘馬豪興和感情糾葛的情節。更有為劇情的對比省思和結尾的縹緲餘韻,而有意刪節史事的。譬如鄭忽即位為昭公,甫三月,即逃亡入衛,四年後返國復位五個月便被殺;文姜則在鄭忽死後五年才去世。劇中則止演至鄭忽入衛,省去往後史事;以便在劇中為鄭忽「補恨」,使之「圓滿」於當場;並為文姜發掘幽微的心靈,使之宣洩長年亂倫的悲涼。
 
  而瓊玲之擅於「見縫插針」以填補情節,渲染意境,則發想於鄭忽入衛那四年,那四年於史無書。於是她虛構了「蒹葭」這位靈魂人物,取《詩經》「秋水伊人」之旨,用她來和文姜相互映襯,並作為鄭忽的愛情歸宿;使她在首場〈邂逅驚豔〉中就與文姜為知交的姊妹行;在次場〈射箭吟詩〉中,與鄭忽間有極為雋永的對答與唱和;更使她在第三場〈退戎救齊〉中,發揮刀馬旦的絕藝,以「做打」來調劑排場。為了「調劑排場」,瓊玲也虛構三位丑角人物,一位是鄭忽侍從兼馬伕「郝愛吃」,一位是齊襄的侍從兼馬伕「吳仁義」,另一位是文姜的貼身婢女「賈可愛」。他們都以姓名見其為人,由他們三人在適當時機插科打諢,使人忍俊不禁,活絡氣氛。
 
  至於四場〈齊大非偶〉、五場〈齊魯聯姻〉、六場〈亂倫殺夫〉,則大大見出瓊玲剪裁、點綴史事的高超技法,幾於天衣無縫。而七場〈奔衛團圓〉也巧妙的藉助鄭忽和郝愛吃的機趣問答,交待齊襄被弒、魯莊即位、鄭國爭立的史實,將支離紛雜的事件,簡單輕易的帶過,而集中筆力來描寫鄭忽與蒹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誓言。
 
  對於戲曲題材的運用,我曾經以「虛」、「實」為基準,分作四種類型:「以實作實」、「以實作虛」、「以虛作實」、「以虛作虛」,如果以此四類型來衡量瓊玲的《齊大非偶》,那麼上述之四、五、六三個場次,便是運用了「以實作虛」的手法,而首場、次場、三場,和尾聲〈天各一方〉便是運用了「以虛作實」的竅門。
 
  再就瓊玲創編的鄉土地方戲曲來觀察,她所用的手法如「笨拙功夫」、「統理剪裁」、「設身處地」、「發其潛德幽光」,基本上和所編的歷史劇沒有兩樣。但更多的是由她自小生活的環境背景所嵌入骨髓的鄉土情懷,從其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所遭遇的種種無奈迫害而產生的愛恨情仇,來展現在特殊時代中活生生的歷史真相。這種真相,絕非史家所正視、所顧及;而它卻是社會變遷中最使人驚心動魄、感慨涕零的寫照。
 
  瓊玲出生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那裡有「萬鷺朝鳳」的國際奇觀;有「太平雲梯」俯望嘉南平原、遠眺澎湖列島;有清水溪、寒水潭、大尖山、馬鞍山、牛薩腳和先人走過的汗路、早春盛開的梅林。她家裡食指浩繁,她生性活潑,排行老么第八,有「王半斤」、「長腳蚊」、「烏肉雞」之謔稱。為了協助家計,小時候她賣過春聯、做過女工、讀大學時打工當過公車的隨車服務員。其父則是隱居的寒儒,鄉人尊稱之為梅山十八村的「公道伯」。瓊玲即在這種風光勝境及家世背景下成長,自小「有耳無嘴」的旁聽父親裁決勸導村里人物間的是是非非,養就了她聽故事、說故事的能力;如此加上濃厚的鄉土浸染,考上東吳中文系之後,走上文學創作之路,也就積漸而成為她寫散文、小說、劇本的素材。
 
  而瓊玲創作鄉土小說如《美人尖》、《駝背漢與花姑娘》、《一夜新娘》、《待宵花》與地方戲曲劇本,無不從田野訪查著手。她周旋於三叔公、四嬸婆、七爺爺、八奶奶之中,聆聽他們平凡生命的艱苦歲月與奇聞異趣,探索他們心路、體會他們心靈,與他們同悲同喜,同笑同哭;然後再靈活的運用小說章法、雕龍畫鳳的妙筆,寫出入木三分、感人十分的名著;用設身處地、營造排場、反映現實人生的戲曲修為,使觀眾感同身受。她的小說風行海內外,譯成外語,使英國讀者長信致意;使日人重睹亡妻和服而號啕;使寒水潭春夢的當事人啜泣痛悔的提供往日失足的細節;也使年邁期頤的「花姑娘」現身國家戲劇院。她的劇作不止本本演出,使現場觀眾如臨其境,爭相訴說同樣的鄉土遭遇,更有多種作廣播劇連續播出,影響層面亦復不少。如此一來,她於文學創作就兼跨散文、小說、劇作三界。其散文集有《人間小小說》、《人間小情事》,我讀來清新韶秀,善於寫景寫情,要言不煩的描繪人物,甚為雋永可喜;她的學術研究以清代長篇小說《野叟曝言》起家,是海峽兩岸全面研究「才學小說」的起始,而且沛然有成,蔚為主脈;其文獻上女兒國之探討,亦為論者所稱許。若此,則瓊玲堪稱才學兼具矣!她春秋尚富,將來必更有大成就。
 
二〇二一年八月十九日傍晚曾永義於臺北森觀寓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评价:** 哎哟,說真的,這本《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的封面設計就已經讓我忍不住想點開來瞧瞧了!那個色調,那種帶著點懷舊又有點現代的風格,挺有味道的。我最近剛好對台灣文學和戲劇比較有興趣,想說來找些經典的作品來啃啃。王瓊玲這個名字,在劇場界好像也是響噹噹的,但老實說,我對她的作品還停留在比較表層的印象,這次剛好有這個機會,就把電子書買下來了。畢竟,看劇本跟看小說的感覺很不一樣,劇本需要自己去想像那個舞台、那些角色的情緒起伏,特別是電子書的格式,隨時隨地都能拿出來看,挺方便的。我期待著能從這些文字中,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社會脈動,還有編劇對人性的細膩觀察。希望讀完之後,可以對台灣戲劇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畢竟,好的劇本是舞台的靈魂,能讓觀眾在短短幾個小時內,經歷一場人生的縮影。

评分

**第四段評價:** 我之前有幸在國家戲劇院看過一齣改編自王瓊玲老師作品的戲,當時就被那種強烈的戲劇張力給震撼到了。那種台灣本土的情感糾葛,處理得既細膩又不失力道,完全不是那種空洞的灑狗血。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的電子書版本時,毫不猶豫地就入手了。我最期待的是能看到原始的劇本文字,對照著我記憶中舞台上的詮釋,看看編劇的初衷到底是怎麼構建出那樣一個世界的。畢竟,舞台呈現往往會受到場地、演員狀態的影響,而劇本才是最純粹的文本。希望這本集子能收錄她不同時期的作品,讓我能追溯她創作生涯的軌跡,體會她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凡塵」中的「摯愛」有著不斷變化的理解。

评分

**第三段評價:** 說實話,我對劇本的興趣其實是近幾年才慢慢培養起來的。以前都覺得劇本比較難讀,因為少了作者的旁白和細節描寫,得靠自己腦補很多東西。但是自從看了幾部改編自優秀劇本的電影和舞台劇後,我才發現劇本的精妙之處在於它的「留白」,那種給予演員和導演無限詮釋空間的藝術性。這本《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既然是「劇本集」,那肯定收錄了不少代表作吧?我希望這些作品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能展現出王瓊玲獨特的敘事風格和對白魅力。電子書的好處就是隨身攜帶方便,或許在通勤的路上,就能偷看一下某個場景的對白,感受一下那種張力。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很特別的閱讀體驗。

评分

**第二段評價:** 最近真的被太多網路小說和速食文化荼毒了,眼睛很需要這種有深度的東西來洗滌一下心靈。翻開這本《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的目錄,就覺得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書。我本來就喜歡那種比較貼近生活、充滿情感掙扎的劇作,感覺才能觸動到心底最柔軟的部分。這電子書排版得還不錯,雖然是電子版,但看得出來編輯在字體和行距上有花心思,閱讀體驗不會太差。我特別好奇,王瓊玲老師筆下的「摯愛」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是轟轟烈烈,還是細水長流?在那個年代的背景下,愛情和親情又是如何被描繪出來的呢?光是想像這些情節,就覺得很引人入勝。我打算找個週末的下午,泡杯茶,就窩在沙發上,讓這些故事帶著我進入那個光影交錯的劇場世界裡。

评分

**第五段評價:** 最近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在討論台灣現代戲劇的發展瓶頸,大家都在尋找能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我覺得,回顧像王瓊玲老師這樣的前輩的經典劇作,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這本《凡塵摯愛——王瓊玲劇本集》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座通往過去劇場黃金時代的橋樑。電子書的形式很現代,但內容卻是厚實的文學積澱,這種對比感也挺有意思的。我打算好好研究一下她是如何在有限的舞台空間內,創造出無限的情感空間的。特別是那種充滿台灣在地語彙和生活氣息的對白,每次讀到,都能感覺到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這不是那種華麗的文學,而是紮根於土地、直指人心的故事,這才是我最欣賞的劇本魅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