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程頤 (電子書)

程顥‧程頤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日章
图书标签:
  • 程顥
  • 程頤
  • 理學
  • 宋明理學
  • 哲學
  • 思想史
  • 電子書
  • 經典
  • 文化
  • 學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理學是一門「成德之學」,以成就人之德行為目的。
  不止是道德哲學,還包括形上學在內;
  不僅講求學理,還講求實踐。
  強調學問與道德一貫,知與行合一。二程之學,是理學之一。

  「理學」,又名新儒學,是中國近世之顯學。它講求的是經由心性修養,以達成人與人、人與天地萬物之溝通和諧。其中含有宇宙觀、人性論、倫理學、社會思想、政治主張、教育學說、乃至對佛、道思想的議論與批判,形成龐 大的思想體系。由於它有助於維持既存的社會秩序,元代以後,竟然成為官方哲學,數世紀以來,一直有形無形地支配著中國人之行為;其影響且延伸至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日、韓諸國。程顥、程頤是理學之建立者。本書從現代人 之觀點,以批判之態度,用眾所熟悉之語言,陳述其思想,剖析其關切之問題,評估其學說之價值,並介紹其生活與為人,冀使現代讀者得以窺見,先賢之努力與智慧,並從中獲致啟發與教示。
 
历史深处的微光:宋代理学先驱的生命与思想之旅 ——一部探讨宋代儒学复兴与两位巨匠精神世界的深度著作 导言:时代的呼唤与理学的兴起 北宋中叶,社会思潮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自唐末以来,佛教与道教的思辨色彩日益浓厚,传统儒学面临着如何回应“有无之辩”以及如何建立一套系统、圆融的宇宙论和道德实践体系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应运而生,他们以振兴儒学、重建道德秩序为己任,最终开创了影响后世数百年之久的“理学”,即宋明道学。 本书并非聚焦于程颢与程颐的个人传记,而是将笔触深入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肌理之中,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细腻的学术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勾勒出宋代儒学复兴的历史脉络,并着重探讨了作为这场思想运动核心驱动力的那些关键人物和他们所构建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宋代思想图景的重塑 本章将从宏观层面审视北宋中叶的文化生态。我们将回顾唐代韩愈、李翱等先驱在“复古”道路上的尝试与局限,为理学的勃发奠定思想史的基调。重点分析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格物穷理”的迫切需求,以及对佛教“心性论”和道教“内丹学”中精妙哲理的吸收与批判性转化。 儒学的“形上学”渴求: 探讨士大夫们如何力图为传统仁义道德寻找到一个坚实、永恒的本体论基础,以对抗佛教的虚无主义倾向。 士人阶层的精神困境: 通过对当时文学作品、朝堂奏疏的考察,揭示士大夫在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中对“内圣”功夫的追求。 第二部分:对先秦经典的再激活与重构 理学的核心在于对儒家经典的“新诠释”。本书将详细辨析宋代学者如何从《易传》《中庸》《大学》中提取出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基石。这些经典不再仅仅是道德训诫,而是被视为探究宇宙本源与人性规律的钥匙。 《易传》的本体论地位: 分析“太极”与“两仪”概念如何被引入儒学,用以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秩序,并为“道”的概念赋予了更明确的形而上学内涵。 “性”与“理”的关联: 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重新阐发,建立起“性即理”的学说基础,为个体道德完善提供了内在的根据。 第三部分:对“道”的探寻与实践路径的构建 本书着重分析了宋代思想家们在理论建构之后,如何在实践层面指导士人修养。这一部分聚焦于学派内部对“体道”方式的区分与侧重,这正是理解宋代理学多元性的关键。 “主静”与“主敬”的辩论: 探讨不同学派在静坐、内省与恪守伦常、外在实践之间的取舍。强调“静”并非全然的虚无,而是通过“致敬”以达到“体悟”的必要中间环节。 “格物致知”的广义解读: 考察将“格物”从对具体事物现象的探究,提升到对宇宙普遍规律——“理”的穷尽理解的过程。这种对知识论与本体论的统一,是宋学区别于前代的显著特征。 第四部分:伦理纲常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理学的终极关怀在于如何构建一个合乎“天理”的社会。本书通过梳理宋代理学对“五伦”的精细化阐释,展现了其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深刻介入。 “存天理,灭人欲”的内涵: 摒弃对这句话的片面理解,深入探讨“欲”的界限——何为合乎天理的“人欲”(如生养之道),何为人所应去除的“私欲”。这不仅是道德修养,更是对个体生命冲动进行理性约束的实践哲学。 家国一体的伦理架构: 分析宋代理学思想如何渗透到家族结构、女性教化以及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旨在构建一个基于道德自律的理想社会模型。 结语:跨越时空的知识遗产 本书旨在呈现一个立体的、充满内在张力的宋代理学思想世界。它不仅是古代哲学的精妙总结,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对生命意义、宇宙秩序和人类未来所做出的深刻回应。通过对这一思想体系的深入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在面对内外部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自我革新的能力。这部著作试图还原的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转折点,而非仅仅是某个特定人物的功绩簿。它引导读者穿透历史的尘埃,重温那段关于“理”与“道”的深刻追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日章


  民國27年生
  臺北巿人
  臺大哲學研究所畢業
  歷任臺大、世新等校教職


 

图书目录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再版序
自序
序論
一、「理學」是什麼?
二、「理學」的基本問題
三、「理學」對原始儒學的繼承與發揚
第一章理學之時代背景與程學之先驅人物
第二章二程的生平與著作
一、語錄
二、文集
三、《程氏經說》
第三章二程之本體論
─、「天」就是「理」
二、「理」是現象世界之所以然
三、「理」是生生不已的本體
四、「理」是事物之原型
五、「理」是事物之規範
六、「理」是自然而然的
七、「理」是必然的
八、「理」只有一個,但萬物都完具此「理」
九、「理」(本體)與「氣」(現象)不一、不異
笫四章二程之心性論
─、明道的「心性觀」
二、伊川之「心性觀」
笫五章二程之修養論
─、窮理
二、誠敬
三、主一
四、聖人
笫六章自然觀
─、氣之生
二、萬物之異
三、五德之運
四、天地
五、日月
六、雲、雨、電、雷、霜、露、雹
七、物種起源
八、人類
九、鬼、神、妖
十、神仙
十一、龍
十二、感通
十三、天人感應
十四、符瑞
笫七章社會與政治思想
一、史觀
二、社會制度與行為規範
三、政治思想
第八章闢佛言論
一、佛教之盛況與禍害
二、佛教之缺失
第九章二程思想之價值與影響
主要參考書目
明道先生年表
伊川先生年表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933016
  • EISBN:9786263076983
  • 規格:普通級 / 再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9MB

图书试读

再版序

  接到三民書局來函,告知拙作《程顥.程頤》準備再版,並請我寫一短篇再版序文。這令我頗覺意外,並生起一番感慨。

  意外之一,是一本出版了三、四十年且屬偏僻冷門的書,竟然被認為還有再版的價值!意外之二,是我的許多朋友、同學都早已亡故,編輯先生怎麼知道我還健在且居住在什麼地方?!

  感慨的是,該書出版於個人生命一大低潮之時,現擬再版,也正值我風燭殘年、苦難加身之際。這讓我憶起諸般往事,又思及當前處境,不禁百感交集,唏噓不已。

  《程顥.程頤》一書源自1973年前我在臺大哲學系講述「二程思想」的一門課。1973年發生臺大哲學系事件,我被迫離職,但在世新仍有兼任的課。其後,在風潮鼓動之下,我也加入了政治革新運動的行列,持續在不同的黨外雜誌發表政論,並出任《夏潮》雜誌的發行人,經歷了震撼人心的中壢事件與高雄事件。高雄事件發生後的一年,全面掃蕩黨外殘餘勢力時,我在世新兼任的課也被禁止了。從此我無所歸屬,六年之間專以譯書為業,且有一個自稱調查局人員的人定期造訪。本書即是在此期間應「世界哲學家叢書」主編韋政通先生之請擴充上述「二程思想」一課之講義撰寫而成,並於1986年出版。

  同年年底,我應康寧祥先生之邀,為其競選站臺,然後隨他進入國會,當了三年助理。解嚴之後,又幫他創辦了《首都早報》。不久,報社倒閉,我經過一番抗爭,終於在間隔十八年之後得以重返校園,在靜宜大學任教七年。期間臺大哲學系事件獲得平反,當年被迫離職者可以申請復職。我在最後期限之前提出申請,獲准返回原來教學崗位,並重開宋明理學的課。但在這一去一返之間,時光已流逝了四分之一世紀,我的職業生涯也因而一分為二,一半在校園內,一半在校園外。

  如今我已從臺大退休十八年,人日益衰老,卻還要照顧巴金森病情逐漸加重且智能不斷退化的老伴,以致心力交瘁,生趣蕩然,陷入生命的另一個,且較前一個更為難堪的低潮。撫今追昔,能不感嘆!

  回顧這一生,一路走來,但見波浪起伏,峰迴路轉,頗有人生無常,運命難測之感。但書的內容,卻可以在數十年之間,乃至數百年之間,永保舊觀,絲毫不變。如今重讀本書若干章節,仍覺甚有其可取之處,將來人死了之後,它可以繼續存在。難怪古人會把立言列為三不朽之一!感謝書局願意為其再版、三版。
 
李日章
2022年4月

用户评价

评分

從內容的側重點來看,我個人對程頤的論述會抱持更高的期待,尤其是在他晚年對朱熹理學的影響上。程頤的學說,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剛硬」、「規矩」,尤其是在涉及倫理綱常和社會規範的討論時。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他的學說,而是能深入探討這些思想是如何在北宋末年動盪的社會背景下形成和發展的。畢竟,理學不只是哲學思辨,它更是一種社會實踐和政治哲學的體現。如果作者只是將程頤塑造成一個刻板的「理學大師」形象,而忽略了他與其兄程顥在對待「人情世故」上的差異,那這本書的深度就會打了折扣。我特別想看到,作者如何平衡地呈現程氏兄弟在「天理」與「人欲」的取捨上所展現的不同面向。如果能多一點對他們書信往來和弟子傳承的分析,或許能讓這兩位重量級人物顯得更立體,而不只是學術名詞的集合體。

评分

總體而言,這本電子書給我的感覺是「厚重但易讀」。它不像一些入門書那樣,為了追求「輕鬆」而犧牲了內容的嚴謹性,它顯然是為那些想深入研究宋明理學的讀者準備的「飯菜」。閱讀這種電子書的好處在於,你可以隨時做標記、劃重點,而且不用擔心把實體書的書頁弄髒或弄舊,這對於需要反覆查閱的學術著作來說非常實用。不過,我還是有個小小的遺憾,那就是電子書的「氣味」永遠是缺失的——沒有紙張的觸感、油墨的味道,那種與古籍對話的沉浸感,永遠無法被螢幕的冷光完全取代。儘管如此,如果這本書的考證紮實、論述清晰,能夠將程顥與程頤這兩位對中國思想史產生深遠影響的人物,用最精確的筆墨勾勒出來,那麼它在數位時代依然會是一筆值得投資的知識資產。我會把它放在我的「待讀清單」裡,找個天氣好的週末,泡杯茶,好好「啃」完它。

评分

說到閱讀體驗,我通常是習慣在通勤的捷運上用手機快速瀏覽,或是晚上躺在床上用平板精讀。這本電子書的搜尋功能表現如何,對我來說是個關鍵指標。畢竟研究理學時,經常需要快速定位某個關鍵概念的首次出現,或是追蹤某個特定典故的出處。如果它的內建搜尋引擎不夠強大,每次都要靠「書籤」或「筆記」來回跳轉,那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我比較偏好的方式是,當我讀到一個關鍵術語,可以馬上點擊連結跳轉到註解或延伸閱讀,這本電子書在這方面若能做到像維基百科那樣流暢的內部連結,那簡直是加分到爆炸。不過,我也理解這種古籍電子化的難度,很多時候,複雜的引文格式或異體字,都會讓OCR(光學字符識別)出錯。我希望這套電子書在處理這些細節時,是採用了校對嚴謹的文本,而非隨便掃描後就上架,否則光是為了一個「顥」字的寫法錯誤,就足以讓我對整本書的學術態度產生懷疑。

评分

翻開內文的排版,其實挺讓我這個重度依賴Kindle的讀者感到安慰的。電子書的優點就在於可以隨時調整字體大小和行距,這本書的設計顯然考慮到了長時間閱讀的需求。不像有些電子書,字體選用得過於花俏或是字間距壓得太擠,閱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呼吸感。這本的排版非常乾淨俐落,重點詞彙像是「心學」、「性理」、「格物致知」等,雖然沒有特別用粗體標示,但透過適當的留白和分段,閱讀的節奏感掌握得不錯。我特別注意了一下它對程氏兄弟的學術觀點的闡述方式,光是從目錄的章節劃分就能看出作者是下了苦功梳理的,並沒有將兩人的思想混為一談,而是試圖區隔出程顥的「良知渾然」與程頤的「窮理盡性」,這兩者在學術光譜上其實有微妙的差異,很多淺層的讀物都會把他們視為一體兩面,但真正深入研究的,就會發現其中的張力。如果這本書能把這層次的辯證關係處理得宜,而不是用過於簡化的語言帶過,那它的價值就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份精細的學術地圖。

评分

這本「程顥‧程頤(電子書)」的封面設計,說真的,第一眼看過去並沒有什麼讓我特別驚豔的地方,就是那種標準的學術類書籍排版,黑體字配上米黃色的背景,給人一種穩重、甚至有點「教科書感」的印象。不過,對於在歷史系混了幾年的學生來說,這種樸實反而成了一種安心感,畢竟我們要找的是紮實的內容,不是華麗的包裝。我原本是想找一些關於宋代理學的入門讀物,想從比較輕鬆的視角切入,但這本書的氣勢一看就知道是給已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準備的。光是書名中直接點出「程顥」、「程頤」兩位大師,就知道它絕對不會是蜻蜓點水式的介紹,而是要深入探討他們的思想脈絡和時代背景。我期待它能在電子書的載體下,依然能保有紙本書籍那種閱讀的儀式感,尤其是在引用古籍文獻和理學術語時,排版是否清晰、註解是否到位,這對電子閱讀體驗來說至關重要,畢竟在電腦或平板上看厚厚的經史子集,眼睛真的會抗議。希望這本書在數位化處理上是下了功夫的,而不是簡單地把紙本掃描上去應付了事。總之,從外觀判斷,這本書散發出一種「不好惹」的學術氣場,適合想真正啃下硬骨頭的讀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