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封神演義是一部戰爭神怪小說。以武王伐紂的歷史為架構,天命思想為中心,加進許多匪夷所思的仙道妖怪,變幻莫測的法術,一場接一場激烈的戰爭,構成這部洋洋灑灑六七十萬字的巨構。
故事一開始,寫紂王到女媧宮進香,祈求國泰民安。偶然看見女媧娘娘的聖像容貌端麗,而陡起淫心,在粉牆上題詩一首,想要「取回長樂侍君王」。女媧回宮看見詩句,大怒,召來軒轅墳中三妖,命令她們隱藏妖形,到宮中惑亂君心,幫助武王伐紂成功。
因紂王氣數已盡,武王伐紂而有天下是既定的天命,因此妲己入宮,殺害姜皇后,哪吒出世,姜子牙下山,文王逃出五關,黃飛虎歸周,紂王派兵伐西岐,商周成交戰之局,於是一步一步實現這既定的天命。最後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成功,武王登基。子牙回西岐封神,武王分封諸侯。故事到此結束。
三教會同簽押的封神榜,是本書天命思想的具體呈現。姜子牙封神之事,在子牙尚未下山之前,早由天定。第六回雲中子進劍除妖不成,嘆息說:「我只欲以此劍鎮滅妖氛,稍延成湯脈絡,孰知大數已去,將我此劍焚毀!一則是成湯合滅,二則是周室當興,三則神仙遭逢大劫,四則姜子牙合受人間富貴,五則有諸神欲討封號。……」又斷定血染朝歌是在戊午年甲子日,後果如其言。這種大數已定,在劫難逃的字句,書中多不勝舉。紂王的暴虐無道,殘民以逞是天意,妲己的助紂為虐也是天意;甚至好人被殺,壞人作惡全是天意。這種連神仙也無可著力的宿命思想,從頭至尾,貫串全書。
書中的人物,如姜子牙、妲己、哪吒等,性格的塑造,十分傳神。姜子牙的智慧、辯才、法術、韜略,無人能及,但當他初下山,時運不濟,書中寫他的蹇剝,曲盡其妙。又塑造出馬氏作陪襯,更顯出大智之人往往遭逢小人的誤解、輕視與排斥。末了,子牙伐紂成功,聲威顯赫,馬氏羞愧自殺。將小人的下場作一交代。
妲己以狐狸精借屍還魂,迷惑紂王,想出各種酷刑,唆使紂王殺害大臣。書中寫她的狐媚、狠毒,如何引誘伯邑考,迷惑行刑的士兵,都有精彩的描寫。
哪吒是神仙下凡,他的出世,相當神奇。他的調皮搗蛋,諸如:打死巡海夜叉,抽三太子的龍筋,揭龍王的鱗甲,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弟,完全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渾小子的作為。只因他是姜子牙的先行官,天命在身,又有師父撐腰,有恃無恐。但調皮搗蛋終於弄出禍事來,最後以骨肉還諸父母,魂魄寄託蓮花為化身。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天命。
本書人物繁多,神道妖魔,一如人世眾生。正派的神仙,性行寬宏大量,慈悲為懷,行事順應天命;而妖魔總是逆天行事,喜歡爭強鬥勝,撥弄是非,惟恐天下不亂。
作者的想像非常豐富,神仙各有不同的名山洞府,鎮洞之寶;參戰的雙方各有不同的坐騎,使用不同的武器;仙道妖魔各有不同的法術;擺列的陣式,令人眼花撩亂。有能在天上飛的,有能憑藉水、土而遁的,還有千里眼、順風耳,真是集幻想之大成。
本書前三十回,是根據武王伐紂平話加以擴大改編而成的,故事曲折離奇,十分有趣。以後寫戰爭的部分,全是新的創作,想像十分豐富,但敘述重複,缺少變化。尤其攻打十絕陣的部分,前後說話動作幾乎完全一樣,是其缺點。
書中有許多詩、詞、歌、賦、偈語、對句,用來描寫山川風景、戰爭場面、人物形貌,或將故事的發展作一說明,作一感嘆,這是從宋元話本繼承下來的形式。第一回篇首的七言古詩,即將全書內容作一提綱挈領的介紹。有些賦,在一定的主題上,盡量鋪張的描寫,可見作者的才華橫逸,筆力萬鈞。
坊間的各種版本,文字出入很大,錯誤很多。今取善本相校,明顯的錯誤,即加以改正;不同的文字,則加以推敲,作合理的選擇;詩詞等就平仄、用韻決定取捨。並將較為難懂的詞句加以注釋,以便讀者查閱。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校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