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個人格原型:從神話模型到心理分析,幫助你了解人性,並打造獨一無二的角色與故事 (電子書)

45個人格原型:從神話模型到心理分析,幫助你了解人性,並打造獨一無二的角色與故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維多利亞•琳恩•施密特
图书标签:
  • 人格原型
  • 心理分析
  • 角色塑造
  • 故事创作
  • 神话学
  • 人物性格
  • 写作技巧
  • 电子书
  • 心理学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對心理學家來說,原型像一種心理指紋,能夠揭示個人的人格細節。
對創作者來說,原型是打造栩栩如生角色的藍圖。

  什麼是「原型」(archetype)?
  它是一系列超越文化疆界、舉世通用的無意識形象模式,存在於神話、文學和藝術之中。

  神話是人類說故事傳統的起源。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相信,「原型」以神話角色的形式,存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它體現了我們在進化過程中一些基本的人類形象,能夠喚起我們的最深層情感。

  每一種「原型」都有一組自己的價值判斷、意義和性格特點,代表人類不同的基本慾望,而所有曾經深深打動我們的角色,其實也都體現了某種原型,凸顯了人類特定的慾望、追求、價值觀,所以可以深入閱聽者內心、引發共鳴。

  這些原型幫助角色具備強勁的「性格弧線」,展現角色在故事中的性格變化。每個成功的角色,都會在故事的進程裡學習並成長,到了結尾,該角色應該成為一個從旅程中學到許多的「嶄新」人物。

  以心理學為根基,
  從原型出發,深入角色內心,
  因為,原型比你更了解人。


  了解人性,剖析角色
  你喜歡成為受矚目的焦點,即使你可能不承認;你在乎表達自我,聰慧又富有創意,感性與感受力極強——這是哪一種原型的人?這樣的人害怕什麼、最關心什麼?是什麼動力在驅策這種人向前?

  你知道你筆下的角色是哪一種人嗎?你了解他/她嗎?
  不懂人,怎麼寫人的故事?
  每個創作者在寫故事時,多少會遭遇瓶頸。
  你是否曾經自問:「也許這個故事設定沒那麼好?也許我該換個故事寫?」
  不,別輕易放棄你的故事。有問題的可能不是故事,而是你的角色。
  因為你沒讓他有血有肉有靈魂,所以你無法了解他/她,所以無法讓故事好好走下去。

  角色是故事前進的動力
  如果你的角色沒有足夠的「養料」支撐,故事就會無以為繼:
  如果他/她只是一般人熟悉的那些刻板印象,就絕無可能發展成新穎、激動人心的角色,吸引觀眾或讀者投入、產生共鳴;
  如果你只做了淺薄、扁平的設定,就不可能說出他/她的動機、目標或恐懼,將故事好好地向下挖深、向下開展。

  • 唯有詳盡瞭解這個角色的各個面向,家庭、文化、階層和年齡如何影響這個角色的本質,才能精準描述他在故事裡遭遇任何情境時會做出什麼反應、有什麼作為。

  • 推動故事前進的不是你設定的轉折點,而是面對轉折的情境時,你的角色會有什麼反應。角色的所有作為,不是因為你要他這麼做,而是出於他的本性,也就是來自原型。

  • 判斷好劇本/好故事的基準之一:情節是被角色自然而然驅動,還是被外來的事件牽著走?

本書特色

  ◆結合希臘、埃及神祇與榮格的人格原型理論
  從16名古典神祇出發,每位神祇各自衍生出正派、反派的角色原型,提煉出32種主要角色原型,再搭配13種配角原型,並具體剖析構成各原型骨幹的關鍵:
  • 例1:阿芙蘿黛蒂(維納斯)延伸出「魅惑繆思」、「蛇蠍美女」正反兩派原型
  • 例2:阿特蜜斯(黛安娜):延伸出「亞馬遜女戰士」、「蛇髮女妖」正反兩派原型
  • 各種原型關心什麼?害怕什麼?鞭策他/她的動力是什麼?
  • 其他角色怎麼看待此原型?最適合搭檔哪些原型的人?該原型的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
  每個原型都有自己的一套動機、恐懼和掛心的事物,這些都會推動角色前進,也推動情節發展。

  ◆列舉經典影視作品中的角色、文學中的形象或歷史人物,幫助你掌握角色原型的重點。比如:
  • 電影《星際大戰》中的「天行者」路克、《駭客任務》的尼歐,屬於男性「救世主」原型
  • 電影《鐵達尼號》的蘿絲、《魔鬼終結者》的莎拉康納,屬於「亞馬遜女戰士」原型
  • 影集《星際爭霸戰:重返地球》的史巴克、經典文學《傲慢與偏見》的達西,屬於「商人」原型
  • 經典文學《綠野仙蹤》中的桃樂絲、《大亨小傳》的黛西屬於「天真少女」原型
  這些角色,都遠比他們的原型更為豐富,但正是這些原型激發了創作者的想像力,得以用更多的細節塑造出這些生動的人物,成為經典的影視或文學角色。

  ◆從理解原型出發,幫助你學會運用原型來創造獨特的角色,開展原創的故事。
  •運用原型的時候也需要發揮創意:《黑道家族》(The Sopranos)影集裡黑幫老大東尼是這個原型,《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影集的傑瑞‧史菲德則是此一原型的喜劇變化版;《異形》(Alien)裡的雪歌妮薇佛角色的原型是「雅馬遜女戰士」,《麻辣女王》(Miss Congeniality)裡的珊卓布拉克角色也是!

  •結合不同的原型,讓角色更真實:就像我們所有人,一個角色的性格裡可能有多種原型,通常由其中一個主導,尤其當處於壓力之下,主導的原型會出面接管,構成角色的一致性。

  ◆為角色選擇「陰性旅程」或「陽性旅程」,擴充你筆下的故事
  「陰性」係指主角深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整個故事中從頭到尾一直在改變,從覺醒到重生,例如《鐵達尼號》的羅絲;「陽性」指主角一直抗拒內心的改變,直到必須做出抉擇,是要覺醒後取得勝利,抑或抗拒改變後失敗,例如《白鯨記》的亞哈船長。

  成功的人物塑造不脫心理原型。
  角色的歷程就是一段自我再發現之旅。


  本書是故事創作者進行人物設定的必備工具書,引導他們為角色創作出有血有肉的豐富形象,以此為基礎上再加入情節,幫助筆下的人物踏上他們應該選擇的旅程。

  對於那些只是單純喜愛故事的一般讀者,本書不只可以教會他們解構文學、影視作品,懂得歸納角色的性格特質,發現他們與其選擇的旅程之間的必然性,成為「深度」閱聽者,更可以透過本書真正地認識自己,解開你一直不明所以的性格之謎,因為,「原型」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專業推薦

  ◆故事寫作
  子雍|故事結構課程講師
  東默農|知名編劇講師
  郝譽翔|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劉梓潔|編劇、作家
 
  ◆心理諮商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  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心理叢書作家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序)
图书简介:探寻人性的幽微与世界的广阔 书名:《镜厅之外:人类经验的几何学》 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专注于心理学理论的既定框架,而是将目光投向人类经验的广袤疆域,试图描摹出一幅由行为、环境、选择与偶然性共同编织而成的复杂织锦。我们不再拘泥于既有的“原型”或“模型”的标签,而是深入探究个体在面对生存困境、道德抉择以及意义追寻时所展现出的动态适应性与内在矛盾性。全书以跨学科的视角,融合了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细腻观察、古典哲学的思辨力量,以及现代复杂性科学的分析工具,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新的“人性地图”,而非既定的“性格说明书”。 第一部分:基石:被遗忘的“中性地带” 本部分着重探讨那些在传统分类体系中常被忽略的、处于“中间状态”的经验。我们挑战“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审视那些在特定情境下,个体表现出的行为与其核心信念之间的张力与错位。 “过渡性空间”的解析: 借鉴建筑学中的概念,我们分析个体在身份转变期(如职业更迭、重大失落或突发成功后)所处的心理“空置期”。这一时期,旧有的行为模式尚未完全瓦解,新的模式亦未形成,是创造力与脆弱性并存的温床。我们通过对历史人物传记中“沉寂期”的细致爬梳,展示了角色塑造中“酝酿”的重要性。 环境塑造的“非故意性”: 深入研究物理环境(如空间布局、光线、噪音)如何无意识地影响决策质量和情绪基调。例如,对特定“都市迷宫”中居民的长期观察显示,路径的不可预测性如何内化为一种持续的、低水平的警觉状态,进而影响其社交模式和风险评估。 “反常态”的价值: 探讨那些看似与主流社会期望相悖的坚持或怪癖,如何成为个体保持内在一致性的关键机制。这些“非主流”倾向,往往是抵御外部同质化压力的坚固屏障。 第二部分:动力学:选择、约束与涌现 本部分将焦点转向行动与后果的互动关系,强调人性并非静止的结构,而是一个持续演化的过程。我们关注约束条件如何意外地催生出未被预期的能力。 “摩擦力”的叙事权重: 传统的叙事倾向于赞美流畅的成功,而本书则着重研究“摩擦力”——那些在执行计划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阻碍、文化隔阂或认知偏差。这些摩擦并非纯粹的障碍,而是迫使思维进行非线性跳跃的催化剂。我们将分析在资源极度受限的群体中,如何发展出超越个体能力的集体智慧。 道德的“时间差”: 考察一个行为的道德定性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微妙的漂移。一个在当时被视为“必要的牺牲”,在十年后可能被解读为“鲁莽的独断”。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关键决策者的日记与后续反思,我们揭示了个人良知与历史评价之间的复杂拉锯战。 “偶然性”的系统性作用: 借助信息论的视角,探讨微小的、看似随机的事件(如一次错误的邮件投递、一个偶遇的陌生人)如何通过反馈循环,最终导致重大的生命轨迹偏离。这部分内容旨在挑战“宿命论”,强调在混沌系统中,对微小输入的敏感性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第三部分:场域:群体、边界与认同的流动性 此部分将视角从个体内部转向个体在群体中的存在状态,探索群体边界的渗透性及其对身份认同的塑形作用。 “非正式权力网络”的透视: 研究在任何组织结构图上都找不到的、由信任、共同的秘密或共享的幽默感构筑的非正式权力网络。这些网络如何决定信息流动的速度与真实性,以及个体如何通过在不同网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介”来维护自身的生存空间。 “边界模糊”的社会学意义: 探讨现代社会中,职业与个人生活、线上与线下身份的界限日益消融的现象。我们分析当这些边界变得模糊时,个体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持续在场”的压力,以及这种压力如何催生出新的“自我管理”策略。 集体记忆的“可塑性”: 考察一个群体如何共同构建和维护其历史叙事。这并非指简单的遗忘或扭曲,而是指在不同世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对同一事件的“感性侧面”所进行的持续协商与重新定义。理解这一点,对于创造有生命力的故事和可信赖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真正的角色,永远在被其所处的社群不断地重塑。 结语:走向“未完成的人”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欣赏人性的未完成性和多维性。我们不提供一个封闭的图谱,而是提供一套观察的工具,帮助创作者或思考者看到:真正引人入胜的角色与深刻的理解,诞生于模型失效的地方,诞生于个体在面对世界无穷的可能性时所做出的、充满矛盾却又无比真实的挣扎。阅读此书,意味着接受人性的持续敞开,并拥抱其中固有的复杂与不确定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維多利亞•琳恩•施密特 (Victoria Lynn Schmidt)


  國際公認角色原型研究專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影課程畢業,獲加州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寫作碩士學位,也是一位心理學博士,著有《進階寫作技巧》(Advanced Writing Techniques: Secrets)、《一月一書》(Book in a Month)、《故事結構設計師》(Structure Architect)等。寫作之餘,她也在好幾所大學開設課程,傳授她的寫作相關研究與技巧,有不少學生成為暢銷作家並榮獲文藝獎項。和大多數寫作書不同的是,她的著作都奠基在紮實的研究工作上。

譯者簡介

謝靜雯


  專職譯者,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小說譯作有《失物之書》、《好預兆》、《夜行馬戲團》、《失落的秘密手稿》、《綠島》等,以及漫遊者文化出版《莎士比亞故事集:莎翁四百周年紀念版》、《安徒生經典故事集:百年復古插畫新譯精裝愛藏版》、《祕密花園:百年紀念愛藏版》。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起步
第一章 原型是什麼?寫作者為什麼要用原型?
第二章 如何使用原型?

第二部:創造女主角和反派
第三章 阿芙蘿黛蒂:延伸原型#魅惑繆思vs.蛇蠍美人
Aphrodite: The Seductive Muse and the Femme Fatale
第四章 阿特蜜斯:延伸原型#亞馬遜女戰士vs.蛇髮女妖
Artemis: The Amazon and the Gorgon
第五章 雅典娜:延伸原型#父之女vs.背刺者
Athena: The Father’s Daughter and the Backstabber
第六章 黛美特:延伸原型#養育者vs.控制狂母親
Demeter: The Nurturer and the Overcontrolling Mother
第七章 赫拉:延伸原型#女族長vs.受輕視的女人
Hera: The Matriarch and the Scorned Woman
第八章 赫斯提亞:延伸原型#神秘客vs.背叛者
Hestia: The Mystic and the Betrayer
第九章 伊希斯:延伸原型#女救世主vs.毀滅者
Isis: The Female Messiah and the Destroyer
第十章 波瑟芬妮:延伸原型#天真少女vs.問題少女
Persephone: The Maiden and the Troubled Teen

第三部:創造男主角和反派
第十一章 阿波羅:延伸原型#商人vs.叛徒
Apollo: The Businessman and the Traitor
第十二章 阿瑞斯:延伸原型#保護者vs.格鬥士
Ares: The Protector and the Gladiator
第十三章 黑帝斯:延伸原型#隱士vs.巫師
Hades: The Recluse and the Warlock
第十四章 荷米斯:延伸原型#愚者vs.浪人
Hermes: The Fool and the Derelict
第十五章  戴奧尼索斯:延伸原型#女性之友vs.誘惑者
Dionysus: The Woman’s Man and the Seducer
第十六章 歐西里斯:延伸原型#男救世主vs.懲罰者
Osiris: The Male Messiah and the Punisher
第十七章 波塞頓:延伸原型#藝術家vs.施虐者
Poseidon: The Artist and the Abuser
第十八章 宙斯:延伸原型#國王vs.獨裁者
Zeus: The King and the Dictator

第四部:創造配角
第十九章 介紹配角
第二十章 朋友:智者|導師|摯友|愛侶
Friends:The Magi|The Mentor|The Best Friend|The Lover)
第二十一章 對手:小丑|弄臣|勁敵|調查者|悲觀者|靈媒
Rivals:The Joker|The Jester|The Nemesis|The Investigator|The Pessimist|The Psychic
第二十二章 象徵:影子|迷失的靈魂|翻版
Symbols:The Shadow|The Lost Soul|The Double

第五部:陰性旅程和陽性旅程
第二十三章 介紹原型旅程
第二十四章 構思陰性旅程(第一幕:遏制/第二幕:翻轉/第三幕:萌生)
第二十五章 構思陽性旅程(第一幕:挑戰/第二幕:障礙/第三幕:翻轉)

附錄
陰性旅程學習單
陽性旅程學習單
旅程差異
社會的/性別的差異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400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8MB

图书试读



  ●原型是什麼?


  對心理學家來說,原型是心理指紋,揭露了病患的人格細節。對寫作者來說,原型是藍圖,用以建構刻畫分明的人物,不論是男主角、反派或配角。

  在榮格心理學裡,希臘眾神代表了七種角色原型。本書從寫作者的視角審視這些原型,並增加一個救世主原型,榮格並未探索這個受到啟蒙的強大存在。《駭客任務》(Matrix)證明了這種原型在故事和電影裡很受歡迎。

  原型這個寶貴的工具經常受到寫作者忽視。原型能讓你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在,將他視為某種類型的人,對於故事裡的衝突有特定的反應方式,而不單單只是「角色甲」或「圖書館員」。寫作者創造出來的角色,行為模式往往和作者本人沒兩樣,原型可以協助你避免這種情況。

  運用原型來濃縮角色的本質,使其躍然於紙上,就不會和其他角色混融不分。每個原型都有自己的動機、恐懼和掛心的事物,它們會推動角色前進,也推動情節發展。

  一旦選好了原型藍圖,家庭、文化、階層和年齡都會形塑這個角色如何表達自己的本質。唯有詳盡瞭解這個角色的各個面向,才能判定他在情節裡遭遇各種狀況時會有什麼作為。

  ●原型vs.刻板印象

  小心那些把刻板印象視為原型的書籍。要創作出激動人心的新穎角色,寫作者必須避開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對人過度簡化的歸納,通常源自於個人的偏見。原型來自於全人類的經驗,而非個人的觀點,不帶評斷和臆測。

  將一個角色形容為「典型的圖書館員」,就是要你接受這樣的假設:所有的圖書館員都是文靜的老姑婆。這種描述限制了角色的成長及各種可能性。這個角色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恐懼和祕密?她的動力是什麼?原型能協助你回答這些問題。

  刻板印象可以用來描述某個原型,但刻板印象只是膚淺的模仿,只是用來創造角色的大圖像裡的一小部分。

  ●用原型來寫作,擴張你對主要角色的想像

  選一個想寫的角色。如果你已經寫了一個故事,就挑一個想要改寫加強的角色。決定原型之前,先釐清你對這個角色有什麼想像。

  這位看不見的英雄站在你面前,像個等待被畫出來的卡通人物。稍微閉上雙眼,想像一下當你回答這些問題時,角色變得生動鮮明起來:

  .臉龐——圓潤或瘦長?為什麼?從他的臉看得出他的過往、年齡、職業和階層嗎?眼神是哀傷或是凌厲?

  .皮膚——膚色深或淺?是嬌慣的男人那種柔嫩肌膚,或是藍領男人那種粗糙皮膚?

  .頭髮——長或短、捲或直?大多數母親要照顧寶寶,早上沒時間梳理而把頭髮剪短,除非她們請得起保母。

  .年齡——什麼年紀最適合傳達這個角色的內在掙扎?如果你的角色是個離婚母親,為了照顧家人而放棄自己的生計,那麼在四十歲要重新起步,會比二十歲來得更扣人心弦。關於角色人生階段的資訊,請參見第十章和第二十四章。

  .體型——她是體態豐腴的女性,有著生過五個孩子的臀部?或是像個優秀運動員一樣結實有肌肉?

  .風格——很時髦或很落伍?打扮得太老氣嗎?

  .你的印象——你喜歡這個角色嗎?為什麼?找出你想要花一年寫這個角色的理由,這樣做能幫助你說服讀者也愛上他。

  ●這個角色最吻合哪個原型?

  釐清這個角色的基本人格元素。以下這些問題能幫你辨認相應的原型:

  .她內向或外向?他憑直覺、邏輯思考或情感來解決問題?

  .她想改變世界嗎?

  .他住在哪裡?描述他的臥房。那是住家最隱密的空間。

  .她對自己的外表有什麼看法?

  .他對家庭和孩子有什麼看法?

  .她對男人和婚姻有什麼看法?

  .他有什麼嗜好?

  .她有哪些類型的朋友?

  .他覺得有趣的事情是什麼?

  .她對自己的性傾向(sexuality)有什麼看法?

  .他喜歡控制周遭的一切嗎?

  .其他角色在背後怎麼說她?

  .他認真看待生活,或是通常表現得像個孩子?她會在哪裡度過週日下午?獨自在書店裡?還是跟朋友喝午茶?或者翻閱工作檔案?

  現在你有了基本答案,可以看出自己的角色最吻合哪個原型。在瀏覽接下來幾章的原型時,你會開始看出哪個原型似乎「合拍」——符合角色的特徵,協助你以新的方式發展那個角色——也能夠看出是否有哪些角色元素並不符合這個原型。角色保持一致性,才能讓讀者覺得栩栩如生。比方說,我們會預期「父之女」(Father’s Daughter)這個類型應付不了滿是孩子的房間,要是她坦然接受這種處境並且遊刃有餘,就會給人很不真實的感覺。想想《嬰兒炸彈》(Baby Boom)的「父之女」潔茜懷特(黛安基頓飾演),她花了些時間才搞清楚怎麼換尿布。再想想《魔鬼孩子王》(Kindergarten Cop)的「保護者」(Protector)約翰.金柏警探(阿諾.史瓦辛格飾演),他跟孩子們相處時頭痛不已,把孩子們當成軍校學生,花了些時間才學會怎麼跟他們和平共處。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太多標榜「快速改變人生」的書,但內容往往空泛無力。這本《45個人格原型》則完全走另一條路,它走的是扎實的內功修煉路線。它沒有給你簡單的口訣,而是帶你深入探索人類集體潛意識的寶庫。我最喜歡的是它在描述每個原型時,那種兼具學術的嚴謹性與文學的感染力,文字中充滿了對人性的敬畏。讀完後,我對「了解自己」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原來自己以為很獨特的煩惱或特質,其實都可以在這些古老的模式中找到對應。這種被「看見」的感覺很奇妙。對於需要大量和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的專業人士,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它提供了一個超越表面行為的深層溝通指南。我現在看電影或小說時,腦中總會不自覺地對照書中的原型,讓娛樂體驗都變得更有深度了。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麼多「原型」,我還有點擔心會不會太學究氣,畢竟坊間很多這類書籍都只是蜻蜓點水,講個大概,沒有什麼實用性。但這本完全超乎預期!它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很實際地教你如何運用這些原型來建構角色,這對我這種業餘寫小說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書裡舉的例子非常生動,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現實生活中的名人,都能對應到相應的原型,而且作者的分析角度都很細膩,不會是那種「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強調了每個人身上都是多個原型的組合,這點非常貼近真實世界,不再是單一面向的解讀。看完之後,我對自己創作的人物設定突然開闊了許多,好像腦中有了一套更強大的工具箱,可以去雕琢角色的深度和層次感。這本書的價值絕對不只是「了解人性」,更是「創造人性」的實戰指南。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設計非常用心,光是目錄看過去就覺得井然有序,閱讀起來幾乎沒有什麼阻礙感。它不是那種你必須從頭到尾一口氣讀完的書,反而是那種可以隨手翻開任何一頁,都能立刻找到樂趣和啟發的類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概念時所展現出的那種溫和而堅定的語氣,不會讓人感到壓迫,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身邊引導。有些心理學書籍讀起來會讓人覺得自己好像哪裡做得不好,但這本卻充滿了接納與理解,它讓我們意識到,那些所謂「怪異」或「極端」的行為,其實都可以在更宏大的原型結構中找到根源。對於我這種時常在思考「為什麼人會這樣做?」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固的心理基礎,讓我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複雜人際關係時,能保持更清晰的頭腦和更寬廣的同理心。

评分

這本書拿到手真的讓我眼睛一亮,封面設計很有質感,光是拿在手上都覺得自己好像在翻閱一本深奧的學術著作,但內容卻是那麼貼近生活,完全不像我想像中那種枯燥乏味的心理學書。作者的筆法非常流暢,把那些複雜的心理學概念,像是榮格的原型理論,用大家都能懂的方式詮釋出來,真的厲害。尤其是在探討不同人格特質的章節,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一場場精彩的個人故事,讓人忍不住一直往下讀,想知道下一個原型會是什麼樣子。我特別喜歡它把神話故事和現代人的行為模式連結起來,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覺得自己對人性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層。對於從事寫作、表演,或者只是想更了解身邊朋友、家人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寶藏,提供了一個非常紮實的框架去觀察和分析。我已經開始把它推薦給我身邊所有對「人」這個主題感興趣的朋友了,真心覺得值得收藏。

评分

我最近剛好在調整自己接洽客戶的溝通方式,這本書的內容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以前總覺得溝通是技巧問題,但現在我會試著去思考,站在我面前的這個客戶,他可能處在哪一種主要的「人格原型」的驅動下?了解了底層的動機和渴望,我發現自己可以更精準地找到切入點,而不是單純地推銷產品。書中對「陰影面」的探討也極具啟發性,它不是鼓勵你去壓抑或美化,而是教你如何正視並整合這些較不光彩的面向,這對於個人成長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課。整體來說,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嚴謹,每一個章節都有其獨特的貢獻,讀完後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像是突然掌握了一套解讀世界運作的密碼。絕對是值得反覆閱讀的工具書,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