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行賄、挪用、掏空、假帳,直搗企業治理漏洞,掃除財務地雷 (電子書)

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行賄、挪用、掏空、假帳,直搗企業治理漏洞,掃除財務地雷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智敏
图书标签:
  • 财务舞弊
  • 企业治理
  • 审计
  • 内控
  • 行贿
  • 挪用公款
  • 掏空公司
  • 财务风险
  • 会计欺诈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舞弊偵防實戰專家》精闢剖析各大企業弊案關鍵環節
用28堂課揪出蠶食鯨吞公司利益的黑手
協助辨識值得投資的好公司!

  沒有識破舞弊能力,企業難有獲利好體質!

  企業大老闆掏空公司、銀行理專挪用客戶資金、人資主管利用職權幫自己加薪、採購和廠商串通中飽私囊、工程師竊取技術機密……

  世界重量級反舞弊組織「舞弊稽核師協會」(ACFE)調查顯示,全球企業因舞弊一年損失高達36億美元以上。勤業眾信《2018台灣企業舞弊風險管理調查與未來展望》報告中,受訪的兩百多位舞弊偵防第一線工作者裡有超過半數表示,所服務的公司每年至少發生1件以上的舞弊事件。

  受害者不論是金融機構、上市櫃企業,最後埋單損失的都是市井小民。

  高智敏,擁有舞弊防治專業界最難拿到的國際級黃金證照──舞弊稽核師證照,用第一線切身經驗,帶你親臨不見刀光血影,卻害人無數的舞弊現場。

  不想當下一個受害者,本書要你知道的事:
  ◆透視舞弊犯心理:「看不出他會貪污舞弊」是許多人和企業栽跟斗的致命失誤。提防舞弊犯,不能只看人性貪婪面,你一定要懂經典的「舞弊三角」。
  ◆揭穿舞弊伎倆:舞弊犯使出的五鬼搬運把戲千變萬化,認識舞弊樹是了解侵占、挪用、行賄、做假帳手法的最佳起點。
  ◆認清成為待宰羔羊的原因:再多知識、再高學歷,無法保證不會淪為舞弊受害者。了解3個受害者迷思,避免落入圈套。
  ◆洞悉公司治理盲點:制度潛規則心照不宣、利益輸送鏈暗做手腳、控管流程便宜行事、法律體系漏洞百出,使得舞弊犯乘虛而入,正視脆弱環節,及早預防。
  ◆強化內控管理措施:舞弊是企業的包袱,會拖垮競爭力,從權威組織ACFE和COSO提出的風險管理架構5要素下手,為企業體質打好基礎,累積經營實力。
  ◆破解舞弊的殺手級應用:傳授10個不藏私科技與數位鑑識妙招,惡意倒帳、內神通外鬼、假帳、供應商借屍還魂全部原形畢露。

本書特色

  1. 有實戰經驗的舞弊偵防稽核師親身分享:

  作者曾任職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舞弊防治團隊,目前擔任財星500大企業的稽核師,輔導與服務過不少企業的舞弊偵防業務,並擁有最難拿到、全台灣合格人數不超過兩位數的舞弊稽核師證照,他以實務經歷與扎實的學理基礎,系統化剖析與分享舞弊相關知識與經驗談,讓讀者看待舞弊不再只是新聞報導的片面視角,而是從人性、經營、偵防、法律等面向全方位了解舞弊。

  2. 以台灣在地個案探討防堵舞弊議題:
  從台灣經濟史上最大的個人型經濟犯罪、南港輪胎與鴻海老臣收賄達上億的回扣案,到台積電的員工竊密案,甚至是水餃店員工每次結帳都A掉1顆水餃的錢,本書生動描述的案例是讀者耳熟能詳的台灣企業個案,讀起來更有感。

  3. 舞弊偵防的10個開外掛密技:
  坊間少見能針對特定舞弊手法傳授破解技巧的書籍,作者深入淺出說明自己如何借助科技與數位鑑識妙招,為10種弊案更快找到關鍵的破案線索,讓經營者、管理者、職務與防弊相關的人員在建構企業體制時,有實用的參考做法。

  4. 收錄舞弊偵防資源懶人包:
  書後整理出值得一看的影片與書籍,以及好用的調查資源,對於舞弊詐騙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免去盲目摸索之苦。
 
力讚推薦


  我花了三天就看完全書,而且還想再看。本書巧妙引用了台灣本地的案例做為多數章節的開頭,讓讀者對於每一個議題自然產生連結,再配合上流暢的文字描述,和最後的理論印證,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因為過度的理論分析而覺得枯燥,但又能從書中得到應有的知識,作者筆法相當高明。──李華驎,《公司的品格》作者

  智敏的新書是一本非常適合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閱讀的重要著作,……從公司治理、法令遵循到科技發展帶來新的舞弊偵防工具如何運用,以及完成調查後如何找回公道,真是刻畫深入的一頁頁白領、財經犯罪者眾生相。──林志潔,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法學院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原以為這會是一本很嚴肅、充滿艱深專業術語的書籍,開始閱讀後發現,原來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閱讀此書可充分感受作者在舞弊案例蒐集整理之用心、對防弊最佳實務鑽研之深入。……本書以許多古今中外、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舞弊案例貫穿,就像看一部扣人心弦(有時難以置信)的舞弊連續劇。──林嬋娟,臺灣大學會計學系教授

  這本書對你來說最棒的價值就是:它會在你的腦袋中裝入一個自動警報器,未來在簽署各項合作備忘錄時,心中警鈴就會不斷響起來提醒你。──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律師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现代企业治理中常见的舞弊行为模式与应对策略,为企业管理者、审计专业人士以及所有关注公司财务健康与合规性的读者提供一套实战化的分析框架和风险识别指南。我们聚焦于揭示那些潜藏在复杂商业结构和财务报表背后的欺诈陷阱,并提供一套切实有效的防御机制。 第一部分:舞弊的生态学——理解动机与机会 本部分将构建对企业舞弊行为的宏观理解框架。我们首先探讨促使个人或组织实施舞弊的“舞弊三角”理论的现代演变,即压力(或动机)、机会与理性化。通过分析大量真实案例,我们将区分战略性盈余管理(Window Dressing)与蓄意欺诈(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之间的微妙界限。 动机的剖析: 详细分析高管薪酬结构、业绩压力(如股价承诺、并购对赌)、个人财务困境以及企业文化对舞弊行为的驱动作用。特别关注“英雄主义式”的舞弊,即管理层为了“拯救”公司而采取的极端财务操作。 机会的构造: 机会是舞弊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本书将重点解析内部控制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如职责分离不充分、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缺失、以及信息系统权限设置的漏洞。我们会探讨如何在快速增长或组织变革期间,控制环境被有意或无意地削弱。 理性化的陷阱: 探讨舞弊者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构建心理上的合理性,例如“大家都这样做”、“只是暂时周转”或“公司需要这个数字”。深入研究企业内部的道德滑坡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建立强有力的道德规范和“零容忍”文化来阻断这一路径。 第二部分:舞弊的四大经典手法与识别路径 本部分将对企业中最常见的四类财务舞弊手法进行深度技术性拆解,并提供针对性的审计和尽职调查技术。 一、行贿与回扣(Bribery and Kickbacks)——腐败的隐秘网络 此章节聚焦于企业如何通过非法的资金转移来获取不正当商业利益,以及这些交易如何在账簿中被隐藏。 操作手法解析: 详细分析“虚假发票”、“影子公司(Shell Companies)”的设立与运作、项目外包中的价格操纵、以及利用海外子公司进行资金回流的复杂路径。 识别线索: 讲解如何通过分析供应商名录的异常性(如地址相同、新注册的供应商、缺乏资质的供应商)、采购价格的离散度分析(Price Variance Analysis)、以及员工报销记录中的可疑模式(如频繁且金额接近阈值的报销)来锁定潜在的腐败行为。我们还将探讨反洗钱(AML)视角下对大额或跨国资金流动的监控重点。 二、挪用资产(Misappropriation of Assets)——内部控制的“黑洞” 本部分侧重于对公司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直接盗取,这是最常见的舞弊类型之一。 现金与存货的盗窃: 探讨“先销货后记账”、“虚假采购入库”等手法如何导致存货短缺。分析现金业务中“截留收入”和“虚增费用”的对应关系。 工资单与费用报销的滥用: 深入研究“幽灵员工”(Ghost Employees)的设置、薪资的虚增、以及利用高管审批权进行的过度或虚假报销。重点分析利用电子审批系统权限进行系统性舞弊的风险。 资产的转移与抵押: 如何利用固定资产的虚假处置或不当抵押,将公司资产转移至关联方或个人名下,并探讨如何通过资产清查和产权文件交叉核对来揭露此类行为。 三、掏空企业(Asset Stripping and Value Diversion)——系统性蚕食 本部分关注的舞弊行为更为隐蔽和系统化,其目标是逐步将公司价值转移至股东或关联方手中,而非单次的盗窃。 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定价: 详述如何通过不平等的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将利润不合理地转移到低税率或受控的子公司,或通过高价购买关联方资产来输送利益。 债务与担保的滥用: 探讨利用公司名义为关联方提供过度担保、或通过设立空壳子公司吸收公司资金后再宣布破产的“借壳跑路”模式。 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的低价转让: 分析将核心技术、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以低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转移给新设的关联公司,以达到掏空上市主体的目的。 四、假账与财务报告操纵(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数字的游戏 这是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最具破坏性的舞弊形式,旨在扭曲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收入确认的激进处理: 深入分析“提前确认收入”、“虚构销售”与“渠道压货”(Channel Stuffing)的实务操作。探讨软件、订阅服务等特殊行业收入确认的陷阱。 费用与负债的资本化: 研究如何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如研发费用、营销费用)错误地资本化,或故意低估负债,尤其是或有负债的披露不当。 资产的虚增与减值规避: 关注商誉的盲目膨胀、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不足,以及对存货价值的虚高评估。分析“洗大澡”与“平滑收益”之间的财务操作权衡。 第三部分:构建企业免疫系统——治理与审计的未来 最后的这部分将从积极防御的角度,提供构建强大内部控制和高效审计机制的蓝图。 高级数据分析在舞弊侦查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Benford's Law(本福特定律)分析数字分布、时间序列分析识别异常波动、以及网络分析(Graph Analysis)来揭示隐藏的关联方网络。强调利用AI/ML工具进行持续监控的重要性。 健全的治理架构: 强调独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实质性作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资源保障。探讨如何通过“吹哨人”制度的有效激励与保护,将内部员工转化为第一道防线。 嵌入式合规与文化重塑: 强调合规不应是孤立的部门职能,而应嵌入到业务流程和决策制定中。讨论如何通过高层领导的言传身教,将“诚信至上”的文化落实到每一个财务决策的底层逻辑中,从而从根本上压缩舞弊发生的空间。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超越教科书上的理论描述,掌握在复杂商业环境中识别、预防和应对财务舞弊的实战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智敏


  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系、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擁有舞弊防治專業界最難拿到的國際級黃金證照──舞弊稽核師證照(全台目前取得這項證照的人數不超過兩位數)。現任《財星》500 大公司駐美內部稽核經理,協助進行舞弊調查、偵測與預防等工作。閒暇之餘亦於部落格發布平台「Medium」撰寫舞弊相關的電子刊物「破弊修煉手冊」,並在電腦稽核協會、台灣舞弊防治與鑑識協會、證券公會、金融研訓院等專業組織講授防弊課程,也應教授之邀到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學校穿插幾堂舞弊調查與鑑識會計的課程。

  除舞弊稽核證照外,亦擁有資訊管理、人工智慧、舞弊稽核、內部稽核、洗錢防制等專業證照。過去在日商擔任資訊人員,也於四大之一的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顧問,輔導的專案涵蓋內部控制強化、企業流程再造、數據分析、資訊安全、企業全面風險評估、弊案調查等,輔導的客戶類型多元,包含金融、電信、製造、零售、生技醫療等產業。

  於舞弊防治團隊服務五年期間,接觸的弊案包含牽扯中國國企的上億詐貸案、知名日商財報舞弊案、上市公司近七千萬的薪資詐領案、資深女會計掏空上千萬的旅行社弊案、農產品公司的採購弊案;合作交手的對象,不僅是氣噗噗的老闆、賺很大的律師、霸氣的檢察官、不願立案的公安,面對狡猾的舞弊犯、惡言相向的供應商更是家常便飯。


 

图书目录

【推薦序】
看完還想再看的防弊議題好書 李華驎
受信任的犯罪人──企業、舞弊與白領犯罪 林志潔
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  林嬋娟
在你的腦袋裝入自動警 報器,是本書最棒的價值 楊貴智

【前言】我們一路奮戰,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第1部 舞弊犯偷天換日把戲
LESSON 1 從百億大盜案看什麼是舞弊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舞弊?
 我們與舞弊行徑的距離,原來這麼近

LESSON 2 在職場叢林中的舞弊樹
 最常發生的資產挪用
 四種貪腐的行為模式
 在面子與裡子抉擇的財報不實
 ※弊知課:關於舞弊稽核師協會與舞弊稽核師

LESSON 3 社會在走,防弊常識要有
 職場之外的眾多舞弊
 被騙都是受害者自己的問題?

LESSON 4 在舞弊面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舞弊究竟干我什麼事?
 破弊之道

LESSON 5 舞弊犯的三角習題
 經典的舞弊三角
 舞弊三角再進化
 ※弊知課:白領犯罪

LESSON 6 如果舞弊犯接受真情採訪
 沒有舞弊犯一開始就想當壞人
 很多舞弊犯根本沒意識到自己行為不對
 舞弊者多半沒想過後果會這麼嚴重
 決策過程並不是全然理性
 批評舞弊犯之前,請先設身處地想一想

第2部 當公司治理破了大洞
LESSON 7 每分鐘,可能就有一家企業成為舞弊的受害者
 祭出死刑都擋不住貪官搶著破舞弊紀錄
 有效管理風險的五大要素
 ※弊知課:內部控制權威組織COSO

LESSON 8 舞弊,是公司不容忽視的管理風險
 舞弊風險管理架構五大要素
 非常現實的實務困境
 請相信天網恢恢

LESSON 9 告訴我,舞弊怎麼查
 誰該負責查弊
 查弊沒有那麼容易
 有效率的調查架構

LESSON 10 從各種異常窺見舞弊端倪
 越早發現舞弊,絕對越好
 人的異常行為
 企業營運的異常交易

LESSON 11 舉報機制要「玩真的」才見效
 為什麼需要舉報機制
 舉報機制到底有多好
 各種舉報管道與其優缺點
 舉報機制成功關鍵
 揭弊不能沾沾醬油就走人

LESSON 12 企業文化對防弊的重要性
 別低估誠實正直的企業文化
 員工誠實保證保險
 職能分工,發揮牽制效果
 員工篩選
 採取職務輪調或強制休假,有嚇阻作用
 設計舞弊認知教育訓練
 簽君子協定
 舞弊預防的兩難

第3部 舞弊偵防殺手級應用
LESSON 13 【員工竊密】規則型分析歸納犯者共通點
 竊密者的共通點
 規則+數據分析,定位可疑洩密者
 ※弊知課:數據分析的迷思

LESSON 14 【炒貨行為】離群值偵測異常的售價
 如何知道售價超過多少才是異常?
 ※弊知課:用二維矩陣清查可疑經銷商

LESSON 15 【造假紀錄】班佛定律是假帳殺手
 讓假帳現形的奇葩定律
 ※弊知課:班佛定律的應用限制

LESSON 16 【惡意倒帳】分類演算法是篩選海量電郵的神助手
 加標籤訓練電腦做電郵分類
 ※弊知課:機器學習的決策樹

LESSON 17 【內神通外鬼】簡單好用的迴歸分析
 一條迴歸線拿回800多萬的溢付佣金
 ※弊知課:監督式學習

LESSON 18 【客戶個資外洩】抓出異常存取紀錄的叢集演算法
 以行為模式設定偵測規則
 ※弊知課:非監督式學習

LESSON 19 【幽靈員工詐領薪資】辨識技術加速破弊
 辨識技術破譯犯罪集團暗號
 ※弊知課: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差別

LESSON 20 【廠商借屍還魂】資料比對妙招找出黑名單廠商
 善用政府公開資料查出異常付款
 ※弊知課:數據分析的第三元素──工具軟體

LESSON 21 【竄改資料】數位鑑識處理數位證物
 數位鑑識與隱私侵犯
 數位鑑識人員的密碼破解大絕
 ※弊知課:數位鑑識採證要留意性別差異

LESSON 22 【湮滅罪證】還原檔案找到關鍵證據
 數位鑑識人員喜歡找出被刪除的資料
 ※弊知課:檔案無法還原怎麼辦?

第4部 弊案背後的公道
LESSON 23 完成舞弊調查後,一切才開始
 比查弊還難的後續工作

LESSON 24 要不要提告,這是大問題
 報案前要做的功課
 提告與訴訟策略

LESSON 25 受理舞弊提告與調查的單位
 向哪個單位報案比較好?
 棘手的跨國訴訟

LESSON 26 收賄舞弊犯判什麼罪?
 收受賄賂罪和你想的不一樣

LESSON 27 法律挺吹哨者嗎?
 吹哨者需要安心的靠山

LESSON 28 財報不實責任大,獨董和會計師難自保
 獨董逃難潮
 一夕解體的會計事務所
 舞弊稽核師也無法勝任的案件

【結語】歷史給人類的教訓
【附錄】舞弊偵防資源懶人包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1917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3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1

看完還想再看的防弊議題好書

 
  「我用三天就看完了這本書,而且非常喜歡。」──嗯……我說的。

  去年12月,收到了一封來自Jimmy Kao的email,請益如何讓出版社願意出他的書。基於當初出書時同樣受到許多不認識網友的幫忙,我告訴他目前出版業的難處,建議他可以改以出此書對出版社的影響力著手。

  幾個月後再次接到Jimmy來信告知,已獲得商周集團的支持,並探詢為新書寫推薦的可能。當時的心情其實很矛盾,一則為新書能出版而高興,但也為寫序而發愁。

  原因很簡單,企業防弊這種議題就像你和老人談政府財政破產,還是和年輕人談飲食健康一樣,每個人都會告訴你這件事很重要,但實際上根本沒人在乎。其次,這種書就像資深查帳員寫查帳實務一樣,寫得太詳細,90%的人都沒興趣;寫得太一般,連剩下的10%也不買單──這是個很難拿捏的題材。不過更重要的是第三個原因──我不喜歡讀教條式、內容枯燥的書。

  所以當下,我很客氣的回文「企業防弊非我專長,掛名推薦可以,寫序最好另請高明。」然而這在數週前試讀本書初稿後,我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我花了三天就看完全書,而且還想再看。我想很多買過書的人都知道,一本書看不完的痛苦,或是能流暢看完一本書的痛快。

  本書巧妙引用了台灣本地的案例做為多數章節的開頭,讓讀者對於每一個議題自然產生連結,再配合上流暢的文字描述,和最後的理論印證,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因為過度的理論分析而覺得枯燥,但又能從書中得到應有的知識,作者筆法相當高明。

  縱觀全書,個人最有感的為LESSON 5中「沒有人會一覺醒來,就決定自己今天開始要做一個舞弊犯」,談及潛在犯罪者的心理誘因與制度上缺失;以及LESSON 26「收賄舞弊犯判什麼罪」,談及台灣整體立法與司法制度問題。

  現今台灣民意一面倒的認為,司法不公是因為恐龍法官或法官收賄,而提出國民法官制時,你有沒有想過,或許真正的關鍵是出在法律條文根本就有問題?

  近年來公司治理成為顯學,但台灣目前仍多著重於公司經營者,是否利用制度缺漏圖利自己而剝奪外部股東權利。事實上一個完整的公司治理制度,不只是老闆該被管治,中高階經理人都應被納入其中。

  很高興台灣能有這麼一本以在地個案討論防堵舞弊的書,更進一步強化台灣企業內稽內控機制的完整。十分樂意能將此書推薦給大家,也希望大家除了買一些「我靠股市賺十億」這種書外,能給台灣分享個人經驗實務的本地創作者更多的鼓勵!

李華驎,《公司的品格》作者

推薦序2

受信任的犯罪人──企業、舞弊與白領犯罪


  前兩天剛好在進行一個確定判決案件的回顧,案件涉及規模龐大的建築公司內部的犯罪行為,一如大衛‧弗里德里克斯(David O. Friedrichs)在《受信任的犯罪人:當代社會的白領犯罪》(Trusted Criminals: White Collar Crim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暫譯)一書中,對企業組織內白領犯行者的描述:在高階的負責人,以組織體內事務分層負責,自己欠缺主觀的故意要件為理由,提出「I dont know」(我不知情)抗辯;至於其下屬的實際經手人員,則以一切行為均依照上級指示所為,自己並無裁量權,提出「follow orders」(遵照命令)抗辯。這些現象,充分顯現出在組織體內要發現舞弊、稽核舞弊、究責舞弊,以及預防舞弊的困難和重要。

  Jimmy(智敏)的新書《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是一本非常適合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閱讀的重要著作,本書共分四部二十八個章節,從公司治理、法令遵循到科技發展帶來新的舞弊偵防工具如何運用,以及完成調查後如何找回公道,真是刻畫深入的一頁頁白領、財經犯罪者眾生相。

  我從2007年進入財經與白領犯罪的研究領域,雖說曾有律師的執業經驗、亦曾擔任國內許多重大財經犯罪案件的鑑定人、或者為某些案件提出專家意見,但10幾年來的研究累積,依然不時讓我有種必須「追著日新月異的犯罪手法跑」的感嘆。尤其在人流全球化、金流全球化、物流全球化的今日,舞弊的工具更為多元、財務結構更為複雜、證據更為幽微隱密、金流斷點更容易製造,無一不是提高了舞弊被發現、甚至被預防的困難度。

  「舞弊」(fraud) 的基本元素就是「騙」,騙大概可以分類為兩種方式,一種是:明明是這樣,但你說成那樣;一種是:明明是那樣,但你隱瞞不說。以這個基底出發,可以演化出各種千變萬化的態樣,例如:貪腐、資產或智慧財產的挪用或盜取、財報不實、資本市場的圖利和套利行為,以及為了掩飾隱匿這些行為而伴隨的地下匯兌、洗錢、滅證、偽造文書、妨害司法等犯罪。

  Jimmy的書中對各種犯罪樣態和成因都有深入淺出的討論,作為一個法學研究者和推動法制改革者,又研究過許多的白領財經犯罪,我對於他書中談及很多舞弊犯「欠缺不法意識」感觸很深。Jimmy分析為何舞弊者欠缺不法意識,原因包括:(1)商場陋習大家都這麼做、(2)法規的模糊或漏洞、(3)商業行為或號稱創新模式的灰色地帶,以及(4)專業人士如董事甚至律師會計師的背書。這幾件事確實是值得深入討論的,尤其,法律人應該是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重要的守門員,看到在商業犯罪或金融犯罪中,法律人淪為犯罪者的工具或幫凶,實在令人汗顏,該是我們專業社群應反省、並提高自律門檻的要務。

  企業當知,興利與除弊,並非對立,尤其在違反法律風險代價高昂的今日,除弊即為興利(試想,研發成本如此之高,結果卻因為沒有守護好營業祕密、被對手整碗端走、占盡先機,自己還能有什麼市場競爭優勢可言),對於舞弊的預防和偵查,對於稽核人員的挹注和支持,就是對企業最好的投資。

  Jimmy在自序中說:我們一路奮戰,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我說,這個期待還不夠啊!因為我們一路奮戰,不只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更為了用我們自己的光芒,照亮許多黑暗的時刻。私部門的舞弊稽核人員,就像公部門的政風人員,公部門的政風人員,就像私部門的舞弊稽核人員,這些專家,就是調整組織體的體質、強健組織體身心的重要養分,因為若沒有他們,組織體就會生病、發燒、甚至腐敗、潰爛。除了感謝他們的付出,也希望這一本好書能讓更多人對於白領財經犯罪有所認識,在企業有能力併購國家的時代,讓組織體的治理、舞弊的防制體系,能更加健全。

林志潔,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法學院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推薦序3

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


  很榮幸受邀幫高智敏先生的大作寫推薦序,原以為這會是一本很嚴肅、充滿艱深專業術語的書籍,開始閱讀後發現,原來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

  這本書定位在舞弊入門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但涵蓋之主題相當廣泛且應時。除舞弊基本知識(何謂舞弊、何以發生舞弊)外,還包括舞弊預防、偵測與調查之核心議題,現代科技(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數位鑑識)於舞弊偵防之應用,以及舞弊調查相關的法律及公司治理問題(如吹哨人制度)等。對商管、法律、社科學生,這是一本頗具參考價值的舞弊入門書籍。

  作者具舞弊稽核師(CFE)資格,曾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舞弊稽核師,目前擔任國外上市公司內部稽核。閱讀此書可充分感受作者在舞弊案例蒐集整理之用心、對防弊最佳實務鑽研之深入。作者無私的分享累積多年的專業知識與經驗,還將書中提及之相關影片與書籍貼心整理成舞弊偵防懶人包,提供很不錯的舞弊補充教材。

  本書以許多古今中外、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舞弊案例貫穿,就像看一部扣人心弦(有時難以置信)的舞弊連續劇。的確,舞弊層出不窮、手法推陳出新,我們與舞弊行徑的距離,原來這麼近。大家耳熟能詳的舞弊三角,即產生舞弊的三大因素──誘因/壓力、機會與行為合理化,儘管是舞弊偵防很完整的理論基礎,但現實社會這些因素一直存在,再好的制度或規範亦無法保證完全無舞弊情事。作者點出,接受舞弊可能存在之事實,才能看見真相,採取正確之因應措施。防弊目的不在杜絕任何舞弊,而是在有限資源下防止其擴散而釀成重大弊案。

  閱讀本書期間,七月底台北地檢署偵結遠航掏空超貸案,包括三位現任公股銀行董總因涉超貸遭到起訴。隔天又爆出另一大弊案,檢調大動作搜索6名跨黨派現任或前任立委,疑收賄介入SOGO經營權之爭。昨天,金融時報報導,英國稅務當局(HMRC)控告美國GE 不實稅務申報,要求補繳10億美元稅金 (2020.8.4)。這則消息開頭就說,GE曾是2012年獲HMRC頒獎的大公司之一,如今成為HMRC控訴對象,令人不勝唏噓。

  看到GE涉及的稅務訴訟新聞,讓我聯想到2014年5月,我參加在政大舉辦的亞太商學院聯合會議,聆聽安隆公司前財務長法斯陶(Andy Fastow)一場令人震撼的演講。印象最深刻的是,演講一開始他一手拿出榮獲《財務長雜誌》(CFO Magazine)2000年最佳財務長的獎盃,另一手拿著紅色囚犯證,然後很直率的說,同樣的交易手法讓他獲獎也讓他入獄!他說起初實在無法接受近80項詐欺的指控,他認為他的財務操作行為沒有違法,何況還有董事會、會計師、律師、投資銀行當守門人。最後他悟出道理,原則才是關鍵,而非是否違法。他提醒,法律漏洞處處可見,真實世界充滿灰色地帶,看似不違法的手法依然存在。

  回頭看,法斯陶的舞弊預警不幸言中,舞弊連續劇繼續上演中。舞弊案例提醒我們,創新與詐欺通常只有一線之隔,公眾人物、指標企業尤應警惕,以最高的標準(而非是否違法)要求自己。防弊人人有責,一般大眾亦應隨時保持警覺,勿恃「弊」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舞弊守門人。
 
林嬋娟,臺灣大學會計學系教授

推薦序4

在你的腦袋裝入自動警報器,是本書最棒的價值

 
  談到舞弊,大家想到的都是新聞媒體常見的上市櫃公司、跨國企業或者政府部門等弊案,也因為通常只有這樣等級的弊案會登上新聞版面,因此我們都誤以為弊案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

  但曾有當事人帶著焦慮或氣憤的心情來到事務所討論案件,因為他以投資朋友供其開設工廠,但過一年才發現該名朋友名下另有一間從事相同產業的公司,藉由作帳及採購方式將金錢搬運到自己的公司,氣得跳腳。也有當事人與建商合建房屋,結果工程尚未完成,建商就捲款逃跑不知去向,讓當事人搬入新屋的美夢破碎,甚至要獨自面對其他房屋買家的質疑。事實上,只要我們行走江湖,就有可能於遇人不淑。

  但因為我們的文化對於「人性本善」一事有著過度的依戀,在親朋好友間不方便相互檢核彼此的所作所為,因為這樣不僅容易破壞和諧而傷害合作默契,更可能招來批評。而這樣的文化氛圍則凸顯了這本書的價值,因為作者高智敏在本書中以系統化的方式提供我們思考「防弊」的方法論,例如舞弊三角讓我們檢視弊案從何而生、內控整合性架構協助我們思考如何設計防弊機制,以及職能分工來避免出現隻手遮天的情況。而本書在理論之外也提供非常多案例,讓讀者對於舞弊的樣貌能夠擁有更多具體的想像,並藉此連結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身為律師,當然要藉機呼籲各位讀者:在從事各項交易合作前,一定要找律師諮詢相關的合作計畫,不僅讓律師協助確認合作內容沒有違反各項法律強制禁止規定,也讓律師協助確認合約架構設計符合自己利益,同時不會讓自己身陷無法度量的法律風險之中,否則簽名之後才來後悔,已經萬事莫及。

  可惜的是,你通常不會身邊隨時有律師,因此這本書對你來說最棒的價值就是:它會在你的腦袋中裝入一個自動警報器,未來在簽署各項合作備忘錄時,心中警鈴就會不斷響起來提醒你:這個合作架構是否具有防弊機制、是否創造舞弊空間容忍對造上下其手?別忘記,傷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最信任的人。這句話總結我讀完本書的感受,也是我的律師執業經驗中得到最深的領悟。

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律師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金融業待久了,對「數字背後的故事」特別敏感。我總覺得,每一筆交易的背後,都有一個動機。這本《舞弊現形課》提到「掏空」和「假帳」,這兩個詞彙在我們業界聽起來就是最致命的兩顆不定時炸彈。我希望作者能用非常具體、甚至是「手把手」的方式,拆解那些複雜的金融工具或會計科目是如何被用來進行「美化」或「侵吞」的。例如,透過關係人交易進行資產轉移,或者如何利用金融衍生性商品製造虛假利潤。我對那些技術層面的細節很感興趣,畢竟,很多舞弊案之所以能得逞,就是因為一般人看不懂那些會計師編造的「魔法」。如果這本書能將這些高深的會計操作,轉化成一般讀者也能理解的「犯罪手法解析」,那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工具書。它不該只是給稽核師看的,它應該是給所有關心公司永續經營的人,一份必讀的「防範手冊」。

评分

我對「行賄」這個主題特別有感觸。在許多亞洲的商業環境裡,所謂的「人情往來」或「招待費用」,常常是一條模糊的界線,一不小心就滑進了行賄的陷阱。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如何從「費用科目」中揪出「非正常」的支出,那將會是非常實用的防弊心法。行賄往往是為了取得不當的商業利益,而這些利益最終都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只是隱藏得比較深。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在不同行業(例如工程營造業、政府標案相關產業)中,常見的「灰錢」流動模式。此外,現在的企業舞弊越來越國際化,跨國的資金轉移和洗錢行為也越來越普遍,如果書中能觸及到國際稽核準則與台灣實務上的差異,以及如何利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的某些模糊地帶來進行操作,那將大大提升這本書的深度與實用性,讓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當代企業治理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评分

最近我身邊有個朋友的公司就爆出類似的弊案,雖然規模不大,但牽扯出來的人事鬥爭和金錢糾葛,搞得大家心力交瘁。那個案子裡,最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麼明顯的漏洞,董事會竟然都沒有人發現?這就讓我聯想到這本書的標題——「直搗企業治理漏洞」。企業治理聽起來很宏大,但說穿了,就是權力制衡的藝術。當董事會由一言堂主導,獨立董事形同虛設,那舞弊的溫床自然就形成了。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針對台灣特有的「家族企業」治理結構,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畢竟,在許多台灣家族企業裡,「人治」遠大於「法治」,親信當道,專業被排擠,這種結構性的問題,才是滋養舞弊的土壤。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治理改善建議」,讓股東或員工在面對這種僵化體系時,知道可以從哪裡著手施力,那就功德無量了。希望它不只是揭露黑暗,更能提供一盞照亮改革道路的明燈。

评分

哎呀,說真的,現在台灣的商業界,光是聽新聞裡那些什麼內線交易、財報造假的新聞,就覺得心寒。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辛苦賺來的血汗錢,投到股市裡,結果常常是被那些大老闆的貪婪給吞噬。這本《舞弊現形課》,它的切入點非常犀利,直指「稽核師」這個角色。你想想,連最應該負責把關的內部稽核或會計師,如果自己都跟著一起「共舞」,那誰來抓弊?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反偵測」思維,而不是光講那些理論,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能從書中學到如何從財務報表的蛛絲馬跡中,看出管理階層的「誠信指數」。例如,資產負債表的結構突然變化、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異常拉長,這些在一般人眼裡可能只是數字波動,但對於一個訓練有素的稽核師來說,可能就是警報器響起了。我比較在乎的是,書中對於如何建立「企業文化」來預防舞弊,會不會有深入的探討?因為我覺得,再嚴謹的制度,如果老闆本身品行不端,那制度再多也是形同虛設,最終還是得靠自上而下的正直風氣才能真正「掃除財務地雷」。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人心頭一震,「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這聽起來就像是把那些西裝筆挺、坐在高樓大廈裡,手握權柄的「會計師」們,拉到陽光下,扒開他們光鮮外表底下的那些小九九。我最近剛好在幫朋友看一家上市公司的年報,看到那個營業利益率跟同業比起來,怎麼看都覺得怪怪的,明明市場都在萎縮,他們的數字卻是逆勢成長,那時候我就在想,是不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這本書如果真能像書名說的,把那些行賄、挪用公款、甚至更誇張的掏空手法一一揭露,那對我們這些在外頭摸爬滾打的基層員工或小股東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不能深入淺出地解釋那些複雜的「假帳」手法,畢竟教科書上的東西都太理想化了,現實世界裡的舞弊招數往往更狡猾、更隱蔽,需要有實戰經驗的人才能一眼看穿。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分析,讓我未來在審視財報或是公司決策時,能多留個心眼,別被那些數字遊戲給騙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