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五版) (電子書)

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五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芳全
图书标签:
  • 论文写作
  • 学术写作
  • 研究方法
  • 论文技巧
  • 写作指南
  • 学术研究
  • 电子书
  • 台湾学术
  • 论文规范
  • 写作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您有論文寫作的困擾嗎?
  快來閱讀本書,會解開您的許多疑惑。

  本書與坊間論文寫作的書籍不同,這是一本不需要在學校學習,就可以獲得論文寫作技巧的專書。作者以指導超過百位學生論文寫作的經驗,非常瞭解論文撰寫的各種困難;他整合了重要的寫作觀念與方法,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活潑的例子來說明論文寫作技巧。本書內容之安排適合初學者,更適合正在寫作論文者,尤其最適合對論文寫作茫然者。

  本書共有十五章,除了論文格式的五章之外,更說明了論文寫作的時間管理、與教授互動、題目形成、論文抄襲、寫作經驗、統計的正誤用、如何整理統計報表、資料庫運用、第七版APA、論文口試過程,以及每章之後的問題思考等內容。本書分為論文寫作的觀念篇與實務篇,各章均有生動活潑的實例解說,讀者可以不用依各章順序閱讀。在自行閱讀之後,很快就會有想要完成論文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擁有本書猶如多了一位教授在旁叮嚀與指導寫作一樣,在撰寫論文上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跨越鸿沟:深度解析商业决策中的数据驱动策略 书籍名称:《跨越鸿沟:深度解析商业决策中的数据驱动策略》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面对的挑战不再是信息的匮乏,而是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洞察。本书《跨越鸿沟:深度解析商业决策中的数据驱动策略》正是为那些渴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领先地位的管理者、分析师和决策者量身打造的实战指南。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系统梳理数据战略、分析方法与落地执行的深度著作,旨在帮助读者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转型,将数据转化为可衡量的商业成果。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搭建一座连接“原始数据”与“精准决策”的坚固桥梁。我们深知,许多企业在数据化进程中遭遇的瓶颈,往往不是缺乏技术工具,而是缺乏清晰的战略思维和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因此,本书将从战略高度切入,逐步深入到执行层面,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治理与应用框架。 第一部分:数据战略的基石——从愿景到蓝图 本部分着重于构建坚实的数据战略基础。我们首先探讨了数据战略与企业核心业务目标的对齐问题。一个无效的数据项目,往往源于其目标与公司的长期愿景脱节。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定义清晰、可量化的数据目标(OKRs)。 随后,我们深入剖析了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在现代企业中的核心地位。治理不仅仅是合规性问题,更是保证数据质量和可靠性的生命线。我们将介绍建立数据主权、定义数据字典、实施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操流程。对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GDPR、CCPA等框架下的要求),本书提供了前瞻性的视角,指导企业如何在利用数据的同时,有效规避法律与声誉风险。我们强调,没有可靠的数据基础,任何复杂的算法分析都将是空中楼阁。 第二部分: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精益求精 数据质量是分析有效性的前提。在第二部分,我们聚焦于数据的采集、清洗与整合。现代企业的数据源是多元且异构的,包括交易系统(OLTP)、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湖(Data Lake)乃至物联网(IoT)产生的实时流数据。 本书详细比较了传统数据仓库架构、现代数据湖仓一体(Lakehouse)架构的优劣势,并提供了如何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选择最佳数据存储和处理方案的决策矩阵。重点章节阐述了ETL/ELT流程的优化,特别是针对大数据集的并行处理技术。我们摒弃了晦涩的理论公式,转而侧重于如何通过自动化脚本和云原生工具(如Spark、Dask)来提高数据管道的鲁棒性和效率。 特别地,我们探讨了实时数据流处理(Real-time Stream Processing)在客户体验优化中的应用,例如实时推荐引擎、欺诈检测系统的构建步骤和延迟管理策略。 第三部分:洞察的艺术——高级分析方法与模型构建 从“描述性分析”到“预测性分析”再到“规范性分析”,是企业价值提升的关键飞跃。第三部分是本书的精华,专注于如何利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不对机器学习的数学原理进行过度探讨,而是将重点放在模型选择的商业逻辑上。例如,在客户流失预测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分类模型(如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或XGBoost)以达到最高的业务ROI?我们提供了模型解释性(Explainable AI, XAI)的实用方法,确保决策者能够理解模型“为什么”做出某个预测,而非仅仅接受结果。 针对不同业务领域,本书提供了多个案例研究: 1. 市场营销优化: 归因模型(Attribution Modeling)的演进与多触点ROI计算。 2. 供应链管理: 基于时间序列的库存需求预测与动态定价策略。 3. 风险管理: 信用评分模型与异常值检测在金融和运营中的部署。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在A/B测试和准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帮助企业区分相关性与真正的因果关系,避免因错误归因而导致的资源错配。 第四部分:从洞察到行动——可视化、赋能与文化重塑 数据分析的最终价值在于驱动行动。本书最后一部分关注如何有效地将复杂的分析结果转化为直观的商业语言,并融入日常运营。 数据可视化不仅仅是制作漂亮的图表,它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我们详细介绍了设计高效仪表盘(Dashboards)的原则,强调“少即是多”,聚焦于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可视化,以及如何为不同层级的用户定制信息展示的粒度。 更重要的是,本书探讨了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的培养和数据文化的构建。如何赋能业务团队,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提出数据问题、解读基础报告?我们提供了内部培训框架、数据民主化(Data Democratization)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建立一个鼓励实验、容忍失败的数据创新生态系统。成功的转型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承诺和自下而上的参与。 结语:构建永续的数据飞轮 《跨越鸿沟》不是一次性的项目指南,而是一套构建“数据飞轮”的方法论。通过战略的设定、质量的保障、技术的运用和文化的驱动,企业可以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更好的数据产生更强的洞察,更强的洞察带来更优的决策,更优的决策又驱动了对高质量数据的进一步投资。本书旨在成为企业在数据驱动转型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参谋和实践蓝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芳全


  現 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2011.02~)

  學 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經 歷:行政院經建會從事教育政策規劃、分析與評估(1996.06~2002.01)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助理教授(2002.02~2006.07)
  中國測驗學會秘書長(2005.08~2006.1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2006.08~2011.01)

  考 試:1993及1994年教育行政高考及格

  學術獎勵:2003~2007、2009~2012、2014、2016、2018、2019年均獲得行政院科技部專案研究獎助
  2012~2014、2016、2018、2020年均獲得行政院科技部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2021年獲得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實施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

  著 作:教育問題與教育改革:理論與實際(1996,商鼎,四版)
  教育政策(2000,師大書苑)
  教育政策立法(2000,五南)
  教育政策導論(2000,五南)
  教育政策分析(2004,心理)
  國家發展指標研究(2004,五南)
  教育議題的思考(2005,心理)
  教育政策指標研究(2006,五南)
  教育在國家發展的貢獻(2006,五南)
  教育政策規劃(2006,心理)
  教育知識管理(2007,心理)
  新移民子女的教育(2007,心理)(主編)
  新移民的家庭、親職教育與教學(2009,心理)(主編)
  教育與知識經濟(2009,麗文)
  新移民新教育(2009,麗文)
  多層次模型在學習成就之研究(2010,心理)
  邁向科學化的國際比較教育(2012,心理)
  問卷就是要這樣編(2014,心理,二版)
  論文就是要這樣寫(2017,心理,四版)
  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證(2017,高等教育)
  新移民子女教育的實證(2017,五南)
  校務研究:觀念與實務(2018,五南)
  統計就是要這樣跑(2019,心理,四版)
  並於TSSCI發表十多篇論文,學術論文發表超過百篇

  學位論文指導:2003~2021年指導154篇碩士論文/3篇博士論文

  專 長: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經濟學、量化研究、SEM、HLM、論文寫作

  e-mail:fcchang@tea.ntue.edu.tw
 

图书目录

觀念篇
第一章 論文寫作的管理
壹、找一位相應的指導教授
貳、與指導教授的互動
參、畢業的進程
肆、口試委員的重要
伍、送出口試本論文的注意事項
陸、論文口試
柒、審查結果
捌、論文抄襲:論文寫作之恥
問題思考:弟子相的特性
第二章 論文寫作經驗分享
壹、詹秀雯博士:論文寫作譬如為山
貳、張樹閔校長:論文寫作重點在態度
參、蕭玉盞校長:工作繁忙也能快速完成論文
肆、陳冠蓉博士:論文寫作的重要事
伍、林維彬校長:第一章卡住,後續無法進行
陸、楊志欽校長、柯淑慧老師:研究設計的分享
柒、古如君小姐:以資料庫進行研究
捌、陳俊男老師:一直找不到題目與指導教授
玖、高玉玲老師: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拾、許淑娟老師:難忘的論文寫作經驗
問題思考:算命卜卦找指導教授
第三章 如何找尋論文題目
壹、找尋研究題目的態度
貳、研究題目的初步建構
參、追尋好的研究題目
問題思考:一個活生生的問題建構歷程
第四章 研究資料的取得
壹、自編研究工具的問卷調查
貳、運用次級資料分析
參、有效使用資料庫
肆、掌握問卷設計重點
伍、問卷設計的流程
陸、成就測驗的編製流程
問題思考:大數據分析的能力
第五章 統計的正誤用
壹、一個值得省思的例子
貳、統計在論文的重要與迷思
參、統計的正用
肆、統計的誤用
伍、誤用的結果
問題思考:「我很怕統計……」
第六章 單變項統計在論文的應用
壹、描述統計
貳、標準分數
參、平均數t檢定
肆、卡方考驗
伍、相關係數
陸、變異數分析
柒、共變數分析
捌、徑路分析
問題思考:學會看懂統計報表
第七章 多變項統計在論文的應用
壹、多元迴歸分析
貳、因素分析
參、集群分析
肆、區別分析法
伍、結構方程模式
問題思考:多層次模式分析的重要

實務篇
第八章 如何撰寫研究計畫
壹、研究計畫的撰寫
貳、研究計畫的格式
參、研究計畫敘寫的注意事項
肆、一份可行的寫作計畫
伍、口試委員常問的問題與標準
問題思考:論文計畫口試完成後務必修改
第九章 如何撰寫緒論
壹、研究動機的寫法
貳、研究目的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參、研究問題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肆、名詞釋義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伍、研究方法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陸、研究步驟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柒、研究範圍與限制的寫法與注意事項
問題思考:論文的基本格式
第十章 如何撰寫文獻探討
壹、文獻探討的目的
貳、無效的引用與不引用
參、文獻探討常犯的錯誤
肆、如何作好文獻探討
伍、正確運用第七版APA格式於文獻探討
問題思考:自我抄襲
第十一章 如何撰寫研究設計與實施
壹、清晰的研究架構
貳、研究樣本的代表性
參、研究工具的掌握
肆、具體可行的實施程序
伍、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問題思考:問卷預試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如何撰寫研究結果與討論
壹、研究結果的敘寫重點
貳、研究結果的解釋
參、研究結果的討論
問題思考:討論應該放的位置
第十三章 如何撰寫結論與建議
壹、結論的敘寫重點
貳、建議的敘寫重點
問題思考:令人印象深刻的結論與建議
第十四章 摘要、附錄與參考文獻的敘寫
壹、摘要的敘寫
貳、附錄的呈現與格式
參、參考文獻的格式
問題思考:英文參考文獻的寫法
第十五章 結語:論文寫作困難嗎?

後記
壹、體悟:好論文在各章節都能串連
貳、研究者想問:哪一個章節最困難?
參、一份調查檢視:研究者的困難在哪裡?
肆、一定要掌握:人際互動也相當重要
伍、心中的疑惑:論文的厚度要多少?
陸、論文的定位:具有原創性或依樣畫葫蘆?
柒、誘人的訊息:可以代寫學位論文嗎?
捌、凡事記得:研究倫理的掌握
玖、問題與回應:我思故我在
拾、格局與結局,態度與高度
拾壹、感人的謝詞
問題思考:依「六種想」完成論文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0744293
  • EISBN:9789860744392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1.4MB

图书试读

五版序

  2017年4月才改版,一晃眼四年又過去了。這四年來,有不少讀者來信與筆者論文寫作交流,筆者也從不斷投稿期刊論文,學習論文寫作的經驗與技巧。很恰巧的是,美國心理學會的APA論文寫作格式於2020年更新為第七版,國內很多學術刊物與大學的學位論文撰寫,陸續改以新版體例做為論文門檻之要求。為符應變遷、與時俱進,本書進行改版。

  本次改版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將論文寫作的內文引述及參考文獻格式,全部調整為APA第七版之體例;第二是近年有許多法規陸續修訂,本書先前引用的說明已不符合現況,需要以最新的法規來說明會更貼近;第三是部分內容增修,包括修改中介變項檢定、後設分析概念,增加閱讀英文期刊文章的內容,以及各章節文字潤飾,讓文章說明更加明確流暢。

  本書不斷的精進與改版,讓體例正確、善巧舉例、詮釋完整,旨在讓初學論文寫作者、已有寫作經驗者、有發表學術文章者,在閱讀與使用本書的觀念及寫作技巧時,都能感受到「論文寫作次第,易於受持」,就如同《菩提道次廣論》是「調心次第為最勝故,易於受持」的感受一樣,以解決寫作的困擾,突破寫作障礙,最後達到做研究的樂趣。

  本次改版衷心感謝心理出版社全體同仁的用心協助,林敬堯總編輯的用心校對與鼓勵,讓本書更加平易近人,提供讀者給更多豐富的寫作經驗。更要感謝雙親讓我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家人的心靈支持,也讓我在大學任教忙碌之餘,還有時間做研究。最後,要感謝所有的讀者,不管您們是學生、教師,還是研究機構人員或是社會大眾,有您們的支持肯定,是本書不斷精進之動力。本書若有任何疏漏,懇請斧正,感激不盡。
 
張芳全
謹識於臺北內湖
2021年7月7日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我一直覺得自己比較欠缺「人文思辨」跟「文字表達力」。我們習慣用數據和公式說話,面對需要長篇大論、邏輯轉折細膩的文字時,就顯得特別吃力。這本書剛好彌補了我的這個弱點。我發現它在描述如何「潤飾」文字的部分非常到位,它教你如何把口語化的表達轉化成學術語言,同時又不失清晰度。很多時候,寫作的困難不在於沒有想法,而在於無法用精準的詞彙把那個想法「鎖住」。書裡面提到一些關於句子結構的調整技巧,像是如何避免冗贅的被動語態,如何讓因果關係的陳述更為有力,這些細節累積起來,讓我的草稿從「能看」進化到了「流暢」。對我這種文字功底不算頂尖的人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個隨身的寫作教練,隨時提醒我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表達盲點,讓我的論述層次感提升了不少。

评分

對於台灣本土的學術環境來說,這本第五版在「在地化」的內容處理上做得相當不錯。它考慮到了我們在進行本土化研究時,在資料來源、田野調查的倫理考量,甚至是引用台灣本地期刊和政府數據時的特殊規範,都有提到相應的建議。這跟一些引進的翻譯本很不一樣,那些書雖然理論紮實,但在處理台灣特有情境時,往往顯得有些隔靴搔癢。這本在地化的說明,讓我在處理那些比較邊緣或缺乏標準化格式的資料時,心裡更有底氣。它不只是教你「怎麼寫」,更教你「在台灣的研究場域中,如何以最有效率、最合乎規範的方式去寫」。從格式編排到摘要撰寫的語氣拿捏,都充滿了對台灣學界慣例的理解,這讓讀者在實際操作時的阻力大大降低,可以更專注於內容本身的研究深度。

评分

我之前有一位學長,他的研究主題很新穎,但是寫出來的初稿被教授評語是「方向感不佳,像在寫報告而非論文」。後來他換了這本《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五版)》,尤其是針對「研究貢獻與研究限制」這兩個章節的寫法,他下了很大功夫。這本書對於如何凸顯研究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提供了非常具體的策略,而不是空泛地喊口號。它強調,好的論文必須清楚地告訴讀者:「這篇研究填補了哪些知識的缺口?」以及「我承認我的研究還有哪些不足之處,但這不會影響核心論點」。這種坦誠而有力的寫法,真的能讓你的論文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我親眼見證了學長在修改完這些部分後,他的論文結構變得非常穩固,連答辯時教授的提問都少了很多針對性、結構性的質疑。可見這本書在「定位研究」這方面,確實是高手級的指導。

评分

這本《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五版)》真的是幫了我一個大忙,尤其是在我面對畢業論文那段兵荒馬亂的時期。說真的,寫論文對很多學生來說,根本就是一場硬仗,從最基礎的文獻探討,到後面的資料分析與結構安排,每一步都讓人頭昏腦脹。我記得我以前寫報告的時候,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研究目的到底要怎麼精準陳述,結果寫出來的內容就東拉西扯的,給教授看的時候都會被要求重寫。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把整個寫作的流程,拆解成非常細緻、而且步驟清晰的指南。它不是那種只講理論的教科書,而是真正手把手教你「怎麼做」的實用手冊。光是學會如何搭建一個邏輯嚴謹的章節架構,就已經值回票價了。我特別喜歡它提到關於「從研究問題到研究假設」的轉換過程,那種清晰的邏輯推導,讓我覺得寫作不再是憑空想像,而是有跡可循的科學步驟。對於初次面對學術寫作的我們來說,這種「方法論」的建立,比任何單一技巧都來得重要。

评分

老實講,我一開始抱著懷疑的態度去看這本書的,畢竟市面上寫寫作技巧的書多如牛毛,很多都只是把一些基本規則重新包裝一下,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新意。但是《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五版)》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最讓我驚豔的是對於學術倫理和引用規範的深入探討。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抄襲和不當引用簡直是防不勝防的陷阱,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前功盡棄。這本書不只是列出APA或MLA格式怎麼用,它更進一步,解釋了背後「為什麼」要這樣引用,也就是學術誠信的核心精神。它用了很多實際的案例來提醒我們,怎麼樣避免無意的剽竊,怎麼樣讓自己的論述在學術共同體中站得住腳。這部分的內容,我覺得比寫作技巧本身更具價值,畢竟學術的基石就是誠信。而且它還涵蓋了如何與指導教授溝通的藝術,這點簡直是神助攻,畢竟跟教授的關係處理得好,論文過程也會順暢很多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