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作家教你翻譯與寫作1 (電子書)

斜槓作家教你翻譯與寫作1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義修
图书标签:
  • 翻译
  • 写作
  • 斜槓
  • 副業
  • 电子书
  • 技巧
  • 入门
  • 职场
  • 内容创作
  • 语言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國中英文文法基礎沒打好,高中以後又有英文寫作架構的問題怎麼辦?本書作者教你這麼學!

  ◎以專業翻譯的角度,為每篇範文提供「詳盡」的解析。
  ◎協助教師節省備課時間,自學的讀者們也能快速理解範文的內容與寫法。
  ◎英檢中級/高中英文適用。

  ★本書適用對象
  1. 英文程度較好之國中生。
  2. 普通科及綜合科之高中生。
  3. 應用外語科英文組之高職生。
  4. 欲考全民英檢中級寫作之考生。
  5. 首次學習英文寫作與中英翻譯之人士。

  本書最大特點,就是在每篇參考範文後面均提供了「詳盡的解析」。
  對於授課教師而言,各位教師可以透過「解析」的部分節省備課時間;
  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即使沒有老師的講解,自己也可以透過詳細的解析來理解參考範文的內容與寫法。

  雖然,「統測的題目」只需翻譯有畫「底線」的部分即可,
  但作者仍將統測的翻譯題完整翻譯出來,變成「完整的短文」,
  因為雖然未畫底線的部分只是用來幫助考生理解的文字,
  但對讀者來說也是很好的練習素材,
  這也是本書的另一項實用的特點。

  本書探討了許多人學英文的盲點,但一般書籍卻少有論及的觀點,羅列如下:
  1. be used to + N / Ving … 是「現在的習慣」,而used to + v … 是「過去的習慣」?
  2. 英文這種語言真的有「未來式」這種時態嗎?
  3. 「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為何要在字尾加-s?
  4. wh-關係詞與that關係詞之「細微」差異為何?
  5. that引導名詞子句與that引導形容詞子句如何區別?
  6. 「原形動詞」在句子裡真正的意涵為何?
  7. 為何所有的英文老師都說look forward to後面要接「動名詞」或「名詞」?
  8. 「非限定同位語」所指涉的先行詞「數量」只有一個?
  9. narrowly failed是「差點成功」還是「差點失敗」?
  10. 「補習班」的英文是cram school?
  11. 「3C產品」的英文是3C products?
  12. 連接詞plus與and的用法相同嗎?
  13. the more + S + V… , the more + S + V… 的句型為何能用「逗號」來連接兩個子句?
  14. 從屬連接詞because前面不可有逗號?
  15. there be句型之「be動詞單複數」如何判斷?
  16. 形容詞concerned置於名詞前或名詞後的意義相同嗎?
  17. 「虎父無犬子」的翻譯是Like father, like son?

本書特色

  1. 提供參考範文之點、線、面詳盡解析。
  2. 點:針對「詞彙」提供詳細之字義辨析。
  3. 線:針對「文法、句型、翻譯」提供詳細說明。
  4. 面:針對「英文寫作」提供詳細之篇章結構說明。
  5. 提供數種不同之寫法,以供英文寫作與中英翻譯之初學者參考。
 
探索未知的文字疆域:一本关于跨文化叙事与精准表达的指南 本书并非专注于斜杠作家如何将翻译技巧应用于写作,或探讨电子书的特定格式优势。相反,它是一份深入探索语言本质、构建有效沟通桥梁的实操手册。我们聚焦于叙事构建的普适性原则、跨文化语境下的信息失真控制,以及如何将严谨的逻辑思维融入富有感染力的文本创作之中。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优秀的文字工作者,无论其身份如何界定,都必须掌握信息传递的“底层代码”。我们将避开关于电子书特定载体或“斜杠”身份带来的营销或商业技巧的讨论,转而深入到思维模型、语言结构与受众心理的交汇点。 第一部分:逻辑的骨架——清晰表达的思维路径 构建任何有效的文本,无论是小说情节的铺陈,还是技术文档的阐述,都需要一个坚不可摧的逻辑骨架。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词汇选择,直抵思想的组织层面。 1. 意图先行:目标导向的文本规划 在动笔之前,最关键的步骤是明确“我希望读者在读完这段文字后,产生何种认知变化或采取何种行动?”我们不再讨论如何“翻译”某句话,而是探讨如何确保核心信息(Intent)在任何表达形式中都能保持其原有的强度和方向性。 从宏观到微观的结构拆解: 学习如何为长篇叙事或复杂的论证建立多层次的提纲。这包括确定主要论点(Thesis)、支撑论据(Supporting Arguments)以及衔接句(Transitional Elements)的逻辑关系。 悖论与张力的管理: 探讨如何审视自身观点的内在矛盾,并决定是将其作为叙事张力的来源,还是作为需要被解决的逻辑漏洞。 2. 句法雕塑:超越语法规则的节奏控制 语法是基础,但节奏是灵魂。本章将深度分析句子结构对阅读体验的决定性影响。我们关注的不是“对不对”,而是“强不强”。 长短句的交响乐: 研究如何通过刻意打破语流的匀速性,来突出关键信息或营造特定的情绪氛围。例如,在描述紧张场景时,如何利用短促、并列的结构来模拟呼吸的急促。 主动语态的权力转移: 深入探讨何时应坚持使用主动语态以赋予主体力量,以及何时应审慎地利用被动语态来转移焦点或淡化执行者的角色。这不是翻译中的“语态选择”,而是叙事中“权力分配”的艺术。 第二部分:语境的深度——跨越文化藩篱的共性认知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文本的关注点从内部逻辑转向外部世界。我们探讨的“翻译”不是语言之间的互换,而是“文化语境”到“普适人性”的转换。 3. 符号的重量:解读潜台词与文化负载词 每个词汇都不是孤立的,它承载着历史、社会和集体的记忆。我们如何确保一个来自特定文化背景的意象,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能激发相近的感受或理解? 意象的“去土著化”与“再嵌入”: 讨论如何识别那些高度依赖特定文化背景的隐喻和象征,并设计替代方案,使其意义能在新的语境中“落地生根”,而非显得突兀。 情感光谱的校准: 探讨人类基本情感(如恐惧、喜悦、哀伤)在不同文化表达上的细微差异。如何避免使用一个在目标语境中带有负面联想的词汇来描述一个中性或正面的概念。 4. 受众心理建模:读者地图的绘制 写作者必须是敏锐的观察家,能够预见读者的反应。我们不讨论如何“迎合”市场,而是如何精准地“理解”阅读者的大脑正在如何处理我们输入的信息。 认知负荷管理: 评估文本在信息密度和情感强度上的分配。读者在面对大量新信息时,其专注力下降的速度是可预测的,本书提供了管理这种负荷的结构化方法。 预期与惊喜的平衡: 探讨叙事张力中的“设定预期”环节。一个好的表达,需要先让读者相信某事会发生,然后才能通过巧妙的转折来达到冲击力。 第三部分:风格的淬炼——从模仿到自我的确立 风格并非一蹴而就的装饰,而是思维与技巧长期磨合后留下的独特“指纹”。本部分着重于工具的掌握,而非风格标签的贴附。 5. 词汇的精准性与冗余的清除 在追求表达力度的过程中,最常犯的错误是堆砌华丽辞藻,导致信息被稀释。 动词的力量重估: 动词是文本的引擎。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练习,旨在强化对强效、具体的动词的选择,减少对形容词和副词的依赖。例如,与其说“非常快速地跑”,不如寻找一个更具表现力的动词。 “陈词滥调”的解构与重构: 识别那些因过度使用而失去生命力的表达,并提供工具箱,教你如何用新鲜的视角或结构来重新包装一个古老的概念。 6. 文本的韵律与内在音乐性 优秀的文本,即使被默读,也能在读者心中形成一种内在的音乐感。这与翻译技巧无关,而是关于声音的感知与书面化的结合。 音位学的考量: 在书写时,有意识地注意辅音和元音的组合是否与所表达的内容相匹配(例如,描述柔和事物时使用多柔和音)。 句子的“收尾”艺术: 探讨如何精心设计段落和章节的最后一句,使其既能总结前文,又能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下一个主题,形成一种流畅的阅读体验。 --- 总结: 本书是一次对文字工作方法论的深度解剖,旨在提升创作者的结构化思维、语境敏感度以及表达的精确性。它不提供现成的翻译模板,也不教授电子书制作窍门,而是致力于将阅读它的人,塑造成一个能够更清晰、更有力地将内心所思转化为外界可感文本的构建者。我们探索的是表达的深度与广度,而非身份的标签或媒介的限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義修


  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學士
  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科副學士
  后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特約中英文筆譯
  米爾頓文化圖書出版社英檢教材特約校對人員
  詮達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科模擬考非選題閱卷老師



 

图书目录

序言
使用說明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文法解析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1:其他類考試1(102台電國貿類)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2:2019北京卷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3:104指考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4:103學測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5:103指考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6:104學測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7:其他類考試 2(104地特三等新聞類、104警察二等、104消防警察三等)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8:其他類考試 3(104警察三等、94台電養成班、104地特三等新聞類)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9:其他類考試 4(104調查人員三等)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10:105統測外語群英語類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11:104統測外語群英語類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12:102統測外語群英語類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13:103統測外語群英語類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14:閱華書洋文集 1
英檢中級 / 高中英文 15:閱華書洋文集 2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05412
  • EISBN:978626715164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0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本書《斜槓作家教你翻譯與寫作1》主要是為「英文程度較好之國中生、首次學習英文寫作與翻譯之高中(職)生以及全民英檢中級之考生」所寫的。筆者在以往批閱模擬考試卷以及在課輔班教學的經驗中發現:許多學生的英文文法基礎在國中時期就沒有打好,到了高中以後又有英文寫作架構的問題,所以在學習英文寫作與翻譯時往往會碰到許多障礙。因此,筆者在撰寫此書時,就針對「詞彙、文法、寫作架構與翻譯技巧」特別著墨。筆者尤其在文法與句型的部分花了許多的篇幅,因為「英文文法」不但是許多學生最頭痛的部分,而且也是「寫作與翻譯」的關鍵基礎。再者,如果句子的文法錯誤,可能就無法表達所欲傳達的語意。

  本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每篇參考範文後面均提供了「詳盡的解析」。對於授課教師而言,各位教師可以透過「解析」的部分節省備課時間。而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即使沒有老師的講解,自己也可以透過詳細的解析來理解參考範文的內容與寫法。筆者有感於一般輔導清寒學生的公益團體沒有太多適合的教材可使用,所以自行撰寫一本「內容充實、價格平實」的英文寫作書籍,希望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負擔得起「閱讀與學習」的快樂。本書可以做為學校、補習班的補充教材,也很適合做為公益團體課輔班的授課教材。當然,首次學習英文寫作與中英翻譯的一般讀者也很適合閱讀此書。

  本書除了收錄「大考中心」的考題以及「統測外語群英語類專業科目二」的考題之外,還收錄了一篇大陸高考(即升大)的考題,另外還有難度較高的節錄自「台電招考」及「考選部」等公職考試之「其他類考試」的試題以供參考。大考中心、統測外語群及大陸高考考題的難度差異不大;嚴格來說,統測題目的難度甚至更高,因為統測還多了「英翻中」的項目。因此,筆者認為:「應外科高職生」對於單字量的要求應該要和「高中生」一樣,也就是要達到7000字以上的水準,才有能力應付英文寫作與中英翻譯的考題。況且,其實「綜合科的高中生」也只要在學校或補習班再選修「商業概論」及「計算機概論」這兩科,即可報考四技「外語群英語類」的統測,這樣除了考升大的考試以外,還比普通科的高中生多了一個可以考上科大「應用外語系」的機會。另外,考生不論碰到什麼題目,都應該盡量以「積極、正面」的心態寫作,即使考題是屬於比較負面的議題,也要在文中提出考生個人的「建議」或所學到的「教訓」。

  再者,還有一點須要注意的是:「統測的題目」只需翻譯有畫「底線」的部分即可。筆者之所以將統測的翻譯題完整翻譯出來,是因為吾人認為:雖然未畫底線的部分只是用來幫助考生理解的文字,但對讀者來說也是很好的練習素材。因此,筆者就特地花了許多時間與心思將「統測的題目」翻譯成數篇「完整的短文」,而這也是本書的另一項特點。

  最後,本書還收錄了兩篇「閱華書洋文集」,這部分是諺語與古文的翻譯,有些諺語與古文已有英文的譯文了,而筆者再提出不同觀點的譯文以供讀者參考。畢竟,每位翻譯的文風都不同,筆者譯文的風格則是:除了翻譯出該諺語、古文的涵義以外,還會盡可能地將原文的文字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於譯文中。

  順道一提,筆者為了確保內容的正確性而尋找參考資料時,意外發現了劉雲适、鄭光立、顏斯華等英文大師,這幾位作者也許學歷與名氣都不如大學教授,但他們的英文程度與外文系的教授相較之下,竟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研究英文這種語言的態度,肯定是到了手不釋卷、廢寢忘食、韋編三絕的地步了,著實令人深感敬佩。另外,本書中有許多觀點是筆者從參考書目中的著作獲得啟發而推論得出的,也希望將來有更多外文所的研究生能夠證實筆者的觀點,共同為「英文教育的進步」貢獻所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剛開始接觸翻譯跟寫作時,最大的困擾就是「缺乏回饋機制」。你不知道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在行家眼裡到底是幾流水平。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自我檢核的清單,或者像是「進階練習」這類的東西,或許能彌補現實中找不到專業導師的遺憾。畢竟,光靠看書是學不會寫作的,動手做並得到正確的指正才是王道。如果書中只是單方面地傳授知識,而沒有提供任何互動或實踐的引導,那它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特別是翻譯,不同語系之間的細微差異,往往需要大量的比較和校對經驗累積。我希望這本書能針對常見的翻譯陷阱(例如假朋友、文化特有名詞處理)做深入的剖析,而不是只給出通則。如果內容能帶有一點點「作者的個人癖好」或「私房技巧」會更好,那種非公開的業界心法,才是我真正想花錢買的。

评分

坦白講,我對這本電子書的期待值是「工具書+心態建設」的混合體。在台灣,想靠文字吃飯的競爭者非常多,大家都很努力,但往往在「如何把自己賣出去」這關卡住了。所以,如果書中只著重在文字技巧的磨練,而忽略了「作家」這個身份背後的工作倫理、時間管理,以及面對客戶壓力的調適,那它就只是一本半成品。斜槓作家必須是個優秀的創作者,同時也是個精明的專案經理人。我希望書裡能夠更具體地談談,當你同時接了翻譯和寫作的案子時,如何在高壓下分配精力,避免互相干擾導致品質下降。此外,關於數位工具的運用,例如如何使用雲端協作、檔案管理、甚至是基礎的SEO概念,對於現代的寫作者來說都是必備技能。如果這本電子書能更全面地涵蓋到「經營一個文字事業」的各個面向,而不僅是停留在「如何寫出好句子」,我會給予高度評價。

评分

这本《斜槓作家教你翻譯與寫作1 (電子書)》,光看書名就知道是想抓住現在大家對斜槓人生的嚮往,畢竟誰不想多一份收入,又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坦白說,我一開始有點懷疑,現在市面上翻譯和寫作的教學書已經多到不行了,這本到底能端出什麼新花樣?畢竟要從「會寫」到「會賺錢」,中間的門檻可不是光靠幾個技巧就能跨越的。我特別注意書裡有沒有提到如何建立個人品牌,還有,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實務上接案子的眉角在哪裡?如果只是教些基礎的語法校正或是文章結構安排,那真的不用特別花錢買電子書來看,網路上免費資源一大把。我期待的是那種能讓人從零開始,一步步摸到產業門道的實戰心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論。畢竟斜槓的路不好走,要靠翻譯或寫作維生,市場的殘酷程度遠超乎想像,所以,能不能提供具體的商業模式和客戶開發策略,對我來說才是重點中的重點,否則讀完也只是徒增幾分失落感而已。希望它不是一本只會談夢想,卻不給工具書。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斜槓」教學,十之八九都帶點浮誇的成分在,好像只要看了這本書,下個月收入就能翻倍一樣。我對這種過度包裝的行銷手法是抱持著高度懷疑的態度。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能不能真正幫讀者建立起一套「可持續」的工作模式。所謂的可持續,就是指在不斷變化的網路環境中,你的技能還能維持競爭力。舉例來說,AI工具現在越來越強大,如果書裡教的都是一些很快就會被機器取代的基礎翻譯校對技巧,那讀者投入的時間成本不就白費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引導我們利用這些新工具來提升效率,而不是一味地排斥或忽略它們。此外,關於版權和接案合約的注意事項,這類實務層面的法律常識,很多新手都會忽略,導致權益受損,如果書裡能有這方面的提醒,那就非常加分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教學」,更接近於一份「業界生存指南」。

评分

拿到這本電子書後,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粗略翻閱了一下架構,整體來說,排版還算清爽,閱讀體驗不至於太差,畢竟是電子書,操作介面順暢度也很重要。不過,我個人比較重視的是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尤其在「翻譯」這個區塊,台灣的翻譯市場對語感的要求,尤其在特定領域如科技或法律文件時,那種專業術語的掌握度,可不是靠幾本翻譯理論就能應付的。我比較好奇作者如何處理「在地化」的問題,畢竟好的翻譯絕對不只是字對字換來換去,而是要讓目標讀者覺得這段文字本來就該這樣寫。至於寫作部分,如果是針對市場需求(例如廣告文案、部落格文章),那節奏感和說服力就至關重要,我不希望看到過於學究氣的寫法,那樣在現實商業場域中是行不通的。整體而言,如果它能提供一些成功接案的案例分析,說明他們當初是怎麼談價錢、怎麼克服跨文化溝通障礙的,那就更具參考價值了。期待它能提供的不只是技術指導,更有業界的潛規則分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