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師課堂話語發展 (電子書)

華語教師課堂話語發展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如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隻要會說中文、發音標準就可教中文?
  隻要接受短期訓練就能當華語教師?
  其實不然,
  具備「課堂話語」能力,纔是華語教師不可忽視的專業素養之一!


  華語教師的課堂話語有別於母語者的日常溝通,具有「示範語言」與「指導學習」雙重功能,不隻要關注「說什麼」、「怎麼說」,也要考量「對誰說」和「說多少」,這些都是新手教師普遍的難點。為改善現況,本書作者透過多年的課堂觀察,從大量案例齣發並反覆驗證,最後發展齣具體的培訓方案。

  本書強調提升教師話語必須由「語言規範」、「語言調整」、「語言操作」三方麵著手:語言規範,指教師能輸齣正確的語言形式以供學生模仿;語言調整,指師生互動時,教師能適時調整自己的語音、詞彙、語法、段落結構,呈現學生可理解的語言;語言操作,指教師能運用指導、提問、迴饋、協商等技巧搭建學習階梯,協助學生確切掌握華語。

  書中論涉的豐富事例、專業思考,以及結閤理論與應用的培訓策略,都有助於強化華語教師的課堂話語實踐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宋如瑜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係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助理教授。
  曾任: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顧問暨培訓師、北京清華大學IUP第一任教務主任、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係助理教授。
  專長:華語師資培育、華語教材編寫、華語教學行動研究。

  著作:《實踐導嚮的華語文教育研究》、《華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個案為基礎的探索》、《華語文教學實務》、《多媒體華語教學》、《華語教學新手指南-實境點評》、《華語教學新手指南(二):海外教學與生活適應》等書及閤著教材數種。

  獲獎:2010年獲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木鐸獎。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教師話語與專業素養
第二節教師話語與教學實踐
第三節教師話語與培訓發展
 
第二章 探索的路徑
第一節話語背後的教學理論
第二節教師話語的探究方法
第三節話語資料的蒐集處理
 
第三章 話語質量初探
第一節眾說紛紜的話語量
第二節教師話語量的調查
第三節教師話語質的分析
 
第四章 教師話語特徵
第一節可理解的語言形式
第二節具功能的話輪設計
第三節三段式的基本序列
第四節重效率的整體結構
第五節正嚮的師生互動關係
第六節超越真實的話語操作
 
第五章 解讀中介語
第一節教學實境中的誤讀
第二節解讀話語的先備知識
第三節掌握中介語的培訓規劃
第四節從誤讀到解讀的歷程
第五節培訓的反思與前瞻
 
第六章 話語形式偏差
第一節師生的偏差與偏誤
第二節話語形式偏差案例
第三節建立話語分析架構
 
第七章 運用指導語
第一節教學環節與指導語
第二節課堂指導語的偏差
第三節優化指導語的策略
 
第八章 提問知能
第一節提問類型的探討
第二節課堂提問的偏差
第三節提問知能的發展
第四節提問實作與評估
 
第九章 迴饋策略
第一節課堂迴饋的調查
第二節迴饋操作的探究
第三節優化迴饋的策略
 
第十章 從理論到實踐
第一節確立話語培訓架構
第二節教師話語發展案例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近二十年來,臺灣華語教學蓬勃發展,教師、培育機構急遽增加,社會上卻仍有迷思,認為「教華語不難,隻要發音標準,接受短期訓練就足以勝任」。然而母語者認為不難的「說話」能力,若缺乏專業素養,其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為瞭避免這個缺憾,我自2006年起,就試著在教學與培訓現場中,針對教師話語進行有係統地探討。

  第二語言教師的話語在課堂中,既是學生模仿的依據,也是教師操作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把它當成研究課題,首先得為行之多年而用之有效的「經驗之談」找到質化、量化的證據,其次要探尋其背後的所以然;為此,我投注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蒐集教學案例、建立語料庫,標記、分析、統計語料到後續詮釋,彷彿蠶食桑葉。在這段漫長的歷程中,有幸多次獲得科技部的支持,除瞭資助,其專業的肯定更是我默默探索的動力,我因此順利完成瞭幾個兼重理論與實踐的課題:「華語實習教師教學偏誤分析」、「華語實習教師課堂迴饋行為研究」、「華語教師解讀中介語能力之建構」、「華語教師課堂解說行為研究」、「華語教師課堂意義協商策略研究」、「華語教師課堂提問行為研究:以師資培育為導嚮」、「華語教師課堂指導語研究:以師資培育為導嚮」;在這七個有關教師話語培育的探討中,有五個涉及瞭教師話語培育的基礎,相關研究結果已編整在本書的第五至九章。

  研究動機隻是起念發心,具體的開展則有賴諸多客觀機緣。除科技部的支持外,為這份研究提供協助的尚有:北京清華大學的IUP中文中心、北京師範大學的普林斯頓北京中文班、美國大學理事會中國語言和文化項目、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係、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係;由衷感謝這些單位以及曾經共事的夥伴──特別是讓我走進教室去觀察的教師們。

  林相君老師多年來與我並肩奮鬥,陳維剛老師不辭辛勞地校訂書稿,正中書局的專業團隊接下編務與發行重任,我纔得以透過這本書和各地讀者結緣,這本書承載瞭他們的心力,也深繫著我的感念。惜緣與感恩中,期待華語文領域能在各方共同耕耘下持續歡呼收割。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