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錶,商業人士必備的素養 (電子書)

談錶,商業人士必備的素養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篠田哲生
图书标签:
  • 商业
  • 沟通
  • 谈判
  • 技巧
  • 素养
  • 职场
  • 电子书
  • 人际关系
  • 成功学
  • 思维模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告訴我你戴什麼錶,我會告訴你,你是什麼樣的人!
 
  ◎手錶跟股票一樣,是理財標的。世界名錶品牌,哪個最保值?
  ◎腕錶的受眾多為男性,但世上第一只手錶,卻是為女性──拿破崙的妹妹而發明。
  ◎真正懂錶的人,都在聊機芯 (錶的心臟)。你知道自製和通用機芯的差別嗎?
  ◎錶的規格怎麼看?Cal.1234是?錶殼素材怎麼分辨?防水代號為何用「巴」?
 
  作者篠田哲生,曾於日本最大出版社講談社擔任編輯,後來自行創業,
  於亞洲最有名珠寶學校HIKO-MIZUNO學習鐘錶理論;
  15年來,親赴瑞士日內瓦,採訪各大品牌新款腕錶發表活動及製錶工坊。
 
  他說,商務人士最常討論的話題之一,就是錶。
  談錶,有如欣賞藝術和音樂一樣,是一種素養,
  更是最能展現自我個性的配件飾品!
 
  本書特別收錄世界五大品牌、超過60款以上知名腕錶,例如:
 
  五大品牌之一的江詩丹頓專為旅行者設計,可顯示世界37個時區的「世界時間錶」,
  法國品牌柏萊士有個骷髏錶,全球限量99只,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伯爵有一款厚度只有2毫米、跟皮膚一樣薄的腕錶,功能樣樣不缺。怎麼做到?
  有七連霸世界紀錄的義大利品牌寶格麗,有個八角型輪廓錶,是極致奢華的代表。
  
  手錶已不單純只是看時間,更代表一個人的身分、地位,與風格,
  難怪作者說:告訴我你戴什麼錶,我會告訴你,你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戴勞力士,代表你沒那麼喜歡變化,但又不想跟人一樣)
  
  ◎鐘錶,推動了時間、刻出了歷史
 
   ‧瑞士的製錶工業為何這麼強?竟跟16世紀的法國天主教與新教戰爭有關。
  ‧誰發明了能在海上測量經緯度的航海鐘?出自一個沒有出過海的英國鄉下鐘錶匠。
  ‧懷錶為何消失,腕錶為何盛行?原來跟地心引力有關。
 
  ◎鑑賞重點看這裡,一眼看出這錶值不值得收藏
 
  ‧錶盤,就是腕錶的臉,雖然都是金屬,但精緻度和質感是關鍵。
  ‧時標和時針就是錶的五官,你的時標是鑲貼還是印刷,字體呢?哪種比較高貴?
  ‧高端的愛錶玩家,換錶帶如換衣服,有人愛皮革,有人愛金屬。跟個性有關嗎?
  ‧手錶最怕兩種氣:水氣和磁氣,覺得手錶越來越不準,可能因你手機不離身。
    
  ◎精選世界級品牌名錶,讓你只有價格障礙,沒有選擇障礙
 
  ‧口袋不夠深,又想買高精密機械錶,ORIS豪利時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不想常換電池,CITIZEN星辰錶有可見光的自動發電技術。
  ‧消防員、潛水最愛用Sinn辛恩,因為在攝氏負48度至80度的環境中,錶運行自如。
  ‧香奈兒為何戴再久都像新的?它使用高抗磨陶瓷,硬度是不鏽鋼的7倍。
  ‧為了保值,買鑽石還是手錶?滿滿都是鑽的Chopard蕭邦錶,讓你不用二選一。
 
  談錶,是商業人士必備的素養。
  新手入門、配件選搭、保值收藏、揣摩對方性格……
  從選機芯到挑錶帶,話題不冷場。
 
名人推薦
 
  《時間觀念》總編輯、「郭大開講」FB社團創辦人/郭峻彰
  黃忠政名錶交流中心負責人/黃忠政
聚焦未来:全球宏观经济趋势与投资策略(电子书) 一本深入洞察全球经济脉络、剖析前沿投资机遇的权威指南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理解宏观经济的底层逻辑,掌握前瞻性的投资策略,是每一位追求卓越的决策者和投资者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本书《聚焦未来:全球宏观经济趋势与投资策略》并非泛泛而谈的理论汇编,而是立足于对当前世界格局的深度剖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实操性强的分析框架与行动指南。 本书的定位非常明确:服务于对全球经济变化敏感、渴望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抓住结构性机遇的专业人士和高净值投资者。 我们将跳出单一市场的局限,以全球视野审视驱动未来十年经济走向的关键力量,并探讨如何在这些趋势中构建稳健而高效的资产配置组合。 --- 第一部分:重塑世界的宏观动力学——理解新的经济范式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换,旧有的增长模式和金融逻辑正受到来自地缘政治、技术革命和人口结构的全面挑战。本部分将系统梳理这些驱动力,帮助读者建立清晰的“世界地图”。 第一章:地缘政治重构与供应链的“去风险化” 地缘政治已从传统的“软竞争”转向硬性的经济博弈。本章深入分析中美关系、区域冲突对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产生的结构性影响。 “友岸外包”与供应链的区域化: 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应对地缘风险,从效率优先转向韧性优先的供应链重构路径。这不仅是物流的调整,更是对特定区域产业集群和技术合作网络的重塑。 关键资源的战略价值重估: 稀土、半导体原料、清洁能源技术等关键资源的战略地位如何被提升,以及这种提升如何影响相关国家的投资吸引力和产业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的隐性成本: 分析关税壁垒、技术封锁等措施对全球通胀水平、企业盈利能力和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侵蚀效应。 第二章:通胀的回归与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在经历了长期的低通胀环境后,全球性通胀压力正在重塑央行的操作空间和市场的定价基础。 结构性通胀的驱动因素辨析: 区分由需求过热引发的周期性通胀与由能源转型、劳动力短缺、去全球化导致的结构性通胀,并预测其持续时间。 央行政策的约束与权衡: 探讨在滞胀风险和债务高企的双重压力下,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央行面临的政策困境,以及“更高利率维持更久”对固定收益市场意味着什么。 主权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 分析高利率环境对各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冲击,以及潜在的主权债务风险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外溢至全球流动性。 第三章:技术革命的颠覆性力量——AI与绿色转型 人工智能(AI)和全球能源转型是驱动未来生产力提升的两大核心引擎。 AI对生产率曲线的重塑: 不仅仅关注SaaS和云计算的投资机会,更深入分析生成式AI如何改变传统行业的劳动结构、资本回报率以及新兴商业模式的形成速度。 净零排放目标的产业化挑战: 探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巨大资本需求、关键技术(如储能、绿色氢能)的瓶颈,以及“转型投资”中蕴含的巨大风险与回报。 数据主权与技术标准的竞争: 展望未来十年,谁掌握了数据治理权和关键技术标准,谁就可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 第二部分:全球资产配置的进化论——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 理解了宏观背景后,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将理论转化为可执行的投资策略,构建一个能够抵御波动、捕捉增长的多元化投资组合。 第四章:固定收益市场的再定位——从久期到信用风险 在利率不再是“零”的时代,债券市场的逻辑发生了根本变化。 收益率曲线形态分析: 深度解读收益率倒挂的含义,以及不同期限国债在当前经济周期中的投资价值变化。 高等级信用债的“价值陷阱”: 探讨在经济放缓和企业盈利承压背景下,如何精确评估高等级信用债的隐性风险。 新兴市场本地货币债的机遇与陷阱: 分析在美元强势周期和通胀压力下,哪些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纪律使其本地债券具备了超额收益潜力。 第五章:股票市场的“选股胜过选市” 当整体市场估值面临压力时,自下而上的选股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护城河”的重新定义: 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评估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规模,而是其在数据壁垒、生态系统锁定效应和快速创新能力。 周期性行业的回报周期: 精准判断哪些传统周期性行业(如能源、工业)正处于“超级周期”的哪个阶段,以及如何利用其资本回报率的波动进行波段操作。 “隐形冠军”的捕捉: 聚焦那些虽然市值不高,但在特定细分技术领域(如工业自动化软件、特定生物技术组件)拥有垄断地位的中小市值公司。 第六章:另类投资与跨周期对冲工具 在传统资产回报预期下调的背景下,另类投资成为增强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关键。 私募股权(PE/VC)的估值修正: 分析当前环境下PE/VC市场的退出难度增加,以及投资者应如何利用估值回调期,重点关注那些具有清晰盈利路径和现金流的成熟期投资机会。 基础设施投资的防御属性: 探讨受通胀挂钩合同保护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全球核心基础设施资产(如物流、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长期吸引力。 宏观套利策略的构建: 介绍利用跨资产类别(如外汇、商品、股指期货)之间的相对价值错配,构建不受单一市场方向影响的绝对收益策略。 --- 第三部分:决策者的风险管理与长期视野 本书的终结部分着重于提升读者的风险管理哲学和长期战略思维,确保投资决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七章:汇率波动与跨国资本流动的风险建模 对于进行全球投资的决策者而言,汇率风险管理是核心议题。 美元周期的量化分析: 建立模型,预测在不同美联储紧缩/宽松周期下,主要非美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的相对表现。 汇率对冲的成本效益分析: 对比不同对冲工具(远期、期权)的成本,并根据投资期限和资产性质选择最优的对冲策略。 地缘政治风险的“汇率定价”: 探讨如何将地缘政治事件的概率模型纳入汇率预测框架。 第八章:构建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投资组合 成功的投资组合不是静态的配比,而是动态的适应系统。 弹性因子(Resilience Factor)的引入: 讨论如何通过投资于具有强劲资产负债表、低资本支出依赖度和高现金转化率的企业来增强投资组合的弹性。 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 详细演示如何使用多维度情景分析(如“滞胀情景”、“技术萧条情景”)来测试现有资产配置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长周期思维的实践: 强调在噪音中保持定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五年以上的投资目标与短期的市场波动剥离开来,确保战略不被战术所裹挟。 --- 结语:在不确定中发现确定性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清晰的思维工具,帮助读者穿越当前经济周期的迷雾。它要求读者具备足够的专业深度去理解复杂的宏观指标,也要求足够的远见去识别那些正在酝酿中的结构性变革。掌握这些知识,方能在这场全球经济的“大航海时代”中,稳健地锚定未来。 本书适合对象: 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级分析师与基金经理 企业首席财务官(CFO)及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 对冲基金的全球宏观策略师 寻求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宏观经济学及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与学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篠田哲生
 
  1975年生。曾任職於講談社《Hot-Dog PRESS》編輯部,而後自行獨立。於鐘錶專業書刊、流行雜誌、商業誌、報紙、網站等各種媒體撰寫以鐘錶為主題的文章,內容軟硬深淺不一,相當多元廣泛。
 
  他也利用工作空檔,參加HIKO-MIZUNO珠寶首飾設計學院的鐘錶課程,針對鐘錶的理論、構造,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學習拆解與重組手錶等技術。
 
  本身擁有豐富的鐘錶主題採訪經驗,將近15年期間,親赴瑞士日內瓦及巴塞爾專題採訪新款腕錶發表活動,也專題採訪過製錶工坊。另著有《為何成功人士都喜歡宇舶錶》。
 
譯者簡介
 
黃怡菁 Ivy Huang
 
  畢業於真理大學應用日本語學系,有豐富的口譯及筆譯經驗。現為自由接案兼職譯者。譯有《20秒電梯簡報》、《亞歷山大最高效放鬆法》、《高所得者的高效閱讀法》(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 懂名錶,美好生活的開始/郭峻彰
推薦序二 鐘錶的知識有如汪洋大海/黃忠政
前言 高價錶市場向上成長,最時尚的配件之一
 
第一章 鐘錶,推動了時間、刻出了歷史
1  誰制定了日曆?羅馬教宗
2  宗教戰爭,壯大了瑞士製錶工業
3  鄉下鐘錶匠,打造高精準度航海鐘
4  從燒毀街道的大火災中重生,瑞士最知名的鐘錶之城
5  美國槍械產業,也是促進鐘錶發展的推手
6  世界第一只腕錶怎麼來的?
7  明治維新改變了日本的時間
8  都在同一經度上,為何時差不一樣?
9  第二次世界大戰,拯救了德國的鐘錶市場
10  1969年的石英革命,你一定要記住
11  瑞士錶也曾跌落寶座
12  誰決定了手錶的個性?
 
第二章 當時間走進社會,奢華走入日常
1  一天不是24小時?
2  裝飾派藝術簡單優雅;包浩斯美學端正易讀
3  藏在骷髏設計裡的生死觀
4  從鑑錶揭發中國高官貪汙
5  手錶的使用方式和現在有何不同?名畫有答案
6  追求多元設計選SWATCH;想要摔不壞、打不爛,就選G-SHOCK
7  顛覆傳統,利用液體取代指針
8  鐘錶業界的超級明星──獨立製錶師
9  請運動員代言,是一種戰略
10 全球的標準時間是怎麼制定的?
11 在電視前看比賽,比在現場更緊張,為什麼?
12 讓奢華走進日常
13打破傳統,就靠珠寶品牌 
專欄 鐘錶用語
 
第三章 買錶前,你必須做點功課
1  五大頂尖名錶品牌,你一定要知道
2  萬年曆、陀飛輪、三問,鐘錶界的三大複雜技術
3  高成本又高難度的手動上鍊式計時錶
4  從石英錶到智能錶,非機械腕錶的演進
5  薄得像皮膚的錶,你見過嗎?
6  記住這幾個專業標章
7  如何保養?交給專業的來
8  手錶可以當成一種投資嗎?
9  古董錶值得買,若擔心零件停產,復刻錶是好選擇
10 金、銀、銅的比例,調出錶殼的顏色
11 搭配晚宴服的錶,要捨棄秒針和日曆功能
 
第四章 鑑賞重點看這裡,一眼看出值不值得收藏
1  錶盤,重點在於精緻度、質感、素材
2  你的時標用鑲貼還是印刷?
3  指針為什麼不能直接壓在數字上?
4  錶圈較粗的注重機能,較細的注重裝飾
5  用不鏽鋼做錶殼,最耐操
6  高端愛錶玩家,換錶帶如換衣服
7  真正懂錶的,都在聊機芯
8  Cal.1234?手錶規格怎麼看?
 
第五章 製錶業界的最新技術
1  時間越來越不準,有可能是你天天玩手機
2  越纖細的機械,越要能承受衝擊
3  潛水腕錶的防水性能,遠超過人類的極限
4  恆久而美麗,你可以選擇香奈兒J12
5  機械錶的續航力,從3天到50天
6  可替換式錶帶,適合喜新厭舊的你
 
第六章 精選世界級品牌名錶,讓你只有價格障礙,沒有選擇障礙
1. 美國x德國x瑞士,IWC SCHAFFHAUSEN萬國
2. 明星和運動選手都愛HUBLOT宇舶
3. 呈現馬的躍動感,HERMÈS愛馬仕
4. 第一只登月手錶,OMEGA歐米茄
5. 想要平價又有品質,就選ORIS豪利時
6. 擁有90年經驗,你必須認識的經典品牌Carl F. Bucherer寶齊萊
7. CASIO卡西歐,發明第一只電子自動錶
8. 紳士們必備收藏,Cartier卡地亞
9. 訴說一段歷史故事的錶,Glashütte Original格拉蘇蒂原創
10. 第一個揚名世界的日本名錶品牌,Grand Seiko精工
11. 不想定期更換電池,你適合CITIZEN星辰
12. 發明最接近恆動的時鐘,Jaeger-LeCoultre積家
13. CHANEL香奈兒的精湛工藝,禁得起時間考驗
14. 製錶工藝加上高級珠寶,令女性喜愛的Chopard蕭邦
15. 全世界第一款男錶,Girard-Perregaux芝柏
16. 消防員、潛水員的愛用款,Sinn辛恩
17. 在飛行錶上印製PILOT,只有ZENITH真力時
18. 法拉利車手都在戴TAG Heuer泰格豪雅
19. TUDOR帝舵堅固、可靠,美國海軍都想要
20. 易讀又不失時尚,選NOMOS Glashütte諾莫斯格拉蘇蒂
21. OFFICINE PANERAI沛納海錶,義大利海軍的裝備
22. 貓王喜歡戴Hamilton漢米爾頓
23. 展現陸、海、空的獨特魅力,BREITLING百年靈
24. BVLGARI寶格麗,有7連霸的世界紀錄
25. 心跳視窗,讓你看見機芯擺輪,Frederique Constant康斯登
26. 將戰機駕駛艙鐘錶融入手錶,Bell & Ross柏萊士
27. 你的收藏清單上一定要有,Baume & Mercier名士
28. 喜歡山岳探險,不可缺MONTBLANC萬寶龍
29. 世界第一款防水、防塵錶,ROLEX勞力士
30. 擔任第一屆奧運官方計時,LONGINES浪琴
 
後記 懂名錶,商業人士必備的素養
參考、引用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23195
  • EISBN:978626712320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8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一
 
懂名錶,美好生活的開始
《時間觀念》總編輯、「郭大開講」FB社團創辦人/郭峻彰
 
  我在鐘錶知識宛如貧瘠荒山大漠的1990年代,開始瘋狂愛上名錶。
 
  當時我最愛的活動就是逛錶店,因此最苦惱的事,並非買不起高價名錶;而是市面上竟然沒有任何中文的鐘錶專門書,或是可以作為新手入門基礎養分的鐘錶資訊。
 
  有鑑於此,在經過幾年艱苦的知識鍛鍊後,自認已經擺脫新手階段之際,便開始著手針對剛入行錶迷,編撰第一本鐘錶專書《2000名錶精選》,這本書在1999年自費出版後,成為臺灣第一本專業鐘錶書籍。
 
  該書出版至今已經超過20年,這期間歷經網路資訊大爆炸時代,鐘錶資訊也從過去的貧瘠匱乏,轉為超載過剩,因此過去著重在鐘錶品牌、產品跟功能介紹的通識性質書籍,早已不合時宜。
 
  接收來自各類新媒體資訊的新一代錶迷所需要的,是如何培養鑑賞鐘錶的能力,或是如何衡量鐘錶價值高低的書籍,而本書《談錶,商業人士必備的素養》,就是一本完全符合現代錶迷所需的專書,不僅適合入門新手,即便資深玩家、收藏家也同樣值得一看。
 
  本書有三大值得推薦的特色,首先是其系統性架構,可提供錶迷一個絕佳的學習藍圖。
 
  這個架構從跟時間關係密切的曆法、經緯度、製錶產業等歷史淵源,作為起始的第一章節,以故事性達到引人入勝之目的。
 
  接著,再從最能切身感受的日常生活,聚焦至鐘錶主題,然後是實戰技法的購錶須知、腕錶鑑賞跟技術,最後一章才是品牌介紹。
 
  讀者可以從頭開始也可以依自己所需分段閱讀,章節內容既連貫又自成一格,並且理論跟實務兼具,可謂面面俱到。
 
  其次,作者曾經學習過正規的珠寶與製錶相關課程,因此內文不但引經據典、嚴格考究。
 
  更重要的是,內含大量專業知識,宛如習武之人渴求的內功心法,參透後便可提升一甲子功力。相較於謬誤百出,且知識含量低的網路文章來說,本書價值不可言喻。
 
  第三點,作者以多年來實地採訪瑞士錶展,以及各項鐘錶活動所累積的豐富經驗跟智識,將許多鐘錶小故事和時空背景介紹融入其中,使得本書閱讀起來生動有趣,即便是艱澀的鐘錶硬知識,在其筆下也顯得清新可人、毫無距離。
 
  最後,為了讓更多人願意翻閱本書,並因此走進迷人的名錶世界中,我想大膽的給本書另一個副標題:懂名錶,美好生活的開始。
 
推薦序二
 
鐘錶的知識有如汪洋大海
黃忠政名錶交流中心負責人/黃忠政
 
  歷史的小船在時間的流域上順水而下,自西元前開始,即有扮演著時間的度量衡如此重要的角色,在各個場景中達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透過歷史中不同時代所發生的事件,以及許多自古代發明、訂定之後沿用至今的規則,來解析一切與「時間」緊緊相連的脈絡,許多歷史上發生的小故事及事蹟,除了讚嘆當時制定(製作)人們的睿智外,也不禁讚賞作者對於資料文獻的研究及考究。
 
  富戲劇性發展的歷史故事,從讀者的角度讀來,著實吸引人,也非常有趣,每位前輩的努力更是令人感動。接續在後的專門術語、各大品牌、技術工藝,乃至當家產品等之介紹,皆由淺入深,引領讀者欣賞各個主題不同的特色與曼妙之處。
 
  不論是單純因為喜歡鐘錶,而翻開這本關於時間的故事書,或是因為喜歡歷史而打開這本事件的紀錄簿,有別於現今社群網路上的文章,雖推陳出新得快,但就是少了一點書本勾勒出的觸感及溫度。
 
  鐘錶的知識有如汪洋大海般無窮無盡,我輩期許能如麥哲倫或是哥倫布一般,求知若渴、乘風破浪!
 
前言
 
高價錶市場向上成長,最時尚的配件之一
 
  說到鐘錶的歷史,大約要從西元前三千多年、埃及人發明了日晷開始。一般人認為,這就是人類開始計算時間的起源。之後人類的數學及天文學歷經時代演變與進步,約西元前1500年,古代巴比倫人沿用蘇美人所創的60進位制,這也成了時間的單位。據說是基於1、2、3、4的公倍數是12;1、2、3、4、5、6的公倍數是60;圓周是360度,運用這些數字排列組合後,所導出的時間計算單位。例如:12個月、24小時、60分鐘等。
 
  一直到13世紀,歐洲發明了近代化的機械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堂的鐘塔。自此開始,時鐘的零件與構造趨向小型化,到了17世紀後期,懷錶誕生了。這個時期的鐘錶,硬要說的話,比較偏向優雅的美術工藝品;直到20世紀初期,手錶的開發概念開始講求實用。社會演變越發成熟,時間的概念落實在生活中每一處,職場、學校都是依循著時間,照表操課;手錶成了人們面對分秒必爭、調整作息的生活必需品。
 
  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代人不必依賴手錶,也能知道正確時間。
 
  2000年的時候,日本的手機普及率已經超過50%,從這個時期開始,社會上漸漸出現「有手機就不需要手錶」的意見。確實,以手錶「得知當下的正確時間」的本質來說,人手一支且片刻不離身的智慧型手機,完全可以取代手錶,而且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幾乎都有內建GPS,可以讀取衛星電波,針對所在地點及當地時間等資訊進行解析,就算身處海外,只要拿出手機一看,就能得知當下的正確時間。蘋果甚至靠著Apple Watch,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手錶品牌,我想應該有不少人都戴Apple Watch。這麼看來,鼓吹「有手機就不需要手錶」這一點,其實也相當合理。
 
  儘管越來越多人認為不再需要手錶,卻仍有另一群人堅持愛用手錶,且支持者與日俱增。
 
  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Industry,簡稱FH)所發表的出口統計資料顯示,從2000年至2019年,這19年間的鐘錶出口金額,竟然成長達2倍以上。瑞士鐘錶界能有如此大規模的成長,一方面是國家致力於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來自中國的消費訂單大增(19年間成長約44倍),再加上原本來自其他國家的消費訂單,這些都讓瑞士的鐘錶工業持續穩健發展。而日本進口瑞士鐘錶的貿易金額,2000年時約達600億日圓,2019年時約達1,840億日圓,成長了3倍之多。
 
  日本製錶品牌精工(SEIKO)及星辰(CITIZEN)也都穩健經營。根據日本鐘錶協會的調查數據推估,不只製錶大廠,包含機芯等零件製造工業統合起來,日本的手錶市場規模,預估竟高達8,867億日圓,由此可見,手錶還是很熱銷。而消費者們對於手錶的喜好也一直在改變。
  
  根據瑞士鐘錶的出口統計資料,瑞士的手錶出口總數量正在下降,但出口總金額卻上升。進入2000年之後,3,000法郎(約新臺幣9萬元)的高級手錶,出口的數量及單價都是向上成長,反之,平價的手錶其出口數量及金額卻在下降。這也說明了高價手錶在市場上有多麼熱銷。
 
  有現代瑞士鐘錶界經營之神美名的吉恩-克勞德.比弗(Jean-ClaudeBiver),其實早就預言了如此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弗為瑞士最悠久的製錶老牌寶珀(BLANCPAIN)重新擦亮其招牌;為歐米茄(OMEGA)奠定了品牌大業;又讓宇舶(HUBLOT)脫胎換骨、一舉躍升為知名品牌;他甚至還擔任LVMH集團總裁,真正是人人稱頌的傳奇人物。(目前他已經從總裁之位退休,以榮譽總裁的身分擔任顧問。)
 
  比弗於2006年擔任宇舶的品牌執行長時,發表了宇舶錶Big Bang All Black系列──從錶冠、錶盤到指針等,所有零件全部統一使用黑色,整支唯有指針勉強看得清楚的全黑手錶。當時有人問比弗:「這種黑到看不清的手錶有意義嗎?」比弗卻說:「現代人戴手錶已經不是為了看時間。」他當時就已經預見,未來手錶將會變成時尚配件之一。比起確認時間,手錶將會變成展現自我風格的配件,這才是趨勢。
 
  經過了10年以上的光陰,放眼現在的製錶業界,當時比弗的判斷可說是非常精準。若作為日常生活的實用品,那麼價格平易近人自然重要;但若作為展現自我風格的時尚配件,那麼高級感才是最不可或缺的條件。
 
  隨著時代演變,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一一登場,讓手錶已經幾乎跳脫確認時間的日用品範疇。現代手錶變得更加自由多元,手錶的尺寸、設計、款式等更是多樣。手錶宛如成了「展現風格」、「自我風格」的代名詞,甚至在社交場合,手錶也成了男士展現品味的重點配件,就像是男性專屬的首飾一般。人們戴上手錶,感覺就像為自己注入力量與動能,在商務及社交的場合,手錶也有助於開啟聊天話題。
 
  另一方面,手錶也跟高級飯店、高級餐廳一樣有其獨特的鑑價機制。當手錶已經變成展現自我風格的象徵配件,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手錶,就是在宣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當然,不戴手錶也是一種宣示)。因此在選擇手錶時,也越來越馬虎不得。
 
  對於正值30歲的人來說,選手錶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這個階段的人,已經累積了相當程度的社會經驗、事業方面也有一定的資歷,通常會開始想要尋求與自己身分、身價相符的東西。
 
  對於正值成家立業、轉換人生角色階段的男性來說,應該會希望擁有一支能夠展現自身風格與品味、讓自己更有動力再上一層樓的好錶吧。怎樣才能選到一支好錶呢?你可以選擇知名品牌,也可以依照外觀款式、設計來挑選。不過我認為,若是沒有進一步去了解鐘錶背後的文化意涵及歷史由來,應該很難選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手錶。因為它的歷史,其實代表著人類對於知識的好奇心。
 
  在現在這個時代,名錶已經等同於藝術、音樂一般,是一種素養。透過名錶素養,我們還能從中學習到人類智慧的歷史演進、宇宙運行的意義、摩擦與磁氣對機械造成的影響等知識。
 
  本書將以培養名錶素養為目的,同時從歷史及文化的角度,帶領讀者從側面窺探手錶的深奧世界,期望能讓各位讀者更體會手錶之美。透過手錶來重新看待世界,肯定能讓你看到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新景色。
 
  讓手錶來為我們有限的人生時間,增添更多豐富的色彩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電子書」的形式也蠻有興趣的。如果它內容紮實,我會願意購買。不過,電子書在呈現視覺化的物品時,總有個限制。腕錶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實物的光影變化、皮革的紋理,以及金屬打磨的細膩度。我希望作者在撰寫時,能充分利用電子書的互動性或高畫質圖片展示功能,來彌補無法親手觸摸的遺憾。例如,能不能透過動畫或多角度截圖,清晰地展示複雜功能(如萬年曆或陀飛輪)的運作原理?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來得有力得多。重點是,這本書必須讓我們相信,懂得「談錶」這件事,真正在職場上能帶來的效益,是遠超過於這支錶本身的價格。它要教我們的,是一種在快節奏環境中,保持優雅、精準掌握節奏的能力,讓你看起來「慢工出細活」,在決策上卻「快刀斬亂麻」,這才是真高手。

评分

這幾年下來,觀察到許多台灣企業的轉型,從過去的代工思維,逐漸轉向品牌價值與國際接軌。在這個過程中,與國際客戶的溝通細節就顯得格外重要。腕錶,無疑是這些細節中的「決勝點」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探討一個更宏觀的視角:當我們「談錶」時,其實是在談論「時間管理」與「生命價值觀」。一個懂得欣賞複雜機械工藝的人,是否也意味著他對長期規劃和細節堅持有著異於常人的耐心?如果作者能將腕錶的物理屬性(如機芯結構、材質稀有度)與商業人士的抽象素養(如決策的精準度、對承諾的重視)建立起有效的類比,那這本書就超越了物質層面,晉升到哲學思辨的層次了。光是光線反射在藍寶石水晶鏡面上,那種沉穩的質感,或許就能在關鍵時刻,給予使用者無聲的心理支持,這才是「必備素養」真正的內涵所在,而非僅僅是一筆花費。

评分

說真的,現在網路上關於手錶的資訊多到爆炸,從開箱到評測,隨便搜尋都能找到幾十篇。如果這本《談錶》只是在複述網路上已經公開的規格和歷史,那真的沒有必要花錢買電子書。我更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套具有「台灣視角」的商業溝通策略。例如,在與日韓或東南亞的夥伴交流時,他們對於錶款的偏好有何文化差異?或者,在面對年輕創業者時,如何利用一些復古或獨立製錶品牌的錶款,來展現對創新精神的支持?這本書如果能提供具體的「劇本」或「情境模擬」,讓讀者知道在什麼樣的商務情境下,可以拋出什麼樣的錶款話題,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既聊了天,又展現了自身底蘊),那它就不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個活的「商務社交工具箱」。

评分

老實說,我對這類「工具書」的態度,通常是抱持著半信半疑的。畢竟,所謂的「必備素養」,很多時候都是流於表面、人云亦云的教條。但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素養」兩個字,而不是單純的「名牌指南」,那我會非常感興趣。我想知道的是,當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預算有限,如何從市面上眾多選擇中,挑選出那支「對的」錶?這個「對」,不該只是價格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它所傳達的訊息是否符合他現階段的職涯目標。舉例來說,在科技業,或許一支設計簡潔、強調功能性的電子錶會比傳統的機械正裝錶來得更得體,這反映了產業文化。如果作者能提供這種基於產業屬性、職位層級,甚至地區文化的深度分析,而不是空泛地說「商務人士要戴皮錶帶」,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我更想看到的是,如何「談」這個錶,如何在對話中自然地帶入腕錶的歷史或工藝,來建立起與同好之間更深層的連結,而不是只變成一個單純的炫耀機會。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談錶」,這不就是很多職場老鳥或新血都避不開的話題嗎?從業務拜訪客戶,到內部跨部門溝通,甚至只是在會議空檔的寒暄,腕錶絕對是展現個人品味與專業度的一個重要視覺符號。我記得有一次跟一位從日本回來的客戶洽談,他看了一眼我手上那支低調的機械錶,眼神裡似乎就多了一份認同感,接下來的談判氣氛也隨之輕鬆不少。這類書籍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將看似花俏的「配件學」,轉化為紮實的「社交工具」。它不只是教你認識什麼百達翡麗、勞力士,更重要的是,它會引導你思考,在什麼場合,戴什麼樣的錶,背後代表的是對場合的尊重,還是對自身實力的隱晦宣告。這種細膩的觀察力,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社會中,反而是最稀缺的「軟實力」。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如何在不顯得炫富的前提下,利用腕錶的語言,精準地傳達「我懂規矩,我也準備好了」的訊息。畢竟,在商場上,很多時候,你不說話,你的行頭已經替你說了一半的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