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時候讀莊子 完結篇:莊子的遊心、養身、學愛,真自由 (電子書)

正是時候讀莊子 完結篇:莊子的遊心、養身、學愛,真自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璧名
图书标签:
  • 莊子
  • 道家
  • 哲學
  • 自由
  • 人生
  • 自我成長
  • 心靈
  • 養生
  • 閱讀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果傷是人生必然,有誰可以扶傷?
  轉身遇見《莊子》,引領心靈、身體、情感的日常修鍊,
  回到生命之初,身的鬆柔氣沉、心的空明靜好。
 
  始於《正是時候讀莊子》終於《正是時候讀莊子 完結篇》。
  臺大中文系副教授、作者蔡璧名二○一五年出版《正是時候讀莊子》,以漫畫重現經典,暢銷十餘萬冊、收穫廣大迴響。她以獨特的家學背景,融合深奧的國學與醫道,將鍾情其間卅餘載的《莊子》,深入淺出,用中國經典的智慧,提出人生修鍊終極之效的解答。
 
  心,不要在不值得的地方停留
  讓我們比在意外面的一百件事,更在意自己的心!
  只要將「在意」轉向,所有的割裂之傷與錐心之痛,就此若有似無、雲淡風輕。
 
  別忘記,我們一直都是自由的!
  面對心傷、身累,我們可以選擇不貧窮自己的心志、不病苦自己的心情、不傷害自己的身體,
  內向守護生命中無人能剝奪、干預、阻止的,如鏡如月之心。
  在傷亂蔓延,看似止步不前的此刻,莊子的經典提醒我們:
  專注內在自我的自主、自在、真自由,才能朝暮成長、勇邁直前。
 
  現在,正是時候讀莊子!
 
百工達人跨界推薦
 
  作家 平路|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吳若權|印刻出版總編輯 初安民|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林麗珍|建築師、台灣義築協會理事 姜樂靜|作家 郝譽翔|水牛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陳永興|群益期貨資深副總經理、律師 陳啟豪|演員、作家 連俞涵|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 梁逸歆|演員 章廣辰|全能綜藝小天后 Lulu黃路梓茵|演員 楊小黎|星象專家 瑪法達|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編劇 鄭心媚|音樂鬼才 盧廣仲|律師 賴芳玉|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依姓氏筆畫排序)
 
百工達人讀莊子・各界好評推薦
 
  編劇 鄭心媚—
  寫劇本就是走在理解莊子之道上/戲劇是照見紅塵的苦,莊子則是照見這份苦後,指引走向超脫苦痛的道路/莊子帶著我們走向理解人生之路,那正是戲劇的最大追求。
 
  全能綜藝小天后 Lulu黃路梓茵——
  什麼才是最能給你安全感的東西呢?我想答案就如莊子所言,一顆安定的心。
 
  音樂鬼才 盧廣仲——
  真實感應到《莊子.大宗師》是部能夠終生受用的超強功夫心法/前陣子Q忽然在聊天群組裡傳來了脫單訊息說『對不起,先走一步了。』/那是一種貌似幸福被剝奪的感覺/自問如果是真愛,那他們的幸福跟我有沒有關係又有什麼關係呢?
 
  群益期貨資深副總經理、律師 陳啟豪——
  究竟如何獲得心的安適、如何讓心不再被安排而是「安於推排」,在莊子的哲學觀中,我漸漸找到依循的方向。/除了努力讓別人對你說:「有你,真好!」以外,更要努力讓自己對自己說:「有安定的身心,真好!」
 
  演員 楊小黎——
  我非常喜歡蔡老師把哲學思想融入生活呼吸中的溫度,剛剛好的醉人,又剛剛好的清醒/伏羲氏重視睡眠品質,這是一個給自己重新開箱的機會,也是自由選擇心靈設定的機會/這個理念讓我在主持人文行腳節目時特別受用。
 
  作家 郝譽翔——
  「哀樂不能入」是聖人的境界,而這聖人並不是亂世的英雄,卻是一如你我的凡人,因為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間。
 
  印刻出版總編輯 初安民——
  作者以充分餘裕,用一個個現世體驗感悟的案例,證道式詮譯和細述,了然於心的是讀寫兩造/作者如一枚USB般銜接我們,無疑是當年大智者的入門知音。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 陳永興——
  這回不只是莊子的心靈指引與陪伴,因蔡老師的提醒與召喚/身心合一的節奏感,無論是在小溪流或是大江大海,都能悠遊其中。
 
  建築師、台灣義築協會理事 姜樂靜——
  他的想像力如此壯闊,空間張力十足/如果妳問我,莊子一定是位超優異的建築師。與業主建立恰當的信任關係、能設身處地同理心使用者、也有描述尚未成形場景的說服力/特別推薦建築專業者應當人人閱讀此書,在志業中養生並依循真人之道修行面對高壓的挑戰。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 梁逸歆——
  這是腫瘤科病房每日的背景旋律。也是生命即將熄滅的聲音/原來,老奶奶也在等著見我最後一面/莊子學說是闡述生死的諸多論述裡最為動人且深刻的/因為需要日日直視生死,所以我們需要莊子。
 
  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 蘭萱——
  強調修鍊始於行走,連怎麼走路莊子都有方法/莊子也談愛,他的愛,開闊且自由/我們也正遭逢沒有最亂只有更亂的時代與當下/就等著你我透過閱讀莊子,學會用豁達通透的態度,不放棄讓世界變得更好,但也同時把自己的心境甚至人生~變逍遙。
深度解析古代哲思在现代生活的应用:一本关于如何实现心灵自由与智慧生活的指南 引言:在纷繁的时代中寻觅宁静与真知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焦虑与迷茫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现代人的心灵。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如何在变动的世界中找到坚实的立足点?本书并非旨在重复阐述某部特定著作的故事情节或特定篇章的详细解读,而是致力于从更广阔的哲学和实践层面,探讨古代智者思想的永恒价值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具体应用。它是一部面向所有寻求生活智慧、渴望提升生命质量的读者的指南。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考古”,挖掘那些被时间磨蚀却愈发闪光的智慧内核。它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辨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活方式,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驾驭人生的转变。我们将探讨古代哲学如何为我们提供一套强大的内在工具,以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重塑我们对“成功”、“幸福”和“自由”的理解。 第一章: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探寻哲学的生命力 本章旨在破除对古代哲学的刻板印象,将其视为僵化的教条,而是将其视为充满生命力的、可供呼吸的智慧源泉。我们将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社会的主要困境,揭示哲学的“不朽性”。 1. 认知重塑:超越表象的洞察力 古代哲人强调“观照”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在信息流的裹挟下,我们极易迷失于事物的表象和即时反馈。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古老的认知框架,训练一种穿透表象、直抵本质的能力。这包括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审视,理解事物处于不断变化和相互依存的状态。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这种更高维度的视角,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判断,从而将精力聚焦于真正有价值的行动上。 2. 伦理的重建:在不确定性中锚定价值 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多元化甚至相对化,常常使人在重大抉择面前感到无所适从。本章将回归到对“善”的探索。我们不提供一套僵化的道德准则,而是引导读者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内在的价值罗盘。这涉及到对“责任感”、“真诚”和“适度”的重新定义。通过考察古代贤哲在面对权力和诱惑时的抉择,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中,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精神的独立性。 3. 时间的哲学:从“被驱动”到“自主掌握” 时间的流逝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本书批判性地审视现代社会对“效率”和“速度”的病态追求,并提出一种基于古老哲学的“深度时间观”。这意味着学会区分“重要”与“紧急”,理解“慢”并非停滞,而是一种积蓄力量、内省沉淀的过程。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有意识地规划“留白”时间,来恢复生命的韵律感和掌控感。 第二章:内在修炼与身心和谐——构建坚固的生命堡垒 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必须建立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生理基础之上。本章聚焦于如何通过古代养生和修身之道,实现身心的合一,为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呼吸与意念的同步:调节神经系统的古老技艺 本书将介绍一套基于传统内观实践的呼吸与意念协调方法。这并非一套复杂的运动,而是对“气”的微妙感知的训练。通过对呼吸节奏的控制,我们可以直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有效缓解压力荷尔蒙的长期积累。重点在于将这些技巧融入日常生活的片段——无论是工作间隙还是通勤途中,使其成为一种自然的生理调节机制,而非额外的负担。 2. 饮食的智慧与节制:滋养身体的平衡艺术 古代养生学强调“食饮有节”。本章摒弃繁琐的食谱要求,转而探讨饮食背后的哲学意涵:身体是心灵的殿堂,其维护需要的是“适度”而非“极致”。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对食物的觉察力,认识到过度放纵或过度禁锢都会破坏身体的自然平衡。关注食物的来源、能量和季节性变化,使饮食成为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实践。 3. 情绪的疏导与转化:接纳而非压抑 现代心理学已证实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而古代哲学早已提供了深刻的见解。本章着重于如何以一种不带评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情绪波动。学习将愤怒、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视为信息而非敌人,并通过特定的心法,引导其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力量。这包括“放空”的练习,即在情绪高涨时,暂时抽离对事件的执着,让心境自然回落。 第三章:人际智慧与关系中的自由——爱、连接与界限的艺术 真正的自由并非意味着孤立,而是在深刻的连接中保持个体的完整性。本章探讨如何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实践一种既真诚又富有智慧的相处之道。 1. 理解差异:放下评判,看见真实 在社交互动中,我们常常因为对方不符合我们的预期而产生冲突。本书将引导读者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人际关系中的差异性,理解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经验和局限中行动。学习使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以“描述事实”代替“贴标签”,以“表达需求”代替“指责对方”。这有助于构建更具弹性和容忍度的关系。 2. 边界的设立与维护:爱的成熟形式 成熟的爱需要清晰的界限。本章分析了两种常见的关系陷阱:过度依附与过度疏离。我们将提供实用的工具,教导如何在不损害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底线。这种界限的设立,是对自我尊重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独立的尊重,最终促成一种相互赋能的连接。 3. 倾听的深度:从“听到声音”到“理解心声” 在“表达欲”占据主导的时代,真正的倾听成为稀有品。本章倡导一种全方位的倾听艺术,包括对非语言信号(肢体语言、语调)的捕捉,以及对对方深层动机的体察。通过练习专注的倾听,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在回应时展现出最大的同理心和智慧。 第四章:实践与行动——将哲学融入日常的“微习惯” 哲学不应停留在书本和讨论中,而应成为一种活出来的状态。本章提供了一系列可立即执行的、低门槛的实践路径,帮助读者将所学智慧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1. 每日的“断舍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清理 借鉴古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本章建议每日进行一次“微型断舍离”:清理桌面、清空不必要的通知、或者在心中“放下”一件未解决的烦恼。这种持续的小规模清理,能有效防止精神和物质上的囤积,保持心境的轻盈。 2. 面对挑战的“预演”:心理韧性的构建 学习古代智者在逆境中的应对策略,并非盲目乐观,而是进行“负面想象”——预先设想最坏的情况,并思考届时自己将如何应对。这种预先的心理准备,能显著降低实际危机发生时的冲击力,使行动更加从容不迫。 3. 记录与反思的循环:从经验中提炼智慧 建议建立一个简短的“日终反思”习惯。这不需要冗长的日记,只需回答三个问题:今天我从什么事情上获得了启发?我今天在哪里浪费了我的专注力?明天我希望以何种心态迎接?通过这种有规律的反馈循环,确保生活经验能够转化为可提取的、迭代升级的个人智慧。 结语:通往真正自由的永恒旅程 本书旨在提供一把钥匙,而非固定的地图。真正的自由,不是对外界的逃离,而是对内在世界的掌控与和谐。它存在于我们对每一次呼吸的觉察中,对每一次选择的审慎中,以及对每一次连接的真诚中。这趟旅程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深入、不断圆融的生命体验。愿读者能从中汲取力量,在纷扰的世界中,活出属于自己的清醒与丰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蔡璧名
 
  臺大中國文學系博士,臺大中文系副教授。擅長用生活化的語言講解意蘊深刻的道家、醫家之道,教學成果屢受肯定,曾七度獲選臺大優良教師,更榮獲臺大教學傑出獎。
 
  蔡璧名成長於中醫和武術世家,深受中國傳統醫學和東方修鍊薰陶,進而研究莊子的身心觀與身體工夫。這使她筆下的莊子超越哲學與文學所能詮釋的範疇,歸返具體生命,成為全人的身心法則。她本人曾依循莊子之道強化心身,進而走出癌症,也有學生藉此走出憂鬱。她的魅力,不僅是累積了二十餘年解說《莊子》的獨特觀點,深入淺出,用中國經典的智慧,解答現代人普遍的心靈痛苦。並以獨特的家學背景,將深奧的國學與醫道相融合,獨樹一幟,因此吸引學生不斷重返課堂,將她所詮釋的莊子視作人生指引。
 
  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中醫典籍研究社、望月詩社指導老師。曾三度獲國科會甲種獎勵,七度獲選臺大校、院優良教師,更榮獲教學傑出獎,並於臺大開放式課程OCW推出「正是時候讀莊子」,累積點閱人次逾百萬;在國際線上教學平臺Coursera推出的「莊子——姿勢、意識與感情」線上課程,高踞「漢語學生學習的熱門課程」排行榜之首;二○一八年十月推出「莊子——人情」,亦居哲學類「頂級評分課程」排行首位。
 
  著有《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莊子,從心開始》、《人情:正是時候讀莊子二》、《勇於不敢 愛而無傷:莊子,從心開始二》、《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醫道同源: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二》、《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鬆開的技、道、心:穴道導引應用錦囊》暨詩集《渡口芙蓉》等書,作品總銷量已逾四十五萬本。二○二二年六月推出《正是時候讀莊子 完結篇》與《莊子,從心開始 完結篇(上)大宗師》、《莊子,從心開始 完結篇(下)應帝王》。

图书目录

推薦序——百工達人讀莊子
編劇 鄭心媚 走在理解莊子之道   
綜藝小天后 Lulu黃路梓茵 找到心中那個快樂又安定的稻草人!   
音樂鬼才 盧廣仲 大宗師之友情萬歲   
律師 陳啟豪 從「勝人」到「自勝」   
演員 楊小黎 我的「心」,你好嗎?    
作家 郝譽翔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出版人 初安民 兩千四百年後的知音   
建築師 陳永興 走在回家的路上   
建築師 姜樂靜 登山望遠,與君同行   
醫師 梁逸歆 善生善死   
媒體人 蘭萱 在變與亂中,向莊子學逍遙   
 
序  莊子的自由之路——心能自主、身能鬆柔、情能自在,生得自由
 
〈大宗師〉
真人至知  
真卓恆物  
道可得學  
死生一體  
息黥補劓  
大通坐忘  
霖雨十日  
 
〈應帝王〉
明王之治  
神巫四見壺子  
渾沌鑿竅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987673
  • EISBN:978986398773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56.8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我一直對哲學類型的書籍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內容太過艱澀難懂,像是隔著一層霧在看世界。但這本《正是時候讀莊子 完結篇》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活潑,把莊子的思想用我們日常生活中能體會到的例子串聯起來,讓人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尤其在講述「遊心」那塊,簡直像被點醒了一樣,原來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跟自己過不去,被一些外在的標準綁架了。讀完之後,我感覺心裡原本盤踞的那團無名的煩躁感,似乎散開了一些,多了份隨遇而安的瀟灑。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成功或如何賺大錢的勵志書,反而是引導你去思考,什麼才是生命中真正值得追求的「自在」。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步調,或許我該放慢腳步,去感受一下微風拂過皮膚的觸感,而不是總急著趕到下一個目的地。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比起讀任何一本熱門暢銷書都來得深刻持久,真的非常推薦給所有在現代社會中感到迷惘的朋友們。

评分

我得說,光是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內文排版,就已經讓人心情愉悅了,簡潔有力,讀起來非常舒服,這對一本哲學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光是文字的呈現方式,就能影響讀者進入文本的難易度。內容上,我特別喜歡作者在闡釋「完結篇」時所展現的包容性。它並沒有試圖為莊子的思想下一個最終定論,而是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邀請讀者自己去體驗和詮釋。書中對於「學愛」和「遊心」的結合探討,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把精神層面的追求和具體的感情生活切割開來,認為哲學只能在書齋裡談,而生活瑣事則在廚房裡處理。但這本書成功地搭起了一座橋樑,告訴我們,最高層次的生命實踐,就是將哲學融入到我們最細微的日常起居和情感互動之中。這種「活出來的哲學」才是最打動我的地方,它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活生生的生命指南。

评分

我很少會對一本書裡的「愛」的主題有這麼深的共鳴,特別是從莊子這樣一個看似疏離、灑脫的哲人身上挖掘出來的「學愛」。這本書在探討人際關係和情感連結時,展現了一種極高的智慧。它沒有提供標準化的愛情公式,也沒有教你如何去「抓緊」某個人,而是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愛或許是一種「不佔有」的自由。這種「愛」的境界,是建立在個體獨立完整的前提下的,雙方都保有自己完整的「遊心」空間。這對我這樣一個有時候會因為太在乎另一半的感受而迷失自我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法,剖析了在親密關係中如何保持自我邊界,同時又能給予最真誠的支持。讀完後,我對伴侶的看法改變了,不再強求對方「必須」如何,而是更願意欣賞對方「本來就是」的樣子。這種愛,帶著莊子的灑脫,反而更加堅固。

评分

這本「完結篇」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生硬地羅列莊子的概念,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帶著讀者從「心」出發,一路探索到「身」、「情」的層面,最後匯集成對「真自由」的領悟。整本書的語氣非常貼近生活,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你促膝長談,分享他多年來對人生的體悟。尤其是在結尾處對「真自由」的描繪,那種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放縱,而是一種心靈深處的自主權,不受制於外在的評價和內在的恐懼。這讓我想起以前總覺得自由是一種「做想做的事」,現在才明白,真正的自由是「不想做不該做的事」的定力。這本書讓我對人生的終極目標有了更清晰的圖像,它不是外在的成就,而是內在的圓滿與和諧。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這是一次心靈的深度療癒之旅。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是為了另一本道家思想的書才留意到這本的,沒想到誤打誤撞讀到了這麼寶貝的「完結篇」。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是它對於「養身」這個主題的闡述,完全顛覆了我對傳統養生觀念的認知。過去總覺得養生就是要吃特定的食物、做特定的運動,搞得自己像機器一樣規律。但書裡透過莊子的視角,把養生提升到一種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的層次。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對抗」衰老,而是在教你如何「順應」生命的自然法則。那種豁達的態度,讓人讀來心胸開闊,也少了很多對身體狀況的焦慮。舉例來說,書中提到對待疾病的態度,如果能以一種更超然的角度去看待,或許就不會被病痛的表象所困住。這部分對於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健康焦慮,簡直是一劑強心針。我現在嘗試著把書裡的理念融入日常,少了一些對細節的斤斤計較,多了一份對身體的尊重與理解,感覺整體狀態都更平和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