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別讓瑣碎的人事問題,釀成經營危機
過去國內勞工法規不完整,勞工權益常被犧牲,近一兩年已有改善,尤其民國一○九年一月一日《勞動事件法》上路後,勞工的權益更加完備。這些改動的除了保護工作者的權益,也釐清了資方的權責,讓雙方能夠更有效率、理性的溝通並促成雙贏的職場關係。
但對於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來說,這些法條修改勢必對中小企業行之有年的人事制度、管理流程產生影響,加上為配合勞檢,企業又需要從吃緊的人事配置再抽出人力配合。為避免影響到日常營運,無論是人資工作者或主管、企業主甚至員工,都應該具備基本的勞動法規意識。
尤其,全台共有一百四十七萬家中小企業,占整體企業數的九七‧八%,是台灣經濟的中流砥柱,但中小企業目前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物聯網、電子商務、AI、5G、數位轉型等全新的科技及商業模式,既對中小企業帶來無窮的機會,也伴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個轉型的陣痛期,組織的執行效率、團隊向心力都是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很多時候管理者為了快速跟上市場變化,顧全了大局就可能遺漏法律的細節,形成不必要的成本。
因此,就像陳業鑫律師在前言提及的概念「勞資關係預防勝於治療」,他透過二十個案例,例如公司為了防疫讓員工在家工作,怎麼留下合法的打卡紀錄?、員工拒絕調任新職時怎麼處理不影響企業又合法?、員工帶走公司機密跳槽到競爭企業,要怎麼自保?等點出工作上最常出現勞資爭議的部分,從聘僱、獎懲、工時管理與休假制度、資遣等,並將安全、合適的應對流程圖表化,讓勞資雙方在遇到問題時,不用看懂法律條文也能快速掌握法條的重點,並且依循步驟化解危機。
我們一直相信,安定且互相信任的組織,才能創造業績的高峰,帶領企業衝上更高的成就,推薦這本《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希望透過本書能為更多的台灣中小企業,預防勞資糾紛產生,雙方共享打拚的美好成果。
中華民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
推薦序二
懂一點法律,向民主法治更進一步
長期以來,台北律師公會推動律師公益服務協助弱勢,近來更希望透過法律知識的普及化,使人民更親近法律,保障己身的權益。欣見本會勞動法主任委員陳業鑫律師大作問世,除了獻上最深的祝福,更相信此書對於推廣勞資法律知識有極大貢獻。
或許正因陳業鑫律師的多元背景與豐富經驗,使他堅信勞資關係需「預防勝於治療」。正如防範未病的預防醫學,陳律師希望此書能讓勞資雙方都對勞動法規有基本的認識,才能有效預防勞資糾紛產生,增進企業的競爭力。
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觀念,更是勞動法領域之趨勢。今年甫施行的《勞動事件法》特別強調勞動調解程序,希望勞資爭議能透過專業法官與調解委員迅速解決,以平衡過去勞資雙方不對等的訴訟地位。如能在勞資糾紛發生前,雙方即有對於法律的正確理解與良好溝通,當更能促進勞資關係的和諧。
一本成功的法普書籍,就像任何一本暢銷書一樣,一定要「好看」。許多人碰到法律就投降,覺得法條十分艱澀無趣。然而,陳律師透過其多年的實務經驗,精選二十則範例,在招聘面試、管理員工、加班排假乃至離職解雇、發生職災等場景中,挑戰勞方自以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或直指許多企業主的迷思,並提出平衡論述及具體建議,相信不論是企業主、人資主管或勞方讀之,都能受益良多且看得津津有味。
工作場域常常是助長歧視的溫床。民國七十六年的國父紀念館事件是台灣婦女運動史上的重要關鍵。當初婦女團體對抗的即是國父紀念館歧視女性員工的「單身禁孕」條款以及年滿三十歲須離職的不平等契約,之後催生了《性別工作平等法》。此書中對於個人隱私、性別平等、性騷擾等議題特別關注,提醒雇主應採用合理正當的職務要求,避免歧視,並且積極防治職場性騷擾。相信此書對於提升職場性別平權與友善工作環境,也有極大助益。
身為律師,我們希望人人都能懂一點法律,因為這不但會使勞資溝通無礙,更能使民主法治向前更進一步。
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邵瓊慧
推薦序三
勞檢眉角多,用實務換來的經驗代價很高
勞工工作時間違反勞基法規定,可說是勞動處罰常見類型之一。你們一定認為這類處罰,應該都只會出現在傳統紡織、餐飲業等勞力密集產業吧?當時的自己也是這麼想,而忽略了自家第一線同仁的工作特性,其實相當容易受罰。
當時公司產業類型屬於通訊網路,不管是頭端的機房或傳往客戶端的光纖電纜,都不允許幾分鐘的差錯,因為一點影響,可說都是幾十萬以上用戶。因此,第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即時搶修,就顯得相當重要。
有一次某地區馬路開挖,工程技術人員得到通知後便立即前往搶修。當時他們也依公司規定,在線上登錄「加班申請」,因此,出勤紀錄以及加班津貼都符合《勞基法》規定。
但直到臨時勞動檢查時,勞檢員重新提到這件事我們才突然意識到,因為這三位同仁「加班申請」時間是下午五點半至晚上八點半,但他們當日正常班別,是上午八點半至下午五點半,也就是過了中午休息時間後,連續工作四小時以上卻沒休息。而這樣的狀況在當時的公司很常出現,原因是:第一,光纖電纜問題須即時性處理;第二,工程技術同仁當然也希望早點工作完,早點回家。
但是,也透過此次勞檢處罰後,公司重新修訂出勤制度與流程細節,將人資單位與工程單位主管訂為兩階段審核。當工程人員在線上提出加班申請後,會由單位主管先審核當天加班內容,及工作時間的合理性,接著到人資單位,則是確認有無超時工作,有無中間間隔休息的情形。
不過,也正透過這次經驗,使人資單位與工程單位,對於《勞基法》第三十五條文:「每工作四小時,至少要有三十分鐘以上的休息時間。」扎實地學了一遍。
透過勞動檢查的實戰經驗學習確實扎實,但付出的學費累積下來,對於公司肯定也是沉重的負擔。且勞動檢查項目中,對於勞工的「工作時間、加班、排班、薪資、保險及假勤」等都有一定的規範,但若單只靠讀《勞基法》條文,沒有實際經驗,要立即上手因應勞動檢查,或是修改自家公司的管理辦法,都會相當的辛苦。
而在閱讀完《懂一點法律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這本書後,發現本書將艱澀的條文文字,轉化成實際案例與生活化的說法。若你是一位對於勞動關係感興趣,又或勞動關係正是你工作的一部分,那這將是會實質幫助到你的工具書。
資深職涯顧問師/郭南廷(熱血people人資暗黑棋局)
推薦序四
建立勞動法規相關意識,勞資雙贏不是口號
現代社會變遷迅速,科技進步使人類作業效率飛躍式的前進,工商行業的發展也呈現專業化與全球化的趨勢,這樣的發展給予社會生活品質提升的同時,也造成了企業分工以及組織結構的日趨複雜。又現代勞權意識抬頭,勞資雙方基於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自工業革命開始的無止盡對抗,也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台灣的勞工抗爭史最早可溯及自民國七十七年,桃園客運公司為衝撞舊勞資爭議處理法所發起的罷工事件,直至日前發生的民國一○八年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為止,三十年間勞資爭議與衝突頻傳,雙方爭執的內容也從最基本的請求積欠工資,演變為各種勞動條件調整、公司治理參與等面向。
然而勞資雙方不論如何爭執與衝突,在性質上註定是必須互相扶持依靠的命運共同體,一方欲追求利益最大化勢必需要他方的支持參與始能實現。筆者十分認同本文於作者序中提到的「預防勝於治療,共享成果」,若能對勞動法規有所認識,相信許多問題就能提前預防或處理,避免日後進入調解或訴訟等程序,徒增雙方困擾以及損害。
本書介紹了許多勞資雙方常見的爭執類型與其問題點,例如約定試用期間、約聘人員資遣、遲到可否扣薪、年終獎金發放、女性勞工保障等問題,作者陳業鑫律師作為經驗豐富且享有盛名的勞動法領域前輩,以其精簡洗鍊且不失白話的說明,帶領讀者深入了解相關勞動法問題,每個章節說明更輔以具體故事以及相關法條,使讀者可了解具體操作場景以及確切的法規依據。
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始終認為,法律之所以重要真正的原因,在於它是民眾能夠參與現代民主社會最有力之工具,故長期致力於法治教育的普及並關注各項議題,期許民眾更了解司法參與社會,進而促使民主社會的向前邁進。
勞動領域自始即是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關注的核心領域,團隊成員閱讀後亦覺獲益良多,本書無疑是民眾貼近勞工領域的絕佳利器,勞工可藉此建立法規意識自我保護、資方亦可獲得指引建立良善勞動環境,值得您將它放入購買清單的首選。
「法律白話文運動」副總編輯/林大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