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 (電子書)

三俠五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石玉崑
图书标签:
  • 古典小说
  • 武侠
  • 明代
  • 英雄
  • 传奇
  • 民间故事
  • 宋江
  • 邓飞
  • 花荣
  • 电子书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俠五義》是敘述包公斷案、安邦保民及眾多俠士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故事。它結合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特點,藉由流暢的口語文字,生動刻劃每個人物的性格,情節則回回環環相扣,跌宕起伏,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本書以光緒五年北京聚珍堂活字本為底本,並參照其他版本更正了原文訛誤錯漏之處,同時做了一些注釋和考證。欲知包公如何明察秋毫、俠士如何鏟奸除惡,決不能錯過此書。
侠义与江湖的另一番天地:《剑影迷踪》图书简介 一卷尘封的卷宗,一场跨越时代的恩怨,无数鲜活的生命在刀光剑影中挣扎求存。 《剑影迷踪》并非聚焦于耳熟能详的忠义故事,它深入探究了权力腐蚀下的武林生态,揭示了江湖表面繁华之下,隐藏的阴暗与无奈。本书以“雁归关”一役为引子,徐徐展开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乱世画卷。 核心人物群像: 故事的主角并非传统的“大侠”,而是一群在时代洪流中寻找自我定位的边缘人物。 1. 萧瑟(外号“鬼手”): 一位被正道驱逐的奇才剑客。他武功高强,剑法诡谲难测,却因一场被诬陷的血案而隐姓埋名。萧瑟的矛盾在于,他既痛恨世间的虚伪,又在潜意识中渴望被接纳。他的剑,是复仇的利器,也是自我救赎的途径。他的故事线集中于揭露雁归关惨案的幕后黑手,这个过程让他不断地与昔日的盟友和仇敌产生交集。 2. 柳清寒(“寒月庄”少主): 一位被家族责任束缚的年轻女侠。她继承了中原武林首屈一指的“寒月派”,肩负着维护表面和平的重任。柳清寒的武功以柔克刚,她代表了体制内侠义的局限性——在家族利益与道义之间,她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她的线索主要围绕着她如何平衡江湖老道的阴谋与新一代武者的理想。 3. 铁铮: 一位出身市井、靠着过人胆识和匪气在江湖中杀出一条血路的独行侠。他没有高深的内功心法,但他精通布局和人心。铁铮的角色是连接上层武林与底层百姓的桥梁。他的动机极其单纯:保护他所珍视的几个无辜者。他对于那些故作清高的名门正派抱持着强烈的嘲讽态度,他代表了最原始、最朴素的“义气”。 故事的基调与主题: 《剑影迷踪》的核心冲突,是“秩序与混沌”的永恒拉锯。 权力结构的中空化: 本书刻意弱化了朝廷对江湖的直接干预,转而聚焦于武林内部的权力真空。曾经维系江湖秩序的盟会组织,已经腐化为少数几大家族和隐秘帮派的利益交换场所。真正的“侠义”,只能在这些既有的结构之外,通过个人的牺牲才能实现。 命运的不可抗力: 与传统武侠中“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不同,《剑影迷踪》的世界观更加沉重。即便是武功盖世的英雄,也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误会、一句谎言,或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而彻底陨落。书中多次描绘了英雄的挣扎并非能否战胜对手,而是能否在绝境中保全自己的本心。 技术的对决与革新: 本书并非固步自封于传统内功与招式。作者引入了对“器械”和“异术”的探讨: “千机匣”的谜团: 一种失传已久的机关术,它能模仿人类的动作,制造出以假乱真的陷阱和武器。萧瑟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不得不与精通此道的匠人合作,这种对科技与武学的结合,使得战斗场面充满了变数和智力博弈。 “蛊毒”的渗透: 故事的后半部分,引入了来自西南蛮夷之地的蛊术。这种无形无影的攻击方式,是对传统“光明正大”的对决规则的彻底颠覆,迫使武林高手们放下身段,学习如何应对看不见的敌人。 场景描写与氛围营造: 全书的笔触兼具北方的苍凉与江南的烟雨迷蒙,但在整体氛围上,偏向于冷峻与肃杀。 雁归关: 故事的起点,一座被大雪覆盖的边塞要塞,死亡的阴影从未散去。这里的描写充满了寒风、残肢和无尽的沉默,为全书定下了悲剧的底色。 浮光楼: 表面上是江南富商云集的娱乐场所,实则是各方势力交换情报、进行暗杀交易的“中立区”。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纸醉金迷的表象下,潜藏着的刀剑寒光。 迷雾山: 剑客们进行终极对决的场所,常年被浓雾笼罩,象征着真相的模糊不清和英雄的孤独命运。 引人入胜之处: 《剑影迷踪》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完美”。这里的英雄会犯错,会恐惧,甚至会为了生存而背弃原则。读者跟随萧瑟的脚步,不是在见证一个神话的诞生,而是在体验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微光。每当以为找到真相时,总有更深层的阴谋浮现,使得情节层层递进,扣人心弦。 这是一部关于“选择”的书。在没有绝对正义的世界里,你如何定义自己的“侠”? 翻开《剑影迷踪》,您将进入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残酷,也更加引人深思的武侠世界。它拒绝廉价的圆满结局,它提供的是对武林精神内核的深刻反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石玉崑
  
  字振之,自號問竹主人,清朝人,生卒年不詳。久居北京賣唱,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說書人」。

图书目录

引言一―一○
三俠五義考證一―三
忠烈俠義傳序問竹主人一―二
序退思主人一―一
序入迷道人一―一
回目一―八
正文一―八四七
上冊
第一回設陰謀臨產換太子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一
第二回奎星兆夢忠良降生雷部宣威狐狸避難  一一
第三回金龍寺英雄初救難隱逸村狐狸三報恩  二○
第四回除妖魅包文正聯姻受皇恩定遠縣赴任  三一
第五回墨斗剖明皮熊犯案烏盆訴苦別古鳴冤  四○
第六回罷官職逢義士高僧應龍圖審冤魂怨鬼  五三
第七回得古今盆完婚淑女收公孫策密訪奸人  六一
第八回救義僕除凶鐵仙觀訪疑案得線七里村  六八
第九回斷奇冤奏參封學士造御刑查賑赴陳州  七七
第十回買豬首書生遭橫禍扮化子勇士獲賊人  八五
第十一回審葉阡兒包公斷案遇楊婆子俠客揮金  九二
第十二回展義士巧換藏春酒龐奸侯設計軟紅堂  一○○
第十三回安平鎮五鼠單行義苗家集雙俠對分金  一○六
第十四回小包興偷試遊仙枕勇熊飛助擒安樂侯  一一二
第十五回斬龐昱初試龍頭鍘遇國母晚宿天齊廟  一一八
第十六回學士懷忠假言認母夫人盡孝祈露醫睛  一二六
第十七回開封府總管參包相南清宮太后認狄妃  一三二
第十八回奏沉疴仁宗認國母宣密詔良相審郭槐  一四○
第十九回巧取供單郭槐受戮明頒詔旨李后還宮  一四七
第二十回受魘魔忠良遭大難殺妖道豪傑立奇功  一五四
第二十一回擲人頭南俠驚佞黨除邪祟學士審虔婆  一六一
第二十二回金鑾殿包相參太師耀武樓南俠封護衛  一六八
第二十三回洪義贈金夫妻遭變白雄打虎甥舅相逢  一七五
第二十四回受亂棍范狀元瘋顛貪多杯屈鬍子喪命  一八二
第二十五回白氏還魂陽差陰錯屈申附體醉死夢生  一八九
第二十六回聆音察理賢愚立判鑒貌辨色男女不分  一九六
第二十七回仙枕示夢古鏡還魂仲禹掄元熊飛祭祖  二○三
第二十八回許約期湖亭欣慨助探底細酒肆巧相逢  二一○
第二十九回丁兆蕙茶鋪偷鄭新展熊飛湖亭會周老  二一七
第三十回濟弱扶傾資助周老交友投分邀請南俠  二二四
第三十一回展熊飛比劍定良姻鑽天鼠奪魚甘陪罪  二三一
第三十二回夜救老僕顏生赴考晚逢寒士金客揚言  二三八
第三十三回真名士初交白玉堂美英雄三試顏查散  二四五
第三十四回定蘭譜顏生識英雄看魚書柳老嫌寒士  二五二
第三十五回柳老賴婚狼心難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  二六○
第三十六回園內贈金丫鬟喪命廳前盜尸惡僕忘恩  二六六
第三十七回小姐還魂牛兒遭報幼童侍主俠士揮金  二七三
第三十八回替主鳴冤攔輿告狀因朋涉險寄柬留刀  二八○
第三十九回鍘斬君衡書生開罪石驚趙虎俠客爭鋒  二八七
第四十回思尋盟弟遣使三雄欲盜贓金糾合五義  二九四
第四十一回忠烈題詩郭安喪命開封奉旨趙虎喬妝  三○一
第四十二回以假為真誤拿要犯將差就錯巧訊贓金  三○七
第四十三回翡翠瓶污羊脂玉穢太師口臭美妾身亡  三一三
第四十四回花神廟英雄救難女開封府眾義露真名  三二○
第四十五回義釋盧方史丹抵命誤傷馬漢徐慶遭擒  三二八
第四十六回設謀誆藥氣走韓彰遣興濟貧忻逢趙慶  三三四
第四十七回錯遞呈權奸施毒計巧結案公子辨奇冤  三四○
第四十八回訪奸人假公子正法貶佞黨真義士面君  三四九
第四十九回金殿試藝三鼠封官佛門遞呈雙烏告狀  三五六
第五十回徹地鼠恩救二公差白玉堂智偷三件寶  三六二
第五十一回尋猛虎雙雄陷深坑獲凶徒三賊歸平縣  三六九
第五十二回感恩情許婚方老丈投書信多虧甯婆娘  三七八
第五十三回蔣義士二上翠雲峰展南俠初到陷空島  三八六
第五十四回通天窟南俠逢郭老蘆花蕩北岸獲胡奇  三九三
第五十五回透消息遭困螺螄軒設機謀夜投蚯蚓嶺  四○○
下冊
第五十六回救妹夫巧離通天窟獲三寶驚走白玉堂  四○七
第五十七回獨龍橋盟兄擒義弟開封府包相保賢豪  四一五
第五十八回錦毛鼠龍樓封護衛鄧九如飯店遇恩星  四二四
第五十九回倪生償銀包興進縣金令贈馬九如來京  四三一
第六十回紫髯伯有意除馬剛丁兆蘭無心遇莽漢  四三八
第六十一回大夫居飲酒逢土棍卞家疃偷銀驚惡徒  四四五
第六十二回遇拐帶松林救巧姐尋奸淫鐵嶺戰花沖  四五一
第六十三回救莽漢暗刺吳道成尋盟兄巧逢桑花鎮  四五八
第六十四回論前情感化徹地鼠觀古蹟遊賞誅龍橋  四六五
第六十五回北俠探奇毫無情趣花蝶隱跡別有心機  四七一
第六十六回盜珠燈花蝶遭擒獲救惡賊張華竊負逃  四七七
第六十七回紫髯伯庭前敵鄧車蔣澤長橋下擒花蝶  四八三
第六十八回花蝶正法展昭完姻雙俠餞行靜修測字  四九○
第六十九回杜雍課讀侍妾調姦秦昌陪罪丫鬟喪命  四九五
第七十回秦員外無辭甘認罪金琴堂有計立明冤  五○一
第七十一回楊芳懷忠彼此見禮繼祖盡孝母子相逢  五○九
第七十二回認明師學藝招賢館查惡棍私訪霸王莊  五一六
第七十三回惡姚成識破舊夥計美絳貞私放新黃堂  五二三
第七十四回淫方貂誤救朱烈女貪賀豹狹逢紫髯伯  五三○
第七十五回倪太守途中重遇難黑妖狐牢內暗殺奸  五三八
第七十六回割帳縧北俠擒惡霸對蓮瓣太守定良緣  五四五
第七十七回倪太守解任赴京師白護衛喬妝逢俠客  五五二
第七十八回紫髯伯藝高服五鼠白玉堂氣短拜雙俠  五五九
第七十九回智公子定計盜珠冠裴老僕改妝扮難叟  五六七
第八十回假作工御河挖泥土認方向高樹捉猴猻  五七四
第八十一回盜御冠交託丁兆蕙攔相轎出首馬朝賢  五八二
第八十二回試御刑小俠經初審遵欽命內宦會五堂  五八九
第八十三回矢口不移心靈性巧真贓實犯理短情屈  五九六
第八十四回復原職倪繼祖成親觀水災白玉堂捉怪  六○二
第八十五回公孫策探水遇毛生蔣澤長沿湖逢鄔寇  六○九
第八十六回按圖治水父子加封好酒貪杯叔姪會面  六一七
第八十七回為知己三雄訪沙龍因救人四義撇艾虎  六二三
第八十八回搶魚奪酒少弟拜兄談文論詩老翁擇婿  六三○
第八十九回憨錦箋暗藏白玉釵癡佳蕙遺失紫金墜  六三七
第九十回避嚴親牡丹投何令充小姐佳蕙拜邵公  六四三
第九十一回死裏生千金認張立苦中樂小俠服史雲  六五○
第九十二回小俠揮金貪杯大醉老葛搶雉惹禍著傷  六五八
第九十三回辭綠鴨漁獵同合夥歸臥虎姊妹共談心  六六四
第九十四回赤子居心尋師覓父小人得志斷義絕情  六七○
第九十五回暗昧人偏遭暗昧害豪俠客每動豪俠心  六七八
第九十六回連陞店差役拿書生翠芳塘縣官驗醉鬼  六八四
第九十七回長沙府施俊遇丫鬟黑狼山金輝逢盜寇  六九一
第九十八回沙龍遭困母女重逢智化運籌弟兄奮勇  六九七
第九十九回見牡丹金輝深後悔提艾虎焦赤踐前言  七○三
第一百回探形蹤王府遣刺客趕道路酒樓問書僮  七一○
第一百一回兩個千金真假已辨一雙刺客妍媸自分  七一七
第一百二回錦毛鼠初探沖霄樓黑妖狐重到銅網陣  七二三
第一百三回巡按府氣走白玉堂逆水泉搜求黃金印  七二九
第一百四回救村婦劉立保洩機遇豪傑陳起望探信  七三六
第一百五回三探沖霄玉堂遭害一封印信趙爵擔驚  七四二
第一百六回公孫先生假扮按院神手大聖暗中計謀  七四八
第一百七回愣徐慶拜求展熊飛病蔣平指引陳起望  七五五
第一百八回圖財害命旅店營生相女配夫閨閣本分  七六二
第一百九回騙豪傑貪婪一萬兩作媒妁認識二千金  七六九
第一百十回陷御貓削城入水面救三鼠盜骨上峰頭  七七五
第一百十一回定日盜簪逢場作戲先期祝壽改扮喬妝  七八二
第一百十二回招賢納士准其投誠合意同心何妨結拜  七八九
第一百十三回鍾太保貽書招賢士蔣澤長冒雨訪賓朋  七九六
第一百十四回忍饑挨餓進廟殺僧少水無茶開門揖盜  八○二
第一百十五回隨意戲耍智服柳青有心提防交結姜鎧  八○八
第一百十六回計出萬全極其容易算失一著甚是為難  八一五
第一百十七回智公子負傷追兒女武伯南逃難遇豺狼  八二二
第一百十八回除姦淫錯投大木場救急困趕奔神樹崗  八二九
第一百十九回神樹崗小俠救幼子陳起望眾義服英雄  八三五
第一百二十回安定軍山同歸大道功成湖北別有收緣  八四一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472980
  • EISBN:978626307744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MB

图书试读

引言
 
  三俠五義是敘述宋代包公斷案、安邦保民和俠士們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故事。其書是根據石玉崑演唱的包公案(又稱龍圖公案、龍圖耳錄)實錄改編後的出版物,多冠以「石玉崑著」。石玉崑說唱包公案時,是沒有底本的。據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記載:聚珍堂「所印之包公案(即三俠五義)最有名,因此書無底本,當年故舊數友(原注:有祥樂亭、文冶庵),每日聽評書,歸而彼此互記,因湊成此書。其中人物,各有贊語(原注:今本無),多趣語,諧而雅。此道光間石玉崑所傳也。」祥樂亭生平不詳,而文冶庵即文良,是兒女英雄傳作者文康的兄弟。他對小說有濃厚的興趣,故參與記錄、整理龍圖耳錄是很自然的事。石玉崑演唱包公案時,是有說有唱的,龍圖耳錄將唱詞全部刪去,後又經刪改而成三俠五義,這就是其最早的版本聚珍堂版本。這些在光緒己卯新秋退思主人序中敘述得比較清楚,他寫道:「戊寅冬,於友人入迷道人處得是書之寫本,知為友人問竹主人互相參合刪定,匯而成卷,攜歸卒讀,愛不釋手,緣商兩友就付聚珍版,以供同好云爾。」在同年入迷道人的序中寫道:「乙亥司榷淮安,公餘時從新校閱,另錄成編,訂為四函,年餘始獲告成。」據今人于盛庭先生考證,淮安府志卷十二所載,光緒元年司榷淮安者為文琳。又據今人侯忠義先生在三俠五義系列小說一書中認定:文琳即入迷道人。由此可見,為書作序的入迷道人文琳,是三俠五義改編定稿的主要人物。另一說,胡適先生則認為問竹主人就是石玉崑。
 
  與三俠五義流傳至今的還有七俠五義。七俠五義是近代學者俞樾(曲園,一八二一一九○六)見三俠五義後,興趣極大,但又感到不足,他認為第一回寫「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殊屬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一回。並將三俠改為四俠,又增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等三俠,計七俠;原五鼠仍為五義士,更名為七俠五義。七俠五義刊行後,在中國南方,風靡一時,大有擠跨三俠五義之勢。然而,三俠五義以其固有的生命力,經歷時間考驗,仍然廣泛地流傳在民眾之中。正如胡適先生說的那樣:「其實三俠五義原本確有勝過曲園先生改本之處,就是曲園先生最不滿意的第一回也遠勝於改本。」
關於三俠五義和七俠五義,還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趣話。俞樾改三俠五義為七俠五義,而其曾孫俞平伯,在二十年代卻為亞東圖書館排印的三俠五義標點。這不僅是俞氏家族的一件趣聞,也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三俠五義問世後,曾引起社會上的巨大轟動。因此,續書蜂起,令人矚目。就其內容而言,或續寫三俠(七俠)五義本人的曲折經歷,如續俠義傳(此書因版本稀少,鮮為人知);或續寫他們後代建功立業的事蹟,如小五義,又名忠烈小五義傳,一名續忠烈俠義傳;續小五義,又名忠烈續小五義傳,一名三續忠烈俠義傳,這些續書的內容正是讀者極為關心和很願意知道的,因此續書也就應運而生。這也是這種現象在中國文學史屢見不鮮的道理所在。
 
  三俠五義中包拯審案斷獄,安邦保民,俠義之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之行為都是為了「不負朝廷」或「致君澤民」的共同目的,相互為用。
 
  三俠五義的出現,表明了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進程中,兩個獨立的小說流派俠義派和公案派的合流。這種合流,從內容到形式均符合中國讀者的心理需求,也是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同時它也是平民思想的產物。所以,三俠五義是「俠義公案派」成功合流的代表作。三俠五義的成功,不僅給中國文學史增添了一筆,同時對晚清新武俠小說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三俠五義全書一百二十回,六十萬字左右,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審案斷獄,一是除暴安良。整個內容圍繞包公斷案和眾俠義之士協助包公與龐太師父子、襄陽王趙鈺鬥爭的兩大情節,組成了眾多的小故事。三俠五義中包公斷案的故事,雖取材於以往小說、戲曲、傳說中的故事,但都重新改創,其內涵幾乎全不相同。這些故事既不是戲曲中一案一劇,也不是龍圖公案中獨立成篇,不相連屬,而是數案相聯,案中有案的新組合,從而使三俠五義的整個故事跌宕起伏,懸念疊生,貫通一氣,構成一部完整的洋洋巨製。
 
  現將全書重要案例,列目如下:
  1.狸貓換太子案(第一回,第十五回至十九回)
  2.吳良圖財殺死僧人案(第五回)
  3.皮熊、畢氏通奸殺人案(第五回)
  4.張別古烏盆案(第五回)
  5.陳應杰、劉氏通奸殺人案(第七回至九回)
  6.鍘龐昱案(第九回至十五回)
  7.鄭屠殺死妓女案(第十回、十一回)
  8.白熊謀殺李克明案(第十回、十一回)
  9.葉阡盜竊案(第十回、十一回)
  10.劉四訛詐被殺案(第十一回)
  11.白安與白熊妾通奸案(第十一回)
  12.楊氏女婚姻爭訟案(第二十回至二十二回)
  13.龐吉用魘魔法謀害包公案(第二十回至二十二回)
  14.葛登雲強搶白氏殺人案(第二十三回至二十七回)
  15.李保貪財殺死屈申案(第二十四回至二十七回)
  16.馮君衡圖奸詐騙殺人案(第三十五回至三十九回)
  17.假包三公子詐騙案(第四十六回至四十八回)
  18.花花太歲強搶民女被誤殺案(第四十四回)
  19.林春、倪氏通奸案(第四十九回、五十回)
  20.宋升訛詐方善案(第五十一回至五十三回)
  21.進寶、碧蟾通奸殺人案(第六十九回、七十回)
  22.馬強謀殺地方官案(第七十二回至八十四回)
  23.吳玉圖財害命案(第九十六回、九十七回)
  24.襄陽王謀反案(第一百回至一百二十回)
 
  這些案件,可謂是集包公公案之大成。三俠五義正是通過這些案件的審斷,將包公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完整、豐滿、傳奇。包公在宋史裏只有一篇短傳,說他「剛毅」、「敦厚」、斷案精明。在北宋時就為人們稱道,南宋有傳,到了元代已成為雜劇的創作題材。據曲海總目記載,依據包公斷案故事創作的劇本,有十四本(其中有四本已經失傳)。這些劇本的故事已經大大超越了包公傳,將歷代疑難奇案的案例、傳說中有關故事都集中到包公名下,民眾再根據自己的心願去塑造包公、神化包公,以表達他們期望有包公這樣的清官來安邦保民。時至明清之際,包公的形象在前人藝術加工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添枝加葉」演成話本、章回小說。因此,三俠五義中的包公形象可謂是五六百年來,民眾和編撰者共同創出來的藝術結晶,為中國乃至於世界古典藝術人物形象畫廊增添了新的色彩,這個功勞應該記在三俠五義的名下。
 
  三俠五義中的包公是個剛正不阿,足智多謀,明判善斷,不畏權勢,懲惡揚善的古今天下第一清官。
 
  在二十多起案件中,被審對象從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到細民百姓,包公斷案時無一不是明察秋毫,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的。如審太師龐吉之子龐昱,不因自己與龐太師有「師生之誼」而循私。就是自己的親姪兒也一視同仁,照樣執法不誤。「狸貓換太子」一案直接關係到朝廷的權力之爭,包公毫不畏懼,鐵面無私,不管其權勢如何,都使其一一落入法網。而「吳良圖財殺死僧人案」是最典型的代表包公注重調查,認真取證,嚴密推理,量刑適當的審案風格。此案起因是沈清在伽藍殿殺死一僧人。包公提審沈清時,見此人不過三十,戰戰兢兢,匍匐在地,一副本分樣子,不像行凶的。沈清自稱雨夜進伽藍殿存身,天未明出廟,背後沾了血跡,殺人的事,實在是不知曉。包公一想:他既然殺人,為什麼只有背後留下血跡,為什麼沒有凶器?包公帶著這個疑問,隨即至伽藍殿實地調查,不料在殿下拾得一墨斗(木工工具),又在伽藍神身背後發現六指的血印。包公遂斷定凶手是個六指的木匠。捉拿凶手、審判的過程,寫得妙極,錄之共賞:
 
  包公問道:「咱們縣中可有木匠麼?」胡成應道:「有。」包公道:「你去多叫幾名來,我有緊要活計要做的,明早務要俱各傳到。」......
 
  到了次日......只見進來了九個人,俱各跪倒,口稱:「老爺在上,小的叩頭。」包公道:「如今我要做各樣的花盆架子,務要新奇式樣。你們每人畫他一個,老爺揀好的用,並有重賞。」說罷,吩咐拿矮桌筆硯來。兩旁答應一聲,登時齊備。......不多時,俱各畫完,挨次呈遞。老爺接一張,看一張;看到其中一張,便問道:「你叫什麼名字?」那人道:「小的叫吳良。」包公便向眾木匠道:「你們散去。將吳良帶至公堂。」左右答應一聲,立刻點鼓升堂。
 
  包公入座,將驚堂木一拍,叫道:「吳良,你為何殺死僧人?從實招來!免得皮肉受苦。」吳良聽說,喫驚不小,回道:「小人以木匠做活為生,是極安分的,如何敢殺人呢?望乞老爺詳察。」老爺道:「諒你這廝決不肯招。左右,爾等立刻到伽藍殿將伽藍神好好抬來。」左右答應一聲,立刻去了。不多時,將伽藍神抬至公堂。百姓們見把伽藍神泥胎抬到縣衙聽審,誰不要看看新奇的事,都來。只見包公離了公座,迎將下來,向伽藍神似有問答之狀。左右觀看,不覺好笑。連包興也暗說道:「我們老爺這是裝什麼腔兒呢?」只見包公從新入座,叫道:「吳良,適才神聖言道,你那日行凶之時,已在神聖背後留下暗記。下去比來。」左右將吳良帶下去。只見那神聖背後肩膀以下果有左手六指兒的手印;......吳良嚇的魂飛膽裂,左右的人無不吐舌,說:「這位太爺真是神仙,如何就知是木匠吳良呢?」......(第五回)
 
  包公雖然被神化,但他畢竟是個凡人,不是所有案件,都能「白日斷陽,夜間斷陰」那樣神斷無誤的。如「斷烏盆將人犯刑斃身死」,丟了定遠縣令的烏紗。此一節,還有另一層意思,即包公這個形象,有一個自身不斷發展、成長和完善的過程。
 
  三俠五義中的包公不僅是位斷案的神手,而且還是一位識仁知士的「伯樂」。如包公最忠誠的保鏢和「護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曾是土龍崗的山大王,經規勸而歸投其門下。又如公孫策,本是一位「久困場屋,屢落孫山」的落魄儒生,經包公目測交談,感到公孫策是個「舉止端詳」、「學問淵博」的才子。遂委以微服私訪之重任,後來他成為包公出謀劃策的智囊。包公對三俠五義「更是優禮相加」。儘管他們之中有人觸犯了刑律,他都能出自愛護、重用人才的角度來考慮,不究既往,而加以重用。由此可見,包公在用人方面,不僅有卓識遠見,而且能寬宏大量。
 
  胡適先生說:「包公的部分是因襲的居多,俠義的部分是創作的居多」。三俠五義大概情況確實如此。但細細讀來,包公形象的藝術境界超越以往任何一部寫包公的作品。這也是三俠五義值得稱道的原因。
 
  三俠五義中眾俠義之士的形象,一個個都寫得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其中南俠展昭、錦毛鼠白玉堂寫得最為出色。尤其是南俠展昭,他本是一位英偉灑脫、坦蕩無私的綠林高人,耀武樓試武充分展示其高超的武藝。包公對其評論是「若論展昭武藝,他有三絕:第一,劍法精奧;第二,袖箭百發百中;第三,他的縱躍法,真有飛簷走壁之能。」觀賞展昭試武的「合朝文武」,「無不暗暗喝采」,皇上隨傳旨,展昭當上了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並得「御貓」的雅號。他更難能可貴是忍讓謙和,這是一般那種「才高必狂,藝高必傲」的俠士所無法相比的。如他在杭州救周老的表現;不與丁兆蕙爭功,茉花村與丁小姐比劍定親,不爭勝負;特別是白玉堂與其「合氣」,無一不是表現他的謙讓品德。展昭形象塑造成功,正如侯忠義先生說的那樣:在「我國古代小說中,展昭是御用俠義人物中寫得最成功的一個典型。」
 
  白玉堂在三俠五義中是個性格鮮明,寫得較為出色的人物。他武藝高強,豪爽任俠,疾惡如仇乃至有過分之處,如在苗家集用調虎離山計,竊取其不義之財,還削掉苗秀之妻的雙耳。這就顯示出在其疾惡如仇的性格之中,還含有幾分狠毒。他對展昭的「御貓」稱號極為不滿,到東京後,「何不到皇宮內走走。倘有機緣,略略施展施展,一來使當今知道我白玉堂;二來也顯顯我們陷空島的人物;三來我做的事,聖上知道,必交開封府。既交到開封府,再沒有不叫南俠出頭的。那時我再設個計策,將他誆入陷空島奚落他一場。是貓兒捕了耗子,還是耗子咬了貓?縱然罪犯天條,斧鉞加身,也不枉我白玉堂虛生一世。那怕從此傾生,也可以名傳天下。」作者通過這些情節,把白玉堂心高氣傲,好事逞強,剛愎狹窄的性格刻畫得活靈活現。他的豪俠行為在與顏查散訂交、相處之中,更是「閒中著色,精神百倍」,恕不引文證之。
 
  三俠五義中對三俠五義寫得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口聲,這裏不作一一剖析。就是一些陪襯人物也寫得聲形皆佳,躍然紙外。如太監總管楊忠,奉旨帶包公去玉宸宮鎮邪。不可一世的楊忠一路稱老黑,又叫老包,還用褻瀆之語,奚落包公。進內宮他說:「想不到你七品前程如此造化!今日對了聖心,派你入宮,將來回家到鄉裏說古去罷。是不是?老黑呀!」待寇珠鬼魂附其身,他清醒過來時還在叫「老黑」,直到包公說:「我已將鬼審明,只好明日見了聖上,我奏我的,你說你的便了。」楊忠一聽不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將一個勢利之徒的嘴臉描繪得維妙維肖、無以復加的地步。請品賞以下文字:
 
  噯呀!包......包先生,包......包老爺,我的親親的包......包大哥,你這不把我毀透了嗎?......可見你老人家就不疼人了。過後就真沒有用我們的地方了。瞧你老爺們這個勁兒,立刻給我個眼裏插棒槌,也要我們擱的住呀!好包先生你告訴我!我明日送你個小巴狗兒,這麼短的小嘴兒。(第六回)
 
  三俠五義的藝術特色,在結構方面,書的前半部分以包公為中心人物,採用以線串珠的結構,將一個個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案例貫串一氣。書的後部分以俠義之士為主,採用環環相扣的結構方式,但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如俠義之士的行蹤,在前半部裏都已伏線,到後半部分呼應起來寫,使來龍去脈一清二楚。這樣處理,將前後兩個部分緊密地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也突出了三俠五義的故事。
 
  三俠五義的語言特色,正如魯迅先生評述此書時說的那樣:「繪聲狀物,甚有評話習氣。」口語化是該書最大的特色。首先,總覽全書,很難找到長句。比比皆是的是三、五字的句子。短句讀起來朗朗上口,生動流利。其二,書中保留了大量的說書人交代情節發展的插話,讀起來就像置身於書館,面對說書人一樣,字字明白,聲聲入耳。同時,還增強了作品幽默、詼諧的氛圍。其三,結合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的需要,運用歇後語、俚語、方言,使語言與人物的身分地位、場景環境交融為一體,使人物更具性格特色。
 
  三俠五義在表達方法方面,力求一個「新」字。如寫白玉堂的出場,是三十二回至三十四回,他與顏查散的訂交,是全書寫得最下功夫的地方。三十二回裏白玉堂初次露面,三十三回「真名士初交白玉堂,美英雄三試顏查散」開始就突然出現一個金生,「見他頭戴一頂開花儒巾,身上穿一件零碎藍衫,足下穿一雙無根底破皂靴頭兒,滿臉塵土,實在不像念書之人,倒像個無賴。」這種表裏不一的描寫,似乎播下了無處不在的「且聽下回分解」。作者直到三十七回,顏查散入獄後才交代金生就是白玉堂,一個頂呱呱的俠義之士。這種突兀的表達方式,在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表述方法中是很少見的,只有在同時間問世的文康兒女英雄傳寫十三妹出場用此手法。此法的運用給出場的白玉堂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同時也為充分展示環境的複雜性和人物心理複雜性之間相互關係創造了條件,並由此製造曲折的情節,以便達到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三俠五義是一部集幾百年創作成果的著作,其非同一般的藝術成就,有賴於此,但同時也夾雜了一些缺陷和時代的局限性。如因果報應、鬼魂告狀、陰差陽錯等迷信思想。不過從全書的總體來看,其缺陷掩蔽不了三俠五義的藝術成就和影響。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介面設計,坦白講,簡直是把「極簡」當成了「陽春」,幾乎沒有提供任何進階的功能。你想做個重點標記?抱歉,選取文字的反應慢半拍,而且標記的顏色還不能自訂,只能用那幾種刺眼的顏色,讓我的筆記看起來亂七八糟。更別提目錄跳轉功能,有時候點下去會直接跳到完全不相干的頁面,害我還要花時間倒回去找我原本在讀的地方,簡直是浪費生命。現在的電子書App百家爭鳴,功能越來越強大,這本電子書的附加功能卻像是十年前的產物,連個夜間模式的色溫調整都沒有,晚上看眼睛超級痠痛。身為一個追求效率和良好使用者體驗的讀者,我真的很希望作者或發行商能考慮未來發行時,能把這些基本功能補齊,否則,這電子書的實用價值實在是打了不少折扣。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真的有待加強,尤其是對於像我這種習慣在通勤時用手機看書的人來說,字體大小的調整彈性不太夠,有時候為了看清楚得一直放大縮小,非常不方便。而且,內容的切分邏輯也讓人摸不著頭緒,常常一段話跳到下一段就沒頭沒尾了,感覺就像是匆匆忙忙把紙本書掃描進去,完全沒有針對電子閱讀做優化。像是章節標題常常跟內文黏在一起,讓人分不清哪裡是重點,哪裡是純粹的敘述。整體來說,如果只是想快速瀏覽,或許還可以接受,但如果要深入閱讀,這電子書的呈現方式真的讓人有點火大,希望出版商能重視讀者的使用感受,重新校對並調整一下格式,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數位閱讀的便利性。畢竟,內容好壞是一回事,但閱讀體驗差到這種程度,實在讓人提不起勁繼續看下去,這對喜歡沉浸在文字世界裡的讀者來說,是一種折磨。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章節編排和內容的連貫性,真的讓我感到非常困惑。雖然故事本身可能精彩,但這個電子版本在內容的呈現上,似乎有點「過度切割」了。每一小段的文字量都很短,中間穿插了太多不必要的換行和空白,導致閱讀的節奏一直被打斷,就像是看著一個沒有連貫性的PPT,而不是一氣呵成的長篇故事。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一氣呵成、文字流暢度高的作品,這樣才能真正進入情境。這種破碎的閱讀感,讓我覺得很難跟著角色的情緒起伏走,情緒才剛醞釀起來,馬上就被一個大大的空白頁面給中斷了。對於想深入體會文學魅力的讀者來說,這種電子化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把故事的張力給削弱了,讀起來非常不痛快,整體閱讀體驗非常零碎。

评分

老實說,我對這本書的翻譯品質感到相當懷疑,有些詞彙的選用非常生硬,一點也不像台灣人平常會講的話,讀起來卡卡的,好像是機器直接翻過去,再隨便潤飾一下就交差了事。舉個例子,某些文言文的解釋,用詞非常古板,但放在現代的語境裡頭,卻顯得格格不入,讓人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去理解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這本書既然是以電子書的形式在台灣發行,理應要更貼近在地讀者的語言習慣,而不是照本宣科地照搬原文的結構。我甚至懷疑,負責校對的人是不是根本沒有真正唸過一遍?這種粗糙的品質,讓我覺得自己花的錢有點不值,畢竟,好的譯本應該是能讓讀者忘記自己正在讀翻譯作品,而這本倒讓我一直提醒自己「這是在看翻譯」。如果只是想了解故事大意,看別的摘要可能還比較快,這翻譯真的讓人很出戲。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面設計與內文內容的風格,簡直是南轅北轍,落差大到讓人懷疑是不是抓錯了檔案。封面給人的感覺是走現代、輕盈的風格,色彩飽和度高,看起來像是某種年輕化的武俠小說,結果一打開內文,裡頭的文字敘事方式卻是非常傳統、老派的風格,遣詞用字都顯得很「重」,這中間的巨大反差感,讓初次接觸的讀者會產生極大的心理準備落差。我期待封面能更忠實地反映出書的調性,而不是用一個時髦的外表去包裝一個內核老舊的故事載體。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銷手法,雖然或許能吸引一時的目光,但對於真正想閱讀的讀者來說,卻是一種誤導,讓人感覺不夠真誠,這點真的需要再多加斟酌,畢竟,書籍的「顏值」和內容的「靈魂」應該要相互呼應才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