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檔案,重建中 (電子書)

民國軍閥檔案,重建中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仲淵
图书标签:
  • 民國軍閥
  • 軍閥
  • 歷史
  • 中國近代史
  • 政治
  • 軍事
  • 檔案
  • 電子書
  • 傳記
  • 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國軍閥搞什麼?!
 
  戰爭英雄張勳為何想搞復辟?
  袁世凱考不過科舉就廢了它?
  曹錕最懂民主式賄選?
  吳佩孚其實是書生?
  張作霖比山謬‧傑克森還會罵髒話?
  徐樹錚一晚搞定收復外蒙古的難題?
  旅遊景點售票是因為馮玉祥的商業頭腦?
  閻錫山和文學大師泰戈爾竟有惺惺相惜之情?
  有志青年唐繼堯成為傷害雲南最深的人?
  戰神孫傳芳竟然不是戰死沙場?
  孫殿英寫《盜墓筆記》一定會暢銷?
  佛系將軍唐生智是個8+9?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是廣西三結義?  
  「東方隆美爾」孫立人是灌籃高手?
  張學良的副業是導遊?
  末代皇帝溥儀教你什麼叫做潮?
 
  ‧第一本以民國軍閥軼事為主題的歷史書,呈現有別於政治視角下的人物真實樣貌。
 
  「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許多北洋軍閥在教科書中都被塑造成充滿暴戾之氣或逞凶鬥狠的角色,在「軍政」背景的包裝下,我們讀到的大多是其政治作為,但真正探究起來,他們的「隱藏史料」其實很多,其中描述的故事更是一個比一個勁爆。
 
  作者江仲淵循著蛛絲馬跡,大量考據史料中散落不齊的軼事片段,試圖描繪出軍閥們幽默、有趣的另一面。
 
  例如,蔣介石身為中華民國唯一連任五屆的總統居然一口爛牙,為了吃雞蛋料理,還要用盡各種對策。段祺瑞為什麼熱愛圍棋?甚至想擊敗日本的本因坊秀哉。又如,當過總統和副總統的黎元洪居然遭到霸凌、若沒有投身革命可能會是一代怪醫黑傑克的孫中山……
 
  歷史沒有真相,但閱讀可以無限接近真相。本書創造了許多閱讀歷史的新興看法與角度,共收錄二十位清末至民初的政府高層人物,在嚴肅的外表下,他們到底有哪些令人噴飯的事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私領域?看似遙遠的歷史政治人物讀來就和你我的鄰家阿伯一樣形象鮮活。
 
名人推薦
 
  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
  蔡淇華∣教師&作家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常昆∣提督大人與他的餅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烽火岁月:近代中国权力更迭与人物群像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究近代中国风云变幻时期的历史著作,聚焦于二十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这段波谲云诡的岁月。它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和扎实的史料考证,描绘了从清王朝覆灭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曲折历程。全书的核心在于剖析权力如何在碎片化的政治格局中流动、重塑与争夺,以及那些深刻影响了中国命运的时代弄潮儿们,如何在历史洪流中留下各自的印记。 第一部分:旧梦的崩塌与新生的阵痛 (1912-1920) 这一部分详细梳理了中华民国的肇始及其最初十年的艰难探索。内容涵盖了辛亥革命的后续影响,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狂妄与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军政权力真空。重点关注了“府院之争”这一复杂的政治角力,展现了早期共和体制在传统遗老遗少、新兴资产阶级以及地方军事力量之间的摇摆不定。 书中详述了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如何试图在动荡中重建一个统一、民主的政府,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来自北洋集团内部的巨大阻力。我们不仅分析了政治斗争的表象,更深入挖掘了影响这些事件的社会经济基础,包括新式教育的普及、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受到的压制,以及列强在华利益的渗透与干预。对这一时期各派系(如北洋系内部的皖系、直系雏形)的权力结构、经济来源和主要军事部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力求还原一个充满理想主义与残酷现实交织的年代。 第二部分:军阀割据的铁血版图 (1920-1927) 本书的第二篇章是关于军阀混战的深度剖析。中国在北洋政府名存实亡的背景下,演变成了一系列由地方军事强人主导的势力范围。叙述的焦点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各个主要军事集团的崛起、联盟与破裂。 我们不仅描绘了直系、皖系之间的全面对抗,如两次直皖战争的起因、进程与影响,还探讨了奉系(张作霖集团)如何从东北走向关内,以及西南各省(如滇系、桂系)的独立倾向。深入分析了这些地方势力如何通过控制税收、盐业、铁路等关键经济命脉来维持其庞大的军事机器。书中不厌其烦地考察了这些军事强人——无论是受过新式陆军教育的精英,还是依靠传统绿林背景崛起的悍将——其统治哲学、用人标准以及对地方社会治理的实际影响。通过对这些“土皇帝”的个案研究,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代中国在政治碎片化下,社会结构如何被权力重塑的图景。此外,还专门开辟章节讨论了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军阀的文化态度之间的微妙互动。 第三部分:统一的尝试与新的挑战 (1924-1937) 这一部分将叙事线索引向了国民革命的浪潮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艰难建设。重点在于分析了国民党如何通过组织北伐战争,试图终结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国家的初步统一。 北伐战争的描述不仅是军事部署的罗列,更是对政治动员、意识形态宣传(如“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及其对社会各阶层影响的详细考察。书中详尽对比了黄埔系与旧式军阀部队在组织结构、忠诚度及现代性方面的差异。 随后,全书的重点转移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的“建设时期”。这一阶段的分析是本书最富层次感的部分。它着重探讨了蒋介石集团如何平衡党内派系(如“宁汉分裂”后的整合,对桂系、系等地方实力的收编),以及在军事上如何推行“削藩”政策。同时,本书对南京政府在经济(如币制改革、黄金十年)、外交(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努力)、以及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进行了辩证的审视。我们并未回避当时的土地问题、地方派系的反抗以及中央财政的脆弱性,力图呈现一个立体而非脸谱化的国民政府形象。 第四部分:边缘的权力与地缘的博弈 为补充权力核心的叙事,本部分专门关注了那些在主流政治叙事中常常被边缘化的群体和区域: 非主流军事力量的生存之道: 考察了云南、贵州、山西(阎锡山)、以及“模范省”福建等地的军事与政治运作模式,分析了他们如何在夹缝中维持事实上的独立性,以及他们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和战”关系。 边疆的整合与危机: 探讨了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理尝试与困难,分析了外部势力(如苏联、英国)对这些敏感区域的影响。 城市中的地下力量: 概述了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中,新兴的工商业精英、知识分子团体以及秘密社团(如青帮)如何通过经济和非正式渠道,对中央和地方政治施加影响。 结语:未竟的统一 全书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夜戛然而止。结论部分总结了二十多年间中国政治演变的核心主题:从王朝体系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艰难过渡;现代军事力量(而非传统官僚体系)成为决定权力的关键要素;以及民族主义浪潮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最终吞噬力。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理解塑造了现代中国版图和政治文化的复杂历史脉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江仲淵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古人黑歷史挖掘專家、文學研究扒皮手,擅長以生動幽默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
 
  擔任「關鍵評論網」、「風傳媒」、「今周刊」、「自由電子報自由評論網」等四家媒體專欄作家。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
 
  曾獲多家出版社邀請撰寫推薦序,包括余杰《顛倒的民國》、拂羅《羅貫中沒告訴你的三國演義》、龔元之《古裝穿搭研究室》等書。
 
  著有《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17段隱藏在史籍和作品背後的奇葩人生》、《老師不好意思教的世界奇葩史:超乎想像,原來影響世界的領導者是這樣!》、《發明家大起底:從疫苗到核武,讓你直呼「不能只有我看到」的歷史真相!》、《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等書。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黃春木
推薦序 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蔡淇華
作者序 歷史沒有真相,但閱讀可以無限接近真相
 
【第一章 一八五○年~一八七○年】
 
被政客捉弄的老實人──戰爭英雄張勳與復辟幻夢
考不過科取?那就廢除──學渣袁世凱的逆襲之路
民主式的賄選總統──曹錕與雙十憲法
兩次總統,三次副總統,你以為我過得很爽嗎?──黎元洪的被霸凌日常
國粹消逝的時刻,那個男人出現了──段祺瑞的復興圍棋之路
中國版的怪醫黑傑克──被革命耽誤的Dr.孫中山
 
【第二章 一八七一年~一八八五年】
 
原來是讀書人,我還以為是軍閥呢──書生義氣的吳佩孚
我就是愛罵髒話,你能拿我怎樣?──張作霖的飆罵語錄
我的狂妄和智商成正比──恃才傲物的外交天才徐樹錚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馮玉祥的蒙俄之旅
民國義務教育的奇蹟──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
打開潘朵拉魔盒的少年──唐繼堯與全國鴉片貿易
孤兒寡女尋仇記──北洋軍閥孫傳芳被刺記
 
【第三章 一八八六年以後】
 
健康指標就是我──蔣介石的飲食生活
民國第一盜墓案──被判死刑的孫殿英如何逃脫法律制裁?
究竟可以迷信到什麼地步?──佛系軍閥唐生智與顧法師
廣西軍隊天下第一!──廣西三傑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的結識
你知道我是名將,那知道我是籃球國手嗎?──孫立人的熱血大學生活
新竹、高雄、臺北市──跟著張學良遊臺灣
我比你們想像的還潮──文藝青年溥儀的日常生活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398464
  • EISBN:978957139845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軍閥」的真相可以不只一個
黃春木
 
  中國近現代史教科書中,「軍閥」總扮演著「被革命」的角色,簡直乏善可陳。
 
  但在如此絕對的圖像中,要為他們做「改頭換面」的翻案文章,其實不難,相關史料極多,本書正是彙整多方資料而寫就的佳作之一。讀者可從書中親切活潑的文句,看到在卸下「軍閥」身分後,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從晚清到民初,有識之士銳意改革,企盼救亡圖存。當時有機會接觸新思潮、學習新知識的少數人,不外乎讀書人、商人和軍人。然而在兵凶戰危之際,救亡圖存的立即條件是「船堅炮利」,這必須仰賴軍人。工業革命後,「軍人」這一職業的科技門檻已經很高,而且還需要謀略、信念、毅力、勇氣和強健體魄,這幾乎是造就國家強盛、民族復興所有要件的總成,由軍人親力親為地實踐。
 
  因此,「軍閥」之「軍」,不宜等閒視之。
 
  至於「閥」,指的是具有支配力量的人物或群體。「閥」也有勢力壟斷、傳承的意味,常用來指稱派系、門第。「閥」的形成,總有其個人因素與時空脈絡,難以任意為之。我們可以讚許一些有權有勢的人,他們行使權力,從不以私害公,不戀棧權位,也不私相授受,但在歷史上,這等純真的人太稀少了,即使是今天的臺灣,一樣是鳳毛麟角。換言之,如果要以「閥」之有無來斷定人之正邪善惡,這個標準太過嚴苛,凡人幾乎無法企及。
 
  尤其從晚清到民國時期,「中央集權」難以運作,在遼闊的疆域中,各地政經情勢差異極大,利害糾葛複雜,而帝國主義勢力在不同地區又各有滲入,競合不定。連年戰亂導致基礎建設殘破,農事備受威脅,人民基本溫飽常不可得,盜匪橫行,因此各地武化的現象相當明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軍人很難不成為主角,也很難不集結同鄉、同門勢力,以求保境安民,或逐鹿天下。所以,我們就會看到「直」、「皖」、「奉」、「桂」、「粵」、「晉」等軍閥的出現。
 
  「軍閥」一詞的創造與運用,其實是在「正統」、「中央」觀點之下的貶抑、歧視,如果回到務求客觀的歷史敘事,這樣的詞語可以擱置不用。
 
  但這不意味著不再評論這些曾經位居要津、主導時局發展的歷史人物。所謂「客觀」,不是正反俱呈或「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當我們肯定這些歷史人物的「功」時,要有足夠的史料證據支持,且該進行合乎邏輯的論述;同樣的,若要批評他們的「過」時,也需要論據堅實,論證嚴密。如果想要「扭轉」或「釐清」軍閥們備受誤解的圖像,或強調其身為凡人的一面,確實可以多呈現一些正面的資料,但這不等於是要「抹煞」、「掩蓋」他們曾經造成的錯誤或災難。如果「矯枉過正」,這樣的歷史探究自然就不客觀了。
 
  和作者主張不一樣的是,我認為「歷史」是有真相的,但因為我們並非全知全能的神,「視角」總有侷限。怎麼辦呢?唯一法門就是勤能補拙、虛懷若谷。多用功,多請教別人,以及不武斷、不藏私,面對不同的歷史解釋,不同視角下的歷史「真相」時,願意保持開放的態度,以及能夠對話、討論的關係。人物或事件的「真相」經常不只一個,但都應該有憑有據,這正是我們探究歷史的態度。
 
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
蔡淇華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臺灣過往的民國史,就像胡適形容的:「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地由我們替她塗抹起來,裝扮起來。」裝扮成服務兩蔣的民國史。
 
  然而,自從二○○六年,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珍藏的《蔣介石日記》對外開放後,兩岸三地的歷史學者開始「從材料出發」,企圖脫脂去粉,讓民國史的史料,還歷史本然。
 
  其中,臺灣的史學新秀「歷史說書人」創辦人江仲淵,是箇中翹楚。
 
  江仲淵雖尚在就學中,但閱讀民國史料之勤,實已超越許多歷史學者。例如他為了寫《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就閱讀了八十多萬字的史料。甚至有位在汪精衛政府工作過的老榮民寫信告訴他,他的文字重現當年真實的記憶。
 
  江仲淵博覽群籍,治學有成,甚至曾為聞名國際的民國史大師余杰,在二○一九年出版《顛倒的民國:臺灣和中國都不提起的近現代史》撰寫書序。
 
  其實民國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一部爾虞我詐、合縱又連橫的戰爭史。然而如同作家白先勇說的,其父,桂系大將「小諸葛」白崇禧過去的事蹟,在國民黨官方的歷史教育裡,多半被淡化、隱瞞,甚至妖魔化。難怪白先勇要蒐集超過萬件書信、手稿、回憶錄等資料,著書六十萬字,為父立傳(翻案),一揭白崇禧與蔣介石從歷經北伐、抗日、國共內戰一路以來,從君臣交心而至決裂的糾葛。「蔣介石能為『輸到國土剩千分之三』卸責嗎?你問大部分臺灣人,大陸怎麼搞丟的?也沒人能講出來。」白先勇點出民國史需要重建的必要性。
 
  臺灣過往課本中的民國史,是如此避重就輕地斷裂,連民國的軍閥都被窄化成戰爭的發動者。幸好江仲淵在新書《民國軍閥檔案,重建中》中,還給這些歷史人物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形象。例如曹錕不再只是一名「賄選總統」,更是推動憲政改革丶縮減總統職權最努力、最遵守憲政的軍閥,甚至建立今日中華民國憲法的雛形。而妄想稱帝的袁世凱,雖然是個大壞蛋,卻廢了千年科舉,設立今日山東大學、天津大學和河南大學的前身。另外,北洋軍閥中最有實力的吳佩孚,竟然是個秀才文青,之所以可以坐擁中原霸主的地位,得歸功於他的文筆能力,因為他以流暢的文筆在各大報章雜誌發表言論,深孚民心,應該是民國的「第一網紅」。
 
  然而閱讀此書,不應只停留在新史料的趣味面,讀者更應該讀出作者在嘻笑怒罵背後的微言大義,那就是「重建」自己的史觀,開始客觀懷疑自己過去的歷史教育時,也別忘了質疑今日的歷史教育。如同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描述「歷史可變性」的名句:「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未來;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
 
  是的,一旦知識分子無法客觀讀史,就是歷史再度為政治、為極權服務的開始。
 
  在《暗黑民國史》序中,江仲淵語重心長表示:「知識分子失去了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成了歌頌王侯將相的吹鼓手,僅以狹隘『正統歷史』為核心史觀,粉飾一切不符合政治需求的內容,大力發展利於當權者地位的史料。外國學者在上世紀七○年代評論中國歷史是『有選擇的記憶』,或者叫『有選擇的遺忘』,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古代史已經在程度上盡可能的康復了,近代史反倒是尚未擺脫失智症的垂垂老者。」
 
  江仲淵史筆如鐵,他對近代史的劄記,不僅是暮鼓晨鐘,更是當頭棒喝。因為臺灣目前的史觀,不啻再度成為「當權者」的史觀,一切「記憶」或「遺忘」,都是為了服膺政治的需求。如同胡適說的:「真理是有時代性的。」今日歷史再度由勝利者書寫,只是這一次的鐘擺,又擺向另一個極端,一個意識形態的極端。而更可懼的是,兩岸都如火如荼地在自己的課本、電影、網路裡,不斷「造史」,也將兩岸拉近戰爭的可能。
 
  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如同義大利思想家貝尼德托‧克羅采(Benedetto Croce)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民國史的重建,有其當代的意義。江仲淵新書不僅幫助我輩重新解構歷史的多元性,更提醒大家必須堅持批判精神閱讀當代。期許朋友們如此讀史,文字才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為國「知興替」,為來世,「開太平」!

用户评价

评分

每當我們談論民國初年,總覺得像是霧裡看花,權力更迭之快,讓人目不暇給。這本《民國軍閥檔案》,如果它能成功地將那些散落各地的、難以取得的文獻匯集成冊,無疑是對史學界的一大貢獻。我個人對於「檔案」二字,有種近乎迷戀的情感,因為那代表著未經修飾的真實,是權力者試圖隱藏或無意間留下的蛛絲馬跡。然而,檔案的呈現本身也是一種選擇,編者選擇呈現哪些,不呈現哪些,都帶有強烈的意圖。因此,在閱讀時,我會特別留意編纂者的「引言」或「導讀」,那裡往往藏著他們處理這些資料的基本態度。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的研究者來說,一本好的歷史檔案整理,應該是既有學術的嚴謹度,又不失可讀性,能讓門外漢也能窺見歷史的堂奧,而不至於被過多的術語或晦澀的文言文嚇退。

评分

從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來看,這類主題的書籍,最忌諱的就是陷入到過度的「八卦化」或「臉譜化」。軍閥並非單純的土匪或惡棍,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有著其複雜的政治算計與個人掙扎。我期望這本電子書的內容能夠保有歷史的厚度與複雜性,展示他們在外交、財政、軍事改革等方面的作為,而不只是聚焦於他們私生活的奇聞軼事。如果能涵蓋到不同軍閥派系之間的內部結構、權力傳承的機制,甚至他們與日本、英美等外部勢力的微妙關係,那就非常令人期待了。畢竟,理解他們如何統治和如何崩解,是理解近代中國轉型的關鍵一環。希望這套檔案能提供足夠的細節,讓人能從宏觀的歷史敘事中抽離出來,聚焦於微觀的制度運作和人物決策,從中體悟歷史的真正張力。

评分

說真的,電子書的便利性沒話說,但對於這種需要反覆對照、仔細品味的歷史文獻整理,紙本書的觸感和翻閱的直覺性,有時候還是難以取代。不過,既然是「檔案」的重現,或許它在結構編排上會更傾向於資料庫的形式,這倒是電子書的強項——方便檢索。我比較在意的是,編者在面對大量的原始文件時,是如何進行「詮釋」的。歷史的解讀從來都不是單一面向的,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同一份檔案的解讀必然會產生偏差。台灣的讀者群,尤其關注歷史如何形塑認同感。如果這套檔案整理能提供足夠的材料,讓我們自己去辯證,而不是單方面地灌輸某種既定的歷史觀,那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我希望它能提供的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結論,讓讀者能從中建構屬於自己的理解框架。如果內容能涵蓋到一些地方性的軍閥,而不僅僅是北洋系或奉系的主流人物,那就更豐富了。

评分

這年頭,要找到一本真正下功夫去整理和考據的歷史著作,實在不易。市面上充斥著太多為了譁眾取寵而「改編」的歷史小說或野史,真正紮實的、經得起推敲的「檔案」整理,簡直是鳳毛麟角。我對這類主題的書通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期待:作者是否有能力穿透文字的表象,直抵歷史現場的脈動?特別是涉及到軍閥這類複雜的群體,他們既是國家秩序的破壞者,有時也是某些地方穩定的維護者,這種矛盾性極難拿捏。如果這本書能夠在資料的篩選上展現出嚴謹性,例如對於不同來源檔案的交叉比對,並能在行文間保持一種學術上的克制,避免過度簡化或道德批判,那就非常值得讚賞了。對於我個人而言,閱讀這類書籍,更像是一種溯源的過程,試圖理解為何那樣的政治生態會形成,以及它對後續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期待它能帶來的是智識上的啓發,而非僅僅滿足八卦心態的淺層敘事。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軍閥割據、政局動盪,每個名字背後都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辛。台灣的史學研究,對於那個時期的描繪,總是有種獨特的視角,可能揉合了對中國大陸歷史發展的關切,也可能摻雜著自身對民主與威權的理解。我期待看到的不僅僅是冰冷的史料羅列,而是能透過檔案的細節,重現那些人物的掙扎、權力的角逐,以及時代洪流下個體命運的無力感。一個好的歷史書寫者,應當是故事的重構者,能讓塵封的紙張再次發聲。如果這本電子書能做到挖掘出那些過去被忽略的側寫,或者是以全新的史觀來解讀既有資料,那將會是一次極具價值的閱讀體驗。畢竟,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理解那個轉捩點的歷史脈絡,對於我們如何看待當前的局勢,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特別好奇,檔案的整理和詮釋,會不會展現出不同於傳統教科書的觀點,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更為立體的歷史圖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