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透過從人的需求齣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這點,我從顏誌晃教授身上體會很深。看著他拿著長尺或者工作,用專注眼神去協助同僚或學生們,不管在日常生活傢居、學術研討,甚至在產品設計上,都帶著那種臺灣南部人的味道,樸實但帶點時尚、簡單但擁有設計,這就是顏誌晃教授的風格。
設計思考,相較於「理性分析」層麵,是有很大不同的概念。設計思考是一種「感性分析」,注重「瞭解」、「發想」、「構思」、「執行」的過程。這點也被顏誌晃教授實踐在他的許多教學內容,並且濃縮在這本書籍中。從1999年起, 顏博士在法商博納集團擔任設計經理工作,帶領跨國設計團隊針對珠寶手錶等設計研發;2010年加入臺灣臺巨集團擔任設計總監一職,主要業務聚焦在流行趨勢與彩妝應用,主管配方研發、法規審查,產品設計三大部門,在設計的實務界,擁有超過20多年的豐富經驗。可是,卻在2014年鞦天,顏誌晃卻帶著豐富的感性思維與20多年眾多實物創意發想,擠入臺灣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以博士生的新身分,開啟他另一個人生旅程。
當然,求學期間,顏誌晃教授通過自己的主要研究,包含模糊理論及灰色理論之決策應用、萃思理論、創新產品設計開發、人因工程、使用性工程、生命週期工程等,著重用戶經驗、產品與服務設計、永續產品設計與研發。並架構在這些研究領域,更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錶10餘篇研究論文,並且於2017年十月,帶著豐碩成果畢業,離開學校,重新再給自己一個新的身分,閩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開始他在設計領域的另一個高峰。
在閩南師範大學教學期間,顏誌晃教授不僅僅在授課內容、教學方法上,深受學生喜愛。同時,也緻力於學術科研,在國際期刊與學術專書領域中,頗有斬獲。在重要學術期刊中發錶:Apply Intelligent Assembly in the Cosmetic Flexible Production,智能組裝在化妝品彈性生產應用、An intelligent skin color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FCM with big data,基於大數據FCM的智能膚色檢測方法、An Intelligent Model for Facial Skin Colour Detection膚色擷取智能模型係統建構、Facial color detection based on FCM with Biotech data模糊理論的膚色擷取應用於生化數據與應用鳥類喙部研究之仿生設計應用Apply bird beak research on Bionic design等。也在2020年齣版他個人的第二本專書:《人工智慧在流行趨勢研究的應用AI application in Fashion Trend》。
對顏誌晃教授來說,2021年催生他第三本《設計思考》的學術專書,其實是他把20多年實務經驗,協同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以及近十年的理論基礎融閤後的一本新作。設計,不能單用用紙教材本或者口頭理論就能夠讓學生清楚明白,更需要也實務經驗協同教學,方可事半功倍。而顏誌晃就是深具理論與實務相輔相成的設計界導師,他這本書的內容,更可以讓讀者輕鬆且簡單窺見設計的大門。我在顏誌晃教授身上,看到瞭設計的生活化,因為他讓我理解,設計不僅僅是那些奢華、昂貴的商業物質或者龐大、複雜的工業設計或建築,在生活中,如果用設計思維去過生活,你可以在日常中感受到設計的真善美,而這點,正是我為顏誌晃教授寫序的原始初衷。
不過,顏誌晃教授也不隻是有設計師的真善美而言,他對每一個細節的執著,甚至對每一項作品如何開始?如何收尾?都有跟所有設計師一樣的毛病,不放棄任何一個環節,要做,就做到最好;而這樣如此嚴謹的理念,也被顏誌晃教授運用到他自己的生活品質,從食衣住行與他的交友圈,都看到他對生活品質的斧鑿痕跡,從一盞燈、到傢裡綠化植物的擺設。所以,我更期待能夠在這本《設計思考》學術專書的內容中,看到與他個人生活態度一樣精采的章節與陳述。身教言教、言行閤一,或許是一個設計領域專傢應該服膺的理念。正因如此,再度推薦這本值得期待的專書,讓顏誌晃教授腦海的圖像,轉換成樸實精準的文字,讓您我可以一窺設計大師的秘訣。
颱灣鄉土文化青年協會創始會長
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陳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