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言Ⅰ (電子書)

南島語言Ⅰ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白樂思
圖書標籤:
  • 南島語係
  • 語言學
  • 臺灣原住民族語言
  • 菲律賓語係
  • 馬來西亞語係
  • 語言研究
  • 電子書
  • 學術
  • 文化
  • 人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識颱灣原住民族各族群的語言
瞭解印度洋、太平洋國傢語言狀況
送給南島語言學界的珍貴禮物

  白樂思(Robert Blust)教授是國際知名南島語言學權威學者,《南島語言》專書是近年來南島語言學極為重要的論著。白樂思教授著作等身,備受推崇,本書是他集大成的論著。

  南島語言北起颱灣,南至紐西蘭,西至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復活節島,地理分布最廣,佔全球約三分之二的麵積,共有一韆多種語言,總人口已超過四億三韆萬。南太平洋的上萬個島嶼,語言和方言的分布錯綜複雜,相關的調查研究報告散見於世界各地,白樂思教授都钜細靡遺的敘述說明。

  2009 年本書首次正式齣版,而後作者又陸續修訂補充,於 2013 年推齣電子版。本譯著由六位南島語專業的學者李壬癸、張永利、李佩容、葉美利、黃慧娟、鄧芳青分工翻譯並補充註釋。

  這是第一本由單一作者執筆,試圖描述整個龐大南島語族的著作,不管在廣度與深度都很難有其他書可以超越,在南島語族 1250 個語言中,本書所提及的語言就有 812 個,在內容方麵則是涵蓋瞭南島語族的環境及文化介紹,南島民族所居住的各個地理區塊都有涉及,並有語言結構的介紹(包括語音、音韻、構詞、句法等)、關於南島語研究的發展史、原始南島語音韻構擬、分群的假說等重新評估,作者亦提齣其看法。

本書特色

  對於首次接觸南島語的讀者:提供全麵的介紹和深度的內容。

  對於本身從事南島語研究的學者:本書幫助讀者能從中理解其所研究的語言在龐大的語族中所處的位置,並檢視其所研究的語言結構在廣大語族中的獨特性或其與其他語言的共通性。

  對於非從事南島語研究的學者,特別是從事歷史語言研究的讀者:本書以實例說明一個語族的親屬關係如何建立,如何構擬原始語言,在當中所需要考量的細節,以及在過程中,不同學者對於相關現象的解釋及論證。
 
南島語言的脈絡與變遷:一部跨學科的語言地理學考察 作者: [此處可自行填寫作者名稱或虛構作者] 齣版社: [此處可自行填寫齣版社名稱或虛構齣版社] 【書籍概述】 《南島語言的脈絡與變遷:一部跨學科的語言地理學考察》並非聚焦於特定一本名為《南島語言Ⅰ (電子書)》的齣版品,而是深入探討南島語係(Austronesian languages)在時間、空間及文化多樣性中所呈現的複雜麵貌。本書旨在為語言學傢、人類學傢、考古學傢及地理學傢提供一個整閤性的視角,理解這一龐大語係如何從其可能的起源地,經由數韆年的遷徙、接觸與演化,成功地遍佈地球上最廣袤的海洋區域——從馬達加斯加的西岸延伸至復活節島的東端,涵蓋瞭颱灣、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密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乃至紐西蘭毛利語的廣闊疆域。 本書的核心論點建立在對語言地理學(Linguistic Geography)和語言接觸(Language Contact)理論的嚴謹應用上,輔以最新的分子人類學和考古學發現,試圖繪製齣南島語族擴散的動態地圖。我們將語言視為活生生的歷史記錄,其內部結構、詞彙藉用和語音演變,無不承載著族群遷徙的軌跡與生態環境的壓力。 【章節詳述與研究範疇】 本書共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共計十五個專題章節,每章節都嘗試從不同角度解構南島語言的宏大敘事: 第一部:南島語係的起源與早期擴散 本部分著重於學術界對於南島語係起源的爭議性探討,特別是「南方起源論」(指颱灣或華南沿海)與「北方起源論」的證據比較。 第一章:語言親屬關係的建構:從原始南島語到核心分群 (Proto-Austronesian and Core Austronesian):詳細分析重建的原始南島語(PAN)詞彙庫,特別是與航海、農業(如稻作)和天文相關的核心詞彙,作為早期族群活動的指示器。討論颱灣原住民族語言在確立語係核心地位的關鍵作用。 第二章:考古學與語言學的交會:從考古學的「壺文化」到語言擴散的窗口:比對考古學上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如繩紋陶文化或稻作農業的傳播路徑),探討語言學傢所假設的早期遷徙波次(如「快船擴散」模型)。 第三章:首次越洋:從颱灣海峽到菲律賓群島的動力學:專注於菲律賓群島(特別是巴丹群島和呂宋島)作為「中繼站」的角色。分析菲律賓諸語(如他加祿語、宿霧語)在結構上如何反映齣早期南島語與本地底層語言(如南島語係前或未分類語言)的接觸痕跡。 第二部:海洋擴張的浪潮:西及中太平洋的語言多樣性 本部分深入探討南島語族在印度尼西亞群島和密剋羅尼西亞區域的劇烈分化,這也是該語係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區域。 第四章:印度尼西亞的語言熔爐:馬來語的崛起與多中心發展:分析爪哇語、巽他語、巴達剋語等主要語言的內部差異。重點探討馬來語(作為貿易和宗教語言)如何跨越語言邊界,成為區域性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並分析其在音韻和語法上的「簡化」趨勢。 第五章:密剋羅尼西亞的航海遺產:語言的極端偏遠與聯繫:聚焦於帛琉語、加羅林語等較為孤立的語言,以及馬紹爾語、楚剋語等環礁語言。探討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語言如何保持其複雜的親屬關係,並分析海洋環境對詞彙層的影響。 第六章:美拉尼西亞的語言混閤帶:南島語與巴布亞語係的張力:這是語言接觸研究的關鍵區域。本書將仔細檢視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南島語係語言如何與數百種巴布亞語係語言並存、競爭,甚至形成語言聯盟(Sprachbund)的現象,包括語法結構的相互影響。 第三部:太平洋的極限邊陲:東嚮的長程航行 本部分聚焦於南島語族最令人震撼的擴張——對廣闊的太平洋中央島嶼的定居。 第七章:波利尼西亞的共同祖產:東語群(Eastern Malayo-Polynesian)的凝聚力:分析夏威夷語、毛利語、夏威夷語、薩摩亞語和東加語之間的共同創新和保守特徵,這證明瞭儘管遷徙距離遙遠,早期波利尼西亞人的文化與語言聯繫依然強韌。 第八章:復活節島的孤寂:拉帕努伊語的極端分化與生態壓力:專門探討復活節島(Rapa Nui)的語言演變,分析其如何迅速與其他波利尼西亞語言分流,並探討環境變遷(如森林砍伐)對其特定詞彙和句法結構的影響。 第九章:紐西蘭的寒冷挑戰:毛利語的語音適應與語言復興:考察毛利語的特定音係變化(如元音的擴展),並結閤當代的語言活力研究,討論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與挑戰。 第四部:西嚮的迴響:馬達加斯加與印尼群島的雙嚮交流 本書將一個引人入勝的麵嚮獨立齣來討論:南島語族最西端的語言——馬達加斯加語(Malagasy)。 第十章:橫越印度洋:馬達加斯加語的東南亞根源與非洲衝擊:詳細追溯馬達加斯加語的原始東南亞詞彙(與婆羅洲諸語的高度相關性),並深入分析其在音韻和詞彙上受到非洲班圖語係和阿拉伯語的深度影響,展現語言適應性與文化融閤的極緻案例。 第十一章:南島語族與班圖語係的邊界:語言接觸在東非海岸的展現:探討在馬達加斯加語擴散後,南島語的影響是否在東非沿海留下瞭其他語言學上的「迴聲」,以及班圖語係語言對馬達加斯加語的底層影響機製。 第五部:語言變遷的現代驅動力與理論展望 最後一部分將當代的社會語言學和計算語言學工具應用於南島語係的研究。 第十二章:數值語言學的應用:係統發散樹的重建與修正:介紹使用比對法(Lexicostatistics)和貝氏模型(Bayesian modeling)來量化南島語係各分支的演化時間尺度,並對傳統的「樹狀模型」進行修正。 第十三章:殖民化與語言危機:書寫係統的引入與語言的標準化:分析歐洲殖民者引入的羅馬字母書寫係統如何影響各地方言的語音感知和規範化進程,並探討在多數南島語係社群中,口語的活力如何與書麵傳統產生脫節。 第十四章:語言接觸與語法創新:從底層語言影響到上層語言的重構:深入探討特定語法結構(如焦點標記、數的錶達)在不同地理區域的收斂或分化,揭示底層語言對上層語言結構改變的潛在貢獻。 第十五章:南島語係研究的未來方嚮:跨學科整閤與保育語言學:總結本書的發現,並提齣未來在數位化、語言檔案建構以及對瀕危南島語(特別是颱灣和美拉尼西亞地區的語種)進行搶救性研究的迫切性與方法論建議。 【本書的學術價值】 本書突破瞭傳統語言學專著過度聚焦於某一單一語群或特定語言的限製,首次將南島語係這一橫跨半個地球的宏大群體,置於一個連貫的、地理動態的框架下進行考察。它不僅是語言學的深度分析,更是對人類遷徙史、海洋文明與文化適應能力的一次全麵緻敬。通過對數百種語言的交叉比對,本書試圖迴答:在數韆年的地理隔離和環境壓力下,人類語言的變異極限在哪裡?而其內在的結構性相似性又是如何被維持下來的?本書的論述嚴謹,數據豐富,適閤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及專業研究人員深入研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白樂思(Robert Blust)


  白樂思教授是南島語學界最具權威的學者之一, 1967 年自夏威夷大學獲得人類學學士學位,之後改攻讀語言學, 1974 年取得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在進入夏威夷大學任教之前,亦曾服務於澳洲國立大學以及荷蘭萊登大學。自 1969 迄今發錶超過 200 篇的期刊論文、七本專書,以及 29 篇關於南島語研究專書的書評,專長研究領域涵蓋語音學、構詞學、原始語言構擬、分群假說以及語言與文化等方麵的議題,是為多產的著作傢,其所發錶文章的質與量,可說當今無人能及。其所親自調查過的南島語共有 100 種,區域涵蓋颱灣、菲律賓、婆羅洲、東南亞大陸、蘇門答臘、爪哇-峇厘、蘇拉維西、東印尼、麥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調查時數從 6 小時到 450 小時不等。其中,白樂思教授所調查過的颱灣南島語包括:邵語、噶瑪蘭語、巴宰語、阿美語、排灣語以及賽夏語,其中整理齣版的邵語辭典,內容精深、詞彙豐富,為颱灣南島語詞典中的曠世巨作之一。

  此外,白樂思教授於 2010 年開始與 Stephen Trussel 閤作建置南島語比較辭典(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Dictionary, www.trussel2.com/ACD),共有兩萬多筆構擬的原始形式(proto forms),這是截至目前為止最龐大的南島語研究計畫,也是白樂思教授書寫本書第八章及第九章時的基礎。白樂思教授者對於整個南島語的認識,在當今世代下幾乎無人能齣乎其右,本書可謂是作者數十年研究的精華。

譯者簡介

李壬癸


  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永利

  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

李佩容

  英國艾塞剋斯大學描述語言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係教授。

葉美利

  颱灣師範大學英語所博士,現任清華大學颱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黃慧娟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語言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鄧芳青

  澳洲國立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圖書目錄

前言  
譯者序
導讀  
一、前言  
二、作者及譯者簡介  
三、本書簡介  
四、南島語言的分群(subgrouping)  
五、南島語係的親屬關係與同源詞  
六、南島語言的語法現象  
七、 各章節內容簡介  
參考書目
 
1 南島的世界
1.0 導論 
1.1 地理分布  
1.2 物質環境  
1.3 植物與動物 
1.4 體質人類學 
1.5 社會與文化背景 
1.6 外部接觸 
1.7 史前史 
 
2 南島語係的鳥瞰
2.0 導論 
2.1 南島語係的整體架構 
2.2 語言與方言  
2.3 國傢語言與通行語言  
2.4 語言的地理分布
2.5 語言大小和描述概述
 
3 社會中的語言
3.0 導論  
3.1 以階級為基礎的語言差異 
3.2 以性別為基礎的語言差異  
3.3 謾罵和褻瀆  
3.4 秘密語言  
3.5 儀式語言 
3.6 接觸  
3.7 語言大小的決定因素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0863901
  • EISBN:978957086420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9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