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頓挫:易經與心靈淬煉 (電子書)

英雄頓挫:易經與心靈淬煉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浩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無論得意或喪志,

時時刻刻,都觀照自己的心──

 

★王浩一的易經與歷史筆記系列經典重現

《英雄頓挫:易經與心靈淬煉》

 

生命在谷底時,我們要照護自己的心;生命在高峰時,我們更要照護自己的心。作家王浩一領悟心靈是與我們最靠近的夥伴,無論生命給出什麼樣的難題,只要心靈強壯,困難定能迎刃而解。

透過《易經》的六十四卦,作家王浩一層層剖解古代哲人英雄如何在生命頓挫中焠煉自己的心,讓自己活出更精采的人生。

 

「觀照智慧」解卦路徑:

從《易經.履卦》看24歲的陳永華,如何被鄭成功讚譽為當今的諸葛孔明

從《易經.離卦》看20歲的唐寅,如何日出、日中、日昃

從《易經.蒙卦》看童年孟郊,如何成了唐宋文藝復興的先行者

從《易經.噬嗑卦》看33歲的于謙,如何臨危授命

從《易經.習坎卦》看23歲的岳飛,如何像唐吉柯德征戰沙場

從《易經.復卦》看56歲的史浩,如何引發宋孝宗萌動於初

從《易經.咸卦》看18歲的李清照,如何與夫婿共相感應

從《易經.節卦》看20歲的狀元文天祥,如何亂世守節盡忠南宋

從《易經.屯卦》看29歲的耶律楚材,如何以仁愛之心為民謀命

著者信息

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图书目录

目次

自序 文在茲,魂也在茲

 

輯一、乾兌履:陳永華

復甫今之臥龍也

 

輯二、離離離:唐寅

若要自家求安穩,一壺濁酒一盞燈

 

輯三、艮坎蒙:孟郊

吾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

 

輯四、離震噬嗑:于謙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輯五、坎坎習坎:岳飛

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

 

輯六、坤震復:史浩

行李蕭蕭一擔秋,浪頭使得見漁舟

 

輯七、兌艮咸:李清照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輯八、坎兌節:文天祥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輯九、坎震屯:耶律楚材

陛下新即位,宜宥之

 

附錄、易經的基礎知識

 

图书序言

【自序】

文在茲,魂也在茲◎王浩一

 

「文在茲」是孔子的話,「斯文在茲」則是光緒皇帝送給台南孔廟的匾額文字,其實,「斯」是發語詞,說的是一個「文采在這」的道理。台南孔廟大成殿建築,左右有東廡、西廡,裡面神龕分別祀有先賢先儒八十位、七十九位,牌位一字排開頗為壯觀,顯得文采熠熠。下午三點半後,東廡牌位在夕陽穿過方矩窗櫺,方方正正的光影下,更是莊嚴!

牌位有些人是我們認識的,更多是不認識的。根據我近年的爬梳,這些一百五十九位先賢先儒,其中孔子門下六十六位、孟子門下四位、子夏門下一位,其他周朝四位、秦朝一位(伏勝)、漢朝十位、三國一位(諸葛亮)、晉朝一位(范甯)、隋朝一位(王通)、唐朝二位(韓愈、陸贄)、宋朝三十一位、元朝五位、明朝十七位、清朝四位,其他幾位待查。

先賢先儒排列如林,在四本「易經與英雄」系列書籍中,目前僅寫了其中方孝孺、韓愈、文天祥與諸葛孔明,也有著墨不深的司馬光、歐陽修。這個配祀系統並非台南自創,而是歷朝歷代所累積下來的傳統,三百年來台南孔廟謹守分際,維繫兩千五百多年來的一炷馨香。每次我造訪孔廟,總前去瞻仰,好奇他們的故事。當然,這些人的內心神龕又來自「孔子」的思想,盛哉斯人,我一直企圖窺探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之際,他的內心世界與能量,內心世界如九仞宮牆阻絕不得其門,但是自己「耳順」之後,卻有些想法:

有風,有雨,才是人生。

受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之邀,二○一四年春天,開始在每個星期三下午兼任一堂通識課,說的是「歷史英雄與潛智慧」,一堂課一個卦,一位英雄一個智慧,也說一種「人生狀態的怎麼辦」,加上一些企業管理與職場競爭,也偶而加上時局與觀點。通識嘛,就是雜學混搭,上天文下地理,些許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經驗。

其實,之所以台南高雄兩地奔波,依然興致勃勃,背後是有動力的。話說幾年前,台灣數間衛生署立醫院的院長因為貪瀆,同時踉蹌入獄,在等待判刑前,其中一位院長感慨地說:「年輕時,學校沒有教我如何抵抗誘惑」。我俠氣地自忖,如果今天我去學校上課,面對那些年輕的無邪眼神,我有能力教學生如何抵抗誘惑?不能說教,要如何授業?不講口號,要如何解惑?於是我想像著,也架構著上課內容基礎:「貪」並非病態而是常態,就像是病毒,你無法長居在無菌室,要認識它,才能遠離它,「子不語怪力、亂神」,不語,並不是「圍堵,不去面對」,而是健康地防範。人的心智有時是脆弱的,有時是矇昧的,有時是思慮欠周詳的,因此「心靈肌肉」的鍛鍊是必要的。我的課,希望有抗體功效!

會有「頓挫」,那是因為有高度,也才會有風,有雨。這是上下興衰的常態,人生本來就是如股票上下起伏的曲線,春風好,但需懂得它有時暗藏凶險;冬風寒,有時卻是暗香浮動。福禍相倚,這道理大家明白,可是春風得意,多數人卻往往樂昏了頭;倒楣透頂之際,卻直往自怨自艾懷憂喪志走去。蘇東坡對〈蠱〉説道:器皿久不用而生蟲,謂之蠱;人們長樂久溺而生病,這也是蠱;國家久安而不治,也會生蠱。人生一世,真是無常,但卻有跡可循,像是水流在地面走出蜿蜒河道,向左向右,自有一番理解。

有了「頓挫」,那是人生最佳成長特效藥,從輕狂少年的狂妄與輕浮,蛻變成一位謙卑、有包容力的強者。中間多了許多獨立思考的東西,也多了陰陽圓缺的完整思維。像是對峙的棋局,當人們多了全盤瞭解,落下棋子的時候,思考自然多些層次,也更明白自己的極限,進退有節。

於是我們藉由宗教哲學的幫助,佛教養心,儒教養德,道教養壽,但是這些僅對療癒有效,站在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這些宗教哲學尚嫌不足。

《易經》的本質卻是「養理」,這裡的「理」即是邏輯——道理的規納,有數學的理則學概念,也有人心的吉凶趨離與善惡通性,其中有人性裡的劣根性與神聖性,彼此在拉扯,墮落與昇華本來就同時存在。梁啟超說他對於孔子所說的《易》道理,系統的哲學,有仔細探討,那就是「易無體」:宇宙萬有是沒有本體的。易,就是宇宙萬有。這種無體的易,究竟為何物?梁啓超又說,經過分析,「易理」有五方面的論述:無體、生活、運動、規律、法則。這種以現代話語說的「流動哲學」,有趣,易懂,也傳神說出「養理」的「理」調和了「萬有」,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原來「頓挫」,是生活,是運動(非靜止,也非僵硬不動),是規律(像春夏秋冬四季輪替,有一定的步驟進展),是法則(如同物理現象,也像數學定理),當然,每個人的生命現象無法重複,相同條件,結果卻盡不相同,這是「無體」。

然而本書「頓挫學」說的故事,即是九位英雄,不同的頓挫,九個卦,不同的貌相。理得從「見幾知微」到「背影優雅」,從「居高思危」到「澹泊汪洋」。過去,讀歷史人物總有許多「抑鬱而終」的例子,總想他們應該也需要心理醫師,然而真相是世間許多心理狀態,心理醫師至今也是束手無策,所以如何鍛鍊自己「心靈肌肉」,成了重要的自我體悟,是豁達,是雲淡風輕,也是心靈彈性調整。如果這只是物質表面的頓挫,這個容易克服,但是,真正的內心價值受到頓挫,有多少人能慧劍一揮?

岳飛,大家約能說出他的悲慘命運,可是當我要落筆寫下他的內心世界,我卻屢屢怯於進入他的恨與悲,那個傷感情緒能量太大了。直到讀了他在接到十二面金牌後,回到鄂州,寫下《小重山》詞句,其中「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白首爲功名,舊山松竹老」,讓我深刻感受如此「千年來的慨謂」,也嘗試整理岳飛的頓挫心情。在他第四次北伐,以少勝多,連戰皆捷,已經包圍開封,眼看昔日故都光復在望,然而攻城前夕,局勢扭轉,他的忠誠被皇帝猜忌,被迫放棄勝利。這樣痛楚的岳飛,想介紹他。

史浩,比岳飛年輕三歲,出生在布衣之家,四十歲才登進士第,遠離秦檜,游宦地方,多年後,五十六歲的他輔佐了新帝宋孝宗,適時建言昭雪岳飛的冤,平反岳家人的罰。他任宰相一職,最後以政治責任辭相,出任小小地方官,而急著強勢北伐的宋孝宗失敗後,他依然隱居鄉里,淡出朝野享受人生。七十九歲時,在明州遇見了來訪已四十八歲岳飛長孫岳甫,史浩詳實地把當年昭雪他祖父岳飛的故事娓娓說給岳甫,前後經過,過眼雲煙,岳甫激動拭淚。這樣豁達的史浩,想介紹他。

一位明朝才子,一位宋朝才女。唐寅,這位明朝的世紀才子,以他的山水仕女畫,他的風流愛情傳頌於世。少年得志,卻成了他的極限與困境。赴京趕考遭誣陷洩題,從此天之驕子成了淺灘困龍,一輩子不得志,他的掙扎與困頓,想介紹他。

李清照,這位宋朝的曠世才女,她的詞有花影也有酒香,有閒愁也有英雄魂,喜歡她的詞,千年來傳唱不絕,不捨她的情,千年來也是低慨嘆聲。我好奇這位女詞人的人生,如何養成?老師是誰?愛情狀況?一路尋覓她成長的蹤跡,總感慨時代作弄,她的人生低谷,一波一波,詞句中的被翻紅浪,成了奢侈的浪漫。這樣清澈的李清照,想介紹她。

一位南朝末年宰相,一位北朝首席宰相。文天祥,宋朝的末葉狀元,成了亡國前最後的中流砥柱,讀書人的良心,史書上記載的美男子,天才棋手,也非整天把國之興亡匹夫有責掛在嘴上的人。可是大難來臨,他立刻站在浪頭上,頂住漫天的風雪。這樣英雄的文天祥,想介紹他。耶律楚材,一位遼人在大金王朝上班,又要轉職到大元王朝打工,這位精采的「外勞」有精采的故事,他的良知拯救了無數生靈,他的專業輔佐了蒼狼王朝,在那的年代,他宛若菩薩庇護善男子善女子。這樣充滿善知識的契丹人,想介紹他。

還有〈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小說家王文興最愛的唐詩人孟郊、那位三百五十年前奠定台灣文化基礎的陳永華,我也想介紹他們,文在茲,魂也在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