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 (電子書)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浩一
图书标签:
  • 易經
  • 心理學
  • 情境
  • 英雄
  • 守弱
  • 自我成長
  • 古典
  • 哲學
  • 心靈
  • 東方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的一生,有時處於強勢,有時處於弱勢,
長短不一,重點是「強弱之間如何轉換」?

  ★英雄溫拿也有當失敗魯蛇的時候!
  生命一陷入低谷暗潮,
  「守弱」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王浩一的易經與歷史筆記新作——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
  醍醐解卦古人的「守弱哲學」!

  「我們不喜歡『弱』,那是因為弱者有很多短處,但那絕對不是弱者的全部。在人們比較不易察覺的弱者特性,它有善良、堅忍、寬容、真誠……甚至曠達。」——王浩一

  強者的背後肯定有一段「衰到谷底、魯到泥裡」的悲慘經歷,人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成為A咖前,必得當過幾回D咖。這不是一本勵志書,這也不是一本成功學,這是一本剖析歷史D咖們如何居於弱勢、耐心伏潛,等待緣分,逐步踏實,維持腰桿的柔軟度,對理想堅持到底,也參雜些小心機,進而獲得個人標準裡的官場成就最大值——守弱哲學。

  王浩一以淵博的易經與歷史知識,為大家解卦歷史人物起起伏伏的生命歷程,偉人們心底最幽深的恐懼、鬱悶與脆弱,以及走過一番淒風冷雨後,面對浮生的曠達。

  弱者不羞恥,羞恥的是不肯面對現實!
  我守弱,我生存!

  解卦前,請先謹記「守弱學」的五堂課真言:
  第一堂、自知之明
  第二堂、堅守根本
  第三堂、大智若愚
  第四堂、要有信心
  第五堂、強大處下

  「守弱學」解卦路徑:
  從〈比〉卦看35歲後的蘇軾,如何與好友佛印道潛親密比輔
  從〈賁〉卦看24歲的鄭板橋,如何從揚州賣畫到反璞歸真
  從〈歸妹〉卦看64歲的劉墉,如何以靜默自守,以滑稽模稜取容
  從〈睽〉卦看39歲的馮道,如何在後唐四位皇帝間生存
  從〈巽〉卦看34歲的趙匡胤,大宋開國後如何展開統一大業
  從〈小畜〉卦看23歲的李隆基,如何從潞州小地方累積實力
  從〈困〉卦看49歲的張巡,如何在安史之亂困守一座孤城
  從〈井〉卦看32歲的王守仁,如何悟道、講學、剿匪、靖亂
  從〈震〉卦看20歲的朱耷如何逃亡、山隱、出家和創作

英雄推薦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葉明桂(奧美廣告副董事長暨奧美集團策略長)
  謝哲青(作家、主持人)
  祁立峰(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洞见心灵的古老智慧:探寻《易经》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本书聚焦于《易经》这部蕴含数千年智慧的中华经典,以一种贴近现代人生活、易于理解的方式,深入剖析其核心思想如何指导我们应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心理情境与人生抉择。 本书并非对特定学术流派或宗教信仰的探讨,而是将《易经》视为一套系统的、极具洞察力的行为科学与哲学模型,旨在为当代读者提供一套审视自我、理解他人、把握时局的实用工具。 第一部分:从象数到心法——《易经》的现代解读框架 开篇立论:告别神秘主义,回归实践哲学 许多人对《易经》的印象停留在占卜和晦涩难懂的爻辞上。本书首先致力于打破这一刻板印象,引导读者回归到《易经》的本源——一套关于“变易”、“不易”与“简易”的宇宙法则。我们探讨《易经》如何以最简洁的符号(阴阳、八卦),勾勒出事物发展、演化及相互作用的宏大图景。 阴阳的动态平衡:现代心理张力 我们将阴阳视为两种基本的力量或倾向,如同内向与外向、理性与感性、控制与放任。重点分析在职业发展、亲密关系中,如何识别并平衡这些内在的对立面,避免走向极端。探讨“过犹不及”在心理能量分配上的体现。 八卦的象征映射:环境与情境的结构化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并非仅代表自然现象,更是对人类经验的八种基本情境的抽象概括。例如,乾卦(天、健)代表积极主动和领导力;坎卦(水、险)则直指困境、学习和深度思考。本书将这些卦象与现代人日常面临的“工作压力”、“人际冲突”、“自我迷失”等具体情境进行对应,构建起一套情境分析的语言体系。 六十四卦的演化路径:决策树的构建 六十四卦象征了世间万物的六十四种基本状态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路径。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性状态,理解当前所处的“位置”以及下一步可能出现的“趋势”,从而避免盲目行动,实现有预见性的决策。 第二部分:心理情境的“卦位”分析 本书的核心在于将《易经》的原理应用于分析和应对具体的心理场景。我们不侧重于“算”未来,而是侧重于“知”当下,从而优化未来的行动。 情境一:职业生涯的进退取舍——《时》的把握 《进退维谷》:坎卦与困境的超越 当一个人在职场遭遇瓶颈或重大失败时,坎卦的意象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困境是暂时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坚守与智慧的积累。分析如何在“至险之地”保持内心的光明(离中虚),将危机转化为提升技能和耐力的契机。 《领导力的悖论》:乾坤的刚柔之道 探讨卓越领导者如何在需要果断决策时体现“乾”的刚健,又如何在需要凝聚人心时展现“坤”的包容与承载。分析“群龙无首”与“亢龙有悔”的心理学意义——过度自我中心或完全的退缩都会导致失败。 情境二:人际关系的张力与和谐——《位》的对应 《亲密关系的失衡》:泰否的沟通模型 泰卦(天地交合)代表顺畅的交流与理解,否卦(天地不交)则象征隔阂与僵局。本书详细解读了如何诊断关系中“泰”或“否”的倾向,并提供了改善沟通的结构化思路,强调相互位置(上下卦)的尊重。 《群体中的自我定位》:中与正的智慧 在团队协作中,如何把握“居中”的原则,既不凸显也不隐匿自己。分析《系辞传》中关于“时中”的论述,指导读者在不同社会角色中找到最适合自己且最能发挥效能的“位置”。 情境三:内在情绪的调适与成长——《心》的修炼 《焦虑与停滞》:艮卦与内观的艺术 艮卦象征山,代表停止、沉思和界限。面对信息过载和持续的焦虑,本书阐述了如何运用“艮”的能量,设定健康的心理边界,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而非逃避。 《喜悦与满足的获取》:兑卦的得失观 兑卦代表喜悦、交流,但也暗示着“说服”与“消耗”。探讨现代人如何体验真正的、不依赖外部刺激的喜悦,以及如何避免因过度追求外界认可而带来的精神耗竭。 第三部分:应变与自处——基于易学的行动指南 超越预言,拥抱主动性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的“易感性”——一种对变化趋势的敏感度和主动适应的能力。 由“变”而“制”:未雨绸缪的艺术 深入解析《周易》中的“变爻”概念。每一个变爻都代表着当下情境即将发生的转折点。我们学习如何识别那些预示着变化的微小信号,从而在不利的趋势形成之前,采取积极的“制动”或“加速”措施。 建立你的“应变目录” 提供一套简明的矩阵工具,帮助读者将自己面临的常见心理挑战(如决策困难、人际摩擦、情绪低落)映射到特定的卦象结构上,并快速调用与之匹配的、经由历史验证的应对策略。 持续的自我校准 强调《易经》的哲学是动态的、循环的。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地自我审视和校准。介绍如何将每日或每周的经历,回溯到易学模型中进行反思,确保个人成长的轨迹始终与自然和社会的演化节奏保持和谐。 总结: 本书旨在激活《易经》这部古老典籍的生命力,将其从书架上的经典还原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锐利的心理分析工具。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导读者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理解每一种情境背后的结构逻辑,最终达到“知天命”而“尽人事”的从容境界。通过对这六十四种基本情境的深入探索,读者将能更清晰地洞察自己的内心驱动力,更有效地应对外部世界的复杂挑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出,則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歷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歷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秋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歷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图书目录

自序、未曾痛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輯一、坎坤比:蘇軾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

輯二、艮離賁:鄭板橋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

輯三、震兌歸妹:劉墉
粗茶淡飯布衣裳,這點福讓老夫消受

輯四、離兌睽:馮道
道可道,非常道

輯五、巽巽巽:趙匡胤
天下從此安定了

輯六、巽乾小畜:李隆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輯七、兌坎困:張巡
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

輯八、坎巽井:王守仁
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

輯九、震震震:朱耷
六月鵪鶉何處家,天津橋上小兒誇

附錄、易經的基礎知識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510882
  • EISBN:978986951088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4MB

图书试读

自序

未曾痛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王浩一


  六十一歲的蘇東坡被發配到「廣南西路的昌化軍」,那裡就是稱之「儋州」的地方,現在的海南島。當他到了當時的「夷島絕域」之後,照例得向朝廷匯報謝恩,他先說了一堆臣罪該萬死的話,之後,他又道:「臣孤老無托,瘴癘交攻,子孫慟哭於江邊,已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上,寧許生還!」

  這位四川老人是旱鴨子,過海的時候,已經嚇得半死,被海上風浪吹打得魂飛魄散,上了岸,舉目四顧,正是徘徊無依的開始,什麼都沒有。他說「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暑無寒泉……」但是,這位曠達的蘇東坡,開始動手在荒地挖野菜,而且還把那些草葉草莖誇獎成延年益壽的美味。沒有藥,沒有醫生,他就笑說「這裡沒有醫生,所以不會醫死人」。長日無聊,就和兒子在屋裡打坐,要不就上竄下跳抓老鼠、蝙蝠,烤了吃當是蛋白質來源。日子像苦行僧,也像野人,很快就瘦骨伶仃,他還自嘲「身輕如此,以後可以騎在鳥背上飛回家了」。

  所謂「曠達」就是如此,必須體驗過人生殘酷,才能看到這一種風度的不凡。少年人不知世事,自以為瀟灑,多半是裝模作樣的樂觀。曠達的人懂得老子所說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解釋:人活的時候身體是柔軟,死了後就僵硬了。草木生長時柔軟而脆弱,死時則枯槁乾硬。所以「堅強」屬於死的特質;「柔弱」屬於生的特質。因此,用兵逞強會不得勝,樹木長成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甚至常常躺在地上,柔弱的卻常搖曳在上。

  人的一生,有時處於強勢,有時處於弱勢,長短不一,重點是「強弱之間如何轉換?」

  世上本來就存在著強弱之分,有強者,但更多的是弱者。但是,大部分的人往往追求「強」,枉顧「弱」。因為這樣「不屑當弱者」的心態,當然對「弱」的妙處所知更少了。大多數的人們,即使知道自己處「弱」,往往遮掩自己的弱者身分,冒充強者姿態。正因為貪戀虛榮,定位失真,結果讓自己處境更糟,甚至陷入險境。「守弱學」正是要我們學的:弱者並不羞恥,羞恥的是不敢面對現實,粉飾,甚至自欺。掩飾弱者身分的人,便會永遠是弱者。「守弱學」的第一堂:生存之道,是要有自知之明。

  我們不喜歡「弱」,那是因為弱者有很多短處,但那絕對不是弱者的全部。在人們比較不易察覺的弱者特性,它有善良、堅忍、寬容、真誠……甚至曠達。這些優點其實是「成事的根本」,堅持這些,弱者就充滿希望。「守弱學」的第二堂:堅守自己的根本,只要氣節不失,便不是最貧弱的人。

  由弱至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等待是必須的。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弱者,總是寵辱不驚,也明白「聰不外露,愚宜外顯」,因為顯現弱小,可以愚弄強者。另一方面,要懂得:說自己聰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說自己愚笨的人。「守弱學」的第三堂:有時候智計難以做到的事,愚笨卻可以解決它。

  「守弱學」的第四堂:要有信心!上天不會虧待有仁心的人,同時也要明白:一肚子苦水的人,不會贏得別人的敬重。因為有信心,所以能堅定信念。大智者常有大辱,忍大辱者則有大成。

  最後,「守弱學」成功逆轉之際,要深刻明白「回過頭來,扶助處於困境的人,是智者的行為」。聲望以氣量為貴,並不是名聲顯赫。所以,「守弱學」最後一堂課:真切明白老子所說「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即使是強者也要謙卑,富而澤貧,無損其富。

  二○一七年十一月深秋,我在西安城外的戶縣走訪一株一千四百歲的銀杏,甚是壯觀,金黃燦燦,輝煌灼灼。之後前往周至縣的樓觀山峰下東北麓,尋覓「老子墓」。墓園窘促,寂寥中顯得清閒,碑前石桌,供有鄉人所拜的數枚水果。墓前燭燈仍然敞亮,我雙手合十,默禱。

  比卦,〈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是黃庭堅的詩,這篇說的是蘇軾他一缸子的好朋友,他們誠心交往蘇軾,欽佩、仰慕、欣賞、學習、追隨……其中佛印禪師卻是亦師亦友,與他親密比輔,站在與蘇軾等高的位置。某些時候,佛印向蘇軾守弱示缺,卻是禪機「缺陷是世界的本相,過度追求完美不智」。這個卦,是闡明有見識的人是不求獨美。

  賁卦,〈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如果鄭板橋一直待在揚州畫畫,不曾有十年的縣令生涯,他是無法領悟「難得糊塗」的哲學觀的。鄭板橋用他的氣節,顯示弱者的青山。

  他以「一官歸去來」顯現弱小,卻愚弄強者。賁卦說的是「文飾」,必要的裝飾、修飾是可以的,也是應該的。鄭板橋的十年仕途,是他生命中的「文飾」,「而今再種揚州竹」則是生命的昇華。

  歸妹卦,〈粗茶淡飯布衣裳,這點福讓老夫消受〉,六十四歲的劉墉以靜默自守,也以滑稽模稜取容,生存於和珅的迫害之下。他深刻理解「輕佻,不是幸福的路;難得糊塗,卻是最智慧的長久路徑」。他處處顯示大智若愚,「知退一步之法,明讓三分之功」。歸妹卦,是君臣相處之道,也是本分與本事的潛智慧。

  睽卦,〈道可道,非常道〉,從馮道所處的時代:五代十國,那個無藥可救的大亂世,更能看得清楚馮道不平凡的身影。〈睽〉卦,象徵「乖背睽違」,說的是衝突、背離的時刻。人與人相互見外,彼此涇渭分明。同床異夢、各走各的路、道不同不相為謀,都可以用來說明睽卦。馮道「必須與不喜歡的人周旋」,我們可以藉此探索人性的灰色地帶。

  巽卦,〈天下從此安定了〉,說的是宋朝開基皇帝趙匡胤。〈巽〉卦,上卦巽風,下卦巽風。卦象是一陣風接著一陣風,有「和風連連相隨」的意思。趙匡胤創建宋朝,他是如何撥亂反正?又是如何以「巽道」統一滿目瘡痍的天下?建國之初,肌肉尚未壯大的他,深諳「鬆懈對手的意志,減輕將至的打擊力度」,他也明白「羞辱雖傷人,憤怒卻致命」。

  小畜卦,〈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說的是年輕的李隆基,從興慶坊的年輕王子,到任職潞州別駕的憂鬱臨淄王。二十三歲的李隆基,展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新人生。從小畜卦,看年輕的李隆基如何從零開始,如何累積他的政治實力。他懂得「保愚」,知道歷史上許多人遭遇橫禍,不是因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愚鈍不足。

  困卦,〈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說的是四十九歲的張巡,在安史之亂困守一座孤城,他以一身忠膽笑傲死亡,不畏懼自己是兵力的弱者,卻懂得「弱者要學會化劣勢為優勢」。他的故事極為悲壯,但是他的智慧卻是驚人,從「自知之明」到「抓住強者的弱點,弱者也能取得勝利」領悟,張巡是「守弱學」的最佳教材。

  井卦,〈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說的是三十二歲的王陽明,如何悟道、講學、剿匪、靖亂……全卦六爻把「井」人格化,以「乾淨清冽的井水」可以「養人」的種種美德,譬喻「君子」應該修美自身,如同井水一樣「惠物無窮」。王陽明一生進修不懈,如同清理自己生命中的一口清洌水井,供後人飲用。他的努力,一樣有「大智者常有大辱,忍大辱者則有大成」體悟,這是「守弱學」的精髓。

  震卦,〈六月鵪鶉何處家,天津橋上小兒誇〉,說的是八大山人的故事,二十歲的他,從大明王朝亡國前,到亡國後的痛苦、迷惘。震卦上下卦俱是震,接二連三雷色震動,象徵災難來臨。八大山人的本名是朱耷,亡國後他「山隱五年」,期間他發瘋、出家、學佛。三十一歲時成了傳綮禪師,努力參禪,理會佛理,詩畫亦燦然有成。五十九歲時,畫作裡開始簽名「八大山人」,哭之笑之,對於亡國,他一直是孤獨的守弱者。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重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对个人认知结构的深度重塑。我发现,过去我总是习惯于用线性的、非黑即白的逻辑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这本书则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帮我把那些僵硬的框架一点点拆解开来。作者对于“互动性”的强调,让我深刻理解到,所谓的“命运”或“情境”,都是建立在与外界持续不断的互动之上的,没有人是孤立的岛屿。这种动态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它不是教你如何去“赢”,而是教你如何在变局中“安身立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并且能与环境和谐共存。对于任何想在纷繁乱世中寻求内心秩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深邃的配色,配上古朴又现代的字体排版,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就在想,现在市面上讲传统文化的书很多,但能把传统智慧和我们现代人日常面对的困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且还用这么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真的不容易。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同时,又加入了许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古老智慧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立刻应用到生活中的工具。书里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那种从里到外散发出来的质感,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餐读物,而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时常翻阅的良伴,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空间的气质都提升了呢。

评分

我最近刚好经历了一段非常迷茫的时期,工作上的抉择让我夜不能寐,感觉自己像被困在迷雾里找不到方向。拿起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它叙述问题的角度——它不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自己和环境的全新视角。读完开篇的几个章节后,我开始尝试用书里提到的方式去梳理我脑海里混乱的思绪,竟然发现很多所谓的“难题”,其实只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出了偏差。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穿透力,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犹豫和恐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或比喻,非常形象生动,哪怕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立刻领会其精髓。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重塑应对不确定性的勇气和方法论,这点非常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身旁娓娓道来,那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让人读起来心境也跟着平和下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那种跳脱出单一视角的叙事方式,他似乎总能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同一个问题,不会把任何一种状态绝对化或妖魔化。这种平衡感在处理涉及到“吉凶祸福”的传统哲学时尤为重要,因为人生本来就充满了灰色地带。通过这本书,我体会到,很多时候所谓的“坏”或“难”,其实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渡,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这过渡中保持内在的正直和弹性。读完后,那种焦虑感明显减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未来保持开放态度的平静,仿佛心中有了一根定海神针,不再轻易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动摇。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结合现代心理学和古代经典的读物是抱持着一点点怀疑态度的,总怕会有些牵强附会,把原本深奥的哲理弄得太“浅尝辄止”。但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简单地把《易经》的卦象和心理状态做一对一的对应,而是深入探讨了变动不居的人生状态下,我们如何通过理解“变”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心境。作者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概念切入,逐步深入到复杂的抉择情境,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尤其是在阐述“时”与“位”的概念时,那种洞察力让人拍案叫绝,感觉自己过去对很多事情的困惑一下子都有了解答的脉络。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温和的引导语气结合得非常好,让人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股暖流般的接纳与支持,这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