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下) (電子書)

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歐麗娟
图书标签:
  • 歐麗娟
  • 古詩詞
  • 品讀
  • 文學
  • 文化
  • 詩歌
  • 古典文學
  • 電子書
  • 賞析
  • 天光雲影共徘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靜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獸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發展出變形神話,以再生和對抗意識將恐懼昇華;《詩經》中先上車後補票、心靈出軌,丈夫移情別戀而被拋棄的種種婚戀苦惱,原來也可以如此面對;他人在歲月中逐漸質變、遺忘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或善良,當我們不得不身處於這樣的職場之中時,幸好我們總有比同樣遭遇的屈原更多一點的選擇……
 
  現實縱然空虛疏離,相距千百年前的字句,卻反而深刻觸動著心靈:原來我們從不孤獨。
翰墨丹青,诗心不泯:品鉴中国古典诗词的另一重境界 本书精选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一批流传久远、意境深远的佳作,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领略古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细腻情怀与高超的艺术手法。我们不聚焦于某一位特定的学者或某一个特定的朝代,而是以一种更宏大、更包容的视角,去触摸中国古典文学那穿越千年的脉搏。 第一章:山水间的哲思——自然之景与人生况味 本章侧重于那些以自然风物为主要载体,实则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诗篇。我们将探讨古人如何“移情于物”,将个体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之中。 论“境”的营造与转化: 详细剖析唐宋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手法,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如何通过对光影、声响、色彩的精准捕捉而实现的。不仅分析表面的景物描绘,更深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背后所代表的禅宗意蕴和对“静”的极致追求。 江河湖海的象征意义: 考察不同水体在古典诗词中的多重含义。例如,长江、黄河常被用作历史兴衰、时光流逝的宏大象征;而小桥流水则常常是离愁别绪、闺中思念的载体。我们将对比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浪漫主义气势与杜甫《春望》中沉郁顿挫的家国情怀,是如何通过对自然力量的截取而得以展现的。 四季更迭与生命律动: 重点品鉴咏四季的经典篇章。春的萌动、夏的繁盛、秋的萧瑟、冬的肃穆,并非简单的物候记录,而是中国文人生命周期感、时间意识的体现。例如,探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时间感与个体记忆的交织,揭示出超越季节更替的永恒情感。 第二章:风云际会的英雄气概——慷慨悲歌与家国情怀 古典诗词中,总有那么一群诗人在家国动荡、个人抱负难以施展之时,将满腔的郁愤与壮志融入笔端,成就了千古绝唱。本章将聚焦于边塞、咏史、怀古主题。 边塞诗中的家国图景: 细致辨析盛唐边塞诗群体的独特风格。高适、岑参等人的作品,是如何在描绘异域风光、军旅生活的粗犷背景下,烘托出保家卫国的豪情与戍边将士的孤寂、思乡之情的。分析“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类直抒胸臆的表达与含蓄蕴藉的对比。 咏史怀古的兴亡之叹: 考察杜甫“三吏三别”之外的更多怀古之作,以及苏轼在贬谪途中对历史遗迹的凭吊。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复述历史事件本身,而在于诗人如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想象和对残存遗迹的观照,来反思当下的政治得失、人世间的聚散无常。 士大夫的自我砥砺: 探讨那些表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想的篇章。分析屈原的忠贞不屈如何通过香草美人意象的变形而得以传承,以及文人在面对挫折时,如何通过对古代贤哲的效法来重塑自我精神的坚韧性。 第三章:闺阁幽情与民间烟火——细腻情感的捕捉 不同于庙堂之上的宏大叙事,诗词的另一半生命力在于对日常琐碎、细腻情感的捕捉。本章将深入探究闺怨、离别、思妇等题材,展现诗词对“小我”世界的关怀。 离愁别绪的千般模样: 集中分析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离别主题。从初唐王维的清冷洒脱到宋代婉约派词人对别后相思的绵密描绘。探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一语”这类写尽离别之痛的瞬间定格,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物象(如折柳、孤帆、秋雁)来构建离别的氛围。 女性视角下的情感世界: 关注那些以女性口吻创作或描绘女性心境的作品。分析李清照等词人如何以其独特的生理与心理体验,将闺怨提升到一种具有普遍审美价值的高度。探讨“人比黄花瘦”中,情感对身体和时间流逝的影响。 烟火气的诗意栖居: 选取一些描绘市井生活、农耕场景的诗篇。这些作品往往语言平实,却充满了对淳朴人情和日常劳作的赞美,是理解中国文人“入世”情怀的重要窗口。 第四章:格律之美与语言的魔力——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本章从更纯粹的文学技巧角度,探讨古典诗词何以成为不朽的艺术。 近体诗的声律之学: 简要梳理格律诗的平仄、对仗规则,并非枯燥的教条讲解,而是论述这些限制如何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迫使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锤炼出最凝练、最具张力的语言。 意象的生成与流变: 梳理几个核心意象(如“月”、“酒”、“风”)在不同朝代的含义演变。解析一个意象如何在不同诗人的手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从而构建起中国文学特有的联想系统。 词与诗的殊途同归: 对比近体诗的工整严谨与宋词的音乐性、长短句特点。探讨词的体裁如何更适应抒发婉转、内敛的“闲愁”,以及在韵脚处理上的自由度如何影响了情感的倾泻方式。 本书旨在提供一种审美阅读的路径,引导读者不满足于表面的意境,而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语境、哲学思考和语言艺术,从而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篇章。它是一本辅助读者领略中国文学高峰的鉴赏指南,鼓励读者自行发掘那些尚未被过多阐释的诗意角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歐麗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2012年起於臺大陸續開設「紅樓夢」、「中國文學史」等開放式課程,廣受海內外華人歡迎,讓讀者重新認識古典文學的精髓。2015年榮獲全球開放教育聯盟「傑出開放教育獎」(The Open Education Awards for Excellence)的「教學者獎」(Education Award)。2021年,獲得第四屆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典範通識教師獎」。
 
  著有《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李商隱詩歌》、《唐詩選注》、《歷代詩選注》、《詩論紅樓夢》、《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大觀紅樓》、《紅樓一夢:賈寶玉與次金釵》等。

图书目录

第五章 六朝文學
第一節 曹操《短歌行》:霸王詩人
第二節 潘嶽《悼亡詩》:複雜深情的感傷詩人
第三節 顧愷之《神情詩》:四季的謳歌
第四節 陶淵明(一):田園詩中的田園生活
第五節 陶淵明(二):掙扎的智慧
第六節 謝靈運:宏偉而寂寞的山水
第七節 鮑照:邊緣者的悲憤
第八節 謝朓:精緻的自然
第九節 吳歌、西曲:諧音雙關的愛情表達
 
第六章 隋唐詩歌
第一節 隋煬帝《詩》:寂寞狂亂的靈魂
第二節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永恆的叩問
第三節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孤獨的堅強
第四節 王梵志《詩偈》:冷眼旁觀的警鐘
第五節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機
第六節 王維(一):深水靜流的深情
第七節 王維(二):發現桃花源
第八節 李白(一):永恆的哀愁
第九節 李白(二):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桃花源
第十節 杜甫(一):齊物的胸懷
第十一節 杜甫(二):面對困境的良方
第十二節 杜甫(三):生活小確幸
第十三節 杜甫(四):天鵝的挽歌
第十四節 杜甫(五):學習、成長的態度
第十五節 王昌齡《閨怨》:一個女性的成長
第十六節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觀人術的秘訣
第十七節 元稹《遣悲懷三首》:悼亡詩的巔峰
第十八節 李賀《蘇小小墓》:鬼仙的悲歌
第十九節 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不可自拔的情癡
第二十節 杜牧《題烏江亭》:包羞忍恥的大丈夫
第二十一節 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暴政與德政的辯證
 
第七章 宋詩
第一節 蘇軾:豪放的智慧
第二節 程顥《秋日偶成》:理學家的從容自在
第三節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求知的快樂
第四節 朱淑真《自責》:最早的女性主義者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861419
  • EISBN:978957086176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3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接觸新的古典文學解讀作品,我的目光總會先落在對「意境」的捕捉上。詩詞的魅力,往往不在於其敘事多麼曲折,而在於那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瞬間。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那「天光雲影」的流轉變幻,以及這種自然景觀如何投射到詩人心頭的幽微情緒中去。如果能讀到一些關於詞牌、曲調的細微差異如何影響情感表達的探討,那更是加分。畢竟,詞曲和詩歌在美學追求上略有不同,能夠細膩地區分並闡釋,才顯得作者功力深厚。我期待的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審美層次的提升,讓我們在面對美景時,也能多一份詩意的感知。

评分

對於一本厚重的文學賞析書來說,閱讀的持續性是一個挑戰。如果內容過於艱澀,很容易在中間就產生「閱讀疲勞」。我比較偏好那種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論述方式,讓讀者在每一次翻閱時,都能找到一個穩固的立足點繼續前行。也許,作者在安排不同詩人的章節時,能考慮到情感的起伏,讓讀者在讀完一組沉鬱的篇章後,能稍微喘息一下,接著進入較為明快或哲思的篇章。總之,我希望這本閱讀指南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一位能夠掌握讀者閱讀節奏的夥伴,讓我們在漫長的品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那份探索的樂趣與熱情,不至於在中途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的文學書籍琳瑯滿目,要找到一本真正能「餵飽」心靈的實屬不易。很多詩詞鑑賞的書籍,內容編排上總是顯得有些生硬,像是把教科書的內容換了個包裝,少了那麼一點「活水」。我期盼這本書能有別於傳統的論述模式,或許在結構安排上能更多元化一些,比如穿插一些生活化的聯想,或者用現代的視角去對照古人的心境。當我們讀到李白豪邁的詩句時,能不能想像他穿越到現代的咖啡館裡,依然保持那份灑脫?這樣的對話感,往往能讓古典文學更具生命力。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裡讀到作者對文學那種既敬畏又自由的態度。

评分

翻閱這本關於詩詞的書,我最在乎的是作者的敘事口吻。畢竟,賞析不是學術報告,它需要的是溫度與共鳴。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親切的方式,將那些遙遠的詩句拉到我們面前,讓我們彷彿與詩人面對面,聽他們傾訴心事。一個好的解讀,應該能點亮我們對詩句原先的模糊認知,讓那些看似平淡的字詞突然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如果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茶藝師,緩緩引導我們品味每一口茶的甘醇與層次,那就太棒了。我對那些只會堆砌典故的賞析文實在提不起興趣,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份將古今情懷融會貫通的智慧,讓人在讀完後,不僅懂了詩,也更懂了自己。

评分

這本詩詞賞析的書,光是書名《天光雲影共徘徊》就透著一股清雅脫俗的氣質,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坦白說,我對古典詩詞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課本裡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篇,總覺得詩詞的世界離現代生活有點遠,少了點貼近人心的溫度。但看到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那種溫潤的色調,搭配著頗有文人氣息的字體,立刻勾起了我對那個風雅時代的好奇。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溫柔的領航員,帶領我重新走進詩詞的殿堂,用一種現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觸摸古人的喜怒哀樂。尤其喜歡這種專注於「品讀」的姿態,而不是單純的考據或翻譯,而是真正深入文字的肌理,去感受詩句背後的情感波動與生命況味,這對我來說,才是有意義的閱讀體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