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故事:金獎剪輯師的電影深層學!從電影敘事、17階段戲劇結構,到類型電影心法攻略 (電子書)

剪故事:金獎剪輯師的電影深層學!從電影敘事、17階段戲劇結構,到類型電影心法攻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鳴晟
图书标签:
  • 电影剪辑
  • 电影叙事
  • 剧本分析
  • 电影结构
  • 类型电影
  • 电影技巧
  • 影视制作
  • 电影学习
  • 剪辑技巧
  • 故事讲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金獎剪輯師的電影深層學!
電影敘事∣17階段戲劇結構∣類型電影心法攻略

《月老》、《紅衣小女孩》、《麻醉風暴》、《神算》……
金獎剪輯師阿晟告訴你,電影都是如何說故事

  如何才能逼出觀眾的大把眼淚?怎樣的主角才能全程吸引人?
  剪輯師如何看新手編劇常犯的八大錯誤?電影如何以真造假,以假亂真?
  一次弄懂電影敘事的各種詐術、騙術、敲詐術

  還有還有……不要輕視娛樂電影

  書中還詳盡揭露好故事關鍵操作!
  《寄生上流》、《后翼棄兵》、《小丑》、《雲端情人》等暢銷影劇實例解說

  ▋剪輯師的真心話大冒險

  →電影拍不好,究竟誰才是兇手?
  →剪輯師除了要演主角,還得演觀眾、演環境。
  →剪輯師要會入戲,也要學會出戲。
  →說剪輯師是一部片子的第二導演,這不是過譽,根本就是在瞎掰!
  →剛開始接觸這個行業的剪輯師們,應該時常被修改影片的要求搞得很煩吧!我也是
  但後來領悟到一個道理:「電影是活的」。
  →關於劇本,新手編劇究竟常犯哪八種錯誤?什麼樣的戲會被剪輯師留下來?什麼樣
  的戲是在剪輯的階段會被刪除的?
  →你的作品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才是!作品也不可能走到最後,因為最後的樣貌
  是一個產品。

  ▋電影敘事,剪輯可以幫忙的是……

  →要了解,電影其實是「以真造假,以假亂真」
  →處理電影敘事的時候,控制觀眾的「視覺焦點」是最重要的事情。
  →善用「蒙太奇效應」,讓兩個不同的事物,並置在一起產生了新的意義。
  →剪輯可以控制觀眾看畫面的哪個地方,而觀眾看到了什麼,就會想到什麼;觀眾想
  到什麼,故事就會是什麼。
  →敘事技巧不能太老實,善用騙術、善於情緒勒索、用強大的氣勢壓過去,去矇騙、
  嚇唬觀眾、帶領觀眾才是電影敘事的常態。
  →電影敘事的引擎並不是創作者,而是觀眾的大腦!
  →觀眾在電影院裡所掉下的每一滴眼淚,都來自於觀眾的生活之中,而不是電影。

  ▋戲劇結構—電影工作人的深層學

  →電影裡每一個情節該如何編排?
  →場次的順序是否要調動?
  →事件該如何進行與推動?
  →每一個場次在特定的時間段裡,推進的速度是要快?還是要慢?
  →此時應當拋出懸疑?還是要平鋪直敘?
  →要迎合觀眾的期待?還是故意讓他們落空呢?
  →剪輯師的工作不只是在拼接各種畫面而已,而是要以「一部片」為單位來衡量。
  →表面上看來,「電影的戲劇結構」是在講編劇所需要的學問與方法,但實質上
  這與電影工作人密切相關,是不得不學、無法逃避的深層學問。    
  →第一幕最重要的是「角色」,第二幕上半最重要的是「事件」,第二幕下半最重要
  的是「情感」,第三幕最重要的則是「展現」。

  ▋娛樂∕商業電影製作心法

  →我覺得「過度輕視娛樂」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呢!
  →剪輯娛樂電影時,首先一定要清楚地辨認定義該電影的「類型」。
  →沒有時間可以細說每一個人物的起源,但我們可以利用觀眾的「刻板印象」。
  →恐怖電影一開始會傾向使用「長鏡頭」,讓鐵齒觀眾親眼去碰上那些恐怖見鬼的事件。
  →喜劇的敘事原理具有百搭能力,幾乎能和所有類型結合:動作喜劇、恐怖喜劇、浪
  漫喜劇、諜報喜劇、懸疑喜劇,甚至是推理喜劇。

  ▋看剪故事的人,如何剪出故事新格局

  解剖故事創作的新角度,看剪輯師如何將原有素材重組、構成,透過多年實際操作與思考,告訴我們說故事的N種方法,也以自身參與影像的製作經驗,告訴你,用剪輯思維,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撰寫與拍攝。
  書中同時你分享職人養成過程,給新手後輩提供一些建議與觀點。

本書特色

  ․電影工作人的真心話,職場歷程大公開
  ․不藏私!將十數年來的敘事與結構攻略研究完全呈現
  ․跳脫舊有編寫思維,告訴你一個故事有N種說法!
  ․從寄生上流、雲端情人、小丑等暢銷電影實例解說,發現好故事的關鍵操作
  ․提供敘事、結構、類型(喜劇、恐怖片、動作片),系統化處理故事的方法
  ․導演、編劇、影像創作者、文字創作者,所有說故事的人都該看的一本書

名人推薦

  ★電影工作人  實戰推薦★

  高鳴晟很愛講對影片的各種見解,那種隨時都想從厲害的電影裡發現套路、發現公式、找出絕招的心意。畢竟在創作的路上,擁有那種「幹原來是這樣啊竟然被我發現了!」的孩子氣,是十分珍貴的……渴望破關的眼神總是令旁觀者著迷,也確實會讓一個人慢慢變強。--------------------------九把刀•導演

  身為一個商業電影導演,我百分之百推薦這本書,無論你是否要當剪輯師,他都打開了一扇門,讓你更加明白剪輯與觀眾之間的關係。--------------------------柯孟融•導演

  認識阿晟快要20年,看著他鑽研剪輯技巧,並將其歸納整理,讓他有堅實的後盾面對不同工作。本書像小時候人手一本的攻略本,給予在同一條路上努力的玩家面對各種關卡的訣竅。-------------------------陳克勤•攝影

  是文青夠了沒?這本書不只詳載了商業電影剪輯的武林絕活,更蘊含了洞悉觀眾心理與市場的內功心法。年輕人,我看你骨骼精奇……這本祕笈,還不買起來。-------------------------黃亮勛•霹靂布袋戲總經理

  阿晟是我認識最勤學也最有想法的剪輯師,從《粽邪》開始就領教過他的本事,從類型、故事剖析甚至是產業面向等等,都有他獨到的見解與眼光。-------------------------廖士涵•導演

  這世界上沒有一個電影理論可以百分百適合你啦!就連這本裡的也是。但這是實戰啊!你至少要攻破這本書的作者提問,才算有實戰經驗啊!------------------------蕭力修•導演

 
深入光影的迷宮:電影語言、敘事架構與類型片解析 一本探討電影藝術本質、結構邏輯與美學實踐的深度導覽 本書旨在引領讀者穿越電影的表層表象,直抵其核心——理解電影如何透過精密的結構、語言和符號系統來建構意義、傳達情感,並最終實現藝術的感染力。我們將聚焦於電影創作的內在機制,從最基礎的畫面語言到宏大的結構規劃,提供一套系統性的分析框架。 第一部:電影作為語言——視覺邏輯與感官體驗的建構 電影首先是一種視覺藝術,其力量根植於鏡頭的選擇、剪輯的節奏,以及光影的運用。本部分將深入剖析電影語言的構成要素及其功能。 鏡頭的語彙學: 我們將探討不同焦距(廣角、標準、長焦)如何影響空間感知和觀眾的情緒代入。特寫(Close-up)如何鎖定情感核心?全景鏡頭(Establishing Shot)如何確立場域與氛圍?鏡頭運動——從平穩的推軌(Dolly)到充滿壓迫感的移動升降(Crane/Jib)——如何在不言說中揭示權力關係和角色心理狀態? 更關鍵的是鏡頭的調度(Blocking)。理解空間的劃分(Foreground, Middle Ground, Background)如何為敘事服務,以及如何運用景深(Depth of Field)來引導觀眾的視線焦點,從而控制資訊的釋放速度。 剪輯的藝術: 剪輯不僅是銜接鏡頭的技術,更是決定電影呼吸和節奏的靈魂所在。我們將區分幾種核心剪輯理論與實踐: 1. 連續性剪輯(Continuity Editing): 探討如何通過180度法則、匹配剪輯(Match Cut)和場景連貫性,來創造流暢、隱形的敘事通道,使觀眾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2. 非連續性剪輯與蒙太奇理論: 深入分析愛森斯坦(Eisenstein)的「對立蒙太奇」在製造思想衝擊上的效力,以及庫里肖夫效應(Kuleshov Effect)如何證明意義是在鏡頭組合中產生的,而非鏡頭本身。 3. 節奏與張力的掌控: 分析長鏡頭(Long Take)如何累積懸念,以及快速剪輯(Fast Cutting)如何營造混亂或高潮。理解畫面時長與情節張力的直接關係。 聲音的潛台詞: 電影的聽覺元素遠超背景音樂。我們將解析對白(Dialogue)的結構性功能、音響設計(Sound Design)如何填充視覺空間的空白、以及「畫外音」(Off-screen Sound)如何擴展我們對場景的認知範圍。分析「立體聲場」(Sound Field)的構建,如何運用聲音的方位感來增強空間的真實感與心理的壓迫感。 第二部:結構的骨架——從古典敘事到創新形制 任何引人入勝的故事都需要一個堅固的結構作為支撐。本部分將探討從古典好萊塢模式到當代敘事挑戰中的結構原理。 古典三幕結構的深度解構: 雖然經常被提及,但三幕結構的精妙之處在於其微妙的轉折點。我們將詳細劃分: 1. 鋪陳(Setup): 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介紹主角、世界觀和潛在衝突。 2. 激化與轉折(Inciting Incident & Plot Points): 探討「第一幕轉折點」(Plot Point 1)如何將主角推入「特殊世界」,以及中點(Midpoint)如何改變故事的賭注或方向。 3. 高潮與解決(Climax & Resolution): 分析高潮的層次性,以及結尾如何兌現開場建立的「承諾」(Promise of the Premise)。 角色弧線與主題的統一: 結構不僅是情節的堆疊,更是角色內在變化的體現。探討「需求」與「慾望」之間的內在衝突,以及主角的內在轉變(Inner Transformation)如何與外在行動(Outer Action)相互映照。理解主題(Theme)如何貫穿於結構的每一個層次,而非僅僅是說教性的總結。 非線性敘事的挑戰與魅力: 對於打破傳統時序的敘事手法(如閃回、多重視角、碎片化結構),我們將探討它們的必要性。非線性敘事如何通過操縱時間感知,來模仿人類記憶的運作方式,從而達到更深層的情感共鳴或智力上的解謎快感。分析如何在結構混亂中依然保持情感上的清晰度。 第三部:類型片的內核——美學定式與突破之道 類型片(Genre Film)是電影工業與觀眾期望的交匯點。理解類型的既有規則,是創造出彩作品的前提。 類型定義的邊界與核心: 類型片不是僵化的公式,而是風格、主題和符號的集合。我們將研究幾種核心類型(如西部片、黑色電影、科幻片、恐怖片)的核心神話(Core Myth)——它們試圖回答的根本問題是什麼?例如,黑色電影對道德模糊性的探討,或科幻片對人類未來邊界的質疑。 類型的美學符號學: 每個類型都有其標誌性的視覺和聽覺符號。 西部片: 探討「文明與蠻荒」的地理對立,以及對「孤獨的英雄」形象的重複建構。 恐怖片: 分析「禁忌的揭示」、「未知的威脅」,以及如何運用「恐懼的空間」(如密閉空間、黑暗、深處)來引發生理反應。 黑色電影(Noir): 分析其陰鬱的燈光(Low-key Lighting)、複雜的敘事結構、以及對女性角色(蛇蠍美人)的符號化運用,揭示其對戰後社會焦慮的投射。 在規則中創造驚喜: 成功的類型片往往在遵循既定模式的基礎上,注入獨特的個人風格或對既有範式的反思。分析那些成功「顛覆」或「重塑」了其類型的作品,它們是如何精準地掌握了觀眾的期待,然後在關鍵時刻給予意料之外的回應,從而在傳統中開闢出新的藝術空間。 總結: 本書提供的不僅是電影分析的工具箱,更是一套審視電影創作過程的哲學視角。它鼓勵讀者從被動的觀眾轉變為主動的解構者,從而更深層次地欣賞和理解光影背後的精妙設計與深邃內涵。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鳴晟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後進入「長髦象影音科技」學藝兩年成為剪輯師,自立門戶開設「阿晟剪輯工作室」。曾任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講師、第54屆電視金鐘獎評審委員。

  2013年以《神算》獲選第48屆電視金鐘獎「剪接獎」,並在2016年以恐怖片《紅衣小女孩》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剪輯」,同年以作品《再見女兒》獲中國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推介新銳剪輯師。2019年,以動作片《狂徒》,三年內第二度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剪輯」,2021年以《主管再見》再次入圍第56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類剪輯獎」。

  ․FB社團  ∣工作人的電影研究
  ․FB粉絲頁∣阿晟聊剪輯

  其他重點作品:
  《素還真》、《月老》、《馗降:粽邪2》、《複身犯》、《噬罪者》、《粽邪》、《ARNIE阿尼》、《四十年:民歌紀錄片》、《麻醉風暴》、《書店裡的影像詩II》、《書店裡的影像詩》、《只想比你多活一天》……

图书目录

業界推薦  

序 把靈感存起來!剪輯師的電影工作筆記

Ch1.剪輯師的真心話大冒險

01.電影世界就是活生生的地獄
02.關於剪輯師,你該知道的事—剪輯就是寫作
03.關於剪輯師,你該知道的事—除了演主角,還得演觀眾、演環境
04.關於剪輯師,你該知道的事—剪輯不是「再創作」
05.你的作品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才是
06.電影就是一個活物,別在意被修改推翻!
07. 我成為電影剪輯師的方法
08. 我對Youtuber剪接有甚麼看法
09. 剪輯師看新手編劇常犯的八點錯誤
10. 好好的寫一個反派吧!
11.電影拍不好,究竟誰才是兇手?
12. 在電影的路途上修行著
13. 剪輯師的工作流程

Ch2. 電影敘事,剪輯可以幫忙的是……

01.電影其實是以真造假,以假亂真
02.蒙太奇,電影敘事的原動力
03.了解鏡頭語言
04.視覺焦點引導的五大手法
05.對話戲的剪輯要點
06.你的剪輯犯規了!
07.弄懂交叉、平行剪輯手法,放大感官刺激
08.小孩和寵物的情緒是剪出來的
09.逼出電影觀眾的大把眼淚
10.多機拍攝的剪輯與奧義
11.我的十年剪輯攻略—化解令人出戲的解說性台詞
12.剪輯紀錄片如何挑選素材?
13.老實就輸了!電影敘事的各種詐術、騙術、敲詐術

Ch3. 戲劇結構—電影工作人的深層學

01.從三幕劇,到電影戲劇結構十七個階段
02.第一幕(人物):將主角從平靜日常慢慢推向火坑的6階段
03.第二幕(事件):讓主角經歷死去活來的6階段
04.第三幕(重生):逼主角硬起來的4階段,以及彩蛋
05.三幕劇的常見錯誤與活用
06.戲劇結構如何運用在剪輯
07.怎樣的主角才能全程吸引人?
08讓人追不停的電視影集如何善用戲劇結構
09..電影短片也要戲劇結構?

Ch4.我最喜歡娛樂∕商業電影了!

01.不要輕視娛樂電影
02.娛樂/商業電影的敘事模式
03.娛樂電影製作雜談
04.關於恐怖電影,是這樣的……
05.恐怖橋段的製作手法
06.恐怖電影的轉型
07.關於動作電影,是這樣的……
08.動作電影的敘事性與戲劇性
09.喜劇電影的敘事原理
10.大聲告訴大家,我喜歡製作娛樂電影!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84397
  • EISBN:978626708440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3MB

图书试读



把靈感存起來!剪輯師的電影工作筆記


  我是一個死腦筋的人,如果沒有將工作中乍現的靈感整理成文字,我就無法完整的消化和理解。而我又害怕於依賴靈光乍現的「感覺」,深怕無法掌握,也很怕哪天「感覺」就不再來了,為了抵抗這點,每次我在工作中對電影的理解一有新的發現,我就會用文字將之記載起來,並且想辦法去歸納重點、解析原理,透過這樣的紀錄跟理解,以便往後能隨時將這些新的想法拿來使用。

  我將這些從實作中領悟到的電影筆記,通通發表在我個人的臉書與FB社團「工作人的電影研究」上了,願意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免費公開的原因,其實只是因為害怕存在電腦硬碟裡,哪天硬碟壞了,所有的累積都將付之一炬,放在網路上,隨時都能查找,短時間內也不用擔心會消失,就這樣持續累積了十餘年。

  一直以來,我都想將這些貼文整理成冊,恰逢原點的詹編輯也有同樣的想法,就促成了這本書誕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只要把臉書的貼文找出來,挑選幾篇,然後就可以交稿了,沒想到這些文章橫跨十幾年,前後的文筆差異非常的大,對於電影的理解、想法的成熟度也差很多,又尤其十幾年後的我,看十幾年前的文章,那可真是害臊啊!因此到最後,我還是一字一句重新敲寫,重寫了十幾年來累積的想法,就算是過去發現的靈感,也用現在更成熟的心來重新撰寫、潤飾,因而完成了這本資訊量龐大的書。

  這本書收錄了我24歲到37歲間,對於電影、對於剪輯的認識與想法,從何謂剪輯?剪輯是什麼?直到了解各式各樣的剪輯技巧;而到了某個階段時,我又發現,剪輯師所需要的深層學問,其實要往編劇的專業裡去找,因此我又埋頭於「三幕劇結構」裡,整理出自己詮釋的「電影的戲劇結構十七個階段」;最後一個篇章則整理我目前最常承接的工作「娛樂電影的剪輯」,裡面分享了許多與傳統文藝電影截然不同的作法與邏輯。

  《剪故事》這本書把目前我在這個行業闖蕩所累積的心得跟方法,全部都寫下來了,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高鳴晟,寫於2022/07/15,台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看到「17階段戲劇結構」這個詞彙的時候,心裡有點震撼。我們常聽到的不是三幕劇嗎?到底是哪17個階段?這聽起來就超級硬核,好像是把一個故事的骨架,用非常精細的X光片給照出來一樣。我猜想,作者應該是把傳統的結構分析,進一步細化到連轉折點、情緒起伏的微小單位都計算在內了吧?對於想要深入理解電影語言的讀者來說,光是能掌握這種「結構藍圖」的技能,就足以讓你看電影的層次完全不同。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解釋這17個階段之間的銜接和邏輯的,以及這套系統在不同類型的電影中,會如何靈活運用,而不是死板板地套用公式。

评分

哇,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剪故事」這幾個字,馬上就讓人聯想到電影剪輯的核心,而且還掛了「金獎剪輯師」這個響噹噹的名號,感覺這本書絕對不是泛泛之談。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在銀幕上流暢轉換、高潮迭起的畫面背後,到底是誰在默默地推動節奏?這本書好像就是來揭開這個神秘面紗的。我對電影敘事結構一直很有興趣,尤其像是好萊塢那套經典的三幕劇,雖然看過很多分析,但總覺得少了點「實戰」的感覺。這本書如果能從一個剪輯師的角度,去拆解故事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那對我這種業餘影迷來說,簡直是挖到寶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視角,不只是講故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講故事的「形式」和「呼吸感」。

评分

其實,我看書的時候最重視的是作者的「語氣」和「表達方式」。如果這本書只是把理論堆砌在一起,那跟看教科書沒兩樣。我比較喜歡那種帶有「師徒傳承感」的寫法,就是作者很真誠地把自己的血汗經驗,用大家聽得懂的方式分享出來。畢竟,剪輯這門手藝,除了理論,更需要的是大量的實操感悟。我期望這本書讀起來會是充滿熱情的,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時間的藝術」的深深熱愛,而不是冰冷的技術說明。畢竟,剪輯師的工作就是在時間的洪流中,雕塑出意義和情感,這種「深層學」的體會,才是真正迷人的地方。

评分

「類型電影心法攻略」這幾個字,簡直是為我這種熱愛類型片(尤其是科幻跟驚悚片)的觀眾量身打造的。類型片往往有它獨特的「潛規則」和觀眾的預期,要拍好它,既要滿足這些潛規則,又要能玩出新意,這其中的平衡點非常難拿捏。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不同類型的電影,在剪輯上會有什麼樣的「專屬密技」。例如,恐怖片可能需要極致的壓迫感和突如其來的驚嚇點,這在剪輯上該怎麼處理?愛情片的情感遞進又該如何透過畫面的長短來營造?如果能從一個得獎剪輯師的實戰經驗裡,學到如何精準地操控觀眾的情緒,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

评分

我現在對於電影的觀賞習慣,越來越傾向於「逆向工程」的思考。當我看一部電影時,會忍不住去想:「這個鏡頭在這裡轉接,是因為要加強什麼?」或者「這場戲為什麼要用這麼長的鏡頭?」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思維工具,讓我能更有效地去解析這些「為什麼」,那我就不只是個被動的觀眾,而是一個主動的解碼者了。書名裡的「深層學」,聽起來就很厲害,它暗示著我們不只要學會「如何做」,更要懂得背後的「哲學」。如果能透過閱讀,讓我在未來看到任何一部電影時,都能下意識地捕捉到那些細微的、由剪輯師精心設計過的「敘事軌跡」,那這趟閱讀旅程就絕對值回票價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